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义分析】:苇茎、银花、鱼腥草清肺热以消肺痈;冬瓜仁、桔梗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苡仁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
② 患者,男,55岁。3天前因饮食不洁而开始腹痛,继而便脓血、赤白相兼、日行数次,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滞,气血失调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辨证】:热毒内壅,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解பைடு நூலகம்,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归尾10克 陈皮10克 白芷12克 花粉12克 穿山甲9克 皂角刺9克 大黄6克 桔梗6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重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归尾、陈皮理气活血化滞,花粉清热化痰排脓,穿山甲、皂角刺消肿透脓,白芷疏风解表、散结消肿,大黄泻热通便,桔梗载药上行,使诸药直达病所,生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
【病案分析】
1. 解表剂
① 患者,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鼻塞流清涕,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加半夏 桂枝9g 白芍9 g 炙甘草9 g 大枣4 g 生姜9 g 半夏6 g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白芍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两药等量合用,祛表邪,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和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半夏燥湿和胃,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白芍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
③李某,男,30岁,干部。因肝区隐痛,形体渐瘦,时愈时发1年有余而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迁延型肝炎,经保肝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特请中医会诊。诉仍有右胁胀痛,纳呆,肠鸣,失气,大便溏,精神疲倦,形瘦,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处方】:逍遥散加减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陈皮10克 广木香9克 鸡内金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清泻肝胆之实火,当归、生地补血养肝,柴胡疏达肝气,泽泻通利水道,使邪从下焦而解,野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生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泻火。
④ 患者,男,29岁。4天前头部起一疔肿,有轻微胀痛,遂渐增大,因胀痛日渐剧烈而前来就诊。现发热口感,小便短赤,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检查:体温38.5度,右侧头部后上方有一约3cm*3cm的疔肿,灼热发红,有压痛,拒按,质硬,无波动感。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下恶臭清水1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时值新年,尤为辛苦,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就诊时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痢,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辨证】:阳明腑实,热结旁流
数日大便秘结难解,自觉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头晕目眩,神疲少气,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辨证】:肾阳虚衰,精津不足
【治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处方】:济川煎加人参 当归15克 牛膝10克 肉苁蓉10克 泽泻10克 升麻6克 枳壳10克 人参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人参益气健脾;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以治标。
【方义分析】:方用麻黄、桂枝散寒解表,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桂枝兼能化气行水;干姜、细心温肺化饮,并助麻、桂解表祛邪,为本方主要部分。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以化饮,两药助姜、辛除湿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平喘;白芍养血益阴;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皆为辅佐部分。诸药配合,共成解表化饮之剂。
③ 患者,男,3岁。发热,咳嗽,气促3天,住院治疗。现发热,体温39度,汗出,咳嗽,气喘,鼻煽,小便短赤,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义分析】:方以柴胡疏肝气,解肝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以助肝用。两组药物相配,可使肝气得舒,肝血得充,气血调和。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除湿浊以助运化。三药益脾之功,既可使脾气健旺而不受赶侮,又可使脾气散精于肝而肝得滋养。加陈皮、木箱健脾燥湿,行肠胃气滞;鸡内金健脾消食。如此配伍,补肝体,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
②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予调胃承气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大便稀溏,1日3次,舌淡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寒热互结,气机阻滞,脾胃不和。
【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散结。
【处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干姜9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半夏和胃燥湿,散结消痞,干姜温运脾阳,黄芩,黄连泻热燥湿。姜、夏性温,芩、连性寒,二组合用,调和寒热,以解寒热之互结;姜、夏味辛,芩、连味苦,合而用之,辛开苦降,宣通气机,宣散湿邪,协调升降,以解痞、呕、利诸证。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兼顾误下伤中。七味配伍,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泄同施,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④ 患者,女,12岁。昨日下午开始微觉恶寒,头痛,全身不适,晚饭未进食,继则发热,体温39度,头痛加剧,无汗,咽痛,微有咳嗽鼻塞,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温病初起,邪在肺卫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 银花12克 连翘12克 桔梗9克 竹叶6克 薄荷6克 荆芥惠6克 淡豆鼓 6克 牛蒡子 9克 生甘草5克 芦根6克 水煎服
② 刘某,女,32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近来正直中秋节,患者食过多月饼及油腻之品,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度,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③ 患者,男,49岁。1周前右眼开始发红、瘙痒,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治疗5天无效。现在右眼睑红肿,白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畏光,伴右侧头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辨证】:肝胆实火上炎
【治法】:清泄肝胆实火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味 龙胆草6克 黄连6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生地10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泽泻10克 当归3克 野菊花10克 决明子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银花、连翘为君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惠、淡豆鼓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2. 泻下剂
① 王某,男,18岁
② 患者,男,54岁。患咳喘已10年,3天前因受凉而引发。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舌苔白滑,脉弦紧。
【辨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茯苓 炙麻黄6克 桂枝9克 半夏9克 干姜6克 细辛3克 茯苓 10克 五味子3克 白芍9克 炙甘草 3克 水煎服
4. 清热剂
① 患者,女,45岁,半月前因受凉,发热恶寒,咳嗽,吐痰腥臭带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今仍胸闷痛,咳嗽,咯脓血痰,量多腥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9.5度。
【辨证】:热毒壅肺,痰瘀互结。
【治法】: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处方】:苇茎汤加味 苇茎20克 冬瓜仁20克 鱼腥草15克 生苡仁30克 桔梗12克 金银花15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③ 患者,女,56岁
自述前三天因气候炎热,贪凉饮冷,后感腹中不适,继而便秘难解,腹中冷痛不止,脐下绞洁,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辨证】:阳虚寒积
【治法】: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处方】:温脾汤加肉桂、吴茱萸 大黄15克 当归12克 干姜10克 附子12克 人参6克 芒硝10克 甘草6克 肉桂10克 吴茱萸10克 水煎服
【处方】:小柴胡汤加当归、丹参、益母草。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大枣4枚 炙甘草4克 当归9克 丹参9克 益母草9克 生姜9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热入血室,正邪分争,欲借少阳为出路而有寒热往来,治当因势利导,主用小柴胡汤,借和解少阳之枢机,使邪从外解,邪气去则血结亦散。故方用柴胡轻清透散,透解外邪,舒畅气机;黄芩苦寒清泄,祛除少阳胆腑之热。二药相配,清透结合,和里祛邪,共解血室、少阳之邪,为本方的主要部分。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运脾输津;当归、丹参、益母草行血和血,以治血结。邪气之所以入于血室,乃产后气血虚弱而致,故用人参、大枣、炙甘草、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皆为辅佐部分。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为使。如此配合,使血室之邪外透而解,气血畅则津液行,自然诸证皆除。
【辨证】: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处方】:大黄牡丹汤加蒲公英、银花 大黄12克 牡丹皮9克 桃仁12克 冬瓜仁30克 芒硝(溶化)9克 蒲公英10克 银花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遂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共为佐药。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
【处方】:大承气汤 大黄(后下)12克 芒硝(溶化)9克 厚朴24克 枳实12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泄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处方】:芍药汤加味 白芍30克 当归6克 黄连15克 黄芩15克 官桂3克 槟榔10克 木香10克 甘草6克 山楂10克 神曲10克 大黄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大黄泻热导滞,白芍、当归调血和血,木香、槟榔行乞导滞,肉桂防诸药苦寒伤阳并助调理气血,甘草调和诸药,并和芍药缓急止痛。
【方义分析】:方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遂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有温下之功以攻遂寒积,共为君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肉桂、吴茱萸温中回阳,共助附子温中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④ 患者,男,76岁。
3. 和解剂
①刘某,女,28岁。第一胎足月分娩。产后第七天,体温突然上升到39.6度,恶露无臭气。
曾用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症见恶露虽少,未净,腹部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恶,胸胁胀痛,时太息,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热入血室,肝胆经气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调血
【辨证】: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治法】:清宣肺热,止咳平喘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车前子、苇茎、鱼腥草 麻黄5克 生石膏15克 杏仁6克 车前子6克 苇茎 10克 鱼腥草 10克 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兼以散邪;石膏清透肺热,石膏用量三倍于麻黄,以制约麻黄的温性发汗作用,使之充分发挥宣肺之功。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故共为君。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苇茎、鱼腥草苦寒,协石膏清肺热,为臣药。车前子清肺热、利小便,使热从小便而去,为佐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清肺止咳平喘之功。
② 患者,男,55岁。3天前因饮食不洁而开始腹痛,继而便脓血、赤白相兼、日行数次,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滞,气血失调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辨证】:热毒内壅,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解பைடு நூலகம்,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归尾10克 陈皮10克 白芷12克 花粉12克 穿山甲9克 皂角刺9克 大黄6克 桔梗6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重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归尾、陈皮理气活血化滞,花粉清热化痰排脓,穿山甲、皂角刺消肿透脓,白芷疏风解表、散结消肿,大黄泻热通便,桔梗载药上行,使诸药直达病所,生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
【病案分析】
1. 解表剂
① 患者,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鼻塞流清涕,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加半夏 桂枝9g 白芍9 g 炙甘草9 g 大枣4 g 生姜9 g 半夏6 g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白芍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两药等量合用,祛表邪,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和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半夏燥湿和胃,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白芍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
③李某,男,30岁,干部。因肝区隐痛,形体渐瘦,时愈时发1年有余而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迁延型肝炎,经保肝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特请中医会诊。诉仍有右胁胀痛,纳呆,肠鸣,失气,大便溏,精神疲倦,形瘦,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处方】:逍遥散加减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陈皮10克 广木香9克 鸡内金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清泻肝胆之实火,当归、生地补血养肝,柴胡疏达肝气,泽泻通利水道,使邪从下焦而解,野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生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泻火。
④ 患者,男,29岁。4天前头部起一疔肿,有轻微胀痛,遂渐增大,因胀痛日渐剧烈而前来就诊。现发热口感,小便短赤,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检查:体温38.5度,右侧头部后上方有一约3cm*3cm的疔肿,灼热发红,有压痛,拒按,质硬,无波动感。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下恶臭清水1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时值新年,尤为辛苦,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就诊时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痢,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辨证】:阳明腑实,热结旁流
数日大便秘结难解,自觉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头晕目眩,神疲少气,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辨证】:肾阳虚衰,精津不足
【治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处方】:济川煎加人参 当归15克 牛膝10克 肉苁蓉10克 泽泻10克 升麻6克 枳壳10克 人参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人参益气健脾;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以治标。
【方义分析】:方用麻黄、桂枝散寒解表,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桂枝兼能化气行水;干姜、细心温肺化饮,并助麻、桂解表祛邪,为本方主要部分。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以化饮,两药助姜、辛除湿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平喘;白芍养血益阴;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皆为辅佐部分。诸药配合,共成解表化饮之剂。
③ 患者,男,3岁。发热,咳嗽,气促3天,住院治疗。现发热,体温39度,汗出,咳嗽,气喘,鼻煽,小便短赤,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义分析】:方以柴胡疏肝气,解肝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以助肝用。两组药物相配,可使肝气得舒,肝血得充,气血调和。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除湿浊以助运化。三药益脾之功,既可使脾气健旺而不受赶侮,又可使脾气散精于肝而肝得滋养。加陈皮、木箱健脾燥湿,行肠胃气滞;鸡内金健脾消食。如此配伍,补肝体,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
②罗某,男,36岁,工人。感冒5天,呕而发热,间有恶寒,大便3日未解,以为热结,于是予调胃承气汤,药后发热未退,心下痞满难受,呕吐加剧,大便稀溏,1日3次,舌淡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寒热互结,气机阻滞,脾胃不和。
【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散结。
【处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干姜9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半夏和胃燥湿,散结消痞,干姜温运脾阳,黄芩,黄连泻热燥湿。姜、夏性温,芩、连性寒,二组合用,调和寒热,以解寒热之互结;姜、夏味辛,芩、连味苦,合而用之,辛开苦降,宣通气机,宣散湿邪,协调升降,以解痞、呕、利诸证。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兼顾误下伤中。七味配伍,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泄同施,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④ 患者,女,12岁。昨日下午开始微觉恶寒,头痛,全身不适,晚饭未进食,继则发热,体温39度,头痛加剧,无汗,咽痛,微有咳嗽鼻塞,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温病初起,邪在肺卫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散 银花12克 连翘12克 桔梗9克 竹叶6克 薄荷6克 荆芥惠6克 淡豆鼓 6克 牛蒡子 9克 生甘草5克 芦根6克 水煎服
② 刘某,女,32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近来正直中秋节,患者食过多月饼及油腻之品,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度,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③ 患者,男,49岁。1周前右眼开始发红、瘙痒,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治疗5天无效。现在右眼睑红肿,白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畏光,伴右侧头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辨证】:肝胆实火上炎
【治法】:清泄肝胆实火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味 龙胆草6克 黄连6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生地10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泽泻10克 当归3克 野菊花10克 决明子6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银花、连翘为君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惠、淡豆鼓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2. 泻下剂
① 王某,男,18岁
② 患者,男,54岁。患咳喘已10年,3天前因受凉而引发。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舌苔白滑,脉弦紧。
【辨证】:外感风寒,寒饮内停。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茯苓 炙麻黄6克 桂枝9克 半夏9克 干姜6克 细辛3克 茯苓 10克 五味子3克 白芍9克 炙甘草 3克 水煎服
4. 清热剂
① 患者,女,45岁,半月前因受凉,发热恶寒,咳嗽,吐痰腥臭带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今仍胸闷痛,咳嗽,咯脓血痰,量多腥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9.5度。
【辨证】:热毒壅肺,痰瘀互结。
【治法】: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处方】:苇茎汤加味 苇茎20克 冬瓜仁20克 鱼腥草15克 生苡仁30克 桔梗12克 金银花15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③ 患者,女,56岁
自述前三天因气候炎热,贪凉饮冷,后感腹中不适,继而便秘难解,腹中冷痛不止,脐下绞洁,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辨证】:阳虚寒积
【治法】: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处方】:温脾汤加肉桂、吴茱萸 大黄15克 当归12克 干姜10克 附子12克 人参6克 芒硝10克 甘草6克 肉桂10克 吴茱萸10克 水煎服
【处方】:小柴胡汤加当归、丹参、益母草。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大枣4枚 炙甘草4克 当归9克 丹参9克 益母草9克 生姜9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热入血室,正邪分争,欲借少阳为出路而有寒热往来,治当因势利导,主用小柴胡汤,借和解少阳之枢机,使邪从外解,邪气去则血结亦散。故方用柴胡轻清透散,透解外邪,舒畅气机;黄芩苦寒清泄,祛除少阳胆腑之热。二药相配,清透结合,和里祛邪,共解血室、少阳之邪,为本方的主要部分。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运脾输津;当归、丹参、益母草行血和血,以治血结。邪气之所以入于血室,乃产后气血虚弱而致,故用人参、大枣、炙甘草、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皆为辅佐部分。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为使。如此配合,使血室之邪外透而解,气血畅则津液行,自然诸证皆除。
【辨证】: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处方】:大黄牡丹汤加蒲公英、银花 大黄12克 牡丹皮9克 桃仁12克 冬瓜仁30克 芒硝(溶化)9克 蒲公英10克 银花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遂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共为佐药。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
【处方】:大承气汤 大黄(后下)12克 芒硝(溶化)9克 厚朴24克 枳实12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泄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处方】:芍药汤加味 白芍30克 当归6克 黄连15克 黄芩15克 官桂3克 槟榔10克 木香10克 甘草6克 山楂10克 神曲10克 大黄10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大黄泻热导滞,白芍、当归调血和血,木香、槟榔行乞导滞,肉桂防诸药苦寒伤阳并助调理气血,甘草调和诸药,并和芍药缓急止痛。
【方义分析】:方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遂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有温下之功以攻遂寒积,共为君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肉桂、吴茱萸温中回阳,共助附子温中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④ 患者,男,76岁。
3. 和解剂
①刘某,女,28岁。第一胎足月分娩。产后第七天,体温突然上升到39.6度,恶露无臭气。
曾用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症见恶露虽少,未净,腹部胀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恶,胸胁胀痛,时太息,纳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热入血室,肝胆经气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兼以调血
【辨证】: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治法】:清宣肺热,止咳平喘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车前子、苇茎、鱼腥草 麻黄5克 生石膏15克 杏仁6克 车前子6克 苇茎 10克 鱼腥草 10克 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兼以散邪;石膏清透肺热,石膏用量三倍于麻黄,以制约麻黄的温性发汗作用,使之充分发挥宣肺之功。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故共为君。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苇茎、鱼腥草苦寒,协石膏清肺热,为臣药。车前子清肺热、利小便,使热从小便而去,为佐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清肺止咳平喘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