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备份及容灾策略描述

备份及容灾策略描述

一、备份、容灾系统建设的目的及概述备份及容灾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异常事故下的数据丢失,一旦运行的数据发生问题,如何从备份介质中恢复出最近的数据,在最严重的事故发生时(如数据中心灾难)如何保护重要生产数据不丢失,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我们不希望灾难发生,也不希望任何故障出现。

然而灾难的出现往往是突然的、预先不可知的。

所以我们应有一套应付各种灾难情况下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归纳出以下有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况一:主机数据磁盘故障(非系统盘)✓情况二:主机物理损坏✓情况三:系统盘物理损坏✓情况四:操作系统不能启动✓情况五:磁盘上数据损坏(如由于人为失误、病毒或黑客攻击)✓情况六:整个数据中心灾难解决措施:✧情况一:主机数据磁盘故障(非系统盘)若数据盘使用了RAID1、RAID5、RAID0+1等技术,则应该可直接热替换硬盘;若数据盘已不能访问,则需先修好物理盘,然后从备份介质恢复数据。

✧情况二:主机物理损坏维修主机;✧情况三:系统盘物理损坏替换系统盘;重新安装装操作系统(需要重新进行配置,恢复时间长),安装备份客户端软件,通过集中备份系统恢复丢失数据;通过集中备份系统的操作系统恢复功能恢复全部操作系统;✧情况四:操作系统不能启动通过集中备份系统的操作系统恢复功能恢复全部操作系统;✧情况五:磁盘上数据损坏(如由于人为失误、病毒或黑客攻击)通过集中备份系统的备份介质上进行数据恢复数据;✧情况六:数据中心灾难所谓数据中心灾难,是指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数据中心的主机系统的存放在磁盘上的数据,以及备份带库中的备份介质上的数据均遭损坏。

此时,若没有很好的容灾解决方法,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方法一备份数据的异地保护:通过该方法,可生成一个备份内容的多个备份拷贝,其中一份拷贝远程存放。

在数据中心对所有生产数据集中备份后,本地保留一份备份介质的同时,可将备份数据通过人工或电子的方式传送到远程的保险库或备份服务器中保存起来。

《网络安全》第2章备份与容灾

《网络安全》第2章备份与容灾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容灾
广义上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 广义上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 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IT而言 而言, 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 而言,就是提供一 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破坏的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 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 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 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 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 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 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 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 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差量备份( 差量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
差量备份就是每次备份的数据是相对于上一 次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次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管理 员先在星期一进行一次系统完全备份, 员先在星期一进行一次系统完全备份,然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当天所有与星期一不 同的数据备份到磁带上. 同的数据备份到磁带上.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好数据备份的标准
应该能够以很低的系统资源占用率和很少 的网络带宽,进行自动而高速的数据备份 进行自动而高速的数据备份. 的网络带宽 进行自动而高速的数据备份
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灾难,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 恢复 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灾难 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恢复 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 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精确性和及时性 精确性和及时性. 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 精确性和及时性.能够进行 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作为DBA,有责 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作为 有责 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1)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 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 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 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 的可用性. 的可用性. (2)当数据库失效后 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 从而使恢复的效 当数据库失效后,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 当数据库失效后 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 益达到最高. 益达到最高. (3)当数据库失效后 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 当数据库失效后,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 当数据库失效后 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 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7.存储基础知识(七):数据备份与容灾

7.存储基础知识(七):数据备份与容灾

一、概述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信息系统成为了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重要平台,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都依赖于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来运作。

这种统一的业务运作平台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方面的全新要求。

那就是信息系统必须具备抵抗灾难的能力,具备在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业务连续性的需求。

在国内,尽管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容灾需求早有认识,但鉴于适用技术、方案成本等多方面原因,容灾系统的建设一直属于企业的自主行为。

在9.11事件和印度洋海啸之后,国家充分认识到了重要信息系统容灾的必要性,要求一些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实现容灾。

为了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规范对信息系统灾难性故障的响应和处置,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在2005年发布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用于指导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单位的灾难恢复规划工作,以及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指南》给灾难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即“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这个定义不仅给出了灾难的范围,也给出了灾难的判断标准。

灾难不只包括自然灾难(地震、海啸等),也包括人为的灾难(如恐怖袭击、误操作、病毒等)。

另外,判断信息系统是否因灾难而故障的标准除“支持的业务停顿”之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也是一个方面。

事实上,“服务水平不可接受”是比较难以定量的分析判定的,这增加了实现自动化故障切换(如“零秒”切换)的难度。

参照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南》还将灾难恢复应具有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分为6个等级,每个级别都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备用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运行维护支持和灾难恢复预案这7个要素。

在7个要素中,前三个属于IT技术的范畴,而后四个属于管理和服务的范畴。

其中,数据备份系统面向的对象是数据,目的是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以便一份数据被破坏以后,还有另外一份数据可用,常用的技术有数据备份(Backup)和数据复制(Replication)等。

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常识

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常识

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常识一、数据保护在云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增长的数据容量,给数据的存储和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从传统熟悉的IT架构到以云架构、虚拟化、超融合为代表的技术升级迭代,使得数据保护的技术手段也要加速。

1、数据保护的重要性数据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数据的丢失可能会给企业致命一击。

比如在911事件中,Bank NewYork在数月后因数据的丢失被迫破产清盘。

为什么后果如此严重?因为数据是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数据往往是不可再生的。

一旦发生数据丢失,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客户资料、技术文件、财务账目等客户、交易、生产数据可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2、数据丢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数据丢失分三个层次。

一是逻辑错误,包括软件bug、病毒攻击、数据块被破坏等;二是物理损坏,包括服务器、磁盘损坏等;三是自然灾害对数据中心的摧毁等。

数据的危害时刻都在发生,比如曾经发生过的“删库跑路、漏洞后门、系统本身脆弱性、云服务商故障、误操作配置、数据中心火灾”等事故,都是数据丢失方面最沉痛的教训。

3、数据复制技术为了应对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必须对数据进行复制保护,并且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相关的恢复措辞就越重要。

一般数据从生产到存储,主要经过应用、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储或者磁盘驱动、服务器硬件、网络、存储交换机到存储。

在传统的数据备份恢复基础上,通过数据复制技术提供多数据副本,保证副本数据的可用性从而实现数据保护。

从技术角度看,分为中间件和应用层复制、数据库层复制、主机操作系统及存储层复制。

中间件和应用层的数据复制,是中间件或者应用层面的双写,根据业务需求,通过应用架构设计实现数据主本和副本的更新;根据需要进行强一致性、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设计,来保证主本和副本之间的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

数据库层复制:不管是开放的数据库还是大机的数据库,都提供相关的数据复制软件,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物理复制和逻辑复制。

主要技术流派包括逻辑复制和物理复制两种。

容灾备份基础知识课件.

容灾备份基础知识课件.
备份
定时备份

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用于复制自上次全备份以来所 创建或更改的文件。但它不将文件标记为已经备份( 换句话说,没有清除存档属性)。这就是说,正常或 增量备份去掉了文件的“存档”属性,在新文件创建 或 旧文件被修改后,文件重新被加上了“存档”属性, 差 异备份就是备份这类文件。在备份完毕后,差异备份 并不会清除这类文件的“存档”属性,这样的话,在 下 次运行差异备份的时候,只要在此期间上次差异备份 的文件没有被更改,则它们还会包含在备份集中,将 被再次备份。
CDP

标准
什么是CDP 有变化就备份 至少备份到另外一个地方 可以恢复到任意时间点 可以实现 数据0丢失 任意时间点回退 快速恢复 全时段保护 方式 基于块 基于文件 基于应用
CDP

范围
复制不是CDP 同步复制只有一份数据 存在有限个点快照 快照不是CDP 快照存在时间间隔 两个快照之间的数据可能 丢失 频繁读取操作系统 在数据、文件、应用和系 统间缺乏嵌入式关联 定时备份不是CDP 指定备份计划 通过日志定时备份
容灾备份基础知识
主讲
张明
容灾备份基础知识


基础硬件
DAS NAS SAN RAID 双机 小机




备份技术
定时备份 全备 增量 差异 实时备份 镜像 快照 CDP


基础硬件

备份存储名词解释 DAS 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 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 式中, 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 服务器的。
基础硬件

RAID(5)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方案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方案

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方案数据备份与容灾方案在数据库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备份数据库,可以避免数据丢失的风险,而容灾方案则能确保系统在面临灾难时能够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与容灾方案,并探讨它们在保障数据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一、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实施数据备份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备份方法:1.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性备份,可以将其视为数据库的快照。

在需要恢复数据时,只需使用完全备份即可还原整个数据库。

2.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新增或发生修改的数据。

增量备份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但恢复时需要依次恢复多个备份。

3.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修改的数据。

与增量备份不同的是,差异备份只需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之后的数据。

除了备份方式,数据备份的频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数据备份的频率越高,数据丢失的风险就越低。

常见的备份频率包括每日备份、每周备份、每月备份等。

二、容灾方案容灾方案是指通过备份数据和相关的系统资源,确保在面临服务器故障、自然灾害等灾难情况时,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容灾方案:1.冷备份:冷备份是指预先准备好备用服务器,但在故障发生时需要手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

由于需要手动干预,所以切换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系统停机时间较长。

2.热备份:热备份是指在主服务器故障时,备用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所有的服务。

这种方式下,系统切换时间较短,对用户的影响较小。

3.云备份:云备份是将数据库备份到云存储中,可以通过云存储服务商提供的工具实现自动备份和恢复。

云备份具有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容灾方案的选择要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用性、数据恢复时间、成本等因素。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目录1. 备份与容灾概述 (3)1.1 备份的定义 (4)1.2 容灾的定义 (5)1.3 备份与容灾的关系 (5)2. 备份策略 (6)2.1 备份类型 (7)2.1.1 完全备份 (8)2.1.2 差分备份 (9)2.1.3 增量备份 (10)2.2 备份模式 (11)2.2.1 离线备份 (11)2.2.2 在线备份 (12)2.2.3 定期备份 (14)2.3 备份周期与规模 (14)3. 容灾规划 (16)3.1 容灾目标 (17)3.2 容灾等级 (18)3.3 容灾设施规划 (18)3.3.1 备用数据中心 (19)3.3.2 网络灾备 (21)3.3.3 应用服务灾备 (22)4. 备份技术 (23)4.1 常用备份技术 (25)4.1.1 压缩技术 (26)4.1.2 加密技术 (27)4.2 异地容灾技术 (28)4.2.1 网络同步技术 (30)4.2.2 分布式存储技术 (31)5. 容灾实施 (32)5.1 容灾架构设计 (33)5.2 容灾实施流程 (34)5.2.1 现状评估 (35)5.2.2 制定容灾方案 (37)5.2.3 购买设备与软件 (38)5.2.4 实施部署 (39)5.2.5 测试与验证 (40)5.2.6 运维与管理 (41)6. 备份与容灾管理 (43)6.1 备份管理系统 (44)6.1.1 系统功能 (45)6.1.2 系统性能优化 (47)6.2 容灾管理中心 (48)6.2.1 中心职能 (49)6.2.2 中心运作流程 (50)7. 案例分析 (51)7.1 成功案例 (52)7.2 失败案例 (53)7.3 案例启示 (55)8. 发展趋势与展望 (55)8.1 新技术在备份与容灾领域的应用 (57)8.2 备份与容灾服务模式的演变 (58)8.3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60)1. 备份与容灾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重要资产。

(完整版)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及关键技术.

(完整版)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及关键技术.

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及关键技术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

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

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

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

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

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

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

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

存储容灾备份基础知识

存储容灾备份基础知识
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 ,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 ,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 为了达到更高的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容灾与备份的关系
容灾与备份的区别
从定义上看,备份是指用户为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或者原 有的重要数据信息)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贝,以增强数据的安全 性。因此,备份与容灾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备份关系数据的 安全,容灾关心业务应用的安全,我们可以把备份称作是“数据 保护”,而容灾称作“业务应用保护”。
• 网络备份
网络备份也叫做LAN备份,是一种流行的备份解决方案。通常,带 有备份设备的备份服务器被放置在网络中。备份服务器负责整个 系统的备份,它管理整个网络的备份策略、备份媒体和备份目标 。所有的备份数据必须通过本地局域网进行传输。
• 网络备份的优点
实现了大容量自动化、集中式备份 备份过程有策略管理,无需管理员介入 网络内所有需要备份的服务器可共享一台备份设备
缩短恢复时间的方法
使用全备份 不使用日志备份 使用快速备份设备 提高网络带宽 SNAPSHOT……
备份的类型
• 从备份数据的内容上区分:
– 完全备份
• 对备份对象进行完全备份
– 增量备份
• 每次备份的数据只是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 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
– 差分备份
• 每次备份的数据是相对于上一次全备份之后 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
EF GH
完全备份 1 2 3 4 5 6
增量备份 1 A B 2 CD 3 EF 4 GH
差分备份 1 A B 2 AB CD 3 ABCDEF 4 AB CDE FGH

容灾的基本知识-PPT文档资料

容灾的基本知识-PPT文档资料

VERITAS NetBackup Vault
Oracle Server Backup Client
Tape Library
本地离线容灾备份
RAID or JBOD
本地离线容灾备份(续)
• 不足:该方案的设计上,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
NetWorker进行备份,一旦发生故障,备份时间点 到灾难事件点之间的数据在数据库日文件损坏时, 无法恢复,而且恢复的时间较长。
• 应用级容灾是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之上,在备份站点同样构建一套
相同的应用系统,通过同步或异步复制技术,这样可以保证关键应
用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恢复运行,尽可能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让 用户基本感受不到灾难的发生,这样就使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完整
的、可靠的和安全的。应用级容灾生产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之间的
数据传输是采用异类的广域网传输方式;同时应用级容灾系统需要 通过更多的软件来实现,可以使多种应用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进行快
(五)商业银行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方案的质量和全面性;
第一级:基本支持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容灾解决方案
第二级:备用场地支持
(红色表示较上一级别增加的部分)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容灾解决方案
第三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红色表示较上一级别增加的部分)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容灾解决方案
第四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红色表示较上一级别增加的部分)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7x24小时运作
就绪或运行状态
容灾解决方案
就绪状态
第五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1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1
快照的实现方式包括: - 克隆型,Split-Mirror - 指针型,Copy-on-Write 是CDP技术的前身,通常是备份软件是 的整合的一项功能之一。 快照默认是在本机引用,如果不通过备 份软件迁移到备份介质上,则不安全。
A A’ B C D E F G G’ H
2
3
G
4
3
持续数据保护(CDP)
3
• 备份类型
在线备份(online)与热备份(hot backup): 一种备份方法,在在线备份中,正在备份的数据在备份过程中仍然可以被 应用程序访问。数据集合的在线备份通常是使用数据的冷映像(frozen image)来完成。 离线备份(offline backup)与冷备份(cold backup): 一种备份方法,在离线备份中,正在备份的数据在备份过程中不能被应用 程序访问。 观点: 1、数据库、应用及重要文档都需要以在线备份的方式进行。 2、离线备份也建议定期进行,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3、在做数据恢复、迁移、结构调整等工作时,在开展工作之前,务必对原 数据进行一次离线备份(冷备份);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 2
备份基础概念 常见备份类型 备份的发展历程 备份中的常见技术 容灾基础知识 爱数产品线 爱数备份容灾方案简介
3
4 5 6 7
1
备份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备份
SNIA(存储网络工业协会)对 Backup 的定义: 1、(名词)一组存储在非易失性的(通常是可移动的)存储介质上 的数据集合,它的目的是用于当原始数据丢失或不可用时能够及时 恢复,备份也称为备份拷贝。
Sun.
Mon.
Tues.
Weds.
Thurs.
Fri.
Sat.

数据备份与容灾

数据备份与容灾
备份=拷贝+管理
8
4.2 数据容灾技术
4.2.1 数据容灾概述
容灾计划包括一系列应急计划,具体有: ➢业务持续计划(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业务恢复计划(ERP-Business Recovery Plan) ➢运行连续性计划(COOP-Continuity of Operations Plan) ➢事件响应计划(IRP-Incident Response Plan) ➢场所紧急计划(OEP-Occupant Emergency Plan) ➢危机通信计划(CCP-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 ➢灾难恢复计划(DRP-Disaster Recovery Plan)
数据备份是存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据备份,一个存储系统乃至整个网络系统, 完全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状态,或者重新“克隆” 一个指定时间状态的系统,只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 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数据备份。
2
4.1 数据备份技术
4.1.1 数据备份的概念(续)
主流存储技术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SAN存储区域网)是指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 的高速光纤存储网络,这种网络采用高速光纤通道作为传输体, 以SCSI-3协 议作为存储访问协议.将存储系统网络化,实现真正的高速共享存储。
4
4.1 数据备份技术
4.1.3 主流备份技术
1.LAN-free备份 数据不经过局域网直接进行备份,即用户只需将磁 带机或磁带库等备份设备连接到SAN中,各服务器就可以 把需要备份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共享的备份设备上,不必 再经过局域网链路。由于服务器到共享存储设备的大量 数据传输是通过SAN网络进行的,局域网只承担各服务器 之间的通信(而不是数据传输)任务。 特点:为每台服务器配备光纤通道适配器和特定的 管理软件。 缺点:服务器参与了将备份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转 移到另一个存储设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宝贵 的CPU处理时间和服务器内存;恢复能力不好。

《容灾的基本知识》课件

《容灾的基本知识》课件

容灾的分类
根据容灾的级别,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数据 级容灾主要关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而应用级容灾则更注重 整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和连续性。
根据容灾的范围,可以分为本地容灾和远程容灾。本地容灾 是指在本地的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和恢复,而远程容灾则将数 据备份到远程发展
云计算在容灾领域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为容灾提供了更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云端存储和计算资源,可 以实现数据备份、恢复和迁移等功能,提高容灾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云计算的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的特点,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容灾资 源,降低容灾成本。
云计算的跨地域性为容灾提供了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同 步和备份,提高企业的业务连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负载均衡技术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系统负载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提 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在容灾系统中,负载均衡技术可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有 足够的服务器资源来快速恢复系统运行。
03 容灾实施步骤
容灾计划制定
确定容灾目标和需求
明确容灾的级别、数据恢复点目标( RTO)和数据恢复时间目标(RPO) 。
AI技术在容灾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AI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容灾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 的数据风险和故障点,提高容灾的预防能力。
AI技术可以优化容灾资源的配置和调度,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容灾管理,提高容灾的效率 和可靠性。
AI技术可以模拟和测试容灾方案的效果,对容灾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容灾的适应 性和可靠性。
根据测试结果,对备份和恢复流程 进行优化,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容灾演练与模拟故障处理
制定演练计划

容灾与备份培训(幻灯片)

容灾与备份培训(幻灯片)
同步复制
写入本地磁盘
传送到异地目标
写入异地目标磁盘
完成回复
Time1
Time2
Time3
Time4
I/O 要求完成
Time
Volume Replicate Async
Time1
Time2
Time3
Time4
I/O 要求完成
Time
写入本地磁盘
传送到异地目标
写入异地目标磁盘
完成回复
Volume Replicate Async
#5 – 磁带过期时,自动 通知灾备端
#6 – 将过期的磁带 送回
#7 – 将磁带装回带库
本地离线容灾备份
Oracle Server Backup Client
LAN
RAID or JBOD
Tape Library
Lotus server Backup Server
数据镜像 逻辑卷
高级容灾解决方案
实时数据容灾 - 数据复制 (Volume Replicator) 实时应用容灾 - GCM (Global Cluster Manager)
Application
VERITAS Volume Manager
Site A
Site B
Application
VERITAS Volume Manager
二、 容灾解决方案
入门级 可管理磁带容灾
SAN环境 集群和镜像容灾
高级 实时应用容灾Sol源自tions可管理磁带容灾#1 – 产生 2 份备份
#2 – 从磁带库弹出磁带准备运送
#3 – 磁带被运送到 异地灾备中心
#4 – Vault 标识和跟踪磁带 存放点和有效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的作用。 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指对系统中与安全有关的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用于
检查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谁(哪个用户)对这个活动负责。 灾难恢复预案(Disaster Recovery Plan):定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过程中所需的任务、行动、数据和资源的
备份相关场景基础名词介绍
双活:双活容灾即灾备系统中使主生产端数据库和备机端数据库同时在线运行,处于可读可查询的状态 的技术。
双活负载均衡技术:归类到应用切换功能,双活技术是一种利用IT资源较多的灾备方案,来源于多中心 技术。真正意义的双活指两个数据中心同时处于生产状态,类似于负载均衡技术,但通常的负载均衡针 对于业务流量而非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启用所有资源共同承载业务的服务,同时保证了当其中一边发 生灾害事件时,另一方的资源可直接接管所有的业务服务。
文件。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在预定的 灾难恢复目标内恢复信息系统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 演练(Exercise):为训练人员和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而根据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活动的过程。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完整性校验(Integrity Check):完整性校验是通过核对数据校验码确认数据完整性的过程。
备份介质:介质是指用于存放备份数据的物理载体,如磁盘、磁带、光盘等
•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一种磁盘阵列,设置为使用组合存储容量 的一部分来存储该阵列中所存储数据的复制信息。是最常见的使用的备份介质
备份网络示意图
重删指纹:开启重删时,针对每个数据片生成的唯一的哈希值,用于计算对比数据片是否为重复的数据
NDMP(网络数据管理协议):一种基于企业级数据管理的开放协议。NDMP 中定义了一种基于网络的 协议和机制,用于控制备份,恢复,主要用于NAS的备份。
副本数:保留的完全备份时间点数量,一次完全备份数据,以及基于此完全备份的所有增量备份的数据为 一个副本
备份、容灾基础知识
CONTENT
目录
① 基础名词解释 ② 灾备对象分类介绍

PART 01:
基础名词介绍
经常会遇到哪些环境?
日常沟通中介绍环境时会使用专业词汇,但具体都是什么意思呢?
桌面:泛指个人PC环境, 塔式服务器:外形以及结构都跟立式PC差不多的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有1U(1U=1.75英寸)、2U、4U等
备份类型:可以分为: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量备份;
• 全量备份 Full Backup :备份所有指定的数据对象的过程,不论这些数据自上次备份后是否被更改。完全备份是增量备 份的基础。
• 差异备份 Differential Backup :仅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后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对象。使用差异备份进行恢复时, 只需要上次完全备份和自上次完全备份后的累积增量备份
备份相关场景基础名词介绍
高可用( High Availability ):一般称HA,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计划)和突 发的系统崩溃(非计划)所导致的停机时间,以提高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有三种工作方式:
• 主从方式 (非对称方式):主机工作,备机处于监控准备状况;当主机宕机时,备机接管主机的一切工作,待主机恢 复正常后,按使用者的设定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将服务切换到主机上运行,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共享存储系统解决。
备份相关场景基础名词介绍
云备份(D2D2C:DISK TO DISK TO Cloud) :指将本地或云端数据备份到新的云存储平台。
云容灾:云灾备是传统灾备在云计算领域的延伸,包括本地到云端、云端到云端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定 时复制,以及数据迁移、数据恢复、应用切换,保证灾备端应急接管业务应用等范畴。
• LAN (局域网):局域网 (LAN) 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其覆盖区域相对较小,通常局限于一幢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物群。 灾备一体机:是一款将备份软件、备份服务器以及磁盘(存储介质)整合到一个架构中而形成的一个设备,
最终用户可以像操作备份软件一样来操作这个设备。
• 控制台(管理控制台,Console,CS):也就是备份软件,集中针对软件管理,发送指令 • 介质服务器(Media Server,MediaAgent,MA):也就是备份介质,用于数据中转或者数据收发服务端的设备
• 增量备份 Incremental Backup :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后更改过的数据对象。使用增量备份恢复数据时,需 要最新的完全备份和自最新完全备份后的所有增量备份
数据恢复 ( Data Restore ):数据恢复是指利用数据备份所产生的备份数据将目标数据还原为某一备 份时间点的内容或状态的过程。
• 裸机恢复(bare metal recovery ):恢复到无系统的机器,包括通过恢复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分区、卷和数据。
• 浏览恢复:选择指定的时间的指定数据,恢复到指定位置 • 挂载恢复:也叫瞬时/瞬间恢复,无需数据恢复,直接将备份数据以数据盘的方式挂载到指定机器
备份相关的详细介绍
热备(Hot Backup):在线备份(Online Backup),在系统运行时备份,不影响业务,且能保证数据一致性 冷备(Code Backup):离线备份(Offline Backup),指在系统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备份 暖备(Warm Backup): 在系统运行时备份,对业务有一定影响,通过加锁等方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 数据加密是指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
网络
互联网
互联网
业务服务器 业务服务器 业务服务器
业务服务器
LAN SAN
本地存储
生产存储
LAN网络 SAN网络
备份服务器
备份和恢复包括哪些内容
客户端:需要进行保护的业务主机
备份代理 (backup agent ):备份软件连接业务主机,传输备份和恢复数据所需要的软件
数据备份 (Data backup):是指将文件和目录复制并保存到存储介质的过程
应用容灾:将整个生产主机进行实时保护,监控生产系统中的每一个IO数据,生产机故障后,可生成一 个与生产系统完全一致的虚拟机,临时接管业务。
灾备TCO:灾备规划建设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总的成本 数据归档(D2D2T: DISK TO DISK TO Tape, D2D2B: : DISK TO DISK TO Blu-ray Disk ):将备份设备中的数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基于磁盘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已经被大量应用于灾备存储中,该项技术通过寻找不 同数据块中的冗余数据,并通过删除这些重复的数据来对数据进行压缩,某些重复数据压缩技术甚至实 现了20:1的压缩比,通过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不但能解决单数据中心多副本占用空间的问题,还可以减少 传输备份数据所需要的带宽。
脑裂:高可用(HA)系统中,当2个节点的“心跳线”断开时,本来为一整体、动作协调的HA系统,就 分裂成为2个独立的个体。节点无法判断具体是哪里故障,2个节点上的HA软件会争抢“共享资源”、 争起“应用服务”,就会发生严重后果:或者共享资源被瓜分、两边“服务”都起不来了;或者两边“ 服务”都起来了,但同时读写“共享存储”,导致数据损坏(常见如数据库轮询着的联机日志出错)。
两地三中心:指往往采用“同城灾备+异地灾备”的两地三中心整体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不同 灾难场景下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同城灾备中心主要是用于防范生产中心机房或楼宇发生的灾难,异地灾 备中心用于防范大规模区域性灾难。
异地容灾:是指在不同的地域,构建一套或者多套相同的应用或者数据库,起到灾难后立刻接管的作用 。异地容灾对企业应用及数据库起到了安全性、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它与私有云或者公共云 起到的容灾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文件。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在预定的 灾难恢复目标内恢复信息系统支持的关键业务功能。 演练(Exercise):为训练人员和提高灾难恢复能力而根据灾难恢复预案进行活动的过程。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完整性校验(Integrity Check):完整性校验是通过核对数据校验码确认数据完整性的过程。
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 集群:同一个业务,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集群可以利用多个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从而获得很高的计算
速度,而且任何一个机器坏了整个系统还是能正常运行。 双机:两台服务器通过双机软件检测双向的心跳,二者具备同样的功能,只不过一台作为主机,另一台
作为备机,主机发生故障时,主备机角色发生转换。 分布式:一个业务分拆多个子业务,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HBA卡( Host Bus Adapter ):在服务器和存储装置间提供(I/O)处理和物理连接的电路板或集成电路适
循环删除:根据设置的副本保留数触发的自动删除历史数据的策略
AnyBackup专有名词解释
• OFS卷: 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系统支持创建多个OFS卷,最小为10GB,第一次创建OFS卷会默认生成一 个20GB高速缓冲卷
据归档到磁带,光盘库,磁盘等。 远程复制(D2D2R:DISK TO DISK TO Remote):将本地备份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异地的灾备中心,灾备
中心可直接恢复数据。
备份技术基础名词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