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管理的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
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
“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程项目管理学科发展史(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回顾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1. 古代工程项目管理在古代,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手工操作。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进行管理的。
这一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2. 近代工程项目管理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
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理论的形成: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亨利·甘特(Henry Gantt)提出了甘特图,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基本工具。
20世纪初,法国工程师亨利·福特(Henry Ford)创立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项目管理方法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程师哈罗德·柯克帕特里克(Harold K. Kirkpatrick)提出了关键路径法(CPM),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
此后,网络计划技术(PERT)、项目管理软件等相继出现,丰富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3)项目管理组织的完善: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立了项目管理协会(PMI),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
此后,各国纷纷成立项目管理协会,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
3.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在继承和发展近代工程项目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特点:(1)项目管理理论的创新: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应用,形成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2)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广泛采用项目管理软件、BIM技术等先进工具,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一、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
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
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相关利益者的冲突不断增加,降低项目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迫使作为项目业主/客户的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作为项目实施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
项目进度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
项目进度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网络计划技术为基础的项U管理已成为西方项U管理方法的主流,主要体现在项目结构的定义、计划优化技术、进度和投资的跟踪控制等方面。
标签:项目进度管理;国外;中国;研究大约一个世纪之前,国外就开始着手研究分析项曰进度管理,这么多年以来,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与现代阶段,美国对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他们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提出来的曼哈顿计划里面就用到了该方法,并且最终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经常运用到项口进度管理中的甘特图技术首先是111 Gantt提出来的,并且到口前为止依然被广泛的使用,它把项口的主体按照日历的样式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就有利于相关人员及时地掌握项忖进度,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Walker就职于美国的杜邦公司,他在1957年研究出了关键路径法,英文简称CPMo次年,美国乂研究出了PERT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还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后来在1966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美国乂利用此技术发明出了GERT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宽了项目管理的运用领域。
PirkuK Davis以及Gavish等人分别在1986年、1973年和1981年借助动态以及线性规划的方法对RCSP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了相关的规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不断研究, 项U管理相关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也获得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一些与项U成本、时间以及人力等相关的资源控制理论在现代的实际项U管理中也有所应用,使传统的项H管理逐步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项□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进度管理,并且很多国外专家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到现在为止,就项LI 进度管理而言,国外主要是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第一点,就如何更好地解决项L1持续时间和耗费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一定的方法在两者之间进行组合,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L1 并且还要使耗费的成本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效用最大化的U标:1982年Talbot 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此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国外研究概况近代项目管理被认为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美国军方用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早期的项目管理强调“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合同和信息管理,以及合理的协调。
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限定的成本,达成符合要求的项目目标,是成套的,能够协调质量、进度、成本三要素的科学管理方法。
1969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该协会是全球项目管理行业的倡导者)成立,它创造性地制造了行业标准,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为全球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参考标准,对全球的项目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随着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也进行了不断地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五版,该书有效地帮助个人和组织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让知识创造价值,最终为个人带来发展,为组织带来业绩。
2005年,弗雷德里克·E.古尔德在《建设工程管理》一书中介绍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行业全貌,着重强调成本估算和进度控制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成本估算技巧,讨论如何利用估算和进度计划为各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和人员服务;2006年,AlanGriffith, PaulStephenson, PaulWatson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系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并将工期、成本、质量、健康与安全、环境影响、信息技术与通讯六大领域内容集中进行介绍;2011年,杰克・R・梅雷迪思, 小塞缪尔・J・曼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一书中从启动、计划、实施三个阶段论述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着重介绍了实施项目管理的特定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2014年,哈罗德・科兹纳在《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中沿袭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前四版的优点,着重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了讨论,介绍了计划制定的流程,分析了计划失败的原因,并对网络进度计划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为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有限的资源,在特定时间内实施项目,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全面协调和统一指挥的管理方法。
它的目的是使项目按照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经验和传统的方法进行的。
例如,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物资供应和工时,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尽管当时没有现代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但古代人们通过经验和实践积累了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带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的增加,对项目管理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19世纪末,亨利·冯·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它将管理看作是一个科学,其中包括对工作分析、操作方法和工时的研究。
这种科学管理的理论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美国的亨利·冯·冯伯伦对项目管理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提出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冯伯伦提出了“时间、成本、质量”三角的概念,强调了项目管理中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还发展了网络图和关键路径法等工具和技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进行计划和控制。
20世纪中期后,工程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许多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迪尔维·葛兰特提出了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领域,将项目管理的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管理领域,从而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同时,敏捷项目管理的理念也逐渐兴起,强调团队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工程项目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例如,基于云计算的项目管理平台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实时监控项目进度和资源分配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优化。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与控制在勘察设计中应用及存在问题
浅析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控制在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摘要: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环节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使用安全。
切实保证工程勘察质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应用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推广“统筹法”,现代项目管理学科的形成就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渐形成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防科研部门一直在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科技项目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工作,编辑出版了丛书,开发了决策分析方法,积累了系统的资料和技术。
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全寿命概念,派生出全寿命费用管理,一体化后勤管理,决策点控制等理论,许多大型工程相继应用了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各部委的世界银行贷款、赠款项目的启动,项目管理作为世行项目运作的基本管理模式,在我国开始被引入、引用于其他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是我国唯一的,跨行业的,全国性的,非营利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是一个行业面宽、人员层次高的组织,现有团体会员97个,个人会员1200余人,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行业覆盖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冶金、煤炭、水利、建筑、造船、石化、矿产、机电、兵器、教育及政府部门等。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自成立至今,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为推进我国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我国项目管理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工作包括:中国项目管理只是体系的建立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的引进,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性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举行了两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内部发行《项目管理》刊物。
简述项目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项目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项目管理理论是指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项目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概念、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项目管理理论发展的简要历程:起源阶段项目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工程和军事领域。
古希腊的建筑师和古罗马的军事指挥官都使用了一些管理技术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人们开始逐步形成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其中,哈罗德·凯尔曼(Harold Kerzner)提出的项目管理三要素理论(时间、成本、范围)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后续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
工具和技术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和CPM(Critical Path Method)等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进行计划和控制。
标准化和专业化阶段20世纪末,项目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成立,制定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成为全球项目管理的标准。
敏捷项目管理阶段近年来,敏捷项目管理理论在软件开发和创新型项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敏捷方法强调团队合作、灵活性和快速反馈,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和市场环境。
未来发展前景未来,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将继续发展演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企业的不断变革,项目管理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
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将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管理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项目管理理论发展的简要历程,这些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为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项目管理发展简史
项目管理发展简史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事实上,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1) 古代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
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 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
美国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
美国退伍将军莱斯利·R·格罗夫斯(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 it can be told: The story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
(3) 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
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1957年,美国的路易斯维化工厂,由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必须昼夜连续运行。
因此,每年都不得不安排一定的时间,停下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
过去的检修时间一般为125小时。
后来,他们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竟然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所经过的不同路线上的总时间是不一样的。
缩短最长路线上工序的工期,就能够缩短整个检修的时间。
他们经过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达100多万美元。
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简称CPM。
就在这一方法发明一年后,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北极星导弹。
这是一个军用项目,技术新,项目巨大,据说当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管理如此庞大的尖端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了。
而当时的项目组织者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每个任务估计一个悲观的、一个乐观的和一个最可能情况下的工期,在关键路径法技术的基础上,用"三值加权"方法进行计划编排,最后竟然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项目,节省时间33%以上。
项目管理的历史由来及其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的历史由来及其发展趋势一、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1、古代项目管理的认识和实践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实践从人们开始共同进行生产合作,进行社会化的生产活动之日起就开始了。
许多国际项目管理方面的学者都认为,项目管理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长城和埃及金字塔的建设项目,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古代工程项目。
这些工程项目规模宏大,存在的时间久远,并且经受了许多的自然和战争等方面的考验。
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当初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所开展的项目管理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2、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近代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
近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狭义的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享利·甘特就发明了棒图也叫甘特图的项目管理工具。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多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发出来的。
在项目传统管理阶段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同时借用一些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项目管理阶段及主要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现代化,使得现代项目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以后,人们建立起了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沟通管理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方面新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了项目成本、时间、质量、范围、沟通、采购、人力资源、风险和集成管理等九个方面。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营等全过程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简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项目管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手工操作。
这个阶段的项目管理以业主为主导,施工方负责具体实施。
项目管理人员主要通过现场巡视、协调沟通等方式进行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方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项目管理方法逐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这个阶段,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项目管理理论,形成了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等项目管理方法。
3. 项目管理信息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
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开始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项目管理知识化阶段21世纪初,项目管理知识化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管理专家、项目管理咨询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三、工程项目管理现状1. 项目管理方法多样化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已形成多种流派,如PMBOK、PRINCE2、IPMA等。
这些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随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项目管理软件在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项目管理团队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逐渐从单一职能向多职能、专业化方向发展。
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咨询师等职业分工日益明确,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4.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完善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不断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研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研究0 引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延伸,发展至今,已形成以工程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现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建设市场体系、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发展的观点看,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还有待于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
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和变迁动因的基础上,探讨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打破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安排思想僵化、解决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供应不足的问题。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6个步骤。
从1953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建设单位为主的甲、乙、丙三方制的苏联模式和指挥部方式的2个步骤的自行组建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经历了推行招标投标制和工程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JY085)。
第三阶段为2003年以后,亦即第6步,以2003年《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变迁的动因分析制度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稀缺导致相对价格的提高,潜在获利机会的出现,以及资源供求的环境条件变化和其他制度体系的变迁,都可能引起新制度的需求,从而导致制度变迁的发生。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制度变迁是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利益诉求、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立法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宏观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变迁的外在推动力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边际调整的过程,大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其变迁,一系列制度变迁也促使制度环境不断改善。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扌商要:上世纪50年代末期,项LI管理正式诞生且很快得到推广。
山于它效率高,适用范用广,可用于多个行业,因而围绕其展开的理论研究及实战也越来越多。
自从60年代起,项L1管理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发展,比如航空、航天、化工及财务等,同时在许多新的领域也得到了运用,其实践经验可以说越来越丰富。
迄今为止,许多企业都通过运用项U管理技术获得了成功,同时还有学者根据项口管理自身规律创建了相应的模型,用以评估项U管理的大体状况,通过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项L1管理未来的方向。
是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成熟度模型还能够为项H管理设定一个基准,而组织可以依据基准,为项LI管理设定U标,提高项口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能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最终实现目标。
项U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最恰当的决策,同时已经成为一门学科,隶属于管理学,可以说,项L1管理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多种科学理论的管理方式,其作用已经通过许多企业的实践得到证明,在现代社会中,项口管理在各种企业管理中最为常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与项H管理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同时综合国内外在项U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适合我国企业的项U管理成熟度模型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研究其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及作用。
指出项口管理已经从传统领域拓展至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了相当多的难题。
关键i司:项LI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组织形式Abstract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the end of 50s・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it can be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so it is more and mor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tual combat・ Since 60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uch as aviation, aerospace, chemical industry and finance, and has been used in many new fields, practical experiences can be said more and more rich・ So far, many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successful, as well as scholars according to project management rules create the corresponding modelfor general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clear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point, maturity model can also set a benchmark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based on the benchmark set goal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1.Project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help enterprise managers to make the most appropriat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become a subject, belonging to the managemen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use of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ect has been proved by the practice of many enterprises, in modern society,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ost common in all kin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obtained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turity Model and repeated testing in practice, to study its value and eff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traditional domain to every aspec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analysis, organization form目录一、绪论 (1)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基本要概念 (1)(二)国内外发展概况 (1)三、项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3)(-)项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3)(二)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更新 (3)四、项目管理成熟度 (3)(-)成熟度模型 (3)(二)组织结构 (5)五、项目管理适用领域 (5)(-)项目管理的基本维度 (6)(二).......................................... 项目管理的领域 6 (三).......................................... 项目管理的过程7六. 结语 (7)CataIogFirst, the introduction 1 Two, project management 1 (a) the basic concept of project management 1 (two) th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1 Three,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actual use of modern enterprises・・・ 3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3 (two) the development and updat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3 Four,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3 (a) maturity model 3 (two)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5 Five,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reas 5(a)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6)(two) the field of project management (6)(three) the proc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 (7)Six, the conclusion (1)一、绪论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大,信息对于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
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综述
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做了简单阐述,并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建筑企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力求提高我国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oe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oject managem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mode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and strives to improve our country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 level, shortens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 and ultimately realizes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Key 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项目管理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
它起源于古代的工程建设,如中国的古长城、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
近代项目管理萌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与经济学领域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
20世纪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各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处于世纪之交,有了新的发展。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摘要: 文章在介绍国外大型工程公司项目管理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主要差距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国内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体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较具体的建议。
即:建构项目管理学科的培训内容;促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抓紧培养人才,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等。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训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
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 CM)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项目管理的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1980邓小平亲自主持了我国最早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教育项目会谈,从此中国开始吸收利用外资,而项目管理作为世行项目运作的基本管理模式随着中国各部委世界银行贷款、赠款项目的启动而开始被引入并应用于中国。
随后,项目管理开始在我国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中运用,云南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聘用外国专家采用国际标准应用项目管理进行建设的水电工程项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都采用了项目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中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窄(仅在水利、国防、等国家大型重点项目以及跨国公司的在华机构中使用),发展缓慢,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究其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项目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更没有实现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一些高校在70年代末才开始这方面的部分工作,但直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向世界银行申请了一笔IDF赠款,专门用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建立了由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五所高校组成的项目管理培训网,有师资队伍30余人;至今举办国内外培训班20余期,培训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各种层次项目管理干部500多人,与上百个项目单位保持着联系;结合中国国情,翻译、编写了培训教材约200万字。
但是,这些学校到目前为止仍未能设立项目管理的专业学科。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91年6月,是我国唯一的、跨行业的、全国性的、非盈利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其上级组织是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组建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开发行并有影响力的"项目管理"刊物,仅有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内部发行的《项目管理》刊物,至今仅累计出版25期,总计90万字。
我国关于项目管理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研讨会议很少。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
先后共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性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由各行业理论界、企业界及研究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在西安召开,主题是: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在沈阳召开,主题是:中国的项目管理棗理论与实践;
第三次会议于199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主题是:发展中的项目管理棗时代与变革。
三次会议共出版会议文集三本,总计100余万字。
1995年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我国首届项目管理国际会议,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出版了约60万字的英文版论文集一本。
应当承认我国的项目管理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差距。
现阶段要做好引进、消化、培养人才的工作,同时研究一些中国国情下的特殊的问题,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我们应有一个健全的专业性、学术性组织保持和国际前沿的接触。
中国特色应当是先进的特色、而不是落后的特色。
中国项目管理人才的资格认证发展
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作了重大改革。
鲁布革水电站是利用世行贷款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实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此后,建设部、电力部、化工部、煤碳部等相继开展了承包商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实行资格证书制度。
财政部、农林部等也结合世行贷款进行了项目管理培训。
不少高校相继开出了项目管理的课程。
应当说我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中国项目管理人才的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
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会还只是一个两级学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
就是说这个学科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需要做进一步的研讨,推动其走上成熟。
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在各个领域发展不平衡。
某些领域如建筑业等进展较快,有些做得较少,有的还是空白。
需要把各种类型的项目管理沟通起来,像会计师、医师、律师那样形成有特色的统一的行业,才便于规范化和提高行业水平。
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
实际上业主一方在项目管理的整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尤其在中国的国情下,在公有资产环境中的项目业主,其委任、职责、权限、管理行为和制度应有某些特点,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