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路径
内容摘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决定和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视角,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比较,利用相关数据及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对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群发展进程中可以起到“催化剂”的效应,它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长期饱受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较迟缓,与东部地区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较低,产业结构急需优化,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已成为制约和阻碍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笔者选取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进行比较分析,是因为:长沙和西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在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二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具有可比性;两大城市群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能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交通运输枢纽,与周边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空间距离较近,而且邻近诸多的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其交通货运量发达,而关中城市群则是我国东部北方地区联系西南和西北的主要通道;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相关文献回顾
对于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以学者巴罗(Barro)、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派,他们认为:“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直接依赖于政府公共品的支出,如劳动力教育、研发成本的投入、高速公路总量以及基础设施资本”(范九利等,2004)。此后,美国著名的公共管理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通过对国际组织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政策进行研究,从而论证了基础设施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基础设施制度的绩效标准,以及管理公共基础设施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国内学者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采用实证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
式和手段。范前进和孙培源(2004)等通过构建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基础设施水平引入到区域经济生产过程中,进而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变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金凤君(2004)从四方面系统阐释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础设施引导和从属功能,进而分析了基础设施在改善生产环境与效率、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中的作用,最终总结出了我国国土范围内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走廊的基本雏形。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城市群竞争力以及城市群一体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例如:西咸一体化的发展研究(张立勇,2007)、海淀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研究(刘敏,2010)、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研究(王维,2006)等。
目前现有文献资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方面的比较研究尚显稀缺,因此,笔者通过总结现有文献论著中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分析方法,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立足点,从长株潭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入手,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城市群研究的政策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长株潭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背景概况
(一)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根据长株潭区域年鉴(2010)的相关统计(见表1),截止到2009年末长株潭地区总人口数量达到1332.88万,经济总量计5506.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1314.75万元,财政收入351.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3468.74亿元,其中长沙、株洲、湘潭的经济总量分别占长株潭城市群总量的68.00%、18.53%和13.43%,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包括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和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高区域(朱翔,2007)。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腹地,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在全省范围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见图1)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为一线、以高新技术和星火产业经济体系为两带的“一线两带”关中经济区,具体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地级市,兴平、华阴、韩城3个县级市,以及32个县和杨凌农业产业示范区。关中城市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体系框架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西安中心城区;第二层次为紧密层,即四大副中心临潼、长安、咸阳、三原;第三层次为中间层,即西安都市圈三大外围中心城市渭南、铜川、杨陵;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即关中城市群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宝鸡、彬县、黄陵、韩城、华阴、商洛。2009年,关中城市群的土地覆盖总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27%,占全国面积0.57%,常住人口数量为2313.51万人,占陕西省常住人口总数的61.73%,占全国人口1.77%。
长株潭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两大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优势
第一,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长株潭自然资源丰富,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已形成一系列生态绿心地区,关中城市群具有丰富的农业,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和有色金属等,是重要的农业和矿产基地。第二,稳固的经济发展基础。长株潭城市群是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关中城市群的生产总值也占有重要比重。第三,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长株潭聚集了全省70%-80%的科研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关中城市群有公办高等院校52所,科研机构2000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大学科技园区4个。第四,城际和对外交通设施便捷。长株潭是连接长江流域及京广铁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陆路、空运、水运优势明显。关中城市群已形成了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米”字形的交通网络,城市群内所有市县中有50%已有铁路或高速公路经过,有2/3以上的市区或县城处于国道线上。
(二)两大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
第一,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不明显。长沙在人口、经济总量规模和经济贡献度方面均滞后于武汉、成都等市,在环境、文化、制度、政府管理等核心竞争力方面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罗雁冰,2008)。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等级不连续,出现了结构断层,削弱了中心城市(西安)的带动作用(李钒等,2008)。第二,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可用绿地面积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秩序混乱、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第三,城市群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管理对象多达十几个部门,经常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协调不力、各自为政”的局面。第四,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法制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效、寻租、腐败等现象,并且防治困难。当前尽管关中地区和长株潭地区高校众多、人才辈出,然而大多数优秀人才都会选择去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不愿留在生态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这也导致了中部和西部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大都市区建设速度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