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尘肺病现状、危害、防治浅析

我国尘肺病现状、危害、防治浅析
我国尘肺病现状、危害、防治浅析

我国尘肺病现状、危害、防治浅析

姓名:学号:

【摘要】: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呈现行业、工种和病种的明显集中趋势,尘肺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中尘肺病发病的总数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煤矿尘肺病的发病情况极为严重。尘肺病的发病工龄呈现明显缩短趋势尤以矽肺最为明显;同时,农民工成为尘肺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应根据尘肺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行业、工种的尘肺病防治工作;开展粉尘职业危害综合性防治干预示范工程,构建尘肺病监测预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和劳动者粉尘接触水平是控制尘肺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工程防护是关键

【关键字】:尘肺病现状;尘肺病危害;存在的问题;防治措施

【引言】:

甘肃古浪县300多名农民集体患上矽肺病,这些农民工都曾经在一个千里之外的金矿工作,但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他们的维权之路陷入了困境,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1月,在媒体的推动下,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首批16名适宜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农民工2月22日抵达秦皇岛北戴河,在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接受专业治疗。

我国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卫生部门向公众通报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其分布见图1所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死亡病例748例。在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

近年来,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方面,全世界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尘肺的预防上。1995年4月,ILO和WHO在国际职业卫生联合会(ICOH)的建议下发出“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规划”的号召,目的是提供一个广泛的国际合作领域,号召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为在全球消灭尘肺而奋斗。尘肺是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并且是

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职业病,在我国,尘肺的防治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建国50年来,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预防尘肺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中型矿山和工厂尘肺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尘肺的发病工龄明显延长,尘肺病人得到了相应的治疗和安置,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国仍然是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中小工业的兴起,使尘肺危害更为严重,要达到消除尘肺的目标仍是“任重而道远”

【方法】

一、什么是尘肺病

1、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人们在产生粉尘的环境里长期工作,长时间内吸人多量的有害粉尘.可使肺组织发生一种弥漫性的就像皮肤“结疤”一样的纤维性变化,这种变化可使肺的功能受到损害,严重时可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我们把这类病变统统叫做尘肺病。它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职业病,易并发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气肿、肺部感染及肺部肿瘤等疾病,疾病晚期可由于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目前尘尘肺病尚无根治方法,死亡率高。由于吸入粉尘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尘肺的类型、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也各有不同。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在我国现行的职业病中,有12种法定尘肺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尘肺和铸工尘肺。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可以产生粉尘而引起尘肺病,因此尘肺病是当前我国危害最广泛而严重的职业病。

2、众所周知尘肺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粉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尺度d> 10Lm 的粉粒子, 基本上被阻止于人的鼻腔; 2Lm< d< 10Lm 的粒子,约90%可以进入并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 10%可以到达肺的深处, 并沉积于肺中; d< 2Lm 的粒子, 100%可以吸入肺中, 其中0. 3~ 2Lm 的粒子几乎全部沉积于肺部而不能呼出。根据进入人体内粉尘量及各类粉尘理化性质的不同, 可引起同的病变。1局部刺激作用2中毒作用3变态反应4光感作用5致癌致畸作用。6感染作用7致纤维化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粉尘本身引起的肺部疾病是有限的, 加之机体的强大防卫机能, 可阻抑疾病的发生。因此, 只有某些特殊性质的粉尘( 如石英、煤尘等) , 在特定的作业环境下达到一定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才能

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即尘肺【1】

二、我国尘肺病现状

2013年统计,全国尘肺病报告人数已超72万人,病人广泛分布于煤炭、冶金、坑道建设等与粉尘相关的行业。其中62%集中在煤炭行业这一高发区,超过44万人。但由于企业申报不全,特别是大量的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和部分地方国有煤矿没有落实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全国煤矿的实际尘肺病发病人数要远远大于统计数。目前据统计估算,尘肺病全国发病人数不低于600万。煤矿尘肺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当前,每年死于尘肺病的煤矿工人数远高于同期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煤矿尘肺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而我国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仍有500万煤

矿工人从事煤炭生产。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煤矿粉尘浓度超标严重,从1983年到1983年,最高的粉尘浓度范围198 ~ 3420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9.5 ~ 855倍,每年大量的工人患有尘肺病。到2007年底,累计尘肺病312000年煤矿企业(不包括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高达7.2%。

全总劳动保护部负责人表示,煤炭行业尘肺病和职业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漠视生产安全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一些直接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也多有发生。特别是乡镇煤矿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资金投入不足,防护设施匮乏,职业健康工作基本处于空白。一些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低,职业病诊断漏诊现象突出。部分企业在岗职工的最低受检率只有32.2%;有64.3%的煤炭集团没按照规定对退休工人进行体检。此外,企业职业病平均漏诊率为3.72%,漏诊率最高达20%。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系不健全,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法行为处理不力等现象,也是尘肺病和职业危害未得到根本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尘肺病的种类有10多种,其中煤矿工人尘肺占多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尘肺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新增病例2万人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病72.7万人,死亡15万人,煤炭行业约占全国尘肺病人51%,尘肺病也因此被称为“隐性矿难”。

对于尘肺病发病人数上升的趋势有以下原因,一方面,我国尘肺病发病人数分布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与我国煤炭产能转移方向正相关,使得中西部

地区尘肺病发病人数增多;另一方面,农民工成为尘肺病高发群体,这与农民工作业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企业安保措施等密切相关。此外,监管体制没有理顺、防治机构力量薄弱等也影响了尘肺病救治的进程。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工伤管理条例》等,对职业病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预防上加重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强调了业主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作用,这是一大进步。尘肺病防治离不开政策法律的保障,同时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卫生部煤矿尘肺病,现在的数字,只是大型国有煤矿的病例数,还不包括当地煤矿和乡镇煤矿。在2003年,17.4亿吨煤,占当地煤矿和乡镇煤矿9亿吨,占一半以上。“专家估计,这种煤矿的尘肺病远高于大型国有煤矿”,因此,实际的数量至少一倍的“580000”,也就是说,据估计,有超过120名尘肺患者。120多是什么意思?意味着每1000个中国人,一个尘肺病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可能跪死”并不完全是一个“神话”危言耸听。潜在的山西煤矿尘肺病人超过80000人。陕西铜川矿务局,累积灰尘发现疾病,4000例患者平均每年有100人死于尘肺病。河北峰峰矿务局已发现2038例尘肺病人,超过40%的人已经死亡。北京门头沟煤矿每年超过200人死于尘肺病……全国每年尘肺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间接损失达到300亿元到400亿元。因大量吸入粉尘而罹患的尘肺病,已经和正在严重威胁着数十万煤矿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尘肺病的肆虐将严重损害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目前,大量尘肺病农民工因没有纳入工伤保险而得不到基本的医疗救治,病死率极高。且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陷入绝境,债台高筑,子女辍学,一部分尘肺患者不得不走上上访和群体性维权的路,尘肺病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影响地方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为保障尘肺病患者的基本生存,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发展,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尘肺病农民工的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问题。煤矿工人在艰苦的作业环境下,默默无闻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保障。

【分析】

一、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尚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和最早的尘肺病症状,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肺纤

维化程度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平衡的人口,缺氧会导致呼吸困难逐渐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影响心脏,肺心病,使它很快发生心肺功能代谢失调,导致心脏衰竭和呼吸功能衰竭,这是尘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咳嗽

咳嗽是突然,爆炸性的运动,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因此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的本质。咳嗽感受器分布在大支气管和气管和咽部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咳嗽。咳嗽是最常见的肺尘埃沉着病病人抱怨,主要相关并发症。早期尘肺病人咳嗽是不明显,但随着课程的进展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合并,常常容易肺部感染患者的先进,使咳嗽明显提高。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也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咳嗽和季节,气候等等。在尘肺病人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般人肺部感染没有全身症状明显,可能显示的咳嗽比平时更重。吸烟者少吸烟患者咳嗽。少数患者哮喘支气管炎,特点是慢性呼吸,呼吸困难与简单的慢性支气管炎更为严重。

3、咳痰

尘肺患者的痰液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甚至在咳嗽几例,病人也会有咳痰,这主要是由于造成的呼吸系统除尘导致分泌增加。在缺乏呼吸系统感染,痰量一般不多,大多是粘液痰。煤炭工人尘肺病人痰是黑色的,末煤工人尘肺病人咳出大量黑痰,可以清楚地看到尘埃粒子,主要是大型纤维化病变由于缺血性坏死溶解。石棉暴露工人和石棉肺痰可以发现石棉小体。如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痰量明显增加,痰黄稠或块。

4、胸痛

胸部疼痛是最常见的肺尘埃沉着病病人抱怨的症状,几乎每个病人胸痛或轻或重,不要和其他临床表现和尘肺病阶段没有相关或不显示更多的平行关系,早期晚期病人可以有胸痛,可能更多的人看到矽肺病和石棉肺疾病。胸痛可能参与纤维化病变的一部分,特别是与胸膜纤维化和胸膜增厚,脏层胸膜下肺大泡力和张力。胸痛的不同部分,经常变化,许多局限性,疼痛的性质不严重,更一般的疼痛的主诉,痛苦,等突然胸痛,吸入会加重,常提示气胸。

5、咯血

咯血较为少见,可由于上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血管损伤,咳痰中带有少量血丝;亦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咯血量较多,一般为自限性的。尘肺大咯血罕见。合并肺结核是咯血的主要原因,且咯血时间较长,量也会较多。因此,尘肺病人如有咯血,应十分注意是否合并肺结核。张连英2006年报道,尘肺结核咯血居尘肺结核死因的第一位。一般认为,24h内咯

血量少于lOOmL者为少量咯血,100~500mL者为中等量咯血,大于500mL或一次咯血量大于lOOmL者为大量咯血。

6、其他

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2】

二、我国尘肺病存在的相关问题

(1)企业对尘肺病防治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尘肺病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不认真实施技术、个体防护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尘肺病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重视生产建设,忽视尘肺病防治工作,认识不到“职业病防治是企业责任”,工作不主动,甚至对“三同时”、工作场所检测、劳动者健康检查等工作有一定反感情绪,认为是给企业增加麻烦和负担,从而导致职业卫生检测逐年下降,另外,由于大批劳动者待岗,流动性增强,部分企业忽视或不进行职工健康的管理。个别企业不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各项义务,使尘肺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诊治,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不能落实,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也使卫生部门不能准确评价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和职业病防治水平。

(2)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维护自身健康权益意识淡漠。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法人法律意识淡薄, 不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不履行维护职业健康的义务, 防护装备技术落后, 防护措施不健全, 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低; 许多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时没有依法申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更没有卫生学评价报告。部分劳动者不清楚自己应享有的相应权利,有的不参加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有的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也不主动去职业病防治机构诊治;有的工作在无防护设施或粉尘严重超标的工作场所也不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检举反映,是导致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及尘肺病发生的因素之一。(3)投入不足。

职业病防治机构力量相对薄弱,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条件按照职能的要求和各级政府对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设备条件较为落后,力量不足,特别是县(区)级机构问题更为突出。

(4)乡镇企业和地方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难以展开。

由于上述企业随市场需求而变化,生产不稳定,加上用工制度不健全,劳动人群流动性、临时性较大,且基本无职业病防护设施,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尤其是接尘人员的健康体检难以保障,所以职业病防治措施无法落实,工作难以展开。【3】

【结论与建议】

一、建议

1、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

结合我国独特的地质构造,研究改进一批适合我国煤炭开采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面机械化开采水平,发展利用有效的井下除尘防尘技术和设备,减少接触粉尘人群,减少粉尘对职工的接触,减轻粉尘对职工的伤害。有条件地试验应用并推广煤化气地面开采技术,完全杜绝粉尘对人的职业病危害,从根源上消除尘肺病的发生。

2、完善和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提供职业防护、健康检查及监理、职业病治疗及赔付等方面的法律责任,规定职业病受害者在职业伤害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申诉部门,进一步明确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理顺监管体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规范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建立煤矿环境准入机制,敦促煤矿设立专门的职业病管理部门,建立矿工职业病信息档案,将呼吸性粉尘浓度指标纳入同瓦斯浓度同等地位的危险指标体系,并定期对矿工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诊断,建立职业病护理和康复体系。及时对煤矿进行检查,将职业病防护纳入煤矿整改内容。

3、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

建立职业病监管防治长效体系,通过相关法规,建立由卫生部、人保部、安监局、煤监局等部门的一体化职业病联合监管协调机制,改变目前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状况,加强对煤炭企业相关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

4、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好加强职工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让矿工知道并了解尘肺病发病机理及防护措施知识。通过工会组织力量,组织职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并在生重大职业病事件或职业安全事故后,代表工人寻求救济途径,跟政府交涉,促进问题的解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在经济上加大对煤矿企业职业伤害的惩罚力度和对矿工的赔偿力度。

通过加大对尘肺病的经济补偿制度,促使煤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对员工的职业病预防及健康检查。为接尘工人建立受雇档案,并进行尘肺病普查,为职工尘肺病患者治疗及赔偿责任问题提供保障。建立尘肺病救济及防治基金,对目前尚无法认定赔偿责任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提供救急性质的治疗费用和基本生活保障。【4】

二、结论

尘肺病这个现象,从一开始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的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尘肺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受到企业、政府的高度重视。回顾我国50年来尘肺防治工作的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主要是:对我国粉尘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小企业的兴起已成为新的粉尘危害的重要来源,不仅严重危害从业人员的健康,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国家和人民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防治粉尘危害的法制力度不够,企业重生产、轻危害治理的思想仍很严重;以工程防护为根本,狠抓防尘降尘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工程技术防护人员的作用;从事尘肺防治工作的卫生人员缺乏和工程防护人员的有机联系,对尘肺一级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国家对一级及二级预防措施研究的投入不够,致使预防措施没有新的发现和提高。

周恩来总理早在1962年就提出要在我国消灭矽肺的要求,世界许多国家也已经树立了消灭矽肺的范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尘肺这一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继续在我国存在下去。ILO/WHO已联合发出“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规划”,我国作为上述两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又是世界上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应该以积极的行动响应这一号召。首先是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制订我国消除和控制尘肺行动规划和目标。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在我国达到消灭尘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2】李德鸿.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J].现代职业安全,2005年06期.

【3】程根银.安全科技概论[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庚.我国尘肺病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一)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一)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6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较为严重,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尘肺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矽结节是不可逆转的。得上尘肺病,特别是矽肺,会逐渐发展,最后因肺脏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法定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

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1.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 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 2.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 2005年尘肺新病例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我国23个省市16792个煤矿企业2005年尘肺

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水城化乐宏宇煤矿——陈胜华 摘要:尘肺病是目前煤矿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矿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为了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国家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煤炭行业制定了《煤炭工业尘肺病管理细则》、《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了煤矿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职业病(尘肺病)危害与防治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亦称粉尘),如打眼、爆破、落煤、装运、提升等。特别是采掘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几乎有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浮尘。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由于它们的存在状态不同,把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浮尘;

沉落下来的粉尘叫落尘;浮尘和落尘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矿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矿尘的成分、粒度及浓度有关,直径小于5mm的矿尘为呼吸性矿尘。这类矿尘能进入人体的肺部,导致尘肺病,危害性 最大。因此,对矿井防尘的基本原则是:降低产尘量,防止矿尘变化成有危害的悬浮物。 一、尘肺病害与综合防尘 1、尘肺病危害 实际结果与实际情况表明:矿尘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呼吸道发炎并增发呼吸失调的机率,井下职工长期吸入含有矿尘的空气引起的肺部纤维增生性疾病,也就是患了尘肺病。 尘肺病是矿尘直接危害人体的一种严重性病症。轻者表现为气喘、咳嗽、胸痛,使人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呼吸困难,心肺功能障碍,直至死亡。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矿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截止1997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矿尘肺患者累计达17.5万人,现患病人数12.1万人,占全国所有尘肺病总患者的46.5%,每年要死亡2000至3000人,国有重点煤矿患病率为 6.33%,有三个矿务局尘肺患病率高达16%以上。地方煤矿矿尘肺患病高于国有煤矿。国有重点煤

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1 引言 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 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以上,作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经济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现有煤矿多,从业人员数量大。然而,煤炭行业也是我国安全事故最为频发的领域之一。相对于触目惊心的煤矿伤亡数字,数目更为庞大的煤炭职业病群体,却一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2 我国煤炭行业尘肺病现状 2.1 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2010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卫生部门向公众通报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其分布见图1所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死亡病例748例。在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 2.2 尘肺病分布广泛,向中小型煤矿转移伴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火热和煤炭开发,以及我国煤炭资源对私有经济政策放宽,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型煤矿,尘肺病发病向中西、西南地区众多中小企业转移,全国煤矿尘肺病发病分布更加广泛。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

病分布在中、小型煤矿。 2.3 农民是尘肺病的主要受害群体作为煤炭行业主要从业群体,农民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差,在煤炭生产中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在劳动保护待遇、健康检查监护和工伤保险方面,农民难以获得和企业正式固定职工同样标准。农民工往往表现为尘肺病发病工龄短,发病率高。 2.4 尘肺病的检查诊断鉴定存在困难由于尘肺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缓慢,属于慢性职业中毒,难以确定其发病。各煤矿矿工在工作期间缺乏专业的职业病检查和诊断,对其是否发病及病变程度不知,往往在退休或者辞工之后才表现出发病特征。目前尘肺病诊断需要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要企业提供职业病的相关证明;同时,地方政策的限制,以及现存劳动关系为设计原则的法律法规,成为了患者申请职业病有关待遇的制度性障碍。企业对尘肺病职工拒开证明,以及法律制度的限制,使一些受害者难以申请职业病鉴定。同时,一些当地医疗卫生机构与煤矿的“官商勾结”,促使劳工弱势群体难以绕过煤矿进行鉴定或者难以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如此,煤矿尘肺病就难以统计,尘肺病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更加剧了我国煤矿尘肺病危害。 2.5 尘肺病源头难以根治尘肺病发病滞后,在我国其预防和治疗也相对滞后。尘肺病在发病后期才被人重视,而在煤矿生产中,煤矿对防尘抑尘除尘缺乏足够重视,矿工缺乏足够的防护用品和设备,或者个人防护用品不合格。一方面,我国煤矿尘肺病逐年增加,另一方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1. 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 ^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 a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a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 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a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

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 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 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 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我国尘肺病的现状及危害浅谈

我国尘肺病的现状及危害浅谈 一、尘肺病的定义及危害 1、尘肺病的基本概念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有12 种尘肺: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尘肺病在全球分布最广, 一旦发生, 病情便不断加重且不可逆转, 控制尘肺病着重在于预防[1]。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众所周知尘肺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粉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尺度d> 10Lm 的粉粒子, 基本上被阻止于人的鼻腔; 2Lm< d< 10Lm 的粒子,约90%可以进入并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 10%可以到达肺的深处, 并沉积于肺中; d< 2Lm 的粒子, 100%可以吸入肺中, 其中0. 3~ 2Lm 的粒子几乎全部沉积于肺部而不能呼出。根据进入人体内粉尘量及各类粉尘理化性质的不同, 可引起同的病变。1局部刺激作用2中毒作用3变态反应4光感作用5致癌致畸作用。6感染作用7致纤维化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粉尘本身引起的肺部疾病是有限的, 加之机体的强大防卫机能, 可阻抑疾病的发生。因此, 只有某些特殊性质的粉尘( 如石英、煤尘等) , 在特定的作业环境下达到一定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才能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即尘肺[ 6] 。 二、我国尘肺病的流行现状 1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尘肺病的发病情况依然不很乐观, 每年新发病例占各类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0% 左右。据了解,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尘肺病的种类有10多种,其中煤矿工人尘肺占多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尘肺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新增病例2万人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病72.7万人,死亡15万人,煤炭行业约占全国尘肺病人51%,尘肺病也因此被称为“隐性矿难”.据卫生部资料,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病死率为22.04%。尘肺病正在以每年两万多人的数量剧增,2010年全国新增病例就突破两万,达到23812例,占当年新发职业病总数的87.4%。相对于2009年的14495例,增长幅度高达39%。 2尘肺病的行业和地区分布 在我国尘肺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煤炭产、有色金属、石棉、水泥生产等行业中。据统计,2009年新发职业病中尘肺病占比为79.96%,2010年此项比例上升至87.42%。在2010年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并且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李宝平等[ 5] 指出, 目前在我国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的2种企业分别是煤矿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此外,郭雁飞等[ 5] 收集的粉尘危害事件分布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 山西、陕西主要以煤尘危害为主, 广东宝石加工业粉尘危害特别突出, 海南、陕西、湖南、河北、广西等省的有色金属行业都是粉尘危害的高发区。 3尘肺病的人群分布 在我国尘肺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有色金属、石棉、水泥生产等行业的一线工人中。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 这些一线工人正在或已经被农民工或临时工所代替。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3个行业的工作场所,大部分是农民工。据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病发病状况调查表明,接受健康检查的农民工患病率高达4.74%,最短患病工龄只有1.5年,平均6.69年,与正式职工发病最短工龄25年、发病率0.89%的数字相比,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工龄短、患病率高的特点,其职业病以尘肺病最多。种种迹象表明, 农民工正在成为受尘肺病危害最严重的群体。三、尘肺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

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对此病世界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中有13种尘肺病,在我市以煤工尘肺、硅肺多见。矿山开采、陶瓷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和工种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按照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三期。其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病人由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呼吸衰竭等。 二、怎样预防尘肺病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设计时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 (2)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当尽可能密闭,并与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3)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4)对于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该考虑湿式作业。 (5)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该为工人佩戴防尘护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粉尘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1、上岗前体检可以发现劳动者有无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 源头上预防尘肺病的发生。2、在岗体检除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外,还可早期发现尘肺病病人或疑似尘肺病病人,使其及早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以延缓尘肺病的进展。3、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粉尘时的健康状况。4、如果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当及时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尘肺病诊断,使尘肺病患者及时得到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

以尘肺病为例:思考我国职业病现状

以尘肺病为例:思考我国职业病现状 【摘要】 当前,我国职业病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平均每800人中就有一人因工致残或患有职业病[1]。而在职业病中,尘肺病人所占比例又达80%以上,在职业病占比中居首位。本文将以尘肺病为例,分析我国职业病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 尘肺病;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类职业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且以尘肺病为最、2009年至2010年尘肺病患病人数涨幅高达64.28%;另一方面,新增职业病患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均保持在30%左右;且通过分析图1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尘肺病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76%逐年增长,2010年尘肺病所占比例高达87%。是我国职业病中最严重的疾病。然而,我国职业病新发病例仅是从覆盖率10%左右的职业健康康复人群中统计的。再加上职业病隐匿性和迟发型的特点,我国每年实际新发职业病情况要远高于现有报告数字。因此,实际病例数要

远远高于发布数。 所以本文选定尘肺病这一具有典型性的职业病作为分析、思考我国职业病现状的切入点。 一、尘肺病现状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在我国,尘肺病以矽肺和煤工尘肺最为严重。 (一)病患众多,且患病人群不断扩大。 由图1我们看到,在我们不完全统计中,2010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已达23,812人,且尘肺病占比在近年高达87%。病患众多,情况不容乐观。且患病人群由2006年的8,783人扩大至2010年的23,812人,患病人群不断扩大。 (二)尘肺病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从行业分析可见,煤炭行业的平均发病工龄为20.72年,冶金行业的平均发病工龄19.86年,与1985~1986年煤炭行业、冶金行业Ⅰ期尘肺平均发病工龄24.01和27.23相比分别缩短了3.29年和7.37年。从尘肺种类分析可见,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21.27年和平均发病年龄52.12岁,与1985~1986年煤工尘肺病Ⅰ期平均发病工龄24.72年、平均

矿山企业尘肺病预防措施

矿山企业尘肺病预防措施 (一)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造成人体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慢性职业病。 造成尘肺病的矿尘,其直径一般小于5微米,因为只有小于5微米的粉尘,才能进入肺泡,而大于5微米的粉尘一般都被上呼吸道滤除。由于矿尘成分的不同,尘肺病可分为:矽肺病: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矿尘所引起的; 煤肺病:吸入大量煤尘所引起的 煤矽肺病:由于煤尘和矿尘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矽肺结核:是矽肺病和结核病的合并症。 粉尘进入肺泡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粉尘中的二氧化硅对吞噬细胞有特殊的毒害作用,因此,已吞噬粉尘的细胞膜受损害,使细胞坏死、崩解,又被其它吞噬细胞再吞噬再坏死,崩解,如此反复进行,最后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矽结核,使肺失去了弹性,损坏呼吸功能。按照病情发展程度,矽肺病分三期,可根据临床及X射线检查判定。 第一期矽肺:主要自觉症状,如重体力劳动时呼吸感到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矽肺:可能有的自觉症状,如中等体力劳动或平时工作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的咳嗽。 第三期矽肺:其特点是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带痰的咳嗽。上述症状,在冬季更严重。

(二)影响矽肺病发病的因素 矿尘职业病并不是只要一接触粉尘就会得病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形成过程。矽肺病的发病过程和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空气中的含尘量、接触粉尘的时间和个人的体质状况等因素有关。 在含尘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的条件下工作,一般不会得病。例如我国江西垅钨矿,由于其长期坚持综合防尘,使空气中含尘量降低到国家标准,至今尚未发现有职工患矽肺病。但是,如果在含尘量较多的空气中工作,特别是当矿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时,有可能在数年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得病。 砂肺病的发病过程也和个人体质有关,在同样条件下工作,体质较好的,发病过程较长体质较差的,发病过程较短。 (三)矽肺病的预防 预防矽肺病的根本措施是采取综合防尘,使作业场所的矿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多年来,我国矿山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防尘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风、水”为主的“风、水、密、护、革、管、教、查”八字综合防尘措施,使防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矿山生产实践表明,只要认真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矿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的主要内容是: 风—通风除尘,即用通风的方法,把矿尘排出或冲淡到允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YF-ED-J987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 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 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 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 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 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 炎等。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 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 才有效。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

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一、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Ⅱ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263-38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xx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防尘肺病的措施有哪些

防尘肺病的措施有哪些 (一)组织措施 根据有关防尘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 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 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和防尘管理,建立健 全防尘的规章制度,坚持卫生监督,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企事业单 位负责人,也应对本单位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应采取措施,不仅 要使本单位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而且要建立健全粉尘监测、 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理、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即“革”,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用人造砂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采用远距离操作、隔离室监控、计算机 控制等措施避免粉尘接触;风力运输、负压吸砂减少粉尘外逸。 2、湿式作业,是一种非常经济实用的技术措施,如用湿式辗磨石英,湿 式凿岩,井下爆破后冲洗岩帮,高压注水采煤等。 3、密闭、抽风、除尘,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含 尘空气在排出之前应先进行除尘处理。 (三)个人防护措施 粉尘作业的个人防护,比较常用的防护措施是戴防尘口罩或普通纱布口罩,必要时应用送风式防尘头盔。 (四)卫生保健措施 根据“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规定,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 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对上岗的职工,必须进行就业前的体检。一方面可 建立职工的基础健康资料,另一方面可排除活动性结核、慢性肺支气管疾病、 严重的心血管病等职业禁忌证。对在岗和离岗的粉尘作业职工应视情况不同, 每隔1~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尘肺损伤。

职业病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业病现状分析及预防 对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病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也逐步奔向小康生活,但与此同时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从2009年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开始,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监管难、获赔难、维权难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技术和能力落后、有毒有害工种和工序转移、预防性工作审核不严、部分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劳动者对自身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渐渐形成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多、涉及面广、职业病患者多的现状局面。 而在在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患者最为普遍。调查表明,当前尘肺病正呈现由国有企业向乡镇和私营企业转移、由国有企业职工向农民工转移的趋势。而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有效地覆盖农民工群体……显然,在现有条件限制下,彻底遏制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一,逐步完善职业病维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使劳动者的权益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

第二,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全理顺当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认真执行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严格把关市场准入门槛和预开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三同时”审查工作,并不定期的对各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知识培训,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投入充裕经费,整顿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危害防治科研机构,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水平。 第四,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要时刻谨记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防护意识,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 第五,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安全和健康,我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形势取得了根本性进步。“天地万物,惟人为贵。”健康是人类追求的

浅谈预防和控制煤矿尘肺病对策及措施

浅 谈 预 防 和 控 制 煤 矿 尘 肺 病 对 引言:煤矿尘肺病是指煤矿职工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 (灰尘) ,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 以肺组织慢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煤矿尘肺病是目前我国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一种慢性职业 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死亡危险性较大、对煤矿职工身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一类。改革开放 年来,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 50 多万例。其中, 2010 年报告尘肺病 23812 例,占 87.42%。从近年来看,群发性 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煤矿尘肺病案例调查研究分析,造成煤矿 尘肺病发病主要因素是管理和环境因素。因此,做好超前预防,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和病人 救治,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煤矿尘肺病发生。下面我谈谈预防和控制煤矿尘肺病对策及措施。 、造成煤矿尘肺病发病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一)管理因素 由于煤矿尘肺病的 “隐蔽性 ”和伤害的非及时性特征,部分煤矿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煤矿尘 肺病防治工作机构不健全、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流于形式等。 二)环境因素 1、粉尘的成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 重要因素。 2、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对 人体危害也越大。 3、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粉尘在作业环境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预防和控制煤矿尘肺病对策及措施 及措施 30

一)建机构、定制度、重落实 1、健全完善煤矿尘肺病防治机构。为贯彻落实煤矿作业场所煤矿尘肺病防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方针,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煤矿尘肺病防治领导机构,负责制定煤矿尘肺病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经费落实等工作,加强对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煤矿尘肺病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煤矿尘肺病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2、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是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 责、岗位负责”的煤矿尘肺病防治责任体系,制定各级人员尘肺病防治职责,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管人、工作有标准、考核有依据、层层抓落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防群治,确保煤矿尘肺病防治落实到位。二是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安监 14 总煤调[2010]121 号)的要求,制定煤矿尘肺病防治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还要建立完善职业健康奖惩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 度。同时建立完善煤矿尘肺病防治督导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是在每次安全办公会通报煤矿尘肺病防治开展的情况,解决实际存 在的问题。四是对发生的煤矿尘肺病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此,通过督导检查,确保责任制度落实到位。 二)抓教育、抓培训、提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煤矿尘肺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局域网、橱窗、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 拓展深化煤矿尘肺病宣传教育内容,总结和推广煤矿尘肺病防治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把典型案例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格言、警句、寄语等汇编成册,并通过煤矿尘肺病防治知识长廊等载体,教育职工警示职工。二是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了解掌握煤矿尘肺病防治知识。三是从提高领导者对尘肺病的认识做起,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来贯彻执行,形成“人人重视尘肺病防治,人人为尘肺病防治尽责”的良好氛围。 2、劳动合同中明确告知。用人单位与每名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尘肺病危害及其后果、尘肺病防 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内容中要有明确规定。在生产作业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牌,公布有关尘肺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粉尘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督导检查严格考核。按照尘肺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尘肺病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奖惩机制,严 格考核。建立完善督导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煤矿尘肺病防治违法行为。 4、培训内容要针对性强,教师备课要充分,培训形式要多样化。(1)培训内容要针对性强,把培训重点放在 煤矿尘肺病预防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素质水平,实现“我要预防煤矿尘肺病”向“我知预防煤矿尘肺病”的提升。(2) 教师备课要充分,在讲课中老师力求精通简练。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必须对尘肺病法规法规、生产操作过程等吃透掌握要精通,才能把所讲解的内容融会贯通,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表达准确;二是语言要流利、简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在课堂中老师与培训学员采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 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1.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编号:SM-ZD-40013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尘肺病与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现有12种尘肺被定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陶瓷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云母尘肺、滑石尘肺、炭黑尘肺、铝尘肺、石墨尘肺。受尘肺危害的人群主要为煤炭、冶金、有色矿山、建材、铸造、石粉加工、玻璃制造等工厂的粉尘作业工人。目前,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性大,是严重导致劳动能力降低、伤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 尘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被人们发现。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才会有不同的体征。听诊发现有呼吸音改变是最常见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有呼吸音增粗、干性罗音或湿性罗音,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时

我国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控制

我国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控制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6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较为严重,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尘肺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

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矽结节是不可逆转的。得上尘肺病,特别是矽肺,会逐渐发展,最后因肺脏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法定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1. 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

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摘要:尘肺病是目前煤矿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矿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为了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国家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煤炭行业制定了《煤炭工业尘肺病管理细则》、《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了煤矿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职业病(尘肺病)危害与防治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亦称粉尘),如打眼、爆破、落煤、装运、提升等。特别是采掘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几乎有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浮尘。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由于它们的存在状态不同,把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浮尘;沉落下来的粉尘叫落尘;浮尘和落尘是

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矿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矿尘的成分、粒度及浓度有关,直径小于5mm的矿尘为呼吸性矿尘。这类矿尘能进入人体的肺部,导致尘肺病,危害性 最大。因此,对矿井防尘的基本原则是:降低产尘量,防止矿尘变化成有危害的悬浮物。 一、尘肺病害与综合防尘 1、尘肺病危害 实际结果与实际情况表明:矿尘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呼吸道发炎并增发呼吸失调的机率,井下职工长期吸入含有矿尘的空气引起的肺部纤维增生性疾病,也就是患了尘肺病。 尘肺病是矿尘直接危害人体的一种严重性病症。轻者表现为气喘、咳嗽、胸痛,使人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呼吸困难,心肺功能障碍,直至死亡。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矿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截止

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 4、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脱离粉尘作业时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 5、个人防护: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 企业预防尘肺病的措施(一)改善生产过程和防尘设备:①机械化、自动化、遥控化生产。 这是减少工人体力劳动量、劳动强度以及减少呼吸直或吸人粉尘量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减少接触粉尘的有效措施。 在自动化方面,如采用自动秤、自动装卸机、自动升降装置等。 ②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防止粉尘等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有害物工生地点直接把它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这种通风方法称为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系统需要的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局部排风系统主要由捕集有害物的局部排风罩、输送含尘气流的风管、净化设备和向乞械排风系统提供动力的风机共四部分组成。

③通风除尘。 如果由于生产条件限制、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或者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有害物浓度稀释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供给新鲜的空气。 全面通风所需的风量大大超过局部排风,相应的设备也?: 庞大。 ④湿式作业。 无论是金属矿或者煤矿,目前最主要的防尘方法是和水分不开的(同时配合以有效的通风)根据经验证明,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只有广泛地使用水,才能使矿井空气的粉尘浓度大大降低。 如工厂湿式作业有湿式研磨或粉碎、使用湿的原料、喷雾和洒水等。 ⑤改善工艺过程。 采用无尘、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例如,提高凿岩风压,能增加凿岩时的冲击力,因此穿孔速度很高,破碎的岩石来不及再粉碎,就会被排出来,这种较大颗粒的矿尘比粉末状的细粒矿尘对人体危害小。 (二)防尘设备及时维护检修,防止车间内粉尘沉积。 产生粉尘的设备密闭后轴承容易因粉尘侵人而发生故障,另外有些粉尘的摩擦力大,密闭管道及防尘罩容易被磨漏,因此及时检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