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8-10章)】【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新闻传播的受众是()。

A.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

B.新闻信息的收受者

C.媒介产品的消费者

D.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

【答案】ABCD

【解析】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2.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因素有()。

A.明确收受目的

B.传播环境

C.认知能力

D.传播内容

【答案】ABC

【解析】明确的收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收受新闻信息的动力。除此之外传播环境与认知能力也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

3.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A.知觉情境

B.群体力度

C.人格特征

D.社会力度

【答案】ABC

【解析】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1)知觉情境。情境明确可辨,从众倾向较小;情境模糊不明,从众倾向较大。(2)群体力度。群体人数越多,内聚力越强,成员意见越趋于一致,对群体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3)人格特征。自信心、自尊心和智力较低者,易于从众。群体力度、人格特征。

4.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包括()。

A.求知

B.求同

C.求异

D.求趣

【答案】ABCD

【解析】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由求知、求新、求同、求趣、求美等六种。除此之外,还有求真、求短、求活、求深、求近、求快等。

5.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有()。

A.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

B.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

C.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

D.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

【答案】ABCD

【解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受众,首先是社会一员,他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多数情况下,受传者又是付酬获得媒介即阅听权的,所以有权利要求媒介提供同其付出的费用相当的信息服务及其他承诺的服务。如果受众是某个集团的成员,而他接触的又是这个集团制作或播出的媒介,他还有权要求该集团提供集团成员接受机关媒介应有的服务。最后,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终端,他还有权要求传播者尽到作为信源的责任,向作为信宿的他提供所承诺的服务。

6.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有()。

A.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

B.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

C.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

D.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

【答案】ABCD

【解析】新闻传播受众作为一个公民,所以首先应履行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其次作为一个消费者,他又有按时足量交付订阅费用的责任;受众还应参与机关媒介的推介工作,不侵害媒介及其作品的权利;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受众还要积极接触和使用媒介,及时回传反馈信息等。

7.受众习惯上泛指()。

A.报刊读者

B.广播听众

C.电视观众

D.网络用户

【答案】ABCD

【解析】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网络用户。

8.关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报纸的受众和广播的受众相排斥

B.网络的受众和电视的受众可以兼收

C.报纸的受众与电视的受众不互斥

D.不同报纸的受众相互排斥

【答案】BC

【解析】在现代社会,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可以兼收其他媒介。报纸的读者同时听广播、看电视。电视的观众又读报又听报纸。广播的听众也常常是报纸的读者与电视的观众。报纸的读者不总是盯着一家报纸,常常同时读几家报纸。电视的观众也同时收看许多家电视台的节目。

9.西方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是()。

A.魔弹论

B.靶子论

C.枪弹论

D.把关门论

【答案】ABC

【解析】“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枪弹论”,西方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种理论认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10.受众对同自己观点相仿、情感上能引起沟通的报道产生共鸣,这是()心理起作用的结果。

A.求同

B.求知

C.求趣

D.求新

【答案】A

【解析】受众对于报道同自己相似或相同的社会角色的新闻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对于报道同自己生活经验相类似的新闻感到有味道,对于同自己观点相仿、情感上能引起沟通的报道会产生共鸣。这些,都是求同心理起作用的结果。

二、名词解释

1.受众(复旦2012、2007~2008年研;中央民大2008年研;华农2008年研;贵州大学2008年研)

答: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体验者。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一个活跃的行为主体,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受众是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的起始者。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在新媒体普及的现代社会,受众又可能转化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种转变及因此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正成为当代研究的新的传播现象。

2.潜在受众(辽宁大学2006年研)

答: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3.现实受众(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现实受众是指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现实受众使新闻传播有现实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