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的世界里知识点与练习题

在光的世界里知识点与练习题
在光的世界里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知识点与练习题

1.光源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4.

2.

1.

2.

3.

3.

1.

(1)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和成像。

4.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

用。

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

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F)。4.焦距: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

2.近视眼和远视眼:

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

透镜对光的作用

1.【2016·广东】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 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第1题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2016·北海】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cm。

3

(1)。

(第

(2)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受此启

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眼睛和眼镜的实验探究

4.【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

(3)小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凸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5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

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

6.【2016·锦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第6题图)

(1)

(2)

倒立、

(3)

“右”)移动。

7

(1)________cm。

(2)________的实像。

(3)作用,将光屏

8

(1)

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_;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初二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复习)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复习) 一、知识点 (一)、光源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的三种分类①、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②、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③、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转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真空中光速c=3×108m/s=3x105km/s;。光在水 中的速度约为43 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 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 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 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 可忽略不计)。 5、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1光年 = 9.46×1015 m = 9.46×1012 Km (三)、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 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

光世界巡行教案

全县物理优质课赛课教案 3、1光世界巡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作用,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 2、过程与方法 (1) 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2) 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光是复色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2)通过研究光的色散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体会自然现象的神奇美妙,体验探究与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光线”这一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三、教具准备: 激光笔、盛有清水的大烧杯、牛奶、滴管、果冻(大块的)、光屏、玻璃砖、装有烟雾的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利用美丽的光现象,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精彩的光现象的图片,拉近光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这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同学们畅想中拉开本节课的光学之旅。 (二)讲授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利用刚刚的图片作为引玉之砖,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引导学生讨论: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光的作用。并让学生设想:假如没有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从而体会到光的重要性。 既然光如此重要,那么关于光,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有的问题正是接下来所要研究的,可板书下来;有的问题本节不能解决,可向学生说明;有的超越初中范畴,仍要给学生积极评价)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 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地表起 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 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亿、印度10亿、印尼、 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目标】 1.日本的位置与范围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梳理】 一、东亚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20°N---50°N;80°E---145°E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二)范围:共有5个国家。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 岛国----日本 (三)沿海与内陆差异 沿海内陆 范围中国北方与南方、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与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多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二、日本 (一)位置:30°N---45°N;130°E---145°E。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二)范围: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东京附近)。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 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 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7 填空 声现象综合(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声 音的特性) 2 2 2018 1 选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 3 2017 3 选择噪声的防治 3 3 2016 2 选择声音的特性 3 3 2015 5 选择 声音的产生与传 播、声音的特性 3 3 命题导向 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本章知识点是百色 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声音的特性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停止,发声就停止,但传声未停 止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 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 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回音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音(或回 声)。当回音比原音晚0.1s以上 时,人耳才能区分原音和回音 声速影响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因素 340m/s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 中最慢 (2)回声测距:s =12s 声=1 2v 声t 。 声音的特性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 大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改变 方法 改变振幅的大小,改变与声源的距离,减少声音的分散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举例 震耳欲聋,轻声说话,医用听诊器 尖锐刺耳,男低(女 高)音 闻其声知其人,声纹 锁 说明 音调和响度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 未必响度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 响 (2)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在振动、频率在听觉范围内、有传播介质、足够的响度。 (3)声音的波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汉26’N-10汉S, 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篍),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

高级中学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doc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一) 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2.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交界) 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6.世界水资源(江河年径流量)排列: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7.世界可开发的水能排列: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9.世界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0.世界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二) 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汉科乌马山(7010m,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2.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3.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4.世界上面积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 6.世界上东西向最狭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 跨1700经度) 7.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 8. 世界上最干燥、最寒冷、风雪最多、风力最大的大洲南极洲。 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三) 1.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世界出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最多的国家巴西 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阿根廷 4.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上最低的洼地或世界上最咸的湖泊盐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地壳断裂陷落形成) 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壳断裂形成) 6.世界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和北非 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万km2) 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区乞拉朋齐(印度东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9.世界最高气温记录出现的地方阿齐济耶(北非利比亚,57.8℃) 10.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欧洲

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

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 第1课时光现象 命题点1 光现象辨识 1.(2015?成都A卷)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D)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2.(2013?成都A卷)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B) A.人的影子 B.水面动物的“倒影” C.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 D.日食 3.(2012?成都A卷)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笔在水面处“折断” C. 水面上山的“倒影” D. 手影游戏 4.(2011?成都A卷)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的折射. 命题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探究 5.(2011?成都A卷)如图所示,物体A B高1.6 m ,平面镜C D高0.6 m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6.(2016?成都A卷)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1.5m. 7.(2015?成都A卷)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填“较亮”或“较暗”) 8.(2014?成都A卷)小李同学在镜子前梳头,她发现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摩擦后梳子带了电;她希望离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更近一些,她离镜面的距离应该更近. 9.(2013?成都A卷)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5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命题点3 光学作图 10.(2016?成都A卷)水池里有盏小射灯,如图1所示,已经画出了小射灯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请完成下列要求:①画出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②标出入射角i. 解: 11.(2014?成都A卷)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了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r.

2020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AB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B卷)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B卷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2.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用来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 ) A.B.C.D. 4.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5.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如下图,是在城市道路旁常见的警示牌。它是从哪个途径减小噪声的 A.声源处B.传播中C.接收处D.都有可能 7.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二、多选题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复习教案教科版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复习教案重点、难点: 1.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3. 光的反射规律 4.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5.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 虚像的概念 知识点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一种形象地表示光沿直线传播的方法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 排队 瞄准时三点成一线 木工师傅单眼调线 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 日食和月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 分居两侧 两角相等 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神奇的眼睛 人眼的视物原理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 ? ? ? 透过透镜看世界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照相机和幻灯机? ? ? ? ? ? ? 【典型例题】 例1. 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正方形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圆亮斑, 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____________的影子,是____________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圆的吗? 解析:地面上的方形阴影是纸板挡住太阳光形成的,而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方孔所透过的太阳光的光线所造成的太阳的实像。这里的方孔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就是小孔成像中的小孔,而地面就好像是承接像的光屏。方形阴影和圆亮斑实际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在日偏食和日环食时观察,方形纸板后仍然会出现方形的阴影,但由于太阳有一部分被月亮挡住不能向地球发光,所以此时所出现的光斑不应是圆亮斑而应当是有一部分缺少的圆亮斑(日偏食)或圆环形的圆亮斑(日环食)。 在小孔成像时,只要孔相对而言足够小,就可以成像。小孔成像时,像和物体总是一样的,跟小孔的形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此时小孔的缝隙没有任何要求。 正确答案:(1)纸板光沿直线传播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声音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距离在17米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s= vt);加强原声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通过调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调节乐器音调的高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声波的频率范围:10-4Hz~1012Hz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 3、超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4、次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区域地理 亚洲知识点归纳

亚洲 第一节亚洲概述 一、地理位置(半球、濒临大陆大洋、跨经纬度) 1、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2、濒临大陆(欧、非、大洋、北美);濒临大洋(印 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3、跨经纬度(26°E—169°W,10°S—80°N) 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4、海岸线最长 5、大陆架面积最宽广 6、海峡半岛数量世界首位 三、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大 2、基本知识: ①世界最平坦的平原平原, 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 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脉, 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 ⑤世界上最低的盆地盆地 ⑥世界陆地的最低处

四、河流湖泊 1、特点:大河多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分布,流向 四周 内流区面积大 2、世界第三大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世界上最深的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 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五、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六、人口特征 数量多 增长快 分布不均 七、地域文化 八、国家与分区 第二节东亚(△日本)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20°N-50°N 经度位置:80°E—140°E

2.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3.特点: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 地、丘陵 2、对河流影响: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三、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特点?) 气候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 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和蒙古):干旱半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人口和经济 1、人口数量和分布 2、人种 3、民族 4、经济:东部沿海地区条件优越,人口 稠密,农业、工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 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为主。 5、主要经济产业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 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现代工业发达 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复 习题(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8.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的声音振动慢 B.老师的声音音色不好 C.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我们能分辨出鼓声和锣声,主要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10.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3)、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的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光线”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光的用途 (教师引入问题)“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那么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停顿一两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长”“太阳能汽车”“光纤通信”… (教师接着提问)“既然光这么重要,那么关于光,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停顿一两分钟) (学生讨论后回答)“光是什么?”、“光来自何处?”、“光是如何传播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后回答“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光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并对电磁波相关知识做些补充。)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源 “光来自何处?”太阳、开亮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都能发光。我们把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

体叫做光源。 (提出问题)判断以下物体是否是光源:抛光的金属物品、锃亮的玻璃、燃烧中的火柴、月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上物体中只有燃烧中的火柴是光源,其他物体均不能自行发光,都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 (2)光的直线传播 (教师接着提问)“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 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列举实例。如:夜晚手电筒射出的光柱、舞台上“扫射”的光束等。这些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都告诉我们,光不仅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它的传播路径也是直的。由此可见: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二页)提问:(蓬莱日出)太阳光在空气中传播,为什么会出现双日重叠的景象?(提示学生:蓬莱地区的地理条件独特,暮春夏初,四周气温迅速升高,海水温度很低,致使低层大气稠密,高层大气稀疏,空气不均匀,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偏折)。强调:同一种均匀介质。 (3)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化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 强调说明: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指略去事物的次要因素,用简明、概括、直观的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表示出来。 (4)影的成因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影子都很熟悉,那那么谁能说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 识点总结 全球气候,是指气候要素(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的全球分布及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1):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XX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XX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

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XX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专训试题3.重要考点专训试题

专训3.重要考点专训 透镜对光的作用 1.【2016·广东】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 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第1题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2016·北海】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cm。 (第2题图) 光现象与凸透镜的综合 3.【2016·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 (第3题图)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眼睛和眼镜的实验探究 4.【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 (3)小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 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凸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第4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