高一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1、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指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如图所示: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原因是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其他天体围绕其运转。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所看见的是光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层,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太阳活动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意义: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3、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照物理性质将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①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太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能够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4、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叫1恒星日。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纬度60°处线速度为赤道一半。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②产生时差;③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叫1太阳日,我们的作息时间就是以昼夜交替周期而定。昼和夜是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则为黑夜。晨昏线是昼和夜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6、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地方时12点。同一纬度,相对位臵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早(即钟点数要小)。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跨7.5°划为中时区,再依次向东、向西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为24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位于日界线(180°经线)西侧,早一天;西十二区位于日界线(180°经线)东侧,晚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时区的确定方法: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计算方法:时区=经度数÷15=商(保留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区时:以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15°,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我国采用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关于区时计算:求东=已知时间+时区差;求西=已知时间-时区差。温馨提示:时区差计算时,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再求两地时区差。如下图所示:

两条日期分界线:0点或24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自0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

7、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左岸堆积明显;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右岸堆积明显。长江口的舟山群岛就是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岛屿会与长江北岸相连。

8、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其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1恒星年。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简称为黄赤交角。目前其大小为23°26′,它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其运动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

秒,叫1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如图所示: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如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

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昼夜长

短状况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

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

夜现象。

判断依据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如下:判断

依据: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3°26′S),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昼夜长短状况是: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3月21日、9月23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6点日

出,18点日落(地方时)。

温馨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和位置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

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就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地方时早于6点,日落地方时晚于18点,昼长夜短;日出晚于6点,日落早于18点,昼短夜长。相同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昼长=北(南)半球夜长。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 。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所求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差,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10、四季更替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3、4、5三个月为北半球的春季,依次后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内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五带范围。

1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平角=当地的地理纬度(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