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提要:从哲学的四个维度论述中国梦,即中国梦的本体论、境界论、工夫论和“宇宙论”。
从本体论看,梦是生命的圆满、心灵的飞翔,中国人的心灵是特别富于历史感的心灵,中国梦是古国新生的梦。
从境界论看,中国人以仁爱为大人之心、君子之德,仁者通天下之志,与百姓众生同梦,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仁者之梦、大同之梦。
从工夫论看,每个中国人做好自己的梦、尽自己的本分,就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传承文明、探索新知、融会贯通、资政育人,是学人本分的梦。
从“宇宙论”看,贯通中西古今,纳民主于王道、导自由入和谐,就是中国梦的政治、文化宇宙,是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我们梦想的中国。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文化大同民主王道中国梦的哲学思考□李旭度尽劫波心不老,梦里依稀忆繁华。
眼底苍生案头籍,万般光景思无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合理的梦想都值得尊重,将无数国民的梦想凝成一个梦想,去除梦想中的虚妄、成就梦想中的情理,造就国家的富强、民生的福乐,是政治家的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与古来圣贤同心,与天下苍生同梦,鉴往知来,包罗四方,是学者、读书人的梦。
在古代中国,学者与政治家本来没有固定的分际,“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问与政治互相资借、互相促进,圣贤的学问坚守着王道的理想,选贤与能的政治为学问提供参验的空间。
学问与政治、道统与政统的相辅相成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长久兴盛。
就东亚文明圈而言,天朝上国并非我们祖先自大的迷梦,大汉、盛唐,甚至明清,我们确是周边各国朝贡、效法的中央之国。
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天朝上国的自豪感被打破,成为一朝迷梦。
但是,中国人的志气却并没有随之灭掉,在国家危难之际,有志有识之士不止于以救亡图强为当务之急,而且大胆地学习西方自由民主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共产主义的高远理想,为古代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梦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中国的志士仁人在国家民族的造次颠沛中仍不降其志的高远抱负。
今天,在一代代先辈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斗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家也逐渐富强起来了,民族复兴的愿景变得可望亦可即,当此升平小康之世,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振民气,以聚民心,不亦宜乎。
中国梦的哲学原理

中国梦的哲学原理泱泱中华,拥有着近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然而从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侵略下陷入了血泪斑斑的苦难深渊,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任务迫在眉睫,于是便有了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民而进行的不断实践,例如1908年张伯苓在【天津青年】上用英文提出的著名的“奥运三问”。
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来各种资产阶级理论和方案,然而到了中国却都一一破产。
在长夜漫漫的困境与摸索中,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了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事实。
所谓“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
这个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也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的不断实践上、必定能够实现的理想。
中国梦来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理论、制度、价值自信不断增强之时,而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精髓,深刻揭示如下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只能到实践中去探求,而不应当与此相反;(2)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变革的实践”,而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3)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民智、聚民力,业广惟勤、实干兴邦。
只有始终不懈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践行到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在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战胜征途中的任何艰难险阻,结合中国实践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达到我们的目的,使伟大的“中国梦”由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在分析了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讨论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接着探讨了中国梦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梦与现代化进程的互动,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难点。
结论部分对中国梦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探讨了当代中国梦的现实意义,给出了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以及与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中国梦, 哲学意蕴, 当代价值, 内涵, 历史渊源, 实践意义, 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实现路径, 难点, 现实意义, 展望, 建议1. 引言1.1 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其内涵主要包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实现个人自身发展、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梦想。
中国梦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是对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在这个梦想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梦的价值在于它号召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
在实现这一梦想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将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中国梦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中国将以和平发展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2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政治口号意义的概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

方 面是 现 实 主 义 者 ,另 一 方 面 自
信人是改 变现状 的能动者 。他们坚
重重 问题 ,各种意识 都有 ,例如 盲 信人类有理性能力 ,能够不 断完善 ,
人 生 哲 学 的 重 新 调 整 ,是 积 极 的 人 过 去 , 不 会满 足 于现 状 。 人类会思想 、 生 观 ,是 希 打 破 无 聊 的 倒 退 或循 环 ,不 断 完 善 自身 和 社 会 。 人 类 心 理 中存 在 两 种 倾 向 。一
任何时候都怀抱积极的理想 和希望 。
中 外 历 史 变 革 无 数 次 昭示 : 希 望 和 梦 想 是 进 步 之 母 。 在 西 方 , 古
第一 层次 的有人 身安全 、生存基 本 阻力 。很 多人在 暂时 的困难 面前裹 保 障 、健 康 、成 功 、生 活 幸福 等 ;
只 要 愈 挫 愈 奋 ,就 会 实 现 梦 想 。第 足 不前 、得 过 且 过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中国梦应 运而生 ,自然成 了鼓起人 希腊人 怀抱真理 和正义 的理想 ,使 古 希腊文 明成 了欧洲乃至整个 西方
的 精 神 家 园 。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认
二层 次的有教育 、就业 、机会平 等 、 们 希 望 风 帆 的劲 风 。 扬 名 载 誉 。第 三层 次 是 人格 尊 严 、
r 专论 M o n o g r a p h I
l 6 、l 7 世纪 科技革命 ,再到启 蒙运 的奋 斗 、创 造 ,更 大 的超 越 。
自强 不 息 、厚 德载 物 、奋 斗 不 止 。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种,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一人梦民族梦,中国崛起。
梦,是一个人头脑中的虚幻;中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
“中国梦”,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既给梦以现实的依存,又赋予中国美好的畅想——不过,每个人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立足点、着眼点也不同,所以,“中国梦”也因人而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下面就结合我所学的哲学原理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国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切物体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是鲜活的人民性话语,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概念。
中国梦最简易地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深入人心,必定会成为中国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中国梦是一个伞型词,一个开放的集合概念,一个广泛适用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意义阐释空间。
如果一定要定义,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所有合理欲求和美好意愿实现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憧憬的可实现的愿望的总和。
中国梦可分三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次是人身安全、生存基本保障、健康、成功、生活幸福等。
第二层次是教育、就业、机会平等、名望荣誉等。
第三层次是人格尊严、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人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更美好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等。
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捍卫梦想、充满希望、保持乐观主义,鼓励为梦想奋斗,同时为实现梦想提供条件和路径。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梦是中国人生哲学的重新调整,是积极的人生观,是希望的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飞跃过程中滋生了新的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教育失衡、贫富分化、利益固化、拜金主义、严重腐败、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匮乏等,都没有达到人民期望的生活。
面对重重问题,各种意识都有,例如盲目乐观、麻木不仁、悲观失望、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
这些思想意识是中国文明前进中无形而巨大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梦”应运而生,成为鼓起人们希望风帆的劲风。
纵观文明史,文明总体上处于上升和进步之中。
因为人类有超越意识和能力。
人类不是被动的动物,而是有目的性、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动物。
人类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受制于既定的环境,不会停留在过去,不会满足于现状。
人类会思想、会实践、会创造,可望打破历史的倒退或循环,不断完善自身和社会。
中国梦的深意体现在“梦”字上。
“梦”是尚未实现的理想,是待实现的希望,是有实现潜力的目标。
它根源于人类的超越能力,其本质是超越精神,包括超越自我,超越匮乏,超越鄙陋,超越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思想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思想解读作者:刘慧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10期前言2012 年11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指导思想。
中国梦思想是对以往党的执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梦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经过几年实践,中国梦已经深化到全国各行各业发展建设之中并取得初步实效。
中国梦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热爱,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中国梦思想符合百姓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中国梦本身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梦思想的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从微观角度看,中国梦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社会建设角度看,中国梦就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指导思想。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今天全新的继承与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国情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梦不但从理念角度给国家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同时也包含丰富的实践思想。
随着中国梦思想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结合中国梦思想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总之,中国梦思想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符合国情的全新指导思想。
在中国梦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等各方面建设工作将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并能帮助我国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宏伟发展战略。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读中国梦思想中国梦思想从哲学角度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全新发展。
中国梦思想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思想。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理念在中国梦思想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就是立足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提出的。
关于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个个 追 梦 的印记 。 今天 。 中国梦 仍然 延续 着这 个梦
想 的足 迹 ,这可 谓 中国梦 与 干百年 来 中华民族 的梦
遍规律 绝 对化 .要 看到其 个别 发展 阶段 在发 展 形式
想共 同具 有 的普 遍 之意 。 然而, 中国梦 不仅仅 是 一种 理想 、 梦想 , 它 更立 足现 实 。 着 眼未 来 。 改革 开放 使 中 国今 非昔 比 . 综 合 国力迅速 上 升 . 人 民生 活水 平 不断
提高 , 这为 中 国梦 的实现 奠定 了坚 实的物 质基 础 中
上所 表现 出来 的特 殊性 , 要始 终坚持 普 遍与特 殊 、 一
般与 个别 相统 一 的辩证法 。列宁更 是 强调 : “ 世 界历 史发 展 的一般规 律 .不仅 丝 毫不排 斥个 别发 展 阶段 在发 展 的形式 或顺 序上 表现 出特殊 性 .反而是 以 此
征, 具有真 实性 和可 行性 。
3 . 中 国梦是 国家 、 民族和 个人 梦想 的统一 从 国
1 . 中国梦是 民族 性和世 界性 的 统一 。首先 . 中 国 梦 是实现 中华民族 伟大 复 兴的梦 想 .是 中华民 族 的 梦。 从 中 国梦 的提 出背景 、 表述 方式 到实现 途 径无 一
题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可 以帮 助我 们从 新 的视 角深 刻 认 识和 准确 把握 中 国梦 。本 文 立足于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 的视 角 , 借 助辩 证唯 物主 义 、 历 史唯 物主 义和 实践
唯物主义. 分析 中 国梦 的特性 、 内 涵和 实现 路 径 , 以 期帮助 人们 准确理 解 和把握 中国梦 ,并 为实现 这 个
解人 类发 展难 题 . 应对全 球挑 战 . 推动 世界 发展 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人民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过上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由人民群众来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
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才能造福人民。
个人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个人与人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是由于千万个“个人梦”才铸就了“人民梦”。
“中国梦”由“人民梦”来实现,“人民梦”由“个人梦”来实现,而“人民梦”和“个人梦”都是以“中国梦”为基础,理顺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摆正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使两者从根本上相一致。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的庇佑下,在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要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理想目标,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从哲学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台阶,中国梦就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哲理依据梦想之旅 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 一帆风顺。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 还有很长的路 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必须扎扎实实 脚踏实地 用勤劳的双手才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 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 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 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文化解读哲学理论怎样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
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它是文明塑造出的民族禀性,它是党执政使命孕育出的政治文明,成为一个时代的道德制高点,那就是中国元素的时代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梦,梦是我们的理想信念。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追求是我们梦的价值观,只有有了价值的符号,我们的梦才有高度,我们的追求才是一种精神制高点的形成。
“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表现在它的历史意义上,也表现在它的时代意义上,这是由它的哲学属性所决定,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就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更加科学地形成我们的中国之梦,这也是它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曾说:“在一切东西中最丰富的东西是精神。
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创造伟大、崇高、壮丽与不朽的源泉。
”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