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民间艺术“担经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阳民间艺术“担经桃”

我的家乡河南周口,每逢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庙会,“担经桃”是庙会中不可缺少的民间艺术活动,无论老少都喜欢看“担经桃”。

豫东平原上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人类始祖女娲因炼五色石补苍天,斩鳌足立四极,杀黑龙止淫水,育万物,抟土造人。因此,触犯了玉皇大帝的律例,被化作黑狗抛进恶狗庄,受尽苦难和凌辱。后来人祖的女儿宓妃肩挑花篮,一边唱经一边舞蹈,机智勇敢地闯进恶狗庄,救出自己的母亲。宓妃担经挑寻母传经的故事流传很广,为了颂扬女娲的功德,为了传扬宓妃的孝顺,后人模仿宓妃担经挑、唱经歌,延续至今,演变为历代祭祖的巫舞——担经挑。

担经挑“又称挑花篮,花篮舞,是指千古流传于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上的一种原始巫舞。舞者多是年岁稍长的妇女,也有姑娘,以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为多,她们身穿黑色衣裤,头裹垂地黑巾,足蹬黑鞋,一人打竹板颂祖经,三个老太太肩担龙凤花篮起舞。不同的舞步却有相同的规律,即舞者走到中间一定要背靠背而过,身后飘洒的黑纱长尾相互缠绕而又自动散开,象征伏羲与女娲两尾相交之意,充分体现祭祀皋媒之神及生殖崇拜的实质。其颂的经文更明显:“西边修的娃娃山,有儿有女把头点,没儿没女拴一个,夫妻双双都喜欢。”这种经挑舞在陈属各地均非常流行,现今已成为农村妇女们普遍喜爱和欢

迎的民间艺术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的农村妇女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多年轻的妇女甚至年轻的男性加入到“担经挑”的队伍,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歌而舞。跳舞的人数增加到15-20人。在表演过程中,行人穿梭其中,观众中如果有担经挑爱好者,向组织者要一幅竹板或一条彩绸,马上可以加入舞蹈的队伍中,随着队伍的步伐和节奏即兴起舞。(她们)他们即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修饰过的美丽容颜,没有经过训练的优雅舞步,可是她们认真执着的表演呈现出了原生态的艺术之美;她们姿态自然、表情动人,身心愉悦,表达出农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豫东平原的农村,凡遇大型庙会、祭祀庆典、烧香还原等民俗活动,到处都可看到“担经挑”的团队。她们选出一块场地,就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展现她们的艺术表演风采。她们的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停足止步,围绕在场地的周围,一边看舞一边听唱,在经舞中受到遵纪守法、积德行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教育。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承着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

“担经桃“还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花篮多是当地人自己手工编制的,废弃的肥皂盒,酒盒等,在她们一双巧手下,配上羽毛,鲜花等装饰,一个美丽的花篮就诞生了,远观花团锦簇,近看五彩缤纷,体现了农民们美好心灵和朴素的审美观。而且“担经桃”体现了原生态的舞步之美和原生态的音乐之美。

我觉得“担经桃”不仅仅以一种民间艺术存在,它的盛行还有其

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为了祈福还愿,当地人多以农民为主,她们都相信“祈福还愿”之说。据说很灵验的,如果家中有人患有疾病,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家里人去淮阳太昊陵祈福,并让其家人参加“担经桃”,患者就能康复。所以当地在非民俗日,也可经常见到“担经挑”团队。谁家一旦有了某种难于解决的困难或问题,随时可以祈求神灵的帮助。如保佑:家宅兴旺,生意发财,如愿生子,子女考学,找到失物等。二是,为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很多老年人在家里没人照顾,寂寞空虚,参加了“担经桃”之后,她们会变得健步如飞,笑容满面,她们与队友们一起聊天,跳舞,唱歌,疲劳和病痛早离开身体远远的。担经挑的农村妇女,文化素质都不高,年龄差别也很大,可是每次她们聚会在一起,就会体现出团结友爱、说笑谈唱、情意融融,快乐无比的团队精神。忘掉了各自家庭中的烦恼、郁闷,身心愉悦。

所以,我觉得“担经桃”这种民间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给人们树立了信仰,让人们对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和期望。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人们前进路程上的引路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