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风比较

合集下载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歌的比较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瀚海中,并立着两座光焰万丈的高峰—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天才,不仅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的高度艺术成就,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杜甫则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

下面将他们的诗歌从题材、体裁、风格上做一比较。

一、题材从诗歌题材上看,李白注重自我,描绘的多是幻境;杜甫注重社会,记录的多是历史。

李白与杜甫所走的是两条相差甚远的创作道路,李白诗作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杜甫诗作则侧重于冷静地描写客观现实。

李诗善于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雄奇瑰丽的意境,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也用夸张手法,也有想象,但总体来说,偏重于写实。

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

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

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

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

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

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李杜诗歌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唐诗的浩瀚海洋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 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在这里,我试从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略作比较。

一、李杜诗歌内容比较从诗歌的内容上看,他们一个重在自我,一个重在社会;一个是幻境的描绘,一个是历史的记录。

李白的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更多的是自我的书写,抒发自我的感情,张扬自我的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志向的抒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他苦闷的倾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他个性的彰显。

在他的诗中,处处都是诗人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他自我思维的再现。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描写的是梦游天姥山所见的幻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砯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的是想象中蜀道的风景。

相反,杜甫的诗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写的内容。

在诗中他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控诉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揭露了兵役繁重的痛苦……除此之外,《悲陈陶》讲述陈陶斜大败,《收京三首》记录收复两京的历史,《洗兵马》再现九节度兵围邺城,胜利在即时的情景,等等这些诗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了“安史之乱”及乱后十数年的现实生活。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唐代三位伟大诗人的比较研究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三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张扬的特点。

李白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抒发情感为主。

他擅长运用华丽的修辞和形象的比喻,语言通俗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他的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往往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

相比于李白的豪放风格,杜甫的作品更加深沉和思考。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和命运多舛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杜甫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文字质朴,带有浓厚的实感和真实情感。

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生活琐事,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批判。

三、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过渡人物,也是唐代后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李白和杜甫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明快,行文流畅有力,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白居易的诗歌有时深邃含蓄,有时明快通俗,给人以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四、比较研究尽管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白的作品以奔放和豪放见长,语言华丽,富有诗意。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更加沉郁和深刻,他的文字更加质朴,更能触动人心。

而白居易的诗作则更加兼具两者的特点,既有李白的张扬豪放,也有杜甫的写实深沉。

此外,三位诗人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李白的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个人意志,也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

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则更注重实事求是,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有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摘要:李、杜有如双子星座高悬于盛唐诗坛之上,他们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

他们面对同一社会,却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诗作,李诗豪气薄发、感情昂扬强烈,语言清新明快;杜诗则感情沉郁,语言峻峭惊人,浸透着忧国忧民之情怀。

他们的诗歌艺术对后人及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沉郁顿挫丰满昂扬李白、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可称之为中国古你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创作特色。

从他们的创作风格、抒情方式、审美语言、写作体裁来比较:李白的诗歌创作体裁上长于七绝,追求的是浪漫主义,语言夸张大胆,直率自然,清新明快,想象奇特,天然浑成;杜甫的诗歌创作体裁尤善七律,追求的是现实主义,善选典型的人和事运用毫发无遗憾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李诗的“浪漫主义”与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从小受道家及道教思想的影响,少年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先后在岷山、嵩山、隋州、齐州等地修过道。

一方面接受道家“含光混世”的哲学;一方面又吸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而其核心与本质是在对生命及自由的热爱,是一种积极的精神,这是形成他自由豪放、浪漫诗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李白还仗剑任侠,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

他“十五好剑术,遍于诸候”。

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

他喜欢豪放,曾豪爽地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百年三方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他的这种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了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的特点,再加上他广有游历。

李杜诗歌比较阅读

李杜诗歌比较阅读

李杜诗歌比较阅读摘要: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瑰丽灿烂的星空,那么,并称李杜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毫无疑问是星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风格与思想内容不同,各自的追随者亦不同。

关键词:李杜诗歌比较阅读李杜诗歌高下,历来就有许多争执,归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四种评价:第一,认为李杜难分轩轻。

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第二,认为李杜两人各有所长。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又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第三,认为李白诗歌远高于杜甫。

比如徐积:“乃知公式真英物,万叠秋山青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鸦。

”1.以为杜甫诗歌长胜于李白。

比如元種:“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厉其藩翰,况堂奥乎!”此外王安石亦云:“李白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杜甫,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笔者以为,第三与第四种评价,虽能各自找到实例自圆其说,但已落入第二种所言。

而第一与第二种表面看来立场仿佛相同,却有着“比”与“不比”的前提区别,前者是作比较后确实感到不相上下。

要试图为诗词建立一套客观的评断标准,甚至比尽悉李杜两人“一二妙处”更难。

所以,笔者为了避免失之于主观的评析,本文就从诗歌鉴赏的两大角度即思想性与艺术性来试对李杜诗歌作个相对客观的简略比较。

一、思想性中国历代的文人对文学作品思想性的评价方法,大抵分为三种,各自对李杜作品思想性的认识如下:第一,受“文以载道”影响,认为文章应该反映社会、表现人生,而李白正缺乏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肯定李白豪侠任气的浪漫情怀;第三,力辩李白除了出世超脱的思想之外,并非无社会苍生之念,是因遭小人排挤,不得已借花月抒其情怀。

大学语文作业——李杜对比

大学语文作业——李杜对比

李白杜甫诗歌对比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欢探讨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思想上,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时候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风格上,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擅长的体裁上,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二、李白、杜甫诗歌语言上的比较分析李白诗歌语言具有清新、豪放、自然明快而又精美高华的特色,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杜甫更注意在锤字、炼句上下功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诗歌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凝练的,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与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有一定的联系。

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如《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并且很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当时的口语,如《长干行》显然是受了《孔雀东南飞》、《西洲曲》的影响。

《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横江词》)“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在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李杜诗风的比较

李杜诗风的比较

所谓风格——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如果说汉朝的乐府诗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唐朝的今体诗则是里程碑的一个延续,而在这个里程碑上刻下了两个不朽的名字:那就是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李白与杜甫,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甚至到了今天充斥着先锋诗人的社会,他们的诗依旧被称为永恒的经典。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歌两大不同派系的代表人,李白代表了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略晚于李白的杜甫则代表了现实主义。

想要探究李白和杜甫诗风的差别,我觉得首先要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入手,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

从唐代编年史就不难看出,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杜甫则从懂事起不久就开始了安史之乱,适逢乱世,这就造成了李白诗风前期以喜为主而后期则蕴含了“苦中作乐”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直在感叹“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杜甫。

我先阐述一下如今对于李白杜甫诗风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看法。

首先就是李白的诗,无论是歌、行、吟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浪漫洒脱,颇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风范,内容上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我把李白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这一时期李白以游历为主,上黄山作出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访东鲁写出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敬亭山又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

正应了后人所说的那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正是他的早期游历开拓了李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中期,这一时期李白在朝廷做翰林,为朝廷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能够展示他的才华,怎奈朝廷日渐腐败,玄宗正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李白极为失望,于是主动请辞,并有了那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的经典。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晚期,这一时期李白因参与朝廷纷争而获罪,蒙冤入狱,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最后回乡之后一病不起,一代诗仙星陨,这一时期李白作品较少,但大都充满了悲凉孤单的意味。

比较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

比较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

⑵比较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⑴诗歌题材——杜甫的诗歌由于深受儒家忠义用世思想的影响,现实感很强。

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

不论是“三吏”、“三别”,还是《丽人行》、《兵车行》;也不论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是《登岳阳楼》,杜甫所写的无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民情世态,发的无不是深沉恳挚的家国之慨。

所以,他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

李诗以浓郁的浪漫主义为基本特征,其题材是广阔的,多变的,甚至是离奇的。

天上人间、陆上海底、神话历史、梦幻现实,莫非其笔触所及。

⑵抒情手法——作为“诗史”,杜诗的长于叙事描写是显而易见的。

杜甫善于将深刻的历史事件、人生经历用遒健形象的笔墨描写记录下来,主体的情感就渗透在其叙事的字里行间,显得比较深沉含蓄。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功地截取了茅飞、群童抱茅以及夜雨屋漏等几个耐人寻味的场景,进行细致艺术的刻画表现,最后才发出一声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事显情发,嘎然而止。

《石壕吏》更是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娓娓道来。

始终未发一句感叹,最后只写道:“天明语声绝,独与老翁别。

”无限悲愤化为一个凄惨的离别情景,而其艺术感染力有增无减。

诗人胸中那股抑郁不平之气,对统治集团内部黑暗的强烈不满,及对国家命运、苍生疾苦的满怀忧虑之情,在诗人笔下表现得异常深沉婉曲。

忧愁郁结,却往往欲吐还咽,柔肠百转,真正体现其“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李诗不同于杜甫的深婉含蓄,李白特别喜欢直抒胸臆。

他的情感往往象火山爆发一样,直接从笔底倾泻出来。

如《蜀道难》一开首就是一声惊叹:“噫嘘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平地惊雷,令人顿时为之精神一振。

他的《将进酒》《行路难》更是直抒胸臆的典范。

所以杜诗之精思独造,为李白所不及。

尤其是在剖析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唐王朝的衰败原因上,杜诗更是精深独到。

如其《丽人行》,揭示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堕落;而“三吏”、“三别”则揭露唐王朝的黑暗统治。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1——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的不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

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A 李白 大鹏凤凰 黄河大江 青山明月 仙境醉乡 道教徒 洒脱不羁 傲世独立 老庄浪漫主义 性格纯真 崇尚自然 B杜甫 凤凰 病橘枯楠 秋风瘦马 急流高峡 儒家思想 仁爱善良 替众鸟受难的圣贤形象。 关心国运 不顾各人安危 悯时伤乱 深沉忧郁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三(章节节律气势和诗体)
不 同 点 3 : 追求理想的差异
杜甫从政失败后,更加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 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悲 怆,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 艰难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 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 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 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求得精神对 现实的征服。
不 同 点 2 :精神的差异



杜甫直面人生,忧国忧民; 李白也不满现实,他虽然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 反过来却想征服它。 那么,李白是如何征服现实的呢?直接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对 诗人来说是不实际的,他只能采取在精神上征服现实的态度, 通过梦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超尘脱俗,追求 精神的自由解放 杜甫的创作,目光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他关心国事、同情 人民,无论是叙事纪行的,还是抒发情怀的,大都伤时忧国, 缘事而发,有着丰富的社会的政治的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 通过一部杜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轨 迹、种种表现和历史原因
A李白
章节活跃 节律急迫 气势磅礴 多古体 诗乐府歌行 B杜甫 章节严密 节律舒缓 潜气内转 多律诗 组诗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杜诗歌异同

李杜诗歌异同

一.从风格上来看,两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一)不同的创作道路。

主要和他们的生活年代有关。

李白诗歌创作重在唐朝祸乱酿成之前,暴露和抨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

李白身平影响他的创作道路主要是从开元十二年,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对当时政治非常不满,诗歌是他抨击黑暗政治的发泄地。

杜甫诗歌创作重在祸乱既起之后,反映了国家忧患和人民疾苦。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虽也受到盛唐文化的熏陶,有着建功立业的非凡抱负,但是他的长安十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

与其说他曾经看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不如说他更多地认识到衰败到来的危机四伏。

而且,接着,他便被卷入战火之中,面对满目疮痍,而流徒奔波。

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历,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杜甫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的诗,占有着更大的比重。

(二)不同的创作方法李白善用虚,“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

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又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上句写思念长安,思念是一种精神活动,当然不可能挂在树上;下句写思家,归心不是物体,当然也不可能吹堕。

但是这样写,思念的急切却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表现。

杜甫善写实,1,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如《兵车行》写咸阳桥头哭夫别子送行的场面,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天宝后期拓边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群众对拓边战争的态度与心情。

2,对客观世界观察的细微,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濛濛雨雾,无声无息地飘落,用一个“潜”字,一个“细”字,真是把春雨的神韵全传达出来了。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第一篇: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比较杜甫(712—770),巩县(在今河南省)人,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

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第一篇: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所谓风格——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如果说汉朝的乐府诗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唐朝的今体诗则是里程碑的一个延续,而在这个里程碑上刻下了两个不朽的名字:那就是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李白与杜甫,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甚至到了今天充斥着先锋诗人的社会,他们的诗依旧被称为永恒的经典。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歌两大不同派系的代表人,李白代表了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略晚于李白的杜甫则代表了现实主义。

想要探究李白和杜甫诗风的差别,我觉得首先要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入手,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

从唐代编年史就不难看出,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杜甫则从懂事起不久就开始了安史之乱,适逢乱世,这就造成了李白诗风前期以喜为主而后期则蕴含了“苦中作乐”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直在感叹“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杜甫。

我先阐述一下如今对于李白杜甫诗风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看法。

首先就是李白的诗,无论是歌、行、吟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浪漫洒脱,颇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风范,内容上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我把李白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这一时期李白以游历为主,上黄山作出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访东鲁写出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敬亭山又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

正应了后人所说的那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正是他的早期游历开拓了李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中期,这一时期李白在朝廷做翰林,为朝廷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能够展示他的才华,怎奈朝廷日渐腐败,玄宗正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李白极为失望,于是主动请辞,并有了那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的经典。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杜诗风比较
关键词:李白、杜甫、社会背景、抒情方式、、思想感情
摘要:李白、杜甫两者在形体构造、思想感情、抒情方式等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也和这两个人所处的的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联。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诗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并在那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人创作的诗的是应时而生。

韩愈的元稹倡导的古文运动中就曾清楚的表达出了,作文的目的和要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正文:
众所周知,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更是在唐代产生了一大批的伟大诗人。

如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诞生在那个时期。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的体现的盛唐士人的时代性和精神风貌。

盛唐的诗歌气来、神来、情来,在李白的乐府诗歌和绝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将自己对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全都融入自己的诗情画意中,以神奇的想象和澎湃的激情,将浩瀚的气势、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鬼斧神工般的写进了自己的诗中。

李白虽然书写的只是他自己的人生境遇或是感慨,但是他留给世人的确实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我们要研究唐代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的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而他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用古题抒己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