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过程残余应力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

1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 塑性凸出效应的影响 磨削时,由于磨粒切刃具有大的负前角,变形区的塑性变形非常严重,在磨粒刃尖前方区域将形成复杂的应力状态。在磨粒切刃刚走过的表面部分上,沿表面方向出现塑性收缩、而在表面的垂直方向出现拉伸塑性变形——这就是塑性凸出效应,结果磨削表面出现残余拉应力。 挤光作用的影响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会产生作用力。垂直于被加工表面的作用力和由此产生的摩擦力一起对被加工表面产生挤光作用。当刀刃不锋利或切削条件恶劣时,挤光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挤光作用会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热应力的影响 磨削时,磨削表面层在磨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而此时基体温度较低,磨削表面层的热膨胀受到基体的限制而产生压缩应力。当表面层的温度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所允许的温度时,表面层的温度下降至与基体温度一致时,表面层产生残余拉应力。 磨削液冷却效应 磨削过程中,由于磨削液的使用,磨削表面层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降温梯度,它与热应力的影响刚好相反,它可减缓由热应力造成的表面残余拉应力。 磨削过程中,除了上述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外,还有表面层的二次淬火及表层的回火现象。 2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磨削力、磨削温度和磨削液的冷却性。力和温度是磨削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磨削现象,直接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而磨削液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表面的降温过程直接产生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力和温度的影响间接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力和温度的试验数据,以及磨削表面二维残余应力

测试数据的数学处理,给出一种反映力、温度和磨削液的冷却性能与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中应包括上述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因素,即 σRT=σF+σR+σL 式中:σRT——磨削表面残余应力 σF——磨削力的影响 σR——磨削温度的影响 σL——磨削液冷却性能的影响 1) 磨削力与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 首先依据图1所示的模型来分析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图1a为自由状态下的两个弹簧,图1b为两个弹簧被放入刚性板之间的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出 N=k1k2(l1-l2)/(k1+k2) 式中:N——两个弹簧被放入刚性板后弹簧的内力 l1、l2——两个弹簧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 k1、k2——两个弹簧的弹性系数 l1-l2可看作是本文意义上的塑性变形。从上式中可得出,内力与塑性变形呈正比,即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呈正比。 图1 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关系模型 图2为应力σ与应变ε关系的简化模型。从图中可知 εB=(σB-σS)/E1+εSε'A=εB/E

残余应力产生及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产生及消除方法 船舶零件加工后,其表面层都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压应力可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和受拉应力时的疲劳强度,残余拉应力的作用正好相反。若拉应力值超过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时,则使零件表面产生裂纹,加速零件的损坏。引起残余应力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一冷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切削力作用下,已加工表面受到强烈的冷塑性变形,其中以刀具后刀面对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的塑性变形最为突出,此时基体金属受到影响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力除去后,基体金属趋向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形的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 ( 二热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零件加工表面在切削热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金属温度较低,因此表层金属产生热压应力。当切削过程结束时,表面温度下降较快,故收缩变形大于里层,由于表层变形受到基体金属的限制,故而产生残余拉应力。切削温度越高,热塑性变形越大,残余拉应力也越大,有时甚至产生裂纹。磨削时产生的热塑性变形比较明显。 ( 三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同的金相组织有不同的密度,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结果造成了体积的变化。表面层体积膨胀时,因为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了压应力;反之,则产生拉应力。 总之,残余应力即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经淬火或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而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和断裂。零件的残余应力大

单粒磨削过程仿真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离散度分析

第43卷第5期 2009年5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 OU RNAL OF SHAN GHA I J IAO TON G UNIV ERSIT Y Vol.43No.5  May 2009  收稿日期:2008205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5061) 作者简介:张雪萍(19722),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精密制造工艺研究. 电话(Tel.):021*********;E 2mail :zhangxp @https://www.360docs.net/doc/855302866.html, .cn. 文章编号:100622467(2009)0520717205 单粒磨削过程仿真与工件表面 残余应力的离散度分析 张雪萍, 王和平, 高二威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基于有限元软件Deform 22D ,建立了具有负前角特征的单颗磨粒磨削热力耦合有限元模 型.仿真模拟了磨粒磨削工件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分析了工件某点应力在磨削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该点最终形成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随着磨粒负前角的绝对值增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值增大,当磨粒负前角由-15°到-35°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差值达到284M Pa ;当磨粒采用负前角为-15°、-25°和-35°时,工件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标准差达到145.76M Pa.该研究证明了磨粒几何角度的随机性或离散性是影响磨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离散度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单颗粒磨削;负前角;残余应力;离散度中图分类号:T G 580 文献标识码:A Simulation of Single Abrasive Particle G rinding Proce ss and Analysis on the Residual Stre sses Scatter Z H A N G X ue 2pi n g , W A N G He 2pi n g , GA O Er 2w e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China ) Abstract :A coupled t hermal 2mechan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 he grinding p rocess of a single abrasive characteristic wit h negative rake angle based on t he Deform 22D FEM software.The temperat ure and st ress dist ributio n were demonst rated ,t he st ress history of one point in t he machined workpiece was simulated ,and t he residual stress generation was analyzed by t he single 2abrasive grinding process simulation.The re 2sult s indicate t hat t he workpiece ’s residual stress increases wit h t he negative rake angle absolute value.The workpiece ’s residual st ress variation arrives at 284M Pa when t he negative rake angle value of an abra 2sive particle varies from -15°to -35°.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145.76M Pa when t he negative rake an 2gle adopt s -15°,-25°and -35°respectively.It validates t hat t he abrasive geomet ry randomnes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 he workpiece residual stress scatter during t he grinding process.Key words :single 2abrasive grinding ;negative rake angle ;residual st ress ;scatter 精密磨削是工件加工的最后工序,工件表面残 余应力对其诸如耐疲劳、抗腐蚀、耐磨等性能具有很大影响[1,2].因此,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其离散度日 渐成为零件表面完整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磨削加工同一批或同一零件时,机床特性、磨削工艺参数、磨削液及其注入方式等均能够影响残余应力的分布特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

残余应力的产生、释放与测量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归结为三类:一是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二是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三是不均匀的相变。 根据产生残余应力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车轴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综合作用结果。由于构件内、外部温度不均,引起材料的收缩与膨胀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热应力是由于快速冷却时工件截面温差造成的,淬火冷却速度与工件截面尺寸共同决定了热应力的大小。在相同冷却介质的情况下,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截面尺寸越大、钢材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越大,均能导致淬火件内外温差增大,热应力越大。而加工过程中,由工件内外组织转变的时刻不同多引起的内应力成为“组织应力”。淬火时,表层材料先于内部开始马氏体的相变,并引起体积膨胀,由于表层的体积膨胀受到未转变的心部的牵制,于是在试样表层产生压应力,心部产生拉应力。随着冷却的进行,心部体积膨胀有收到表层的阻碍。随着心部马氏体相变的体积效应逐渐增大,在某个瞬间组织应力状态暂时为零后,式样的组织应力发生反向,最终形成表层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的应力状态。组织应力大小与钢的含碳量、淬火件尺寸、在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钢的导热性及淬透性、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残余应力的释放 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

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 ①自然时效 把工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在热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可以完全消除。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可以消除残余应力的70~80%,但是它有工件材料表面氧化、硬度及机械性能下降等缺陷。 ③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是使工件在激振器所施加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共振,松弛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精度稳定性。也就是在机械的作用下,使构件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以达到降低和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其特点是处理时间短、适用范围广、能源消耗少、设备投资小,操作简便,因此振动时效在70年代从发达国家引进后

磨削温度对磨削效果的影响

磨削温度对磨削效果的影响 磨削温度对磨削效果的影响 大量的磨削热将会软化工件表面,使其塑性增加,有利于磨屑的形成。但对被磨工件表面质量、磨和机床等也有不利的影响。对工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件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两 方面。 磨削的高温会使工件表面层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当磨削温度未超过工件的相变温度时,工件表面层的变化主要决定于金属塑性变形所产生的强化和因磨削热作用所产生的恢复这两个过程的综合作用,磨削温度可以促使工件表面层冷作硬化的恢复;如果磨削温度超过了工件金属的相变临界温度,则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同时,还可能产生金属组织的相变。磨削的瞬间温度过高而且集中在工件表面层的局部部位,将造成工件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叫磨削烧伤。烧伤现象将引起工件表面层机械性能下降,主要是降低工件硬度和耐磨性。磨削烧伤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工件磨削温度尚未达到工件材料的临界温度,仅仅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回火现象,这时表面层金相组织出现回火层。第二类是指工件磨削温度超过工件材料的临界温度,在通过磨削区时由于急速冷却而产生二次淬火现象,此时表面层的金组织由回火层和二次淬火形成的索氏状、托氏体组成。更高的瞬时磨削温度在磨削过程和冷却过程中造成工件表面层与母体金属很大的温度差,形成很大的热应力。如果热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就会使工件产生磨削裂纹,特别是在工件冷却过程中,如果表面层与母体金属有较大的温度差,那么表面层就会形成很大的拉应力,并保持位伸残余应力,甚至产生表面裂纹。裂纹的存在,哪怕是十分细小的微裂纹,也会极大地降低工件的疲劳强度,大大缩短工件的使用寿命。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影响磨削烧伤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瞬间时的高低,而磨削裂纹和残余应力的起因则为被磨工件表面层的温度梯度,这一点在磨削那些导热系数的抗拉强度低的材料时更应特别注意。有时在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时,为了减少温度梯度,可以用加热被磨工件的方法来降低磨削温度的梯度,防止产生磨削裂纹。磨削温度使砂轮中的磨粒在加工时反复承受磨削热所形成的温度应力,对磨粒的强度和耐磨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对树脂结合剂和橡胶结合剂来讲,过高的磨削温度会导致树脂和橡胶碳化,加速磨具的磨损。磨削温度还会引起磨削区内强烈的化学反应,致使磨粒很快磨损而失去切削的能力。高的磨削温度会使所用机床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机床 精度。

【毕业设计】钛合金薄壁结构件磨削加工残余应力有限元仿真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钛合金薄壁结构件磨削加工残余应力有限元仿真开题报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钛合金薄壁结构件磨削加工残余应力有限元仿真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自0901 学生姓名:韩捷 指导教师:霍文国 2013 年 1 月 7 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综合考虑工件与刀具的材料、加工方法、加工条件等多种因素 ,定量和定性分析残余应力,广泛吸收现代数学、力学理论,并借助计算机找到工程需要的数值解。因此仿真的应用不论是在技术还是经济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对于钛合金磨削加工后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的仿真,是进一步提高钛合金产品性能和寿命的有力研究途径。 二、研究内容 (一)钛合金材料 1、钛合金的性能 图1 钛合金图2 钛合金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耐腐蚀性强,这是钛对氧的亲合力特别大,能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保护钛不受介质腐蚀。金属钛在大多数水溶液中,都能在表面生成钝化氧化膜。因此,钛在酸性、碱性、中性盐水溶液中和氧化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钛合金以此特性在化学工业、化肥工业、电力工业、造纸和纺织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钛是化学工业中优良的抗腐蚀材料;是化肥工业中取代不锈钢材料盛放尿素、胺、胺基胛酸胺等高温高压混合液的新材料;是电力工业中用作为热交换器的冷却管的材料;是海水淡化装置和造船工业的理想材料;是纺织印染工业中漂白设备的重要材料;还是医疗和制药部门用作人造肢体和器官的材料。 钛合金的密度一般在4.5g/cm3左右,仅为钢的60%,纯钛的强度接近普通钢的强度,一些高强度钛合金超过了许多合金结构钢的强度。因此钛合金的比强度(强度/密度)远大于其他金属结构材料,可制出单位强度高、刚性好、质轻的零、部件。在飞机的发动机构件、骨架、蒙皮、紧固件及起落架等都使用钛合金。 使用温度比铝合金高几百度,在中等温度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强度,可在450-50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这两类钛合金在150℃-500℃范围内仍有很高的比强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由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极浅,对于钛合金仅为5μm,所以X射线法是一种二维平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现在暂定选择钛靶,它与钛合金的晶面匹配较好。(110)晶面 一、试样的表面处理 X射线法测定的是试件的表面应力,所以试件的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试件表面不应有油污、氧化皮或锈蚀等;测试点附近不应被碰、擦、刮伤等。 (1)一般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汽油)洗去表面的油泥和脏污。 (2)去除氧化皮可以使用稀盐酸等化学试剂(根据试样选择合适浓度,如Q235钢用10%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5min)。 (3)然后依据测试目的和测试点表面实际情况,正确进行下一步的表面处理。如果测量的是切削、磨削、喷丸、光整、化铣、激光冲击等工艺之后的表面应力,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后引起的表面残余应力,则绝不应破坏原有表面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因上述处理会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达不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小心保护待测试样的原始表面,也不能进行任何磕碰、加工、电化学或化学腐蚀等影响表面应力的操作。对于粗糙的表面层,因凸出部分释放应力,影响应力的准确测量,故对表面粗糙的试样,应用砂纸磨平,再用电解抛光去除加工层,然后才能测定。 (5)若被测件的表面过于粗糙,将使测得的应力值偏低。为了提高试件的表面光洁度,又不产生附加产力,比较好的办法是电解抛光法。该法还可用于去除表面加工层或进行试件表层剥除。 (6)若单纯为了进行表层剥除,亦可以用更为简单的化学腐蚀法,较好的腐蚀剂是浓度为40%的(90%H202+10%HF)的水溶液。但化学腐蚀后的表面光洁度不如电解抛光。为此可在每次腐蚀前用金相砂纸打磨试件表面,但必须注意打磨的影响层在以后的腐蚀过程中应全部除去。 二、确定测量材料的物相,选定衍射晶面。 被测量的衍射线的选择从所研究的材料的衍射线谱中选择哪一条(hkl)面干涉线以及相应地使用什么波长的X射线是应力测定时首先要决定的。当然事先要知道现有仪器提供的前提条件:一是仪器配置了哪几种靶材的x射线管,它决定了有哪几个波长的辐射可以选用;二是测角仪的2θ围。一般选用尽可能高的衍射角,使得⊿θ的增大可以准确测得。 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具有一定数值的晶格应变εφ,ψ对布拉格角θ0值越大的线条造成的衍射线角位移d(2θ)φ.ψ必也越大,因此测量的准确度越高。同时,在调整衍射仪时不可避免的机械调节误差对高角线条的角位置2θ的影响相对地也比较小。正因为如此X射线应力测定通常在2θ>90°的背反射区进行,并尽量选择多重性因子较高的衔射线。举例来说,对铁基材料常选用Cr靶的Ka线,α—Fe的(211)晶面的衍射线。 若已知X射线管阳极材料和Ka线波长,利用布拉格方程可计算出各条衍射线的2θ值,从中选择出高角线条。可以从《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的附录中查得常用重要的金属材料和部分瓷材料在Cu,Co,Fe,Cr四种Kal线照射下的高角度衍射线。由于非立方晶系材料受波长较短的X射线照射时出现较多的衍射线,因此最好选择那些弧立的、不与其它线条有叠合的高角衍射线作为测量对象。

残余应力对变形的影响与措施

2.1切削力模型 为分析薄壁件变形问题,需建立受力模型、变形模型及数控补偿模型。而建立准确的受力模型是第一步关键的工作。 图l立铣切削受力模型示意图 加工薄壁件多用立铣,所以首先建立立铣切削受力模型,如图l所示。立铣刀参与切削的部分为侧刃、底刃和刀尖圆角半径。其中侧刃的受力模型经分析可采用Kline的平均力模型陋1。建模过程简述如下:因为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厚度有关,为方便分析,在侧刃上将总的切削面积划分为许多如图1所示’麓盒飘曩l。麟寒科学蒸龛鏖赫撩≈≮蝴瓢摹20醍)簿肭礴且.,,二∽,, ”作誊筒介t芏瘩剐(f鲫'.鬻D,“舅,‘汉族。江茵省景弛镇市。5bIo箩l班娥士研究生 38现代企业与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 的负载单元,通过计算所有处在切削区域的每个单元负载,即可获得力的空间分布状态。 对于立铣刀底刃和I刀尖圆角半径部分的受力模型,可参考面铣的受力模型口3建立。建模过程简述如下:将切削力分解成垂直于刀具前刀面的法向力和刀具前刀面上的摩擦力,将某一瞬时处于切削区域所有的法向力和摩擦力分解到X、Y、Z三个方向,并与测量的切削力建立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到模型常量,进而可建立得底刃和刀尖圆角半径部分的受力模型。 2.2切削力对侧壁变形的影响及措施 由于切削力的作用,工件的侧壁会产生“让刀”变形。针对侧壁加工的变形特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对其进行精度控制。其一为在常规铣削方式下,通过刀具或工件倾斜进行过切补偿:其二为利用高速加工技术进行分层对称铣削

来控制其加工精度。 C—c.Ⅳ^ 薄 图2过切补偿原理示意图 如图2所示,薄壁件上端刚性较差,在切削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弹性变形,A,C两点分别移到彳’,c两点,刀具仅切除A'BDC部分的材料。走刀过后薄壁弹性恢复,残留CDC。部分材料未被切除,造成了壁厚加工误差,因此薄壁件加工壁厚超差主要是由于让刀而少切了一块材料。若刀具能倾斜一个角度,即刀具由DC位置向DC位置偏摆,则在工件最下端径向切深不变,而在工件最上端径向切深增量为万。径向切深增大导致切削力的增大,进而变形增大,设刀具偏摆后加工中工件变形为万,。工件回弹后的实际变形将取决于过切的程度与加工中工件变形的程度,若偏摆角度合适,过切与变形部分正好抵消。,分层对称加工不仅切削力小,能减小加工变形,而且能使应力分布均匀化,同时可以采用大径向切深、小轴向切深加工并充分利用零件整体刚性,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侧壁加工工艺方法。 2.3切削力对腹板变形的影响及措施 图3为腹板变形示意图,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刀具和薄壁件的切削平面都不在正确的位置上。 实切削平面 计划的切削平面 工件的切削平面 图3腹板变形示意图 HarukiOBARAt41等人提出的低熔点合金(LowMeltingAlloy)辅助切削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薄板的加工变形问题。该方案指出,利用熔点低于100℃的LMA“U-ALLOY70”作为待加工薄

残余应力对磨削的影响

残余应力对轴承套圈磨削变形的影响 顾立(铁姆肯(无锡)轴承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针对薄壁类轴承套圈的磨削变形问题,从内应力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讨论,提出以调整热处理工艺为主,调整磨削工艺为辅的方法,解决薄壁类轴承套圈的磨削变形问题。 关键词:轴承套圈、磨削变形、残余应力、淬回火工艺 Residual Stress’s Impact on Grinding Distortion of the Bearing Ring Abstrac t:With regard to the issue of distortion from grinding of the thin wall-thickness bearing rings, it is mentioned to go through analysis or discussion from the riew-point of internal stress. Conclusion is to take adjusting the heat-treat process as the main while taking adjusting the grinding process as the subsidiary. By this method we seek a final solution of the issue of distortion from grinding of the thin wall-thickness bearing rings. Key words:bearing rings, distortion of grinding,residual stress, process of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1 引言 本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轴承的外资企业,生产国际品牌的调心滚子轴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套圈粗磨后直径变动量(V DP)超差,后道工序无法消除而报废的问题。检查结果为:①原材料质量符合美国ASTM A29 标准;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织级别分别为1-2级,屈氏体级别<1级,回火硬度HRC60-62,热处理变形满足JB/T 1255标准;③经过反复试验,排除磨削工艺参数不合理及设备问题的可能性;④套圈的磨削变形统计见表1 2.分析 从以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产生磨削变形即不是材料和热处理质量指标不合格,也不是磨削设备及工艺方面造成的,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内应力是造成套圈磨削变形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具有内应力的零件,其内部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有强烈的倾向要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没有应力的状态,即使在常温下零件也会缓慢、不断地进行这种变化,直到内应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零件的形状和原有的精度将受到影响。 本次磨削变形的应力源来自两个方面: ①热处理残余应力 套圈在淬火等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厚度不均匀而造成冷却速度和收缩程度的不一致,以及金相组织转变的体积变化,都使套圈内部产生相当大的内应力。具有内应力的套圈在短期内看不出有什么变形,因为此时内应力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在磨去某些表面层以后,平衡就被破坏,内应力重新分布,套圈明显地出现变形,甚至造成裂纹。

磨削用量对平面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应力预报

磨削用量对平面磨削残余 应力的影响及应力预报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 黄卫 郭晓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姚智慧 文摘 在建立了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磨削用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并对残余应力分布的预报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 平面磨削 残余应力 磨削用量预报 1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计算公式 在《平面磨削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发表在《航天工艺》1997年第6期上)一文中,通过试验手段已建立了磨削表面残余应力(Ρs)及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峰值(Ρm ax)的计算公式:Ρs=-148.8+17.8X1+70.0X2+7.2X3 +26.7X1X2+23.1X1X3-28.9X2X3+58.6X21 -44.3X22+1.6X32(1)Ρm ax=277.8-104.6X1+280.1X2-21.7X3 -90.8X1X2+36.2X1X3-14.5X2X3+39.3X21 +60.5X22-19.7X32(2) 4.2 功能梯度材料研究进展与前景 FG M的研究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列人了日本科学厅资助的重点研究开发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专门成立了日本FG M研究会。已完成了其第一期(1987-1989年)研究计划,在材料设计、合成和评价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制备了多种不同体系的厚度为1-10mm、直径30mm的FG M。从1990年起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制得厚1-10mm,30c m见方的制品,到91年已完成。目前研究重点开始从材料制备向材料优化设计和特性评价方面扩展。逐步建立了标准性能试验方法,如小穿孔性能试验〔SP M SP)、激光热冲击试验、单面加热循环的热疲劳、隔热试验等。 与此同时,FG M的开发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兴趣和关注,美、法、德、俄等国的研究机构纷纷开展此项工作,尤以美国的NA SA和德国的D FVL R(航空研究所)表现最为积极。我国武汉工业大学、中国建材研究所、中南工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从发展趋势看.今后FG M的研究仍以材料设计、合成和评价为中心,不断完善设计、评价系统,针对具体目标合成大规摸的实用材料。可以预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G M将会在各个工业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略)

一篇关于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的好文章

一篇关于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的好文章 残余应力主要是由构件内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工程材料和构件在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因其直观性差和不易检测等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残余应力严重影响构件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静强度、疲劳强度和腐蚀开裂。特别是在承力件和转动件上,残余应力的存在易导致突发性破坏且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技术人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残余应力的 产生机理、检测手段、消除方法以及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Guo 等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车削和磨削产生的不同性质 的残余应力对工件疲劳强度的影响;Seo等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在车轮制造和火车刹车过程中引起的 残余应力和火车车轮疲劳寿命之间的代数关系;Liu 等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残余应力对滚动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4];董辉跃等研究了材料去除过程中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及该过 程所引起的工件变形;孙杰等基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 研究了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对大型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变 形的影响;Hiroyuki 等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引起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7],并且结合正交切削模型和刀尖圆角压痕模型建立了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王立涛对于铣削加工

航空框类整体结构件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存在不仅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和寿命。因此,充分了解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并掌握残余应力测量和消除方法对于充分利用残余应力的有益的一面,避免残余应力带来的危害以及改进加工工艺,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切削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并对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以及残余应力的调整和消除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 比较,提出了在残余应力检测和消除领域的一些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残余应力的定义和分类1 残余应力的定义残余应力是指在 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内部保持平衡的应力。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内部保持平衡的应力称为固有应力,残余应力是固有应力的一种。现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残余应力的产生。假设图1中3根弹簧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弹性常数为c。用两块刚性板将3 根弹簧连接后的长度为L,并且连接之后整个系统不受外力的影响。设连接后3根弹簧上产生的力分别为F1、F2、F3,这时的 F1、F2、F3 就相当于这个系统的残余应力且F1+F2+F3=0。 2 残余应力的分类(1)根据残余应力影响的程度把残余应力分为宏观应力和微观应力。197 3 年德国学者E.

平面磨削条件下温度阈值对残余应力形成的影响

第50卷第3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50No.3 2019年3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 2019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9.01.005 平面磨削条件下温度阈值对残余应力形成的影响 温俊1, 2,唐进元1, 2,郑金超1, 2 (1.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2.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考虑平面磨削条件下的热力耦合作用,研究磨削温度阈值对残余应力形成的影响。基于热弹塑性理论,构建预测磨削热产生残余应力的计算模型;加载椭圆移动热源,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进行热?弹塑性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得到磨削区域温度场分布与不同磨削参数对工件表层产生初始塑性应变的影响,从而定量分析磨削温度与磨削残余应力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平面磨削实验测得磨削工件表面温度场及磨削后工件表层残余应力,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磨削温度产生的初始塑性应变对最终残余应力场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磨削参数下,可以确定形成初始热塑性应变及残余拉应力的磨削温度阈值。 关键词:磨削温度;残余应力;热力耦合;磨削温度阈值 中图分类号:TH1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9)01?0530?10 Influence of plane grinding temperature threshold on form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WEN Jun1, 2, TANG Jinyuan1, 2, ZHENG Jinchao1,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lex Manufactu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lane grinding, the effect of grinding temperature threshold on the form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rmo-elastoplasticity theory,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residual stress generated by grinding heat was constructed. The elliptical moving heat source was loaded, and the thermo-mechanical multiphysics coupling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COMSO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grinding reg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initial plastic strain of the workpiece surface wa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of grinding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he workpiece surface after grinding were measured by plane grinding experiment,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of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5%, and the initial plastic strain generated by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inal residual stress field. With certain grinding parameters, the grinding temperature threshold for initial thermoplasticity strain and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can be determined. Key words: grinding temperature; residual stress;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grinding temperature threshold 收稿日期:2018?03?10;修回日期:2018?05?22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35012,U1604255);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JC2001) (Projects(51535012, U1604255)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2016JC2001) supported by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Hunan Province) 通信作者:唐进元,博士,教授,从事复杂齿面制造、超声磨削表面完整性研究;E-mail: jytangcsu@https://www.360docs.net/doc/855302866.html,

磨削缺陷分析与解决

磨削缺陷分析与解决 1.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零件的磨削精度指零件在磨削加工后,其形状、尺寸及表面相互位置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一般说来,形状精度高于尺寸精度,而位置精度也应高于尺寸精度。 磨削加工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与两方面。一是磨床-夹具-砂轮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误差;二是磨削过程中出现的载荷和各种干扰:包括力变形、热变形、振动、磨损等引起的误差。 而在磨削过程中,使砂轮与工件位置改变以降低磨削精度的主要原因有: ⑴.由磨削力引起的磨床和工件弹性变形; ⑵.磨床和工件的热变形; ⑶.磨床和工件的振动; ⑷.砂轮磨损后其形状、尺寸变化; ⑸.工装、夹具的损坏或变形; ⑹.导轨、轴承和轴等部件的非弹性变形。其中磨削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它会使砂轮的实际切入深度与输入切入深度不一致,这一变化是由“砂轮架—砂轮轴承-砂轮轴-工件-工件支承”的弹性系统刚性决定。一般为消除这种原因带来的误差常在行程进给磨削后,停止相互间的进给,仅依靠弹性回复力维持磨削,即光磨阶段(又叫清火花磨削),从而消除残留余量。当然造成磨削误差的其它因素液很多如:工件磨削形状误差,工件热变形,磨粒切刃引起的塑性变形,砂轮的磨损等。 2.对工件的影响: 降低工件使用寿命;降低工件抗疲劳强度;特殊特性的尺寸精度误差易影响工件使用,如轴承孔尺寸的控制,尺寸过小,安装不到轴上;过大,易引起振动,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等。3.解决方法: 增加系统刚性;减少上工序加工留量,以减小磨削厚度,从而减小磨削力降低残留应力;增加光磨时间;及时修整砂轮,及时检查工装、夹具、轴承完好性及电主轴的振动性等;精细的选择砂轮,如挑选细粒度,硬度较大,组织稍紧密的砂轮;选用导热性好的砂轮(如CBN 砂轮);采用冷却性能优良的磨削液以减少因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二、工件表面粗糙度 1.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它是大量磨粒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后留下的微观痕迹的集合。它有三种表示方法: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由于Ra最能反映表面微观几何特征,它不但跟微观轮廓高度有关,还跟轮廓形状有关,是一个综合指标,所以通常用Ra来判定表面粗糙度。而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砂轮工作表面的特性和磨削运动条件。 ⑴.砂轮特性的影响:如砂轮粒度越粗,砂轮单位面积上磨粒数就越少,磨削表面的磨痕就越深,粗糙度越大;砂轮硬度过大,磨钝磨粒不能及时脱落,继续磨削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砂轮硬度过软,磨削工作面会过早变形,磨损的不均匀也会使磨削粗糙度变大;另外修整量的大小也有影响,修整量过大会使砂轮表面螺沟复映到工件上,影响粗糙度。⑵.磨削用量的影响:若降低砂轮速度,可减少单位时间参与磨削的磨粒数,则单颗磨粒负荷增加,工件塑性变形隆起增大,因此表面粗糙度增加;若增加工件速度将减少工件单位长度上的磨削磨粒数,使单颗磨粒的磨削厚度和金属切削量增加,也将增大表面粗糙度;磨削深度的增加将会增加塑性变形程度,从而使磨削粗糙度增加。

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

表面残余应力 胡宏宇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 摘要:残余应力主要是由构件内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工程材料和构件在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因其直观性差和不易检测等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残余应力严重影响构件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静强度、疲劳强度和腐蚀开裂。特别是在承力件和转动件上,残余应力的存在易导致突发性破坏且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因此,研究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检测手段、消除方法以及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1]。 关键词:残余应力;切削变形;磁测法;喷丸强化;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S 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Abstract:Residual stres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even plastic deformation of component.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lank, parts and components processing, heat treatment and assembly proces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degree of residual stress. Residual stress because of its intuitive factors such as poor and difficult to detect is often neglected.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nent machining precision and dimension stability, static strength, fatigue strength and corrosion cracking. Especial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