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财自考37作业马克思(已填好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关于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对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运动的不同回答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存在性
B.意识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D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9、认识的本质是( D )。
A.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客体在主体头脑中的直接映像
C.主体先验的对客体的认知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真理是( D )。
A.标志主观的范畴
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客观规律的范畴
D.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1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C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13、商品二因素是指(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14、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叫( D )。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聚
D.资本周转
15、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B )。
A.G—W—G'
B.G—W…P…W'—G'
C.W—G—W'
D.G—W—G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
A.生产的相对过剩
B.生产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更新
18、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 C )。
A.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C.根本性质未变,只是局部调整
D.根本性质未变,局部也未调整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B )。
A.1845年4月《神圣家族》的发表
B.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88年6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D.1878年7月《反杜林论》的发表
20、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B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资本分配
D.按特权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有四个选项,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B )。
A.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C.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决定的
D.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B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是( ABCD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