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分析中国梦的人民性
中国梦八个不懂的内容

中国梦八个不懂的内容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释了“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准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问题。
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对于引导人们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核心内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
要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还必须认真把握“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一是未来性。
“中国梦”是指向未来的,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的期许和愿景。
“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其现实的基础,是在中国基本国情现实的基础产生的。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梦”产生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的共同期盼。
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对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现实还有不小差距。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奋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有所作为,才能把美好的“中国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是目标性。
“中国梦”是以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的。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我们还要看到,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还必须进行目标转化。
只有把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
这就要求每个行业和领域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洪流。
_中国梦_的鲜明时代特征_五个统一_张廷广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收稿日期:2015-10-22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研究”(编号:11JJD710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廷广,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时政热点问题。
“中国梦”的鲜明时代特征:“五个统一”张廷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摘要:“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性目标和理论创新成果。
较全面、系统地探究“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对于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深刻理解“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深入探寻“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时代无疑赋予了“中国梦”鲜明而丰富的特征。
“中国梦”是民族性、人民性、世界性的统一,是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的统一,是理想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统一,是总揽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统一,是和平性、发展性、繁荣性的统一。
关键词:时代特征;“五个统一”;“中国梦”“中国梦”是一支气吞山河的乐曲,演奏着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道路上的坚强不屈;“中国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诉说着华夏儿女在改革开放、奔向现代化征程中的风发意气;“中国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描绘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中国梦”,美丽绝伦、魅力十足、光芒四射。
这种“美丽”、“魅力”与“光芒”在于时代赋予她的鲜明特征。
一、“中国梦”是民族性、人民性、世界性的统一民族性表明“中国梦”具有深厚的本土根源,人民性表明“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参与主体,世界性表明“中国梦”具有宽广的时代胸襟。
首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演进历程使我国具有更加与众不同的国情。
“中国梦”是在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出和逐步实现的,是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中提出和逐步实现的,是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背景下提出和逐步实现的。
中国梦我的梦的理解

中国梦我的梦的理解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强国梦,是国家富强的梦,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它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航程。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民族复兴梦,是民族精神凝聚梦,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源于人民,归于人民,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它根植在人民心中,它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它紧紧相连。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它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将引来举世瞩目的70华诞。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光阴荏苒,七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筑梦之路。
青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有义务扛起实现“中国梦”的大旗,让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让我们为民族复兴而呐喊!。
人民性讲座心得体会

在参加了这次以“人民性”为主题的讲座后,我深感启发和触动。
人民性,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讲座中,专家们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角度对人民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人民性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讲座中,专家强调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一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质。
回顾我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无不体现了人民性的光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二、人民性是党的生命线讲座指出,人民性是党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人民性。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人民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讲座强调,人民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四、人民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石讲座指出,人民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性精神。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人民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讲座认为,人民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要秉持人民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个人感悟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人民性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治国理政、文化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悟:1. 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作者:杨俊荣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2期摘要:习近平主席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代表着中国追求合作、发展、和平、共赢的治国理念。
而中国梦所代表的人民性、民族性、开放性、未来性等特征,必将影响中国梦实现的程度和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中图分类号:D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003-0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类文章已达上万篇,各地广告、宣传栏等以中国梦为核心话题的也不计其数,电视、广播等各级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提到中国梦的次数也是数不胜数,图书馆、杂志社刊登、出版关于中国梦的书籍更是琳琅满目。
宣传普及类的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出版的《中国梦学习读本》《中国梦我们的梦》等,解读阐释类的如石国亮的周天勇的《中国梦》《解读中国梦》、杨超的《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专题研究类的如《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胡鞍钢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等。
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梦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我们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实质。
一、中国梦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自执政以来,在党的重大会议和出席外国重要会议时,曾多次深情阐述中国梦,并多次明确指出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2013年6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美国奥巴马总统会晤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道:中国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它代表着中国追求合作、发展、和平、共赢的治国理念。
(一)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任务首先,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只有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实力雄厚才能有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鉴于此,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实力。
首先政治方面,需要我们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争取发言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及各项权益,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大有作为。
“中国梦”视野下的文化“人民性”

杨成 武 同志给文 工团写 信说 : “ 怀 文化 的“ 人 民性 ” 在现代 中国历史进程 中主要从 点 。解放 战争 中 , 来 战役 敌人兵力 多 于我军数 倍 , 但 我们 的战 士打得 两个层 次发挥 巨大作用 :
因 为他 们刺 刀尖 上 带着 文化 , 带 着 第一 , 从文 化上 确立 并 阐释新 民主 主义革命 以 非 常英 勇 顽 强 , 自毛女 》 所启 发起 来 的仇恨 和 力量 。 ” 这 是文 化 的 来 中国历史道路 的合法性 。文化的“ 人 民性 ” 首先从 《 新 的文化 主题 中得 以体现 , 这 个主题就是 “ 团结起来 的人 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 ” 。毛泽东 同志发表《 在延安 阳照在 桑干 河上 》 等一 系列具 有开 端意 义的 文艺作
理论研 究 l L i L u n Y a n J i u
[ 文 化]
‘ ‘ 中国梦” 视野下 的文化“ 人 民性 "
文 /卢燕娟
1 近平 同志在谈及 “ 中国梦” 时指 出 : “ 实现 中华 文化权力 之外。这必然导致它面对现代世 界组 织严
,、 - ,民族伟大复兴 , 就是 中华 民族近代 以来最伟大 密 的侵 略战争时动员无力 、 组织失效 。但是 , 新 民主
超越 外部 向人 民赋权 。 “ 劳动 ” 取代 “ 财 富” , “ 知识” 成为最 历史 上长期 占据统治 地位 的士大夫文 化传统 ,
高伦理标准 , “ 劳动人 民” 成 为历史主人 , 权力 由传统 了“ 五四” 形 成的启 蒙精英文化传统 , 形成 了以“ 人民 为根本 内涵 和主要标 志的人 民文化传统 。在这 精 英 阶层 向下 层人 民转 移 。其 二 , 从 内部塑造 人 民 性 ” 传 统之下 , 长期 被摒弃 在文化 以外 的人民成 了文 的历史主体性 。 “ 人 民” 自身在这一进程 中, 伴 随着外
中国梦的内在本质、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中国梦的内在本质、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
赵明安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其内在本质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政党性与人民性、科学性与情感性、崇高性与大众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典型特征,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守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壮大中国力量。
【总页数】5页(P115-119)
【作者】赵明安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武汉 4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4
【相关文献】
1.中国梦:历史的必然与人民的自觉--兼论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J], 郑普建;何琳;袁阗
2.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J], 李丽;
3."中国梦"思想背景下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J], 魏雷; 叶陆艳
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属性、主要特征 [J], 郭立伟;刘纯
5.“中国梦”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J], 赵远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梦的含义、提出、相关

中国梦的提出:在2013年3月份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含义:1、“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2、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3、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4、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陈俊宏:第一、“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
第二、“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也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来圆,是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
第三、“中国梦”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的梦想,是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梦想。
第四、“中国梦”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
第五、“中国梦”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好,中国同样会更好。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重要特征》:“中国梦”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
《“中国梦”的实现方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入手,做好相应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联系实际分析中国梦的人民性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指导教师汪文忠
系别/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计本2班
姓名(学号)房阿康(1204012042)徐俊枫(1204012034)崔中华(1204012036)王凯(1204012033)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联系实际分析中国梦的人民性
民族复兴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的一艘航船,如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今天,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
关头,成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有点燃全体人民创造热情的蓝图和愿景。
中国梦,无疑正是这种历史脉动的潮声、时代精神的口号。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先驱探索和奋斗的目标,是改革发展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中国梦包含着人民的期待。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八个方面是中国梦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的基点,是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体现了我们党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人民是历史和社会的主体,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以人民幸福为依归的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自身不断获得解放、不断追求幸福梦想的历史。
从古希腊、罗马哲学注重世界本原问题研究,到近代哲学注重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研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这一奔流不息的思想之河反映了人类认识从外到内,从物到精神再到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变革进程。
“中国梦”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愿景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动态系统,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三个层次不是孤立分离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其中,人民幸福是根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人民幸福包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中,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实现中国梦,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
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5.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最深刻地反映在人民的自我解放。
促进人民群众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把他们的需要、意志、智慧汇集到民族复兴事业中来,把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国梦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泉。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和建设进程,让一切劳动、知识和资本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阶层、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
6.中国梦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曾有过王朝的盛世,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从来就难以共享到发展的成果,从来就难以得到应有的权益。
7.中国梦理论之所以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就是体现在要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健全的民主法治,等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中国梦,才是插上理想翅膀的梦,才是闪耀人性光辉的梦,才是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梦。
8.中国梦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主体具有人民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个判断的底气在于人民性,在于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力量。
9.深刻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人民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依靠人民,依靠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共筑中国梦。
同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机会,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利益,同心共享中国梦。
任务分配:
崔中华:查找材料;
房阿康:编写报告;
徐俊枫:制作PPT;
王凯:完善报告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