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解读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仙居实验小学曹小丽
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

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

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多次复现,经常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教学与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结合课文识字,交给学生识字方法,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也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阐述】
根据以上的这条教学建议,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作如下理解。

(1)
根据汉字特点,结合音、形、义有规律地进行识字。

学生识字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由于汉字形、音、义的特点,它比认识其它的文字更为困难。

如果不抓住汉字的主要矛盾,在音、形、义上平均使用力量,就不能使学生识得快,掌握得牢固。

在学生掌握拼音字母后,要读准字音那肯定没问题,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字形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缺乏精细的分辨能力,不太注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对上下左右前后分辨不够清楚。

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知觉特点来解决字形的矛盾。

如对于一些简单的形近字“人”、“八”、“入”,“未”、“末”等等,学生很容易搞混,那么就要通过详细分析字形,加深每个字在孩子头脑中的印象来加以识记。

有个同学在区分“未”和“末”时是这样记的:未,未来的未,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所以未的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

末,世界末日的末,因为世界已经到头了,路越来越短了,所以末字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

而对于笔画较多的形近字,则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字义的理解来巩固,方便记忆。

如:“渴”与“喝”,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汉字组词,学生分别组了“口渴,喝水”等等词语,这时,我就追问:“同学们,当我们口渴的时候需要什么?”孩子说:“需要水!”我把渴的三点水用红笔描出,孩子们便茅塞顿开,“口渴需要水,所以口渴的渴是三点水旁!”举一反三,“喝水的时候要
用嘴巴来喝,所以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孩子们的点子便应运而生。

(2)
结合课文内容,字、词、句层层递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方法,能更好的把字义讲深讲透。

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
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意义识字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学龄初期学生,直观现象的记忆占优势,词的逻辑记忆也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地发展,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对字词的机械识记,更重要的应发展学生的意义识字。

字是词的单位,必须联系词找句,才容易把词的意义讲清楚,才容易促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巩固字词的掌握。

这样,现成的课文内容,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

生字随着词汇或课文出现就能在学生可接受的情况下,逐步扩展词汇,扩大学生知识领域。

因为初入学学生,已在生活经验中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言,如果生字脱离词汇,离开课文反而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变成新的因素了,学生又需重新建立联系,这就使识字过程复杂化了,学生不容易掌握且浪费时间。

例如:“逼近”的“逼”字,如果单提出来教学生,是很难掌握的,但随着“逼近”一词提出后,就联系已学过的“凑近”、“最近”等词汇进行比较,使新旧知识对比,更好地巩固字词。

另一方面教师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附近”、“靠近”等词,这样提出来既自然,又符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且也扩大了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范围,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如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在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冒”字的用法时,我是这样教的: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
生:冒
师:谁能说说好在哪里呢?
生不知该如何回答
师:平时,这个冒一般用在哪里?或者说,怎么样才算是冒出来?
生: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生:火从炉子里冒出来
生:水从地下冒出来
师:是的,说的很好,这些东西冒出来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
生:很突然的,有点快的。

师:是的,那么白荷花冒出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白荷花很快的露出来,想早点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这个冒,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钻露顶



师:说的都对,跟这些词比,冒字好在哪里呢?
生:我感觉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突然间冒出来,非常引人注目。

好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师:说的真好,你会联系整个
句子来理解这个词的好处,同学们也应该学一学这种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编、猜、忆突破难点。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

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

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故事,猜谜语,回忆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识字。

比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操场上》这一课时,生字较多且难记,特别是几个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孩子们很容易混淆。

接受以往的教训,我把“跳”、“跑”“打”“拍”“拔”等几个字分类写在黑板上,请孩子们想办法记一记,有了前几课识字的经验,没过几秒钟,小手如林。

有人说:“有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根长绳去拔河了。

(拔)”。

有人说:“小包吃完面包就去跑步了。

(跑)”有人说:“四个小雨点儿在比跳高。

(跳)”
孩子们这精彩的发言,不正是于她们的生活实际吗?我想,孩子们这时候的识字热情,也是高涨的。

在轻松快乐中识字,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在认识和书写认真的真字时,以往许多小朋友总会把“真”里面的三横写成两横,为了避免学生犯错,我在教学真字时,让学生看我范写,我一边写,一边说:“我的家,真和睦,爸爸一横,妈妈一横,我一横。

”“已”和“己”也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搞混,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编了个顺口溜:“己不出头已出头。

”现在,孩子们只要是用“编、猜、忆”及理解生字等方法识记或书写的字,写错别字的概率都比较少。

总之,“蒙养之时,识字打先。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识字教学。

运用更多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