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案1 苏教版选修2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11讲: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师版)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 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
2.了解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知识点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历史1.化学科学发展....1.化学科学发展史人类合成、创造更多新物质,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2.人类利用金属的大致年限: Cu、Sn约6000年前, Fe约2500年前, Al约200年前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3.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19世纪, 化学科学建立了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人工合成尿素, 使有机化学得到迅猛发展。
20世纪, 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 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现在, 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 应用STM技术, 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4.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1). 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①. 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②. 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2). 酸碱质子理论①.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教案2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二节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的作用。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设计、合成、分离和检测新物质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学合成新物质的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教学难点】让学生领略到新合成物质的重要作用【教具准备】新材料作用的电脑图片、投影仪实物:铝合金、半导体材料、塑料、橡胶等化学仪器:烧杯、滴管、镊子、玻璃棒、针筒、玻璃片等化学试剂:5%硫酸铜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浓氨水、稀盐酸等【教学方法】试验讨论【教学过程】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教师活动】把学生分组(4人一组),布置任务: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问题1:如何将天然纤维制成化学纤维实验:棉花等天然纤维制作人造纤维。
看书、交流、讨论并列出提纲。
由小组长代表发言。
【小结】投影学生方案1.氢氧化铜的制取;2.制取铜氨溶液;3.棉花溶解;4.化学纤维制取。
【学生活动】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现象。
比较同学们制得的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有何不同。
(拉一拉看哪个先断。
)【总结实验】比起天然纤维,化学纤维长、粗、有韧性(不容易断),便于编织。
比较各小组成果。
【过渡】化学合成技术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帮助化学家合成或从自然界分离出更多的物质,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是化学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展示图片)问题2:分析人类分离和合成物质种类数据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认识?问题3:在粮食增产上科学家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建议?【交流讨论】全球还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增产粮食的问题上,你能提出解决的方案吗?如果你是农民,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生物学家,你提出怎样的方案?如果你是化学家,你提出怎样的方案?【学生讨论】反馈交流讨论结果:(可能结果)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高效化肥;3.农药;4.作物套种等【过渡】工业生产和生活:关于合成氨和DDT的使用【交流讨论】P96【小结】1.高温、高压、催化剂2.高效、低残留、能被降解,无副作用。
高中化学 专题4第1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同步教学案课件 苏教版必修2

争取完成。
(1) 工 业 制 备 铝 一 般 是 通 过 铝 土 矿 制 得 纯 净 的
C.由 1 个不带电的中子与 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 1 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 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7.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 度(AG)的概念。AG=lgcc(O(HH+-)),则在常温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 AG=0
B.酸性溶液的 AG>0
C.0.1 mol·L-1NaOH 溶液的 AG=12
C.CO2、H2O、O2
D.Al、C、H2
解析 铁应选择热还原法冶炼,可选用的还原剂有
Al、C、CO、H2 等。
3.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注,常温下钛不能与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 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工、 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是金 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 Cl2 制得 TiCl4 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 原剂是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的条 件下与 TiCl4 反应制得金属钛。
H.静置,分层。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 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________→E→F。 (2)上述 E 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上述 G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选用 CCl4 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用作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 ________。 A.苯 B.四氯化碳 C.酒精 D.碘化钾
高中化学 4.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2 苏教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的作用。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设计、合成、分离和检测新物质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学合成新物质的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
【学习过程】阅读教材了解下列问题;1.氢氧化铜的制取;2.制取铜氨溶液;3.棉花溶解;4.化学纤维制取练一练: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现象。
2.比较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有何不同。
思考:全球还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增产粮食的问题上,你能提出解决的方案吗?如果你是农民,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生物学家,你提出怎样的方案?如果你是化学家,你提出怎样的方案?【典题解悟】例1 背景材料:①2004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2005年初春,广东大部分进行了人工降雨;④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露事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AgI和干冰都可以用于人工降雨D.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露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解析]A答案中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四氟乙烯而不是氟利昂;B答案中蛋白质是可以降解的答案:CD例2 “喷水溶液法”是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cm处形成一个厚0.5cm的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
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是由CH=CH-COOR聚合而成的2B.是一种分子量很大的有机物,有固定的沸点C.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D.含有n个双键[解析] 聚丙烯酸酯的结构为,显然其单体为CH2=CH-COOR。
由其结构式可知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苏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学案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考试要求]1.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关系(a/a)2.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a/a)3.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a/a)4.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a)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若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可称之为酸碱两性物质。
2.金属的三种冶炼方法:(1)电解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K~Al);(2)热还原法(Zn~Cu);(3)热分解法(Hg、Ag)。
3.电极反应(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1)阴极反应:2H++2e-错误!Cl2↑;(3)总电解方程式:2NaCl+2H2O错误!2NaOH+Cl2↑+H2↑。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1.人类使用金属的发展过程(1)金属元素的存在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如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金、铂等)。
②化合态:不同种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存在形式,如绝大多数较活泼的金属(除金、铂等).(2)金属使用的发展历程金属铜在约6 000年前已被大规模利用,铁的使用在约2 500年前,而铝的使用仅有200年左右,这与金属的活动性及人类冶炼金属的技术有关。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能用事实说明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设计、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3.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化学为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认识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教学难点】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教学过程】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是人们利用自然,制造和合成新物质的重要工具。
了解常见的合金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交流与讨论】回顾金属活动顺序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等金属的活动性与金属单质的制备的难易,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性质上的差异;硅和硅酸盐的性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原子—分子学说;元素周期律;质量作用定律;氢键等化学原理与概念。
【基础知识归纳】1.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逐渐深入认识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也是一部_____、______更多新物质,推动____________和促进_____________发展的历史。
2.金属的冶炼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
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1)热分解法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2HgO_____________________(2)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Fe2O3+3CO _________________(3)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例如:2NaCl(熔融) ________________3.基于STM的纳米技术【交流与讨论】人类对酸碱从认识的发展人们凭_____判断酸碱→②英国化学家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拉瓦锡________________→④瑞典化学家_______________创立______学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1923年又有化学家提出____________理论,认为:_________都是酸,________都是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
高中化学 专题四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以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主要价值。
●课标解读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冶炼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电解技术在新物质创造中的应用。
●教学地位金属的冶炼是金属材料的主要来源,电解法获取Cl2、烧碱和H2是重要的氯碱工业,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
并在以后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不仅在医学方面,在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都会发现,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于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曾感慨道:“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本单元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吧!●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讨论。
⇒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教学地位。
⇒步骤2:通过“思考交流1”让学生从酸碱质子理论理解物质;通过“思考交流2”让学生知道合成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错误!⇓步骤6:5至6分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教师明确答案并给予适当点评或纠错。
⇐步骤5:回顾本课堂所讲,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课堂小结】。
⇐错误!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了解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联系,知道金属冶炼的本质。
1.常见的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原理。
(重点)2.酸、碱的认识及其发展。
(重点)3.通过化学反应创造新物质。
(难点)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1.2.写出金属Fe 、Cu 、Al 、Na 的冶炼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1)Fe :Fe 2O 3+3CO=====△2Fe +3CO 2,Fe 2O 3+2Al ――→高温2Fe +Al 2O 3(2)Cu :Fe +CuSO 4===Cu +FeSO 4 (3)Al :2Al 2O 3=====电解熔融4Al +3O 2↑(4)Na :2NaCl=====电解熔融2Na +Cl 2↑3.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1)19世纪,化学科学建立了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提出了质量作用定律,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人工合成尿素,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得到迅猛发展。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和物质的概念,了解物质的分类;2.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各种装置;3.掌握化学式、离子式的表示方法;4.了解化合价、电价的概念,掌握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和电价;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以及其在日常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化学和物质的概念•化学和物质的定义在介绍化学学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化学和物质的基本概念。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物质是任何具有质量和体积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物质。
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另外,物质根据结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各种装置•化学实验操作和装置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是利用化学理论来证实其正确性以及探索新的化学现象,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实验。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操作和一些经典的化学装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称量:测量实验时所需的药品质量。
2.混匀:将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均匀,使其变为同质物质。
3.加热:使实验物质升温,调节反应速度。
4.过滤: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质。
5.蒸发:利用固体与液体的差异使液体通过气化变成气态,脱离固体。
6.结晶:将溶液经过蒸发或其他化学作用,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7.滴定: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利用化学实验装置进行化学实验:外向型瓶、洗瓶、分液漏斗、量筒、球形瓶、胶塞、U形管、转化瓶3.化学式、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和离子式化学式和离子式的准确表达是化学理论运用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1)化学式化学式是对化合物组成成分和其数量关系的简洁明了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分为分子式和实际式两种。
例如H2O就是水的分子式。
(2)离子式离子是带电荷的单质,由带正(离子)电荷的正离子和带负(离子)电荷的负离子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第一节化学是打开物质世
界的钥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较为深刻的认识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
2.了解化学学科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和理论。
3.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4.了解化学发展的前景及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难点】
1.化学学科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和理论
2.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问题引导讨论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认识到化学科学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也是不可或缺的支流。
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是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合成、创造更多新物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齐头并进,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自然学科的中心学科。
[板书]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引入]拥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能进入五彩斑斓的物质世界。
可这把钥匙的铸造却是艰辛的、漫长的。
[板书]问题1:人类对金属的制取使用研究。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金属的冶炼方法。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
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1)热分解法材料1炼丹术与汞的制备:热分解法 HgS
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2)热还原法[材料2] 湿法炼铜,[材料3]古代炼铁:还原剂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3)电解法[材料4] 电解法冶炼金属
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
对于“交流与讨论”的问题(1):金属越活泼,则被广泛利用的时间就越晚。
(1)冶炼金属的方法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阅读资料]元素的发现(附在“备课资料”)
[过渡]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帮助人们更深刻认识物质世界,19世纪,化学理论的建立使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20世纪,现代物理技术、测试手段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化学科学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板书]问题2:化学科学重要基本理论归纳。
[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经典分子论?谁提出的?
道尔顿的简介,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
(2)谁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什么是周期律?有何意义?
门捷列夫的简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意义
(3)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4)谁最先合成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有何意义?
维勒合成了尿素,打破传统的有机物不能人工合成的观念;
(5)什么是化学平衡理论?在生产上有什么价值?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当外界因素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生产上选择适宜的条件;
(6)什么是氢键理论?谁提出氢键理论?氢键理论有何意义?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讲述]
总结化学理论的意义:化学科学理论帮助人们发现许多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初步规律,为预测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提供理论指导,为合成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高中选修课程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基础理论。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化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设计的思想为合成人类发展需要的新物质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过渡]人们对酸碱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请看教材P93的内容,并请同学们交流与讨论。
[板书]问题3:人类对酸碱概念认识的发展。
[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P87提供的资料“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并进行汇报。
生1:17世纪前,人们凭感觉认为有酸味的物质是酸,有涩味且溶液有滑腻感的物质是碱。
生2:17世纪末波义耳根据水溶液与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来定义,使石蕊试剂变红的是酸,使石蕊试剂变蓝的是碱。
生3:之后拉瓦锡根据物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来定义,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物为酸,金属氧化物溶与水生成物为碱。
生4:1883年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是酸,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生5:1923年质子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课堂小结]
在人类研究物质结构的历史上,人们先后使用了光学、电子、扫描隧道等显微镜,现在,人们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了对原子的操纵。
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化学是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问题1:人类对金属的制取使用研究
问题2:化学科学重要基本理论归纳
问题3:人类对酸碱概念认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