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作文之校企合作可行性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可行性报告

【篇一:校企合作经验分析】

3、校企合作的实质与可行性分析

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结合”,以及澳大利亚tafe 体系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

在较早时候,国外就对校企合作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美国国家合

作教育委员会对校企合作教育的解释大约是: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

形式,它是将课堂学习与有计划有监督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

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世界中学习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确定职业

方向的信心。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战争破坏的程度比日本还要严重,但是德国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就在一片废墟上快速发展经济

并跻身于经济强国之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西门子、阿

迪达斯、彪马、双立人、boss以及领先世界的莱卡镜头,这些普通

人都熟知的大名鼎鼎的品牌都是来自于德国。为何德国制造能有这

么多的品牌闻名于世界,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着高科技和有着高水准

的一线技术员工,而这离不开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简单地说,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由职业学校来完成的,而是由

企业和职业学校两方共同教育和培养,称为双元,即企业培训和学

校教育。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在双元制当中,除了企业和学校之外,还存在第三方——工商协会——在中间

进行管理和协调,同时还存在一个监督作用,另外还代表企业与政

府进行沟通等。而这样的中间机构在我国是存在较少的,无法对我

国整个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德国,双元制应用较为广泛,企业和学校一起制定培训大纲,一

切以企业定向培养为主,而不像我国以学校培养为主,忽略了企业

的需求,这是与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实际上学校忽视对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培养将会给社会浪费

一大批培训资金,而在这里实行校企合作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

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

重要举措,而企业在相应的培训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平台加以辅助。

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

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还是个新事物,但实行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在进行一定的人

才培养创新。

(一)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的意见》[1]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

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

行了明确的界定。2006年7月,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国

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大会上,提出要“全

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特别强调:“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

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

首次。理解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认识到这一制度的建立是对传统师带徒和企业办技校(简

称企办校)两种培养制度的继承和创新,具有时代性。传统的师带

徒和企办校制度都有长处,也曾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当今时代仍发挥

着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不足。师带徒制度的不足是“少”和“慢”;

企办校制度的不足是辐射面窄,被动办学、社会贡献率受限。校企

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企办校制度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校企

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也克服了其不足,并结合市场

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次,要认识这一制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

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换

句话说,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合作的具体化形式,校企合作制度

就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而特定的合作形态。这就涉及了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规律问题。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适

应经济发展这一经济基础。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

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

经济发展。这是一条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律。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

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

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再次,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

度具有迫切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

改造的升级,第二、三产业发展快速,特别是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正

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

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工荒”已成为制

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

会发展。因此,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

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缓解甚至化解“技工荒”,无疑是当前企业和

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最后,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来自实践,具有可行性。在多

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我们感到:

第一,校企双方都希望合作。一方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不仅为

其输送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还要为其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学校发

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企业和学校双方各

有所图又各得其所。

第二,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

一个专业面对一批企业合作,培养的也是一批技能人才,解决的也

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批企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第三,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校企合作

培养制度,不仅能够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问题,还能解决速度

问题。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的职业院校都拥

有校内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使用这种培养方法,初中毕业生五年,高中毕业生三年就可成为基

本合格的高级技工。与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制度相比,效率更高。第四,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兼具校内文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两种空间、

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也是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切实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