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 》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专科法学《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2) 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王某不满上司刘某对其扣发工资的决定,将刘某值夜班所在的门市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达2万余元。
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
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B.放火罪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D.放火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2.叶某以普通食品原料生产“药品”,销售金额达10万余元。
经检验,该“药品”根本没有药效,纯粹是小型食品。
叶某的行为构成( )。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C.生产、销售假药罪 D.诈骗罪3.陈某伙同吴某将自己制作的“美元”5000元兑换给赵某,获人民币40000余元。
陈某和吴某的行为构成( )。
A.伪造货币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C.出售假币罪 D.诈骗罪4.叶某乘王某家保姆不备,将王某之子(1岁)偷偷抱走送给张某“收养”,并向张某索要“抚养费"6000余元。
叶某的行为构成( )。
A.绑架罪B.非法拘禁罪C.拐骗儿童罪D.拐卖儿童罪5.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对象是( )。
A.控告人 B.批评人C.申诉人 D.举报人6.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0余元)作为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陈某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设施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D.盗窃罪7.构成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 )。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D.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或者为敌人指示一-------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1.某甲将某乙所开公共汽车的刹车损坏,意图制造行车事故,使某乙受处分。
汽车开出后,某乙发现刹车有故障,及时采取措施,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对某甲应当以()论处。
A.交通肇事罪 B.破坏生产经营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 B.2万元C.5万元 D.10万元3.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处罚。
A.走私罪 B.妨害公务罪C.走私罪从重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4.破坏选举罪的犯罪手段主要有()。
A.暴力、威胁 B.欺骗、贿赂C.伪造选举文件 D.虚报选举票数5.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必要条件是()。
A.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B.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已经构成犯罪C.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D.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6.吴某明知某仓库被盗案是刘某所为,但当侦查人员向其调查时,他却谎称刘某当时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刘某的嫌疑排除,侦查工作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吴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包庇罪C.构成伪证罪 D.构成妨害作证罪7.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1.构成间谍罪的间谍行为有()。
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2.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便在某乙值守的机床内安放了炸弹,致使某乙被炸成重伤,正在运行的机床设备等被炸毁,生产活动因而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B.爆炸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3.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意欲报复。
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填空题题库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反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刑法体系: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4.刑法解释: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5.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7.司法解释: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8.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
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0.刑法空间效力: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11.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12.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内还是外,都适用。
14.普遍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还是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15. 刑法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6. 从旧原则:按照行为时的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
17. 从新原则: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
18. 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则按旧法处理。
19. 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的,按新法处理。
20. 犯罪构成: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程度,而为该待业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 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 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 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 聋哑人和盲人B. 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 生理醉酒的人D.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 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 危害行为B. 危害结果C. 犯罪的时间、地点D. 犯罪的方法4. 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千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千()的犯罪。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千自信的过失5.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 行为犯B. 危险犯C. 结果犯D. 举动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 从轻B. 减轻C. 从轻或者减轻D. 减轻或者免除7.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 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 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8.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 确有悔改B.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 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 没有故意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1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 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108)一、选择题(何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C.冒用他人信用卡D.恶意透支2.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一直想报复某乙。
一天,某甲邀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定罪处罚。
A.寻衅滋事罪B.聚众斗殴罪C.故意杀人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3.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处罚。
A.走私罪B.走私罪从重C.妨害公务罪D.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4.王某为报复上司刘某,趁刘某一人值班时在其所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巨大。
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
王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D.放火罪5.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的有()A.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B.检察机关的检察人员C.纪检机关的纪检人员D.海关的缉私人员6.某甲将吴某等人藏在集装箱内组织偷渡,过关时,为防止箱内人员出声暴露,便将预留的通气孔遮盖,结果造成吴某窒息死亡。
对于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处罚。
A.故意杀人罪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7.徇私枉法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oA.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B.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之受追诉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D.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组织、、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的, 应当依照分裂国家罪从重处罚。
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纯正的单位犯罪?()A. 贪污罪B. 非法经营罪C. 贩卖毒品罪D. 行贿罪答案:B3.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数额犯?()A. 敲诈勒索罪B. 抢劫罪C. 诈骗罪D. 盗窃罪答案:D4.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A. 侮辱罪B. 诽谤罪C. 侵犯通信自由罪D.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答案:D5. 下列哪种刑罚属于主刑?()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有期徒刑D. 拘役答案:C6. 下列哪种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拘役D. 无期徒刑答案:A7.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犯罪分子已经完成犯罪,但未达到既遂状态答案:C8.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继续犯?()A. 绑架罪B. 盗窃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9.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状态犯?()A. 盗窃罪B. 抢劫罪C. 诈骗罪D. 绑架罪答案:A10.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犯罪分子已经完成犯罪,但未达到既遂状态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分子因其所犯罪行为,而应受追究的法律责任,称为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2. 犯罪分子因其所犯罪行为,而应受追究的刑事处罚,称为刑罚。
()答案:错误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答案:正确4.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行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1.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3.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管制B.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4.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B.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5.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 ),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6.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7.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8.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a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10.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11.死刑不适用于(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1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年D.二年13.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 》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库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4 发现后及时拆除。
临近芒果收获季节时,因有人数次潜入芒果园偷摘芒果,胡某极为愤怒,便重新安装了电网并通上了电。
5月9日晚7时许,××农场职工子弟王某饭后出门散步,途经胡某的芒果地旁边时,不慎触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
刚好路过该地的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
附近群众闻声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并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
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评分要点: (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对其行为应当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定罪处罚。
(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其显着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
(4分) (3)胡某明知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但其却臵他人安危于不顾而私自安装电网,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故意犯罪定罪处罚。
(4分) (4)胡某私自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致人伤亡,而是对于他人伤亡与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
(4分) (5)胡某安装电网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触电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2分)25.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18岁,陈某的外甥,无业。
朱某,男,17岁,无业。
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不予处罚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2026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6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 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死刑不适用于( )。
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9. 对于构成累犯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0.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11.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是前段的例外或者是对前段的限制。
12. 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3.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4.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 )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10.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1.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13.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历年期末考试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历年期末考试题库说明:试卷号:2107;课程考核: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其他:资料整理于2018年5月23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犯罪目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
A.故意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D.既递4.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
A.意外亭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动罪6.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派出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7.死刑不适用于(ABD)。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____和____。
司法解释;学理解释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和____。
作为;不作为13.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____和____。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22.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JL童的人身权利。
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
(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中转妇女.)L童的行为之一。
(2分)(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
(1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谋利的目的。
(2分)23.简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
(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2分)(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2分)(4)主观方面是故意。
(1分)22.简述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使用过程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3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进行破坏,足以造成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者毁坏危险的行为。
(2分)(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1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1分)23.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考试选择题题库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A.减轻处罚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他参与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指挥的D.集团所犯的 6.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死刑D.驱逐出境7.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2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不予处罚 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年以上八年以下 C.-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 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 C.结合犯D.吸收犯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C.-年D.二年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B.自动性 C.有效性D.彻底性 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A. -年B.二年C.三年D.五年 7.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 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D.抢劫罪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 -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犯罪中。
A.故意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D.既遂4.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 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6.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司法行政机关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7.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1.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2.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3.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聋哑人和盲人 4 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 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6.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 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确有悔改B.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8.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