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
文化自信在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作用及体现
![文化自信在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作用及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a89a5e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e.png)
文化自信在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作用及体现引言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人民自觉坚持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拒绝西方文化对本国文化的殖民化,树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态。
在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过程中,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对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作用及体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自信在民族凝聚和国家认同中的作用1.1民族凝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凝聚民族的核心力量,它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禁锢和利益分裂,让各个民族走到一起,共同奋斗,形成社会稳定的基石。
1.2国家认同文化自信能够增强一个国家的国家认同感,让人们对自己所属的国家和民族充满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国家整体发展。
二、文化自信在实现现代主义价值观的推动中的作用2.1强调创新和进步文化自信鼓励人们对传统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索未来。
它推动着人们追求创新和进步,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
2.2倡导开放包容文化自信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主张开放包容,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从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三、文化自信在国际交流与文化输出中的体现3.1国际交流的桥梁文化自信能够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不同国家的人民进行互相了解和友好交往,为国际合作搭建一个平台。
3.2文化输出的使者文化自信推动着本国优秀文化的输出,通过文艺、电影、音乐、体育等方式,让世界感受到本国文化的魅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结论文化自信是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它在民族凝聚和国家认同、现代主义价值观的推动以及国际交流与文化输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建设现代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961569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e.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在政治上,文化建设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经济上,文化建设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社会上,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构建和谐社会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际上,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为实现中国梦和国家复兴目标,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实施和保障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重要性、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国际地位、实施路径、保障措施。
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基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于塑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激发全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引领,推动文化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当前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一些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市场需求复杂多样化,文化产业竞争激烈。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76af7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2.png)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文化自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国的紧迫性。
在实践中摸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自信是国家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历史上,中国文化曾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庞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然而,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遭受了列强的欺凌和压迫,文化自信遭到了严重的动摇和挑战。
随着国家实力的逐渐恢复,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重新被强调和提出。
只有树立起文化自信,才能有力地回应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才能焕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所在。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升,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文化创新和传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建设文化强国也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
再次,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广大青年人,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和传承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
首先,要注重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创新的成果,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其次,要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广泛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成就,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创造力,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突破,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ac65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0.png)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
这个愿景既体现了个人的幸福追求,也涵盖了国家的发展目标。
如何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中国梦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发展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中国的崛起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水平和供应链效率。
此外,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关键。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二、稳定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稳定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否则,社会动荡和暴力冲突将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基于此,我们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治安管理和社会管理。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透明度的提高也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中国梦的和平与安宁。
三、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实现中国梦将会是无法实现的。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立法和监管来实现。
同时,重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先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也是必须的。
同时,改善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教育和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也是关键。
四、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
文化传统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核心。
发挥中国文化的潜力和价值是推进中国梦的基础。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推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主权。
文化强国建设意义及其路径探索
![文化强国建设意义及其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69864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9.png)
文化强国建设意义及其路径探索一、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
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国家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强国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还包括文化实力。
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增长。
文化强国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文化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加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还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化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文化强国建设是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鉴的重要责任。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仅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为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还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既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还可以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凝聚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995468a37c1cfad6185fa717.png)
2.。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1)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2)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内容。
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涵着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3)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引导和教育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认识社会主义;引导人们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ee4859fe4733687f21aa0d.png)
文化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
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对我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
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互动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
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怎么写
![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e525684426fff705cc170a99.png)
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怎么写《中国梦》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庚子以降,中华遇五千年未有之巨变。
列强频寇,国势日蹙,天朝上国,从此进入了百年的彷徨与迷茫。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抛颅洒血,只为摸出一条救国的道路。
然而,中国却始终没走出衰亡的阴霾。
千呼万唤之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到了历史前台,并且最终领导四万万华夏儿女走向民族独立。
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一、中国梦的内涵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
党的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
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5e789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c.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自信心态,是对自身文化优秀传统和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它包括对本民族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自信,更体现在对现代文化创新的自信。
文化自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大和封闭,而是一种自信中融入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深刻理解和包容他者文化的特点与优势,才能更好地坚定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态,同时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二、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自主创新、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到牢固巩固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石。
文化自信既是对过去文化的延续,又是对当代文化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文化创新的自主性。
同时,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路径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文化强国建设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文化实力。
首先,要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在发展中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4da3366b9d528ea80c77971.png)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作者:牟文谦郑士鹏来源:《理论导刊》 2014年第5期牟文谦1,郑士鹏2(1.滨州学院政法系;山东滨州256603;2.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北京100044)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对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蕴含着突出的文明传承功能、精神培育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力量凝聚功能、素质提升功能、和谐发展功能,这些基本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培育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功能;文明传承;精神培育;思想引领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5-0068-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价值哲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研究”(11BKS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牟文谦(1974-),男,山东沾化人,滨州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研究;郑士鹏(1983-),男,山东阳信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任务要求,从而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功能的准确定位。
科学阐释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抢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为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断扩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c68ac0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9.png)
论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探讨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首先,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瑰丽的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不断传承下去,让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在世界文化的大熔炉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其次,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凝聚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将会得到提升,国家的凝聚力也将会增强。
文化自信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力量,只有切实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够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再次,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学习中国。
而这种了解和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了解中国的文化来实现的。
因此,通过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针对以上意义,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加强对古代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活动,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领悟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实现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60b693583c1ec5da50e270ce.png)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摘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力量;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
一、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也包含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不同层次的民众享受不同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
改革开放让中国民众口袋鼓了起来,当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需要有文化来激励、促进,所以小康社会也包含着文化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文化,把文化融入到“中国梦”中,“中国梦”便会更精彩,内涵也更丰富。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伟业中的重大意义(一)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
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
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实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既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中的主旋律作用,又提倡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e1852f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a.png)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梦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概念。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梦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是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向往。
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富强:中国梦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
国家富强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国家富强需要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突破和进步。
2. 民族振兴:中国梦还包含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民族振兴是指中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平起平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3. 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的幸福。
中国梦要实现人民的幸福,就需要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二、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来推进。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实现途径进行阐述。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
2. 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
改革开放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4.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资源。
只有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5. 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力。
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c0703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a.png)
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篇一: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题目】试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意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1 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篇二:1.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 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自觉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2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一,可以带动就业。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上游劳动力。
第二,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04dcf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4.png)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一、引言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
1.1 经济的战略意义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实现中国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1.1 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实现中国梦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国梦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1.2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政治的战略意义在政治方面,实现中国梦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2.1 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国梦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通过实现中国梦可以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1.2.2 增强国家安全和稳定实现中国梦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将拥有更强大的国内综合实力,更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意义实现中国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和自信心的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实现中国梦可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1.1 寻找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实现中国梦可以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通过推广中华文化,中国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2.1.2 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国梦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每个中华儿女都能感到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充满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4e6a6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2.png)
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引言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价值观念、传统习俗、艺术表达、教育体系等方方面面,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化建设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社会认同与凝聚力文化建设对于形成社会共同认同和凝聚力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独特文化特点是其身份认同的象征,也是人们归属感的来源之一。
通过弘扬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认同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例如,在中国,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庆祝和传承的重要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提升了整个国家的凝聚力。
价值观念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在塑造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往往反映了其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传统进行弘扬和传承,可以进一步强化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承有助于培养人们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繁荣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经济增长点,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通过挖掘和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国家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例如,在韩国,韩流文化如韩剧、韩星等已经成为了该国重要的出口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其经济发展。
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文化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日本教育体系中,传统艺术、茶道、武道等都被纳入了学校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力文化建设还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ea90055be23482fb4da4c84.png)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王玉鑫、高欣(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符号的代表,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当然,在当今社会,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其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关系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培养我们的公民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同时也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水平。
因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国家变成人民追求的和谐精神家园。
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强它的发展建设。
一方面要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
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革。
另一方面要与时代结合,要与高科技结合。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个时代要具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要让中国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造力,这样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文化,同时也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
再者,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这是现代信息化时代所要求的,只有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求。
在国外,它们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且发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然而,中国不断加快速度发展经济且摒弃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当然,有很多文化也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若是被侵袭,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重大的。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c2266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a.png)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包括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这些功能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认同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结合当代社会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凝聚力。
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继续深化,促进全民族精神文化追求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文化产业、软实力、人民需求、总结、展望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传承性,还融合了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才能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和创新力,促进经济文化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只有具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和声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e39d016af1ffc4ffe47ac7a.png)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
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政治稳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
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
实际上,我们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整个信仰发生了雪崩以后,新的信仰没有建立,对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对人与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愚昧的时代。
有一段时间大家在网络上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可能也就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原因。
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信任;有毒食品屡打不禁,是最基本的道德丧失。
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只顾着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忽视了文化建设,以至于导致“腰包鼓了,思想空了:钱袋子鼓了,脑子却被掏空了”的现象,远离了现代文明。
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
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
人们不仅主动地购置文化商品,如看戏、看电视、逛书店、卡拉OK等,而且对商品、服务、环境、管理等也萌生了更多的文化诉求。
他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追求和品味文化。
文化需求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一切选择的逻辑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
王天星王华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时,习近平又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夜不能寐,不禁思考,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中去做出怎样的贡献。
我认为在实现中国梦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做好文化建设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极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失去文化作为支撑,将很难继续。
文化对我国实现中国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实现中国梦,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所以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
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