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苗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饰文化——苗族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详细的了解了中国服饰,那么一部分的中国文化就尽收眼底了,而中国服饰又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但因1840年后,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发生潜在的变革。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欢迎,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落,西方缝纫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以至今天,中国本土的传统服饰,仍被人忽略,而少数民族服饰就更不被人知晓。所以今天这篇论文所想阐述的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苗族篇)。

我想,一提到少数民族服饰,大家不禁想起苗族服饰,他们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满身的银饰装配,那么,就让我们从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开始吧。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荆楚地区被称为“荆蛮”。“三苗”后裔“荆蛮”势力的兴起,大约在商朝前,成为后来掘起的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区而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到唐、宋及其以后时期,苗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国南方再度呈现出自己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后各王朝的注目。各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亦日渐密切,对苗族的认识也有所增强,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现在苗族分布的状况,大约成形于汉唐时期。

苗族有着漫长的历史,而考古的发现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智慧,如:

沙马王堆出土的大量织品中,使用最多的刺绣技法锁绣(或辫绣)、云草纹样和起毛锦及组带,我们均可以从世传的黔东南苗族服饰中找到。两相比较,如“信期锈”中的茱萸纹与现黔东南雷山和台江的锁绣技法,起毛锦与现还普遍流行的黔东南花椒布和组带花带纺织等,不论技法、

纹样使用都极其相似。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穿着的古

裙,其款式,其色彩及破绉均与唐代

张萱《出辇图》上的宫女著裙其无二

致,足见苗装的唐代遗风犹存。黎平

尚重、剑河南哨一带苗族青年清代男

装,丹寨杨武一带的古衣、从江高求

地区的男装、剑河久仰、台江反排一

带的古衣、雷公山月亮山地区的祭祀

衣,其款式、纹饰风格、织品材料等

均与现存的服饰和纺织技术相去甚远,它们可以说是明清代甚至更远这些地区苗族服饰的本来面目

少数民族大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也不例外,苗族的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图画艺术来表达的。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这主要表现在苗族的刺绣图案里。苗族老人对苗族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常指点着服饰图案而说。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不仅长盛不衷,而且十分丰富发达,可谓到了以服饰再现历史的地位,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它们包括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在黔东南苗族服饰里,大量使用着“蝴蝶妈妈”、“姜央射日月”、“天地”、“黄河”、“长江”、“骏马飞渡”、“江河波涛”、“平原”、“城池”、“洞庭

湖”等母题图案,这些图案均显示着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

“蝴蝶妈

妈”刺绣图案主

要在女服的两袖

和围腰上。传说蝴

蝶妈妈是由枫树

心变的,所以蝴蝶

妈妈居于枫树之

上,这图案被苗家

人视若神灵,因为

蝴蝶妈妈生养了

苗族的祖公姜央。

在女服刺绣中,还

常看到“姜央兄妹合磨成亲”这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图案以及表现远古神话“姜央射日月”的图案。从枫树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姜央到姜央合磨成亲再造人类至姜央射日月,这些富于神话色彩的服饰图案,追溯了苗族先民从母系发展至父系时代的社会历史。

在苗族服饰图案中,更广泛的是记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它们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史书,生动地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表现了苗族先民如何经历战争风雨,跋山涉水流落他乡的这一历史事实。这些图案被视为苗族群体的标志而世代奉行着,不仅活着的人珍视它们,去世的人也必须穿戴着有这些图案的寿服才能下葬。只有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返回祖先故地。

骑士组成,横贯在象征浑水河(黄河)的饰带

上。这些也被称为“人骑马”的图案相当引人注目。

回首展望苗族历史,这“骏马飞渡”是苗族先民悲壮

迁徙的见证。苗族远祖发祥和居住于中原地区。他们

以蚩尤为酋长,曾大败炎帝,称霸于北部中“骏

马飞渡”是苗族服饰和头冠上的珍品图案,由一排马

和马背上的原,代炎帝为政。但是,在与黄帝的征战

中,蚩尤兵败战死,苗族群龙无首,被迫向黄河以南

迁徙,在江淮地区建立起“三苗”国。江淮地区的洞

庭湖和鄱阳湖一带,土地肥沃,苗族先民在这里安居

乐业,但好景不长,禹征三苗的长期战争迫使苗族先

民继续南迁至武五陵溪地区,并逐渐分布至贵州、云

南、四川、广西、湖南等地。大约在汉唐之际,形成

了今天苗族居住的基本格局。苗族先民再次举族南

迁,都是在经历地大的战争失败之后进行的。在苗族

古歌《迁徙》中这样记载:战争中,他们出动数以万

计的骑兵与步兵与敌浴血奋战;战败后,就弃城南迁。到了新地方,又重建家园,“在老立修了一座座城池,在老立盖了一幢幢瓦房”。而后,敌人又来侵犯,他们又挥戈作战”,“千万匹战马,千万个战士,一齐向敌军冲杀”。战败了,他们又弃城南迁,又重建家园。在这场继续千年的战争中,苗族是悲壮的失败者,他们一次次被逐出家园,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这种反复重演的历史悲剧,在苗家人心灵中留下了深重的印记,使得他们将其流传于《古歌》中,再现于服饰上。苗族得以保存自身的民族个性,《古歌》和服饰图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