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油墨的胶化与粘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油墨基础知识

油墨基础知识

油墨基础知识油墨基础知识是指关于油墨的原理、性能、制备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它对油墨工艺中材料的选择、准备、使用、操作、保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油墨的特性油墨是一种特殊的涂料,主要由油性和水性组成,其特性决定了彩印后的效果。

油墨具有以下特征:1. 高流动性:油墨的流动性是指油墨在某个压力下的流动性,它决定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传输特性。

2. 高黏度:油墨的黏度是指油墨在某个温度下的黏度,它决定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留在版上的特性。

3. 粘结力:油墨的粘结力是指油墨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力,它决定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附着力。

4. 可溶解性:油墨的可溶解性是指油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它决定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分散性。

5. 色彩:油墨的色彩是指油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它决定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色彩特性。

二、油墨的分类油墨可以根据所用的溶剂不同而分为油性油墨和水性油墨两大类。

1. 油性油墨:油性油墨是由溶剂油为主的,常用的溶剂油有石油醚、苯、二甲苯、溴乙烷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高流动性,因此,油性油墨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良好的印刷性能。

但是,油性油墨的易挥发性也使其熔融性能不佳,并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2. 水性油墨:水性油墨是以水为溶剂的,其主要成分是颜料和乳胶树脂,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和色彩表现力,而且不易挥发,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具有较差的分散性和高的黏度。

三、油墨的应用油墨的应用主要指油墨在印刷行业的应用,它主要用于印刷各种工艺品和包装材料上。

1. 包装印刷:油墨在包装印刷中主要用于纸类、塑料、玻璃瓶、铝箔等材料的印刷,其中油性油墨常用于纸类、塑料等材料的印刷,而水性油墨则常用于铝箔等材料的印刷。

2. 工艺品印刷:油墨在工艺品印刷中主要用于瓷器、木质材料、陶瓷、金属、纸张等材料的印刷,其中油性油墨常用于木质材料、陶瓷、金属等材料的印刷,而水性油墨则常用于瓷器、纸张等材料的印刷。

油墨的特性、分类和应用是油墨工艺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对油墨工艺中材料的选择、准备、使用、操作、保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油墨连结料的粘度

油墨连结料的粘度

油墨连结料的粘度
作为油墨用的连结料,应当具有适当的粘度,粘度的一般概念是流体的粘稠程度。

通常由直观就能感觉出流体粘度的大小,例如植物油的粘度比水的大,三号聚合油比四号聚合油大。

粘度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比较复杂的,它是从牛顿的流体粘性定律导出的。

流体之所以具有粘度的特性,是由于它的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称为内聚力。

固体物质内聚力大,几乎把所有分子都固定着,没有相对位移,液体则不然,分子间的内聚力较小,各分子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内部的摩擦。

如果连结料没有足够大的粘度,与颜料一起研磨时,颜料就不能被研细,配制成的大和油墨也不能在印刷机上很好地传递,印刷时会发生糊版,甚至印品会出现粉化现象。

如果连结料的粘度过大,配制成的大和油墨在印刷机上使用时,会引起飞墨、拉纸毛、甚至撕破纸张等弊病。

因此,连结料的粘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这个范围则随大和油墨的种类和印品不同而各异!。

油墨粘度应用

油墨粘度应用

油墨粘度应用一、引言油墨粘度是指油墨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它对油墨的印刷效果、油墨的稳定性以及印刷机的运行情况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油墨粘度的应用。

二、油墨粘度对印刷效果的影响1.油墨粘度过高会导致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不易传递到印刷材料上,从而影响印刷质量。

因此,在实际印刷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油墨粘度,以保证油墨能够顺利传递到印刷材料上,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2.油墨粘度对印刷图案的清晰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油墨粘度过高时,印刷图案可能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影响视觉效果。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调整油墨粘度,以获得清晰的印刷图案。

三、油墨粘度对油墨稳定性的影响1.油墨粘度过低会导致油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于分层、沉淀或变色。

因此,在油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油墨粘度,以提高油墨的稳定性。

2.油墨粘度对油墨的乳化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乳化稳定性是指油墨在乳化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油墨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油墨的乳化稳定性,从而影响油墨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四、油墨粘度对印刷机运行情况的影响1.油墨粘度过高会增加印刷机的负荷,降低印刷机的运行效率。

因此,在选择油墨时,需要根据印刷机的规格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油墨粘度,以保证印刷机的正常运行。

2.油墨粘度过低会导致印刷机喷墨不稳定,出现滴墨或喷墨不均匀的情况。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调整油墨粘度,以保证印刷机的稳定运行和印刷质量。

五、结论油墨粘度在印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油墨粘度,可以提高印刷效果、保证油墨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印刷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油墨粘度,以获得最佳的印刷效果和使用体验。

六、参考文献1.李华.油墨粘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9(02):65-66.2.王明.油墨粘度的测量与调整[J].印刷科技,2018,34(05):43-45.3.刘强.油墨粘度对印刷机喷墨稳定性的影响[J].印刷技术与装潢,2017(03):51-52.。

油墨特性

油墨特性

油墨的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印制电路板所采用的各种类型的油墨都有很多性能,其中重要的就是油墨的粘性、触变性和精细度。

这些物理特性,需要知道以提高运用油墨的能力。

一.油墨的特性1.粘性和触变性在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网印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序之一。

为要获得图像复制的保真度,要求油墨必须具有良好的粘性和适宜的触变性。

所谓粘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表示在外力的作用下,使一层液体在另一层液体上滑动,内层液体所施加的摩擦力。

稠的液体内层滑动遇到的机械阻力较大,较稀的液体阻力较小。

粘度测定的单位是泊。

特别应指出的温度对粘度有明显的影响。

触变性是液体的一种物理特性,即在搅拌状态下其粘度下降,待静置后又很快恢复其原来粘度的特性。

通过搅拌,触变性的作用持续很长时间,足以使其内部结构重新构成。

要达到高质量的网印效果,油墨的触变性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在刮板过程中,油墨被搅动,进而使其液态化。

这一作用加快油墨通过网孔的速度,促进原来网线分开的油墨均匀地连成一体。

一旦刮板停止运动,油墨回到静止状态,其粘度就又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所要求的数据。

2.精细度:颜料和矿物质填料一般呈固态,经过精细的研磨,其颗粒尺寸不超过4/5微米,并以固状形式形成均质化的流动状态。

所以,要求油墨具有精细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油墨的使用注意事项根据多数厂家的油墨使用的实际经验,使用油墨时必须按照下述规定参考执行:1.在任何情况下,油墨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0-25℃以下,温度变化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油墨的粘度和网印质量及效果。

特别当油墨在户外存放或在不同温度下存放时,再使用前就必须将其放在环境温度下适应几天或使油墨桶内达到合适的使作温度。

这是因为使用冷油墨会引起网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要保持油墨的质量,最好存放在或贮存在常温的工艺条件下。

2.使用前必须充分地和仔细地对油墨进行手工或机械搅拌均匀。

如果油墨中进入空气,使用时要静置一段时间。

如果需要进行稀释,首先要充分进行混合,然后再检测其粘度。

油墨的胶化原因及补救措施

油墨的胶化原因及补救措施

2.固体组份太多(即使粘度小的树脂连结料也不 例外);
3.油墨体系酸值太高; 4.颜料、填料带有碱性; 5.干燥剂含量太多或选择添加的次序不当(如油
墨生产前与生产后便会出现两种结果); 6.油墨体系的溶剂尤其是快干溶剂过多;
从上述六种原因可以看出:前两种是属于物理 学范畴,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油墨制造者或包装印 刷的操作者
核的,是电子给予体(质子接受体),还有所谓两性溶 剂的树脂(既有质子给予体,又有质子接受体的水、 醇、羧酸及硝酸纤维素等),其次还有一个不会形成 氢,键的脂族烃类溶剂及中性颜料和两性颜料等等 都与胶化的关系早
已显而易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颜料的酸碱特性与 连结料的酸碱特性不相适应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 树脂与颜料、填料酸碱特性相适应而平衡或选择适 当的溶剂而得到弥补或改善,这是一种常规的补救 措施。
摘要:在传统广告印刷行业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 原材料之一,但是油墨总是容易出现胶化等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何补救措施呢?
在传是容易出现胶化等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有何补救措施呢?
胶化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有以下六种:
1.油墨体系的树脂分子量过大(粘度太高);

们在属化学(反应)范畴进行探索时就会发现:在其化 学计量浓度大到某一数值(严格地说是一个很窄的浓 度范围)时,各种宏观性质就会发生突然的变化。从 微观角度考察,这时的油墨体系的活性分子开始发 生缔合,形成胶粒
大小不等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就称为胶团或胶束, 也称为缔合胶体。胶团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增溶 作用的结果,使原本不溶的或微溶的物质溶解度大 大得到增加——俗称发胀,从而便加速了化学反应的 作用,其反应的机理极
有可能与连结料尤其是颜料分散过程有密切关系。

凹版油墨的印刷粘度控制

凹版油墨的印刷粘度控制

凹版油墨的印刷粘度控制在凹版印刷工艺中,控制油墨的印刷粘度是保证印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要更好地对油墨的粘度进行控制,就必须了解与油墨粘度相关密切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

一、粘度决定了印刷油墨的转移率粘度越大,转移率下降。

在实际印刷中,油墨连接料的粘着性,印刷速度,印刷压力,基材膜的性质,环境温湿度,印刷版辊网纹深浅等因素都会影响油墨粘度和转移率,但决定着转移率因素是油墨的粘度。

1、影响油墨粘度的因素第一,油墨本身连接料树脂的溶解粘度大小。

即一定量树脂和溶剂的溶液粘度越小,油墨的粘度也越小,反之则大。

第二,颜料与连接料的配伍性,油墨生产中的颜料和连接料不发生凝结性化学反应,这里指的是油墨生产好后有没有发生增稠现象。

如果会发生增稠凝结性反应的,油墨粘度就大,如果上述体系粘度小油墨粘度就小。

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印刷技术人员,往往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确认原墨的粘度:取库存中的油墨,摇晃油墨桶听声音,“哗啦啦”响声大的油墨质量好,因为油墨储存一段时间,有可能会发生增稠现象。

2、溶剂和分散体的混溶性及相溶性根据不同型号,使用该型号想适应的稀释配方,如:尼龙(ONY),聚酯(PET)以丁酮为主溶剂。

聚丙烯BOPP油墨,以甲苯、二甲苯为主溶剂。

聚酰胺类PE油墨,以异丙醇为主溶剂。

主溶剂占混合溶剂比例应当在30~50%量,辅助溶剂根据要求以任何比例配比,稀入油墨,随着混合油墨的量的增加,油墨的粘度有规律地减小,该油墨的粘度属正常现象,但聚胺酯类双液反应型油墨,经过一段时间印刷后,如果在短时间内油墨的粘度急剧上升,稀入溶剂起不到降低粘度作用,油墨和混合溶剂之间会发生分离现象,这就很难控制油墨的粘度了。

二、由于油墨的粘度控制不当造成的问题1、粘度太小,造成印刷时的印品图案发花,针孔,大面积的小孔状,墨层不平实,不光滑,网点发虚,晕圈,印品附着力下降,如表印油墨会发生掉色现象。

纸凹印时出现粉化,掉灰现象,墨盘中油墨因颜料和树脂比重大造成沉淀现象,树脂分离。

油墨的黏度与黏性

油墨的黏度与黏性
最 后 达 到 平 衡 ,这 时 与 游 丝 连 接 的 指 针 在 刻 度 圆 盘 上 指 示 一 定 的 读 数 (即 游 丝 的 扭 转 角 ) 将 读 数 乘 上 。
黏 度 是 流 体 抗 拒 流 动 的 一 种 性 质 ,是 流 体 分 子 间相 互 吸 引 而 产 生 的 阻 碍 分 子 间 相 对 运 动 能 力 的 量
滴 时所需 的时 间 ( s)来 表 示 。
黏 度 的 国 际 单 位 制 单 位 为 P ・ ( ・ ) 它 的 aS 帕 秒 ;
厘 米 克 秒 制 为 P ( ) 它们 之 间 的 换 算 关 系 如 下 : 泊 。
1泊 ( )=1 0 厘 泊 (c )=l 0 毫 泊 ( P 0 P 0 0 mP )= 1 一 白・ ( a s)-1 0 毫 巾 秒 ( r a s) 0 秒 P ・ -O 白・ rP ・ 。 l
黏 度 与 黏 性 的 描 述 也 相 当含 糊 , 有 的 甚 至 将 两 者 混
为 ~ 谈 ,给 印 刷 生 产 产 生 许 多 误 区 。 其 实 油 墨 的 黏
度 与 黏 性 之 间 存 在 差 明 显 的 差 异 ,笔 者 试 图 从 以 下 方面 阐述 这 两 者 之 间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
对 于 油 墨 黏 性 的 测 定 , 目前 国 内 大 多 采 用 油 墨
黏, 1 生仪 ( 称 油 墨 表 ) 该 仪 器 是 由 一 根 辊 子 上 涂 上 又 。

油 墨 的 黏 性 是 指 油 墨 层 分 离 时 阻 力 的 大 小 。 印 刷 时 油 墨 从 墨 斗 中 流 出 , 经 过 墨 辊 均 匀 地 传 递 到 印 版 ,最 后 转 移 到 承 印 物 表 面 而 形 成 平 滑 的 印 迹 。 油

油墨胶化的问题为何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士?

油墨胶化的问题为何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士?

油墨胶化的问题为何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士?油墨胶化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印品上偶尔会出现条痕或色彩浅淡的问题,许多行业人士称之为“不下墨或墨脱辊”,这主要是因为油墨体系中颜料、填料发胀,从而导致油墨整体胶化所致。

油墨一旦发生胶化,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有的采用搅拌墨斗中的油墨或在墨斗中安装自动搅拌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添加中、高黏度的调墨油或稀释剂来调节油墨,有的则直接将胶化的油墨倒掉,更换新的油墨。

这些做法不仅具有一定局限性,还会造成严重浪费。

因此,油墨胶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士。

油墨胶化的产生原因包装印刷行业早期使用的油性(氧化干燥型和渗透干燥型)油墨经常会发生胶化问题,而在溶剂型(挥发干燥型)及水性油墨中偶尔也会出现此类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与油墨的生产工艺流程有很大关系,如催干剂的先加或后加都有可能造成油墨胶化。

经过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导致油墨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种。

(1)油墨体系中的树脂分子量过大,使得油墨黏度太高。

(2)油墨中黏度低的树脂连结料含量过多。

(3)油墨体系酸值太高。

(4)油墨中的颜料或填料带有一定碱性。

(5)油墨中干燥剂含量太多或选择添加的次序不当。

(6)油墨体系中某类溶剂,尤其是快干溶剂含量过多。

上述6种原因的前2种属于物理学范畴,有经验的油墨制造商或包装印刷操作人员极易考虑到这两点,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以避免油墨胶化。

而后4种原因均属于化学反应范畴,笔者在围绕后4种原因进行探索时发现,油墨制造过程中辅助添加剂应用不当、分散工艺温度过高,溶剂挥发过快等方面更容易引起油墨胶化。

尤其是辅助添加剂应用不当最容易成为油墨胶化的“真凶”。

当油墨中某一物质的化学计量浓度大到某一数值(严格来讲,可以是一个很窄的浓度范围)时,油墨的宏观性质就会突然发生变化。

从微观角度去考察,此时油墨体系的活性分子开始发生缔合,形成胶粒大小不等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就称为“胶团或胶束”,也称为“缔合胶体”。

水性油墨黏度的影响因素及黏度对柔印网点增大的影响

水性油墨黏度的影响因素及黏度对柔印网点增大的影响
o n t e I fu n e o s o iy o a e - a e h n l e c fVic st fW t rb s d I sa d H o t e Vic st nfu nc s t e nk n w h s o iy I l e e h
( n igF r s Unv r i ,Na j g 2 0 3 ,C ia Na j o e t ie s y n t ni 1 0 7 hn ) n
Ab ta t n o d r t o t o h mp c f v s o iy o h sr c :I r e o c n r lt e i a to ic st f t e ik t o an,t i a e t d e h mp c a t r fi k n o d t i g hs p p r s u id t e i a tf c o so n o h ic st n h e f r n e o o a n wh n t e n t e v s o i a d t e p ro ma c fd t g i e h y ik v s o iy a c a g d I k ic st c a g d n ic st h d h n e . n v s o i y h n e wh n e
度直 接影 响着 油 墨 的转 移 和 印刷 质 量 , 因此 , 生 在 产 中对油 墨黏 度 的控 制 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 重要 。影 响 水性 墨黏
Do i n Fl x g a hi i i g tGa n i e o r p c Prntn
GU u -u,W ANG n ,XI Ch n y Yo g NG i-a g,DAIHo g q Jefn n —i

c a g d t e c n e tain o n ,a j se H au ,o h n e h o c n rt f ik d u td p v le r o

油墨粘度对胶印印刷质量的影响

油墨粘度对胶印印刷质量的影响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包装工艺油墨粘度对胶印印刷质量的影响王传良上海泰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201600摘要:近年来,我国印刷产业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胶印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印刷技术。

随着油墨生产工艺质量的提升,品牌油墨一般都能适应高速运转的印刷机使用功能。

为了处理特殊印品时,为了能更好呈现印刷图文,印刷机长在印刷工作正常操作调墨过程中,往往会在油墨里添加一些稀释剂及粘稠剂。

本文就油墨粘度对胶印印刷质量的影响进行简述。

关键词:油墨粘度;胶印印刷;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印刷机长为使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通常在油墨中添加调剂等方式来调节油墨的粘度,油墨内部组织及物化性能就必定会有所变化,影响印刷质量,因此,控制油墨粘度有着重要意义。

一、油墨粘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印刷厂环境及工作人员技术的掌握,都能对印刷文字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因此,需要对对印刷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之中所发现并分析出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善印刷质量。

而印刷企业中油墨粘度对胶印印刷质量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实地密度印刷的质量是印刷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在印刷过程中,要想使油墨印刷的完全匀称,达到密度相等的效果,就不能改变印刷压力,油墨的密度要和压力保持均衡。

但是,在在印刷过程中,由于纸张厚度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印刷质量不受影响,就不能用同一种压力对不同的纸张进行印刷。

此外,工作人员在印刷的过程之中需要以纸张厚度、压力以及油墨密度、及其速度等作为依据来进行印刷,以有效确保印刷质量。

(二)网点增大印刷时,网点之间的距离同压力有着直接联系,网点一般分为两种类别。

网点之间的网点会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

在模板印刷过程中,当模板与纸张之间的压力变大,产生形变,同时,网点间的间距也会逐渐变宽。

通常情况下,由于油墨也是影响网点间距的因素之一,因此,油墨和网点间的间距在印刷过程中是不可以并合的。

排除包装印刷油墨胶化、发胀及粘度的调整

排除包装印刷油墨胶化、发胀及粘度的调整

Related40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19.03排除包装印刷油墨胶化、发胀及粘度的调整干燥型及渗透干燥型)及水性油墨中偶尔也会碰到。

造成胶化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油墨制造的工艺流程,如催干剂的先加与后加以及油墨成份的种类和质量等。

当油墨成份发生变化时,各种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油墨胶化的原因如下:1.油墨粘度大:由于油墨体系的树脂分子质量过大,造成油墨粘度太高,因此容易胶化。

2.固体组分多:3.油墨酸度高:当颜料的酸碱度与连结料的酸碱特性不相适应时,可以采用多种树脂与颜料、填料而调试酸碱特性或选择适当的溶剂来弥补改善。

4.颜料、填料的性能:当浓度大到某一程度时,一些物质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油墨中的活性分子开始发生缔合,形成胶粒大小不等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胶团或胶束,也称为缔合胶体。

胶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增溶作用,使原本不溶或微在包装印刷过程中,有时会在印刷品上出现条痕或包装色彩深浅不一的现象,这种不下墨和墨脱辊的故障,多数是由于油墨中的颜料、填料发胀导致油墨胶化而引起的。

油墨胶化是由于其屈服值高、油墨太粘而成了酪状。

从总的角度讲、油墨中的颜料、填料太多,使油墨胶化或在存储过程中水进入油墨而导致部分絮凝。

据了解,许多厂家遇到上述胶化和发胀故障后,只好把该油墨换掉,使用流动性好,抗水性强的油墨进行印刷。

为了排除油墨的胶化与发胀,通过对油墨胶化发胀的导致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终于攻克了这道难关。

现将有关油墨胶化发胀导致的原因和排除措施介绍如下。

导致油墨胶化发胀的原因包装印刷油墨的胶化问题在早期的油性(氧化文 孙书静Related油中的松香,利用高酸度物质来解决胶化。

3.在水性油墨中添加无机盐便可控制胶化及发胀。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认为,改进型磷酸脂钡酸偶联剂,除具有对颜料的优良分散性能外,还具有使已发胀、胶化的印刷油墨恢复油墨原有性能的特殊功能。

在已发胀的油墨中添加3%~5%防胀、破溶的物质溶解度增大,导致发胀,从而加速了化学反应。

油墨粘度

油墨粘度

液体粘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如毛细管法、同心圆法、落球法、旋转法、漏斗法和一些专用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测量方法:漏斗法和旋转法漏斗法:这种方法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在要求测量精度不高时使用,测量时以一定体积的油墨通过某一油墨直径的圆孔所需要的时间表示相对粘度,可适用于我司后加工和移印油墨的控制。

旋转法:丝印油墨的粘度都比较大,要求严格,因此测量精度要高,常使用旋转式粘度计。

如美国BROOKFIELD型粘度计。

2、油墨粘度的具体测量应在标准环境下进行,规定温度25,以防止由温度引起的偏差,温度越高,粘度越低,反之越高(同一油墨)3、粘度与外力、温度的关系:油墨具有非牛顿粘度,其固体微粒核团的分散密度大到几乎相互接触。

在和有机载体结合后可以形成网状结构,因此粘度很大,它一定要在外力作用后才能破坏这种结构,使粘度变小产生流动,在除去外力作用后,粘度变大,又恢复原来的网状结构。

一方面因为有机载体本身是高分子集团胶体,温度升高可以破坏其凝聚,使其变"稀"另一方面因为固液相组成的核团在内能增加后,其活动能力增强,促使粘度发生变化,如图所示,这种过程是可逆过程。

4、非牛顿粘度:不符合F=牛顿粘度关系式的称为非牛顿粘度。

是由于物质结构变化引起的,所以又叫结构粘度。

大部分胶体悬浮体却为非牛顿流体。

粘度单位是PaS5、丝印油墨的性能:5.1、粘度。

粘度,又称内摩擦,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它是流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一种特性。

油墨粘度一般用"泊"、"厘泊"来表示。

丝印油墨粘度约在4000至12000厘泊之间。

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性差,不易通过丝网转移到承印物上。

造成印刷困难,印迹缺墨。

粘度过小,会造成印迹扩大,致使印刷品线条合并,成为废品。

粘度指标可以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

粘度变化与印刷适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

油墨的粘度与屈服值

油墨的粘度与屈服值

油墨的粘度与屈服值油墨是一种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浆状胶粘体,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流动性、干燥性等都决定着油墨的性能。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油墨的粘度与屈服值。

粘度:是阻止流体物质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其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即流体流动的阻力。

油墨的粘度与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纸张的性质及结构有关,油墨的粘度过大,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不易均匀,并发生对纸张拉毛的现象,使得版面发花;粘度过小,油墨容易乳化、起脏,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在印刷过程中对油墨粘度大小的要求,取决于印刷机的印刷速度、纸张结构上的公软件程度、周围环境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等因素。

屈服值:是指使液体开始流动所需要的最小的移动应力。

油墨屈服值过大,流动性就会变差而不容易打开,屈服值过小,印刷时的网点又容易起晕而造成印刷品不清晰。

屈服值的大小与油墨的结构有关,对油墨的流动度有直接的影响,是胶印和凹印油墨质量的重要检测指标。

触变性:是指油墨受外力的搅拌时随搅拌动作由稠变稀,俟搅拌动作停止,复又恢复到原来时的稠度的现象。

由于油墨的触变性,使油墨在墨辊上受到印刷机的转动作用后,会增大流动性,增加延展性,使油墨容易转移;当油墨经印刷转移到纸张后,因失去了外力的作用,油墨由稀变稠而不向周围流溢,形成良好的印迹。

若油墨的触变性过大,则使墨斗中的油墨不易转动,就会影响墨辊的传墨功能。

油墨的触变性与流动性我们来介绍油墨的触变性与流动性。

触变性:是指油墨受外力的搅拌时随搅拌动作由稠变稀,俟搅拌动作停止,复又恢复到原来时的稠度的现象。

由于油墨的触变性,使油墨在墨辊上受到印刷机的转动作用后,会增大流动性,增加延展性,使油墨容易转移;当油墨经印刷转移到纸张后,因失去了外力的作用,油墨由稀变稠而不向周围流溢,形成良好的印迹。

若油墨的触变性过大,则使墨斗中的油墨不易转动,就会影响墨辊的传墨功能。

流动性:是指油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像液体一样流动,由油墨的粘度、屈服值和触变性决定,同时与温度也有密切的联系。

如何通过油墨黏度区分油墨的使用区别

如何通过油墨黏度区分油墨的使用区别

技术专栏
印刷器材
EFI和CGS 数 码 打 样 系 统 的 应 用 比 较 文 / 洪亮 杨宇航 张子旭
数 码打样是通过数字化工作流程对印刷工艺流程 进行模拟与高保真展示的关键,在整个数码打 样过程中,打印机校准和匹配目标是最重要的两个过 程。简单地说,数码打样就是通过复杂的色彩管理软 件,使输出样张能够模拟印刷样张,为印刷提供标准。
等减黏物质。 二、稠度较大,但具有一定黏度和附着力的
“稠”性油墨 由于流动性差,延展性不好,油墨呈膏状,不易
流平,印刷时印迹墨膜不易铺展,图文转印较为准确, 不易变形,墨色比较鲜明饱满。
因此“稠”性的油墨比较适合以下的情况使用: ①适宜印刷大实地,带空心字或带小字的产品, 由于其不易流平和铺展,空心字或小字不易产生糊版; ②适宜印刷大实地带浅网点的产品,可获得厚实 的实地,同时网点比较清晰、不易扩大:环境温度高、 车速慢、以网点图文为主情况下,一般适当调稠油墨 进行印刷;纸张表面强度较高,表面吸墨性差时,也 应适当调稠油墨印刷。 在实际生产时,如果没有相应稠度的油墨,或者 油墨的稠度变小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时就要进 行增“稠”处理,使油墨的流动性降低。 ③具体的增“稠”处理的办法主要是:加NaOH, 添加量在1%~3%左右,此法见效较快,是油墨调稠 简单有效的办法;加增黏剂,如0号调墨油,但要注意 量要适当,不能太多;如受到温度的影响,油墨不够 黏稠时,也可在油墨中加相同色相的原墨。 三、稠度较小、黏性稍差的油墨 由于流动好,在墨辊的相互挤压下,能够很好地 延展,转移性能良好,容易下墨,并且油墨在各个印 刷转移面间墨层能迅速流平和铺展,印迹墨膜平服光 洁,因此,有些情况下,也需降低油墨的稠度,比如: ①纸张质量较差、比较粗糙、吸墨量大,或者表 面强度低、容易拉毛掉粉的情况,如印刷较差的胶版 纸、书刊纸、白板纸等的使用; ②版面以实地、大色块为主时; ③车间温度较高,印刷速度快时; ④纸张有破损现象,如果油墨太稠,可能会使破 损加重,因此应使用流动性大一点的油墨印刷。 ⑤降低油墨稠度的主要办法是:加入一定量的稀

印刷质量与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

印刷质量与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

印刷质量与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对于印刷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油墨的流动性和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油墨增加粘度的同时会降低其流动性,反之则提高流动性,稠度大的油墨不等于粘度大,粘度大的油墨也不一定稠,只有粘度相同的油墨,稠度愈大则流动性愈差。

目前,有很多中小型印刷厂家都使用单色胶印机来套印彩活,简单的印品套印双色,一般来说套印单面四色者居多,但也有的印刷厂套印正反面共八色。

这便要求印刷机高质量、高精度的同时,也要求印刷操作人员较精湛的技术,并且在套印过程中油墨要注意。

流动性过小,则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不流畅、不均匀,造成同一印刷面上前浅后深及其他墨故障;流动性过大,印迹不能准确地转印,图文层次不分明,墨色不饱满,色泽不鲜明艳,同时,油墨的流动性过大也会导致经常脏版以及墨杠的产生。

印刷过程中,可通过使用调墨来调节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但切忌为使印刷品快干而向油墨中添加玉米粉。

也可通过使用快干油墨来达到目的。

所以印刷过程中,要调整好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

油墨的保存历来是印刷厂较头疼的问题,因为油墨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稍长,就容易被空气所氧化而结成了厚厚的一层油墨皮,在下次印刷取墨时,必须将墨皮刮掉,这必然要浪费掉一部分油墨。

建议在油墨保存时,使用蜡纸来隔离油墨与空气接触,或者使用塑料纸来封存,即将蜡纸或塑料纸贴在墨层表面,在下次印刷前将蜡纸或塑料纸揭掉即可,但最好不要使用普通纸来封存,避免揭纸时将纸张撕破而带来麻烦。

印刷厂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向墨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来避免油墨与空气接触。

但实际上水中所含的氧也会把油墨氧化,并且水与油墨接触时间较长就容易把油墨乳化,当上机印刷时会出现不上墨的现象,虽然给墨量挺大,但匀墨辊(主要是硬辊)仍不上墨值得注意。

浅谈印刷过程中油墨胶化以及解决的方法

浅谈印刷过程中油墨胶化以及解决的方法

浅谈印刷过程中油墨胶化以及解决的方法摘要: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型合成树脂和先进的有机颜料被广泛用于油墨制造。

有更多种类的油墨和更好的性能。

然而,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后期对印刷材料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印刷工艺对油墨的质量和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字:油墨,印刷工艺,印刷材料在印刷工艺中,油墨是重要的印刷材料之一,它通过印刷工艺在承印物上呈现出图案和文字。

印刷早期使用的油墨是一种水溶性固体,它是可燃材料和树胶不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经过均匀混合后并且干燥形成的产物。

在印刷工艺中,将油墨均匀的涂在雕刻板上,用承印物覆盖,然后使用刷子轻轻得擦拭,然后使油墨粘在承印物上,最终得到我们想要的印刷品。

后期在金属板的出现后,由于这种水基油墨性能较差,不能均匀地涂在金属板上,达不到预想的印刷效果。

因此,制造出了一种以油为基质和颜料的油性油墨,以便更好的适应新的印刷方式。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型合成树脂和先进的有机颜料被广泛用于油墨制造。

有更多种类的油墨和更好的性能。

然而,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后期对印刷材料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印刷工艺对油墨的质量和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

油墨在印刷工艺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模拟印刷,必须具有原稿、印版、呈色材料、承印材料、印刷机械等五大要素,才能实现对原稿的大量复制。

对印刷而言,必须具有原稿、呈色材料、承印材料、印刷机械等,油墨是使用最多的呈色材料。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油墨,当印刷同行们在进行印刷生产过程中,印刷品有的时候会出想一些浅色底纹或是不规则条纹,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油墨中颜料和填充材料的浓度太大,导致印刷中油墨的胶化。

从理论上来分析,如果油墨的塑性值太高,油墨形态将会变成乳胶状。

从适用的角度来看,如果添加过多的颜料和填充材料在油墨中的话,在储藏时期,因为油墨中加入了水,所以一部分油墨会产生絮状,最终导致油墨胶化。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油墨发生了胶化,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在墨斗中安装搅拌器的方法来处理油墨胶化这个问题,也可以采用在油墨中加入黏度中等的或是高等的调墨油或者是稀释剂来对油墨胶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当然很多人会把胶化了的油墨倒掉,重新使用新的油墨,但这么做不仅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还会因为浪费致使印刷成本更高。

简析胶印油墨黏度

简析胶印油墨黏度

收稿 日 期 : 2 0 1 6 — 0 7 — 0 8 作者简介 : 崔德勇 ( 1 9 7 6 一 ) ,男,云南昭通人,助理工程师,现任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综合车间副主任,长期从事生产管理 、胶印技 术研究。
螋 廷 』 !
1 61
百家论坛 I 云 2 0 南 1 6 科 年 技 第 管 6 期 理
中易导致 油墨下墨不好 ,油墨在墨辊间的传递性差 , 1 . 2外 力作 用
造成油墨转移效果差 ,墨层表面粗糙不光洁 ,墨色 由于胶印油墨具有 良好 的触变性 ,在外力作用
鲜艳度降低 ; 而 当油墨黏度较低时会 导致油墨的抗 下 ,通过搅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油墨的黏度 ,增
水性较差 ,造成油墨乳化加剧 ,使 网点扩大率增加 , 加油 墨的流动性 。在实际 的生产过程 中如果油墨黏
墨层稀薄 、色彩饱和度降低。因此胶 印油墨黏度控 度较高 ,印刷时 的下墨量较小 ,若墨斗 中的油墨长 制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印刷过程是否正常 ,产 时 间未进行搅拌 ,伴 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 ,墨斗 中
品质量 是 否稳 定 。 的油 墨 黏 度 就 会 越 来 越 高 ,最 后 会 导 致 油 墨 在 墨 斗 中不下 墨 ( 油墨 “ 开空 ”)的现象 。通常 生 产小 墨 量
会有较大差别 ,这主要是与所使用 的连接料和颜料 的阻力相对较小 ,油墨表现 出来的黏性相应就低 。 有关 , 油墨的流动性 和传递效果 均较差 ,使用时必
须 添 加 调墨 油才 能 达 到生 产 要求 。 油 墨 黏 度 是 油 墨 在 外 力 作 用 下 移 动 时所 表 现 出
来 的一种属性 ,是分子 间产生 内摩擦力的量度。不 管处于静止还是流动 ,油墨黏度永远存在 。由此可

油墨黏度和稠度的区别与使用

油墨黏度和稠度的区别与使用

油墨黏度和稠度的区别与使用
李桂姣
【期刊名称】《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油墨的黏度和稠度都与油墨的流动、转移性能有关,二者互相影响、关
系十分密切,比如:增加油墨的黏度,油墨的稠度也随之增加,反之也一样,因此,不少人认为黏度和稠度是一回事,把二者混为一谈。

实际上,油墨的黏度和稠度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黏”的油墨不一定“稠”,而稠度大的油墨也并不等于黏度大,黏度相同的油墨,稠度愈大则流动性愈差。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李桂姣
【作者单位】广西省,柳州,54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8
【相关文献】
1.油墨黏度和黏性的区别与联系
2.水性油墨黏度的影响因素及黏度对柔印网点增大的影响
3.胶印油墨黏度对油墨转移影响的分析
4.如何通过油墨黏度区分油墨的使
用区别5.胶印机墨斗油墨流量与墨键开度、油墨黏度关系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油墨的胶化与粘度的关系
影响粘度的因素有:粘度与其温度、组分粒子的浓度、粒径等密切相关,与温度和气压的关系不大,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及测量单位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换算。

油墨由有机溶剂、连结料、颜料、添加剂、助料等组成。

当这些原料已定,加工程度、方法以及各成分组成已定,颜料转移的好坏主要就跟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

实践证明油墨印刷粘度有一定范围11-24S,使用察恩粘度杯3号,油墨印刷粘度越大,颜料转移的效果就越差。

因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树脂或添加剂及助剂等,给予其流动性,使颜料容易分散。

当油墨印刷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就处于过度饱和状态,颜料等物质流动性就差,不能均匀分散,而是成团出现,容易堆积在一起,形成胶化,胶团、堆放、发胀等聚集体,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

油墨印刷粘度太大时颜料甚至根本就不能进入网眼内,就更谈不上转移了。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堵现象。

因此,我们只要让树脂、颜料等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胶体体系不是处于过度饱和状况,而是饱和状态或非饱和状态,让颜料等物质能很好地分散在其中,形成均匀细腻的胶体体系,这样颜料进出网眼就顺利了,故障问题就可解决。

有些油墨厂家建议油墨印刷粘度在15~18S茶恩粘度杯3号之间。

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高速凹印机中印速在100~260m/min,为了保证良好的转移效果,而又能长时间印刷,提高效率,油墨印刷粘度一般在11~15S察恩粘度杯3号之间寻找其理想状态点。

然而,如果油墨印刷粘度太小,说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要少,这样便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印品会泛白,变得暗淡无光,缺乏光泽。

因此,如印品需要有较好的光泽度,一般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油墨印刷粘度13~19S察恩粘度杯3号。

同时,在保持正常的环境湿度之下,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粘度杯3号)以上,静电现象一般不会发生。

油墨印刷粘度在16S(察恩粘度杯3号)以下,随着粘度的变小,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飞墨、转移不良、颜料极不规则的水渍状静电现象会随之发生并加重。

东莞市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测控、安全监测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核心产品有绝缘监视器、绝缘故障定位仪、漏电保护器、电量变送器、在线粘度计及相关解决方案。

同时乾博电子也积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产品,针对国内工矿/电力/船舶/医疗等行业不接地电网绝缘故障监测与绝缘故障定位的技术难点,公司与法国IRELEC公司达成战略协议,成为法国IRELEC公司在中国大陆区的唯一全权特约代理商,向大陆地区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并且价格合理的绝缘监测及绝缘故障定位系统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