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
R.A.赫尔斯,J.H.泰勒(美国人)发现一对脉冲双星
1994年 B.N.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尔(美国人)发 展了中子散射技术 1995年 M.L.佩尔,F.莱因斯(美国人)发现了自然界中的亚原 子粒子;τ 轻子、中微子
1997年 朱棣文(美籍华人),W.D.菲利普斯(美国人),C.科 昂-塔努吉法国人)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一诺贝尔简介 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励届获奖者(1951年~2000年) 三近两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奖获得者
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 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 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 1953年 F.泽尔尼克(荷兰人)发明了相衬显微镜 1954年 M.玻恩(德国人)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 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W.博特(德国人)发明了符合计数法 1955年 P.库什(美国人)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 创新了核理论 1956年 W.H.布拉顿,J.巴丁,W.B.肖克利(美国人)研究半 导体并发现晶体管效应 1957年 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对宇称定律作了深入研 究 1958年 P.A.切伦科夫,I.E.塔姆,I.M.弗兰克(俄国人)发 现并解释了切伦科夫效应
1984年 C.鲁比亚(意大利人),S.范德梅尔(荷兰人)对导 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场粒子W±Z。的大型工程作出了 决定性贡献
1985年 K.冯· 克里津(德国人)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 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E.鲁斯卡(德国人)开发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G.比尼格(德国人),H.罗雷尔(瑞士人)设计并研究扫描隧 道显微镜 1988年 L.莱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国人)发现 μ 子型中微子,从而揭示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1990年 J.I.弗里德曼,H.W.肯德尔(美国人),R.E.泰勒 (加拿大人)首次实验证明了夸克的存在
诺贝尔科学奖,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 诺贝尔科学奖,即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自 1900年设立、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的466名科学 家获奖,其中有6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 ,他们分别是李政 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纪,也是世界面貌变化最大 的世纪。这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00年来获 奖的科学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20世纪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其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国界时间的限制,为推动全世界的科学进步 和 社 会 发 展 作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 诺贝尔科学奖伴随着 20世纪走过了百年历程,已成为全人类 科学事业中最高荣誉,不愧为世纪辉煌!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 一的正规学校教育。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 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 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 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 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 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 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 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 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 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 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 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
1998年 R.劳克林(美国人),H.施特默(德国人),崔琦(美籍 华人)发现电子能够形成新型粒子 1999年 N.霍夫特,M.韦尔特曼(荷兰人)提出亚原子结构和运 动的理论
诺贝尔简介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 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 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 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 弗雷德· 伯恩哈德· 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 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 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 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 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 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
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 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Baidu Nhomakorabea。 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 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 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1896年12月10日,这 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 家,由于心脏病突而逝世.
1959年 1960年
E.G.塞格雷,O.张伯伦(美国人)发现反质子 D.A.格拉塞(美国人)发明气泡室,取代了云雾室
R.L.穆斯保尔(德国人)从事γ 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 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1962年 L.D.兰道(俄国人)开创了凝聚态物质理论
1963年 E.P.威格纳(美国人)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以及原 子核中相互作用的原理
1964年 C.H.汤斯(美国人),N.G.巴索夫,A.M.普罗霍罗夫 (俄国人)发明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并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 的基础研究 1967年 H.A.贝蒂(美国人)发现了星球中的能源
1970年 L.内尔(法国人)从事铁磁和反铁磁方面的研究 1971年 D.加博尔(英国人)发明并发展了全息摄影法 1972年 J.巴丁,L.N.库柏,J.R.施里弗(美国人)从理论上 解释了超导现象 1973年 江崎玲於奈(日本人),贾埃弗(美国人)通过实验发 现半导体 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 B.D.约瑟夫森(英国人)发现约瑟夫森效应 1976年 B.里克特(美国人),丁肇中(美籍华人)发现中性介 子桱/ψ 粒子 A.A.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人)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80年 J.W.克罗宁,V.L.菲奇(美国人)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 中的宇称(GP)不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