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探索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模式;探索;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图识字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接受课本上的和老师的现成答案,不对阅读篇目进行深究质疑,不敢进行大胆的批判,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

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顺应教学改革的方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探索。

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阅读空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此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只有大量阅读,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

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互联网是一座信息资源的宝库,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资源,作文资源也不例外。

在教学实践中我每周都布置学生习作,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搜索要领,到网上进行分类阅读,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微博或空间与自己的好友分享,从某种程度上打破狭小的区域界线,解放学生的思维,扩大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当然,由于internet的浩瀚与开放,不良的信息也掺杂其间,甚至泛滥成灾。

网络生活可谓丰富多彩,逛论坛、写博客、使用qq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网络上享受业余生活。

但是,在网络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也时常出现,例如“我再看看”写成“我在看看”,“充话费”写成“冲话费”,“乐施”写成“乐驰”,等等。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净化信息资源。

二、分层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明显,他们的阅读水平也有很显著的差异。

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层次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革。

“多文本阅读”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多种文本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多文本阅读的概念及其意义多文本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和比较多种文本,包括文章、课文、故事、诗歌、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跨学科的文本阅读和多样化的文本阅读。

通过多文本阅读,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思辨能力。

多文本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1. 精心选择文本。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选择适合的文本。

可以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本,包括故事、诗歌、小品、漫画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包括解读文本、对比分析文本、写作训练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4. 组织多元化的活动。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包括朗读比赛、文本创作、文学欣赏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结合实际情境展开教学。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文本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向探索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向探索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向探索张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甘肃平凉)新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质量诉求与价值诉求,教师开始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力求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有设计、有过程、有体验、有效果的人性化认知道路。

因此,教师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的时代理念,主动探索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可能途径,促进新课改应用于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唤醒了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锐意改革、提质增效的质量诉求,因而教师开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致力于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中。

大量新思维、新策略与新模式纷纷“入驻”阅读教学课堂,为小学生的阅读认知带来了焕然一新、赏心悦目的良好体验,也直接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热情,更推动了阅读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与创新发展。

一、借助电化教学创新阅读教学对于在多媒体时代长大的小学生而言,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较为抽象、深奥、枯燥的“苦差事”。

很多小学生不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文本阅读,即使在短时间的文本阅读中状态也非常低迷,无法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精神饱满的良好认知状态中。

因此,教师引进电化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投其所好地推动阅读教学跟上多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就成为阅读教学创新发展的方向。

比如,虽然《观潮》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小学生却很难从文本信息中想象到钱塘江大潮的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威猛彪悍,难以进入课文内容创设的意境之中。

因此,教师可以实施电化教学,为课文内容搭配一段真实的视频资料,更要为视频资料搭配课文朗诵录音,让小学生放下课本,看着大屏幕进行直观认知。

这样,小学生就会获得强烈的视觉刺激、听觉震撼、心理冲击与情绪感染,自然能够进入欢呼雀跃、兴奋异常的良好主体认知状态中,还能够将钱塘江大潮的威猛之势以及课文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

由此可见,电化教学以视频信息、语音信息以及音乐信息完全取代了语文课本提供的文本信息,让学生亲眼看见了钱塘江大潮的浩大气势,自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达到创设电化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方案阳东县新洲镇东风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从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崔峦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言学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

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

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大量的阅读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2、教育教学心理学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学生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等。

因此必须从情绪,情感方面激发热情,产生兴趣,引发动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国内阅读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熟和深入的,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上的许多优秀经验迁移到本校的教学中,如:导读式阅读教学法,情境式阅读教学法等。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中语言训练之探索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中语言训练之探索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中语言训练之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课更是担负着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内化语言、仿写语句、阅读名著等方式展开语言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语文是通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过程来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所以语言的学习需要在大量的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

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语文阅读无疑成为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最主要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优秀阅读资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朗读课文,内化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读是最基础的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字词,提高语言叙述的连贯性。

同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阅读资源上的拼音,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词。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有利于接下来更好地学习。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大部分都具有文本简短、文意简单、语言优美的特点,这些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所以教师不要先分析课文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而是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多读几遍,然后再抛开书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后通过适当的引导,逐步培养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例如课文《小小的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儿童诗,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

本篇课文想象奇特,插图又十分生动形象,可以引起孩子对夜空的无限遐想,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这首小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容易激发出儿童朗读的兴趣,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想象力。

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

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弱点。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阅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忽视学生是这一阅读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接受课本上的和老师的现成答案,不对阅读篇目进行深究质疑,不敢进行大胆的批判,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

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明显有很多弊端,所以在当前教学体制与教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进行探索。

一、帮助学生发掘文本意义,丰富创新想象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发掘文本意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联想和想象的过程。

接受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视野融合,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补和改造文本,生成意义。

这种填补和改造就是一种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的创新。

作品意义实际上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阐释所形成的意义,这是变量。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本身由于经历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自身对文本意义发掘能力较弱。

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一方面要深入认识作品文本的意义框架;另一方面要参照历来人们在接受中所产生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创造性的理解来参与作品意义的生成,从而让小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作品的意义。

但是,语文教学中意义的生成是由两个接受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而且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品意义。

教师处在作品(教材)和读者(学生)的中间位置,是学生理解作品意义的中介。

他不仅需要理解作品的意义,还必须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理解作品的意义。

如何传达呢?以往的教学方法,恐怕更多的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所以就出现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

文学的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必须借助于想像力。

文学教育同样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对话”交流活动,它必然要求读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地参与对文本的解释和建构——激活自己的想像力、直观力和感悟力。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例如“早操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

这样就能够有序、有效率的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健全并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自学上也就构成了较好的自学习惯。

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

比如:“写下人记事”的文章,我使学生按这几步回去自学,第一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写下的就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描述顺序、厘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把握住文中描绘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反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

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探索

引导 他们所 讨论 的问题 。 当学 生讨论 结束后 ,我让 量 各 小 组 派 代 表 来 向老 师 汇 报 自学的情 况 ,鼓励 他们 仇 大胆 发表 自己的意见 和看 法。并 给予及 时的肯 定和 表扬 , 适时进行指点 , 帮助 。 在讨 论汇 报 中,有 的还提 出 了学 习 中 不 明 白 的 问题 。 也有 对问题 的不 同看法进 行 激烈 的争论 ,在小 组合 作 学 习 过 程 中 学 生 加 深 了 对 课 文 的 理 解 ,学 生 学 会 发 现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 及 学 会 团体协作 的能力 。学 生 的 学 习 不 再 是 沉 闷 , 被 动的了。而乐于去学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习中。 “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 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 多种多样行之有效 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 学生 自主、合作 、探究 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 但我们 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 ,适时适量地 引导学生走 出课堂,跨 出校门,走向社会 , 靠近 自然 , 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 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我在教 《 宇宙 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 内容 及要求 ,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 , 组织学 性 。 生上 网去查 阅有关天文知识 ,让学生通过上
现 行 的语 文 课 教学 模 式有 两 种 ,一种 是 “ 知识理解 型”的教学模式 ,一种是 “ 思维 训练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 的阅读课教学 , 是学生被动、 单一、 接受的学习过程 ,是教师 向学生灌输和填充 的教学过程 ,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可 以装许 多 知识的瓶子 ,通过反复操练 即可掌握技巧的 人 ,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 为学习主体 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 的个性 , 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 习方式,教师应组织 、指导学生学 会合作学习。 例 如我在 教 《 索 溪峪 的 “ 野 ”》这 一 课时 ,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方式 , 把 全 班 学生 分 成 十 个 小 组 , 每个 小组 四个成 员组成 : 个 成绩较 好 的学生 ,两 个 成 绩 一 般 的 学 生 和 一 个 成 绩 较 差 的 学 生 ,桌 椅 也 跟着 进行 调整。在小 组讨 论 中我提 出了各小 组要解 决的四个问题 : ( ① “ 野” 在课 文 中指什 么意思?② 课 文是从几 方面来 写这种 “ 野” 的?③ 是怎 样写 出

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

98神州教育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田淑文河北省平乡县丰州学区河东小学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阅读为本,注重学生差异,延伸课外阅读,这样才能防范低效阅读,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而小学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但阅读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新课改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思想。

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做一概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1.1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看作单纯的智力活动,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往往是急于展开阅读教学。

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地展开阅读活动,没有兴趣的阅读,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被动而消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1.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阅读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程序化展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清楚,生怕会有所遗漏。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教学的附属,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主体地位缺失,以讲代读这是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1.3追求教学的一致性。

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无视阅读的多元化,盲目追求教学的一致性,要求学生学习进度一致,阅读结果一致。

将学生严格地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学生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化与独立性。

1.4阅读只局限于课堂。

视教材为唯一的阅读材料,将学生的阅读视野限定在教材上、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育改革引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教育改革引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教育改革引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主要探究在教育改革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进行。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改革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建立起符合学生特点和阅读习惯的阅读体系。

语文阅读课要以读为基础、以学为本,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阅读水平,提升阅读能力。

二、独立思考与探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路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背诵、学生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过分注重记忆而忽视了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在教育改革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强调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阅读情境模拟、阅读故事创作、小组合作探究等,使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是学生阅读的重要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在教育改革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认真做好阅读笔记,将自己的思想梳理清楚,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

五、倡导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是享受的过程,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水平。

在教育改革引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倡导阅读兴趣与习惯,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六、关注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提高阅读技能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教学创新|教改前沿摘 要: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对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有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成分,加强阅读能力训练,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新模式,是当前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理念,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此,加强如何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对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阅读实践中深刻领会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提升学习阅读与表达水平,更好地促进个性成长。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基础功底以及兴趣爱好等,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成效。

此外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还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语言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创新学习水平,更好地调度脑、眼、口,深入思考,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都是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学生被动地倾听和接受,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延伸,降低了持续阅读的热情,不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要对小学生阅读体验和感受方面更加关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并体验在阅读的乐趣,更好地实践、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目的和意义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可以养性,可以变更人生。

可是此时此刻,小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爱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阅读是学生驾驭语言技巧的根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那么,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让小学生喜爱阅读呢?一、通过朗读提高阅读实力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需重视情感朗读的训练。

用多形式、多样性的朗读代替单一的朗读;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速读等都是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特别主见朗读。

他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洪亮,不行误一字,不行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清楚。

这样,可以深刻领悟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朗读是现代文化生活中不行少的一项功夫,也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艺术。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实力,有助于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发挥其学问的重组和运用。

有声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参加听力,反应给大脑,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觉自己的缺乏和错误,刚好改正。

有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或大声或婉约或细腻。

有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自我,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其不同的看法,从而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当然有声朗读也能让老师检测学生对文章和对生词生字的驾驭程度。

一般学生在朗读时,遇到生词生字会表现处降低声音或者乱读的状况。

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采纳着重说明或者举例说明等方法,协助学生驾驭生字。

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他特有的好处和成效,例如范读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必对不懂得地方加以深究,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学问,多阅读些书籍报纸等;学生的分角色读是让多个学生参加朗读的方法,能让他们体会到人物特有的语气和心理思想;自由读是放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参悟,记忆更能为深刻。

当然朗读并不是一味去读,有些学生对老师所说的朗读没有理解,以为朗读就是把文章读完,所以连字词都读出来。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己进行该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想要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困难,或者想要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教师需要收集阅读教学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包括教学教材、学生习作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等。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和文献,教师可以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步:设计研究方法教师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对一些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态度和困难;也可以设计实验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四步:收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法,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可以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分析学生习作、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提供实证材料,用于回答研究问题。

第五步: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收集到数据后,教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如频数、百分比等;也可以使用质性方法进行主题分析、情感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找出规律和关联,解释数据所呈现的现象。

第六步:结论和总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得出结论和总结。

结论可以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也可以是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等。

通过总结研究结果,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第七步: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教师需要将研究结果整理成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解释、结论和总结等内容。

研究报告可以用于学术交流和分享,也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索
要形式 的教学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 的创造 能力 , 培养学 生 的发散性思维和创 造个性 。
2交还 自主权 , . 给学生提供创新 的时空 。 在教学过程
中把 学 习 的 主动 权 交 给学 生 , 学 活 动 以学 生 的 学 习 为 教
内容 多读一读 , 并体会这样 写的好处 。学 生明确 了学习 的 目标 , 大家 踊跃加入 到小组 的合作 学 习中 , 积极 地进 行讨 论 , 各抒 己见 , 合作解 决问题 。在讨论 汇报 中, 的 有

阅 读课 教 学 方 式 的 转 变
情趣等。 因此 , 在教学中要加强注意人文性 的渗透 。 如教
孟郊 写 的《 子吟 》 游 这一 课 时 , 学生 理解 诗句 的含 义 让
后 , 让学生谈谈 学 了这首诗 后 的感受 , 我 将来 怎样报答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 、 单一地接受 的学 习 过程 , 是教师 向学生 灌输和填 充的教 学过程 , 把学生 当
在 小 组讨 论 中我 提 出了各 小 组要 解 决 的 四个 问题 :. 1 “ ” 野 在课文 中指什么意思?2 .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 “ ” 3是怎样 写出这种 “ 的? . 野 的? . 野” 4 把你觉得写得好的
组 织互动学 习的方式 , 改变过去 班级授课 中 “ 递—— 传 接 受” 的师生单 向交流 的局面 , 式 建立 以学 习小组 为主
还 提 出 了 学 习 中 不 明 白的 问 题 , 有 对 问 题 的 不 同看 法 也
本, 为学 生的学 习服务 , 让学生 在 自主学 习的过程 中, 有
自我发现 、 自我探索的时空 ,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3 . 角色 , 转换 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 教师创设某种疑

小学语文阅读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研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研活动方案一、教研活动主题。

“阅读点亮童心,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奇妙之旅”二、教研活动目的。

1.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让阅读课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2. 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阅读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阅读教学中的经验与心得,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三、教研活动参与人员。

全体小学语文教师。

四、教研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9:00 11:30。

2. 地点:学校会议室。

五、教研活动准备。

1. 提前一周通知各位老师教研活动的主题、时间和地点,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2. 安排一位老师准备一堂阅读教学示范课,选择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3. 收集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题清单,提前打印好分发给参会老师。

六、教研活动流程。

(一)开场(9:00 9:10)主持人(可以是教研组长)热情洋溢地开场:“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就像一群探险家要去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宝藏啦!希望今天的教研活动能让大家都满载而归哦。

”(二)示范课展示(9:10 10:00)1. 由事先安排好的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示范课的展示。

这位老师要把自己最拿手的教学技巧都使出来,就像大厨展示拿手菜一样。

2. 在示范课过程中,其他老师要认真观察,就像评委看选手比赛一样,看看这堂课哪里特别出彩,哪里可能还有改进的空间。

(三)小组讨论(10:00 10:30)1. 将老师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 6人。

就像分小队去完成任务一样。

2. 每个小组针对示范课展开讨论,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的时候,大家要畅所欲言,别藏着掖着,把自己的想法都抖出来。

3. 每个小组安排一位记录员,把大家的讨论要点记下来,就像小秘书一样认真负责。

(四)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10:30 11:00)1. 各小组轮流发言,先说说示范课的优点,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深远的发展,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言任务是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语言知识的“导火索”,它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融入到课堂探究中,通过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任务驱动的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增加了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在对任务的探究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任务驱动式阅读的内涵解读任务驱动式阅读是探索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式之一,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创设学习情境,设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广泛和深度地参与阅读任务活动,将传统的学习内容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阅读项目与行为表现,引发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

任务驱动是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而设计系列活动,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学习策略整合为系列活动化、情境化的活动,让学习真实发生。

任务驱动式阅读,即在营造的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下,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完成阅读任务,掌握阅读知识与技能,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与达成关键能力[1]。

2任务驱动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2.1做好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有效组织知识点和技能。

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目标明确;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可以将任务目标分为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三类。

难度适中。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每个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超过2个。

知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可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小任务,分散任务难度。

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调整任务难度,使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浅探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浅探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浅探摘要教学实践中探寻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尝试自主阅读模式,该模式教学可以分为自主初读、自主提问、合作交流、反馈归纳这四个主要阶段。

帮助学生自觉审视、自我解读文本,个性化阅读,超越文本信息,形成新的感悟,得到新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分析自主学习个性体现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探寻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具体操作智慧的体现,笔者在实践中集中常见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

一、自主阅读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议、自得”的原则,将阅读课教学整体还给学生。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自主阅读模式,该模式教学可以分为自主初读、自主提问、合作交流、反馈归纳这四个主要阶段。

自主初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课文,同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学生带着猜测带着疑问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任何提示,完全靠学生将原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迁移过来,是对原有认知水平的强化,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强化,可以归结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预习。

提出问题是自主初读的延续,所提问题是自主初读的成果体现,是学生独立的个体对课文整体把握后的留下来的疑惑,是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究的导火索。

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甚至会有些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归类和筛选,为学生间交流讨论埋下伏笔。

合作交流是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开展的针对教学目标的讨论活动。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要合理支配好学生交流、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时间,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借助头脑风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教师从旁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并及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对整篇课文融会贯通。

反馈归纳阶段是教与学的反思阶段,通过反馈和归纳,揭示主题,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

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

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索摘要:在教育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有了新的定位,教师更注重学生“学”的这一个主观性动作,坚持以“学为中心”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锻炼。

鉴于此,本篇文章就将探究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为中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大大提升,才能在新时代中落实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下文就将以学为中心的基本概念出发,来创新对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学为中心课堂的基本概述“学为中心”就是围绕着以学习为主要核心而开展的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模式。

学是一个非常主观性的动作,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大多没有做到学,只是简单的听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单纯的记忆知识点,所以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提高。

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就要重视真正发挥出“学”的作用,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可以自由表达自主发展的阅读学习课堂。

二、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加强课前准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大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好坏决定了语文整体学习效果。

而教师如果不创新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就无法提升,所以教师要坚持学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要加强课前准备,深入进行调研,进而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先明白《落花生》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文中的花生又象征着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

而后再思考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现状和学习状况,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

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来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设置多样化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小学语文学习的进展和学生成绩的提升,更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为目标。

具体表现在:(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在平凡的文字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愉快的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和趣味性操作结合的方式,具体有:在阅读内容中穿插学生喜欢的元素,如足球、动漫、游戏、美食等,建立学生的共鸣,提升阅读积极性;课堂中可以安排阅读比赛、趣味阅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二)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阅读教学应该以提高阅读能力为核心,包括语音、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例文分析、阅读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回答问题能力。

(三)增强语文素养小学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网络素养、文化素养、品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利用生活中富有情趣和想象力的元素,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感受阅读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听读讲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导入,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课文内容,逐步建构起自己的阅读情景。

(二)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应该贯穿阅读、听、说、写的全过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阅读内容。

教师可以远足组织看书会、或者课外阅读活动,多角度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懂得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

小学阅读教学中,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挑选课本外,还要广泛地收集、整理、遴选原版阅读书籍、篇目。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自提出以来,已有十余年之久。

它是指围绕同一议题所展开的多篇文本阅读学习活动。

在我国现代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实践。

在小学这一基础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也因其内容多元、方式多样、目标多维的特点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学成果,十分契合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与素质教育。

近年来,新教学持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积极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

因而,在新时代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就要以大单元设计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与促进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的是人文性与教学性并驾齐驱的教材编排设计方式,集中体现了课程整合、知识整合的教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语文学科实践性学习创造了有利契机[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便在于教学单元设计。

这是一种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的教学单位,指向的是学生深度语文学习发生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与大单元教学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就大单元设计的实质内涵来说,其中的“单元”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单元设计中的“单元”是在语文教学课标、语文教材以及学生真实学情基础上所确定的“学习单元”,是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大单元”,“大”的教学观念起着关键的统率作用;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则指的是“教材单元”与“内容单元”[2]。

因此,与其说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思想。

其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核心,科学分析、整合、开发学习内容,并从中凝练出明确目标的、多种课型结合的系统化教学规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极为丰富、多元的文本内容,这便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抓手。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织情况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体可分为四种结构关系:并列结构、关联结构、互补结构以及拓展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探索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

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

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

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

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

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

两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

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

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

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

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

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

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又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

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问题。

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

在这次小记者采访中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

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

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

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

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

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

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

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

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

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

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

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

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

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

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

2.他喜欢小动物。

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

4.他关心他的朋友。

5.他爱护小动物。

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

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