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耳毒性药物

合集下载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耳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耳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耳毒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胡仪吉 一、背景材料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1770万,其中聋哑儿有600万,7岁以下的聋儿可达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

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系统实施。

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1999年2月29日,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门根据政协委员在政协第九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认真进行调查论证,决定确立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3日第1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二、总论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是由微生物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由氨基糖(或中性糖)与氨基环醇的苷键相结合易溶于水的碱性抗生素。

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两类:1.由链霉素(S treptomyces)产生的抗生素(其药物名词结尾用mycin):(1)链霉素类:包括链霉素与双氢链霉素(后者已停用);(2)新霉素类:包括新霉素、巴龙霉素、利维霉素(里比霉素);(3)卡那霉素类:包括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以及半合品双去氧卡那霉素(地贝卡星)和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4)核糖霉素(即威他霉素)2.由小单孢菌(Microm onosporae)产生的抗生素(其药物名词结尾用micin)包括:(1)庆大霉素;(2)西梭霉素(西索米星)以及半合成品奈替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3)小诺霉素(沙加霉素)等。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1.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2.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某些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属亦有作用。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或加重耳鸣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或加重耳鸣

哪些药物可能导致或加重耳鸣在日常生活中,耳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给人们带来不少困扰。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某些正在使用的药物或许就是导致或加重耳鸣的“罪魁祸首”。

首先,我们来谈谈阿司匹林。

这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缓解疼痛、发热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然而,在大剂量使用时,阿司匹林可能会对耳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或加重耳鸣。

这是因为它可能会干扰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接下来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这类药物在治疗某些严重感染时效果显著,但它们具有耳毒性。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损伤内耳的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

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更需谨慎,因为肾功能不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增加耳毒性的风险。

再者,一些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也有可能引起耳鸣。

它们通过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发挥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耳部的电解质平衡,进而影响耳部的正常功能。

化疗药物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类。

例如顺铂,常用于癌症治疗。

但其副作用之一就是耳毒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这对于正在与癌症抗争的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非甾体抗炎药中的吲哚美辛,在发挥抗炎止痛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耳部产生不良影响,引发耳鸣。

还有抗疟药氯喹,长期使用可能会损伤耳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耳鸣的发生。

另外,某些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如丙咪嗪、氯丙嗪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间接导致耳鸣。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导致耳鸣的发生往往与用药的剂量、疗程以及个体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本身就存在耳部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对药物引起的耳毒性更为敏感。

那么,如果正在使用可能导致耳鸣的药物,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要自行停药,而是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出现的耳鸣症状。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疾病的治疗需要和耳鸣的严重程度,来调整治疗方案。

可能会减少药物的剂量,更换药物,或者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耳鸣的症状。

提防!耳毒性药物

提防!耳毒性药物

提防!耳毒性药物*导读:专家指出,母亲孕期感染病毒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在新生儿耳聋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专家提醒:要想孩子拥有正常的听力,孕妇应加强孕期、围产期的保健,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

……母亲孕期流感生下耳聋宝宝4岁的小磊(化名)家住东莞,他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双耳失聪,父母为弥补这个遗憾,今年又生下了女儿小冰(化名)。

谁料在新生儿筛查中发现,小冰也有严重的听力障碍。

对此,小磊、小冰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父母双方都没有耳聋的家族遗传史、产前检查也一切正常,为什么会连生两个聋儿?详细了解孩子们的母亲怀孕期间身体情况后,指出了哥哥小磊患先天性耳聋的最大可能的“元凶”是流感病毒。

原来,小磊妈妈在头一次怀孕早期,就因身体抵抗力差,患上了流感,虽没有服用任何药物,但流感病毒还是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妨碍其内耳器官的正常发育;而在生女儿小冰时,母亲的羊水中度混浊,导致胎儿缺氧,从而很可能损害胎儿的耳蜗,导致耳聋。

“像小磊兄妹这样,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感染或生产过程中遇损害而导致孩子先天性耳聋的情况,临床为数不少。

”王希军教授说。

孕期要避服耳毒性药物母亲感染病毒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在新生儿耳聋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怀孕前三个月是胎儿器官形成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听觉螺旋器发育的关键期。

这期间,孕妇感染了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如果母亲在孕早期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妨碍内耳感觉上皮正常发育,也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而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此外,怀孕期的各种中毒性疾病、糖尿病、肾炎等,腹部X 线照射、长时间的深度麻醉和各种毒性物质均可影响胎儿内耳听神经的发育,从而引起先天性耳聋。

专家建议,孕妇一定要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各种有毒物质的侵害,而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均衡等都有利于预防产期损伤造成的先天性耳聋的发生。

产前诊断范围不应局限于染色体疾病诊断,有家族耳聋史夫妇的胎儿都应做耳聋基因产前诊断。

怎样保护耳朵[1]

怎样保护耳朵[1]

怎样保护耳朵
一、少挖耳屎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耳朵内长了耳屎,非要将它挖个干干净净不可。

有时我们耳内发痒,母亲为了止痒,也常常喜欢顺手拿出不清洁的发夹、火柴棒、小木棒或用长手指甲等,在我们的耳道内盲目地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这就影响了听力,甚至导致耳聋。

耳屎太多可以挖,但必须小心谨慎。

二、慎用耳毒性药物
有些药物对于个别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我们来说,对耳朵的听神经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即使医生在为我们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必须仔细观察我们的听力,耳鸣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必须马上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

否则,到中毒性耳聋病情明显时才引起重视,就为时已晚了。

三、避开噪声,注意游泳卫生
鞭炮的爆炸声,可引起听力下降,故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我们应该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我们的耳朵;平时一记耳光也会导致耳聋,因为一记耳光产生的高压力震破鼓膜,会使我们的听力终身受损。

我们游泳玩水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四、及时治疗耳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应积极上医院检查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这对今后的听力影响会少些。

必要时还得听从医生的意见,做鼓膜修补手术。

否则,经常反复感染、流脓,使耳中腔内的听小骨受到破坏,发生断裂、缺损等,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听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耳毒性药物有哪些

耳毒性药物有哪些

耳毒性药物有哪些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

所以大家知道耳毒性药物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耳毒性药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耳毒性药物1水杨酸盐- 阿斯匹林和包含阿斯匹林的药物产品;毒效通常在平均每天6-8粒药丸的服用量后出现;毒效是可逆的,一经药物治疗被停止便消失。

耳毒性药物2非类固醇消炎类药物(NSAIDS)Advil, Aleve, Anaprox, Clinoril, Feldene, In(氯苯酰甲氧基甲基吲哚乙酸), Lodine, Motrin, Nalfon, Naprosyn, Nuprin, Poradol,(译者注:这些药物在医学字典里也找不到,只有等哪个网友找到了给大家分享一下了)毒效通常在平均每天6-8粒药丸的服用量后出现;毒效是可逆的,一经药物治疗被停止便消失。

耳毒性药物3抗生素 -氨基甘油配糖类抗生素,红霉素 , 万古霉素氨基甘油配糖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拉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托普霉素,氨基羟丁基卡那霉素A(即:抗菌素BBK8)、内醍尔霉素在病人有生命危险时而需做静脉注射时,这些药物是具有耳毒性的。

通常会对病人的血液水平做监控以免受到耳毒性的侵袭。

听力下降包括这些抗生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但它们并没有被人们证明是具有耳毒性的。

l 红霉素- 红霉素 (抗生素)里的EES ,Eryc ,E-霉素,Ilosone ,Pediazole 和红霉素新的变种抗生素 -- Biaxin,Zithromax 红霉素当在每24小时2-4 克的静脉药量滴注的时候会产生耳毒性。

尤其是患者有肾脏方面的疾患时毒性更大.平常的红霉素平均每24小时的口服药量不足以造成耳毒性.目前并没有关于红霉素的新型延伸药物在口服剂量和较低剂量的静脉注射时会导致耳毒性的重要记载。

l 万古霉素-万霉素:这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类似于抗生素,也就是说对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使用万古霉素时也许会发生耳毒性反应。

中西医:药毒聋的诊疗

中西医:药毒聋的诊疗

中西医:药毒聋的诊疗药毒聋是因使用某些药物后,脏腑失调所致,以耳鸣、耳聋,或伴眩晕、恶心呕吐、舌与面部发麻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在小儿、老人容易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本病相当于西医药物中毒性聋。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6下有“治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方”,最早提出了“毒聋”之名,但后世很少论及。

[病因病理]1.药毒犯耳:因耳毒性药物,药毒内蕴生风,上犯耳窍,功能失司。

2.肝火犯耳:因耳毒性药物,致肝胆热盛,火热上壅,清窍失利。

3.肝郁耳窍失聪:因耳毒性药物,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清窍不利。

4.虚阳扰耳:因耳毒性药物,致肝肾亏损,阴血不足,虚阳上亢,清窍失利。

5.血虚耳窍失养:因耳毒性药物,内耗气血,心脾两亏,耳窍失养,功能失司。

6.血瘀耳窍:因耳毒性药物,致气血不调,清窍脉络痹阻,功能失司。

7.阳虚耳窍失煦:因耳毒性药物,致脏腑亏损,脾肾阳虚,清窍失煦,功能失司。

西医认为,许多药物或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耳毒性而引起感音神经性聋,其中以奎宁及其衍生物和氨基糖贰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以及速尿、利尿酸、水杨酸盐、磺胺药、重金属盐等为多见。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长期吸烟等,均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

耳毒性药物既可使接受者产生耳聋,也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先天性聋。

奎宁及氨基糖贰类药物引起的耳聋通常是永久性的。

耳毒性药物的耳中毒机理尚不很清楚,有些耳毒性损害是功能性、可逆性的(如磺胺药、水杨酸盐所致耳聋),而大多数是器质性、不可逆性的。

引起听力减退的器质性损害主要是在血管纹和听毛细胞的变性损害。

有些药物也可以或主要是引起前庭器的变性损害,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耳毒性药物的致病机理,与体质因素有关(如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容易发生中毒,对该药有高度敏感性者一次小剂量应用即可致全聋,伴有肾功能障碍时容易引起耳中毒),也与一次性大剂量使用或长期接受药物的累积量有关。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耳鼻喉疾病属于常见的医学领域包括耳部、鼻部和喉部的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

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正确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感染类型、致病菌的敏感性、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安全性等。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原体学特征。

如耳鼻喉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对这些致病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利于帮助医生确定菌株的敏感性,从而准确选择对其具有活性的抗菌药物。

耳鼻喉疾病到底怎样正确选择并使用抗菌药物呢?1了解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或杀死细菌来帮助治疗感染疾病,通常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两大类。

广谱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能够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起效,可以用于治疗未确定感染病原体或感染多种细菌的情况。

特别注意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这些药物在长期使用中效果减弱。

狭谱抗生素具有更为有针对性的作用,只能对特定类型的细菌起效,通常被设计用于治疗已经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情况,这样可以减少对身体其他正常微生物的干扰,并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对抗细菌,一些药物会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结构支持而死亡;一些药物则会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还有一些抗菌药物会影响细菌的代谢过程,干扰其生存和复制能力。

抗菌药物的滥用或不正确使用正在导致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威胁不断增加。

当细菌暴露在抗菌药物下的压力时,细菌可能会发生变异,使得药物无法对其产生作用。

这种耐药性的出现使得原本可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问题。

2常见耳鼻喉疾病抗菌药物有哪些?常见的耳鼻喉疾病通常可以通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科普一些常用的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小心三类能引起耳鸣耳聋的药物

小心三类能引起耳鸣耳聋的药物

小心三类能引起耳鸣耳聋的药物
有一些药物可引起耳毒性反应,出现耳鸣、耳聋,甚至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尤其是对幼儿和老年人危害最大。

其发生率占聋哑人的50%左右,多数为滥用耳毒性药物引起的。

为了预防或避免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现介绍一些常用药物,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解热镇痛药、消炎药
1.水杨酸盐: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引起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即可恢复。

但也有引起永久性耳聋的报道。

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片、散,复方阿司匹林(APC)片、散,赖氨匹林注射液,水杨酸咪唑(施力灵、2-羟基苯甲酸咪唑) ,复方扑尔敏(扑尔感冒片)片。

2.萘普生:偶有引起耳鸣、耳聋的报道,多数停药后恢复正常,但极少数病人,停药后听力也不见改善。

据报道发病率约4%左右。

3.托美汀(痛灭定、托麦汀) :为一种解热镇痛消炎新药。

在临床上,偶见耳鸣、耳聋等耳毒性反应,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4.舒林酸(奇诺力) :为一种新的抗风湿病药。

偶可引起耳鸣、耳聋,可适当地减量或对症治疗,一般不影响疗效。

5.炎痛喜康(吡罗昔康) :少数病人服药后,偶见耳鸣,个别病例出现听力减退或耳聋。

二、镇痛药
右旋丙氧芬(达而丰) :为镇痛新药。

偶见报道,此药过量时可致严重感觉神经性耳聋,最后发展成全聋。

三、镇咳药、平喘药
吡布特罗(丁氨特罗、吡丁醇、吡丁舒喘宁)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在临床上,偶见有引起耳鸣、耳聋的报道,此时应减量或停药。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

儿童禁忌慎用药物汇总名单及药理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一、氨基糖苷类: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林可霉素 1 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四、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

五、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六、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 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

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使用。

甲氧苄啶(TMP) 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

八、其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咪康唑:(1 岁以下儿童禁用)。

嗪类驱虫药:(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苯达唑(肠虫清):2 岁以下小儿禁用。

呋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

氯丙嗪: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禁用,儿童慎用。

孕妇临产禁用。

氯雷他定:儿童慎用,2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耳鼻喉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临床上,抗菌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属于抗菌治疗的一种。

抗菌药物又称抗细菌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

目前,盲目使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频发,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

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分析得出,抗感染对于耳鼻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耳鼻喉疾病怎样正确选择并使用抗菌药物呢?1.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可以杀死细菌真菌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通常用于治疗细菌真菌感染,既包括各类抗生素,又包括磺胺类、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关于抗菌药物有一个常见误区,有些人把抗菌药物与消炎药混为一谈。

但是很多炎症并不是细菌真菌感染导致的,例如咽炎、过敏性鼻炎。

对于这些疾病,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只能杀死引起炎症的细菌,且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没有效果。

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危害健康。

其次,抗菌药物也不等于抗生素,二者既有重叠又有区别,不能混淆也不能等同。

2.常见耳鼻喉疾病抗菌药物有哪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耳鼻喉疾病抗菌药物,才可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是处方药,医生会主动告知抗菌药物,药物说明书“适应证”一栏也会说明,标记药物用于治疗某些病原体(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

大家熟知的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等都是耳鼻咽喉疾病常用的抗菌药物。

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疾病比较常见,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卡他莫拉菌;溶血性链球菌会引发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对于以上病原菌引发的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备选药物有一、二代头孢菌素。

有些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遵医嘱选择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3.耳鼻喉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3.1力求明确诊断重点在于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别,因此,在治疗前留取合格标本作细胞学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结果选择或调整抗菌药物,选择药物时做到有的放矢。

种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

种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儿科用药,细化到具体年龄段的儿童,还要结合说明书要求来使用:
药物
成分
小儿氨酚黄那敏
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
氨金黄敏
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
小儿氨酚烷胺
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于发热、头痛、四肢酸痛
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糖浆等)
忌空服服用,否则刺激胃肠道;也忌与牛奶、豆浆、苏打饼干、菠菜汁、茶水等同服
阿司匹林
新生儿禁用,对12岁以下的儿童患流感或水痘后要忌用,易患雷耶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
小儿退热片、APC
新生儿禁用,需医生指导使用
与速尿合用,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不宜与头孢唑琳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与抗组胺合用,掩盖耳毒性。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个月以内尽可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可导致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用药时应监测有无胆汁的呕吐及喂食后的刺激反应。
本类药物有肝毒性,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维生素C
新生儿慎用。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本品,否则,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
维生素D
儿童应谨慎给药。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婴儿服过多,则引起婴儿高血压。
氨茶碱
新生儿血浆清除率可降低,血清浓度增加,应慎用。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死亡,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

药学知识:慎用耳毒性药物

药学知识:慎用耳毒性药物

药学知识:慎用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损害人的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造成人眩晕、耳鸣、耳聋等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利尿药等药物。

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见的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等。

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具有损害内耳的副作用。

用药注意:1、不要同时或先后在局部或全身应用两种或更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这样可增加耳毒性。

2、不要将该类药物与其他耳毒性药物(乳糖酸红霉素等)、强利尿药(如呋喃苯胺酸、利尿酸等)、卷曲霉素、顺铂、去甲万古霉素等联合使用,因这样耳中毒的可能性增加。

3、该类药物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使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耳毒性也增强,必须慎重。

4、除链霉素之外,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禁用于6岁以内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

链霉素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多数口服,其耳毒性副作用少见,在大环内酯类中只见于乳糖酸红霉素具有耳毒性。

用药注意:1、肝肾功能不全、50岁以上的患者、孕妇及正在哺乳的妇女慎用。

在这些情况下,乳糖酸红霉素可减量使用,用量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小于2.0g/d。

2、乳糖酸红霉素每日量> 4g,肝肾衰竭患者每日用量> 2g,,疗程> 10~14时,易发生耳中毒。

3、应尽量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较强的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可分为解热镇痛和消炎镇痛药两大类。

前者包括解热作用较强的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后者包括消炎作用较强,对炎症性疼痛较为有效的吲哚美辛(消炎痛)、苄达明(炎痛静)、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布洛芬等。

1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类药物引起耳毒性作用的原因是由于内耳外淋巴中起血管舒张作用的前列腺素水平的降低,起血管收缩作用的白三烯水平的提高,以及耳蜗血流减少所致。

全国爱耳日耳朵保健知识大全,预防耳聋的9点小建议

全国爱耳日耳朵保健知识大全,预防耳聋的9点小建议

全国爱耳日耳朵保健知识大全,预防耳聋的9点小建议了解耳朵耳朵是每个人体的重要器官,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耳朵、保护自己的耳朵。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听力保养避噪音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

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熄肝火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

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多补肾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1.避免噪声刺激,不听打击乐器,听耳机看电视要放较轻的音量。

2.注意不要随便掏耳朵,稍不注意就会损伤外耳道,造成感染,导致发炎、溃烂,若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就会影响听力。

耳聋的预防与保护方法:远离噪音,预防耳聋的侵袭

耳聋的预防与保护方法:远离噪音,预防耳聋的侵袭

耳聋的预防与保护方法:远离噪音,预防耳聋的侵袭1.预防耳鸣耳聋可以用哪些办法?2.怎么预防耳聋3.突发性耳聋如何预防?4.耳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5.如何预防耳聋预防耳鸣耳聋可以用哪些办法?您好!预防耳鸣的方法1、远离噪音:在工业化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噪音,如:铁路、工厂、修车、机场及一般生活中之冷气、马达及汽车等噪音。

在噪音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不知不觉中产生内耳神经之伤害而发生耳鸣。

因此必须采取保护听力的措施,例如佩戴耳塞或耳套。

2、在某些娱乐场合,如演唱会、运动会或狩猎场,可能会制造很多危害耳朵的噪音,这时候需要佩戴耳塞或耳套,切忌不要胡乱塞一块纸巾或棉花到耳朵里,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并不能很好地隔绝噪音,另外还有可能成为耳道异物。

3、保持心情愉悦,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激动。

4、不得暴饮暴食及食用太咸的食物:大鱼大肉导致高胆固醇及高血脂症,血管因而阻塞而循环不良,造成内耳新陈代谢受阻,而引起神经破坏及萎缩。

又食用太多盐份,造成钠离子滞留而产生全身性水肿,也因而引起内耳淋巴管水肿,即等于梅尼尔氏症同样的病变,此时只好以利尿剂来排除盐份及水份,以防造成内耳永久性的伤害。

如何预防耳鸣耳鸣的原因怎么治疗耳鸣耳鸣的原因1、压力近年来,白领阶层人群耳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耳鸣不但在公司高级管理层人员中多见,许多年轻白领也被耳鸣困扰,主要表现为高频耳鸣,类似蝉鸣声。

中青年人(特别是白领人士)出现耳鸣,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睡眠少、应酬多所致。

2、内分泌失调更年期妇女经常抱怨自己有耳鸣,但听力检查正常。

除耳鸣外,她们还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症状,如用手触摸耳郭或用手轻叩头皮时,也会出现耳鸣。

目前认为,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造成耳鸣的主要原因。

3、情绪不稳耳鸣非常容易出现在情绪不稳定的人群中。

在有焦虑和抑郁倾向的人群中,耳鸣症状常十分严重。

情绪不稳会导致耳鸣,反之,持续的耳鸣又会加重情绪不稳。

这些耳毒性药物注意慎用

这些耳毒性药物注意慎用

用药指南由于用药安全的意识和知识的不足,人们在使用药物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有时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

目前,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据统计,可导致耳聋的药物不下百种。

除可导致耳聋外,这些药物还可造成肝、肾、造血、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的损伤。

下面着重说说几种常见的:1.氨基糖苷类药物几乎所有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都有耳毒性。

其中,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比耳蜗部分更容易造成损伤。

接受每天1克链霉素治疗超过1周的患者中,4%~15%可检测到耳聋,如果治疗继续,可逐渐加重为永久性耳聋。

新霉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蜗毒性。

当大剂量口服和结肠灌注时,特别是存在肠道溃疡或其他黏膜病变时,易造成听力损伤。

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耳蜗毒性与新霉素近似。

紫霉素对前庭和耳蜗均有毒性。

万古霉素可引起耳聋,尤其是在有肾功能不良时。

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耳蜗及前庭也有毒性。

一般认为,该类药物的耳毒性顺序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此外,与吩噻嗪类、抗组胺类药物等合用时可能掩盖耳鸣、头晕等潜在的耳毒性表现,应加以留意。

2.化疗药物很多化疗药物可以导致听力损伤,如顺铂、5-氟尿嘧啶、博莱霉素、氮芥等,其中顺铂的耳毒性最大。

顺铂的耳毒性呈剂量相关,累积剂量>300毫克/平方米预示着可能有严重的听力丧失。

3.其他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大剂量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也有耳毒性的报道;奎宁、氯喹等抗疟药物,鼻内和静脉给予可卡因,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都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此外,卡维地洛、雷米普利、索他洛尔等降压药物,丙戊酸、舍曲林等精神系统药物也可以引起耳聋。

这些药物引起的耳毒性易被忽视,相关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药物性耳聋的临床表现药物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

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38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38页

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耳毒性药物概论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等的一类药物。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铊化物制剂(反应停)等,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药物内耳中毒的临床特点](一)中毒途径:药物经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局部创面敷用、体腔或椎管注射、中耳滴药等途径,均可对内耳产生毒副作用,孕妇使用该药可经胎盘损害胎儿的听力。

(二)听力损害的特点:早期为明显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即对4000~8000Hz听力损失,但对低频(语言频率)即125~4000Hz影响不大;自用药到出现耳聋需要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听力损失在用药停止一段时间后发生,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晚期表现为全频程的听力丧失甚至全聋。

(三)前庭受损的特点: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步态不稳等,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功能低下或丧失,经前庭功能代偿后可逐渐恢复平衡,也有长期不能恢复者。

(四)个体差异:有些病人往往有家族倾向和个体差异,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即使小剂量、短疗程、正常用药途径,也可能出现早期或严重的耳中毒反应。

(五)年龄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药物性耳中毒。

(六)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该类药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因为内耳较脆弱,可加重药物的损害。

[用药前注意事项](一)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用。

(二)仔细询问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家族中发生过同类药物中毒者,中毒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得多;有过敏史者禁用;既往使用耳毒性药物者,应注意防止蓄积中毒。

(三)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慎用。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和听力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和听力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视力和听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保护好视力和听力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保护视力和听力的实用建议。

一、保护视力1、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老年人应定期到医院或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眼部检查,建议每年至少一次。

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

这些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效果通常较好。

2、注意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部引起感染。

如果眼睛进入异物,不要用力揉搓,应轻轻眨眼,让泪水将异物冲出,或者用干净的棉签轻轻蘸出。

3、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

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一下,看看远处或闭目养神,让眼睛得到放松。

4、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室内光线要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

阅读时,灯光应从左上方照射,避免阴影遮挡视线。

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太阳镜,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5、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 A、C、E 和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对眼睛有益。

例如胡萝卜、菠菜、南瓜、橙子、猕猴桃、蓝莓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抗氧化,保护眼睛细胞,预防眼部疾病。

6、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眼睛也有好处。

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眼压升高。

7、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眼睛造成损害,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保护听力1、避免噪音污染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损害听力,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接触噪音。

如果无法避免,如居住在嘈杂的环境中或从事噪音较大的工作,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

2、正确使用耳机使用耳机听音乐、广播等时,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建议每次使用不超过 60 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

3、预防耳部疾病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听力。

2024年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横幅标语

2024年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横幅标语
38、听,世界在呼唤;爱,耳朵在行动。爱护耳朵,探索未知。
39、防聋治聋,贵在精准
40、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横幅标语2
1、全国爱耳日,聆听世界,感受美好,关爱耳朵,珍爱听力。
2、普及爱耳护耳意识,延缓听力减退
3、爱护耳朵,健康生活,全国爱耳日,我们一起行动。
4、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2024年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横幅标语
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横幅标语1
1、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2、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3、耳朵无小事,小事成就大爱。
4、爱护耳朵,聆听世界美好旋律。
5、耳朵是您接收世界的窗口,爱护它,让美好不断响起。
6、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7、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8、爱护耳朵,健康生活,从爱耳日开始。
5、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6、普及爱耳意识,延缓听力减退
7、聆听大自然的乐章,爱护耳朵,用声音为世界献上一份温暖。
8、耳朵是我们沟通世界的桥梁,请爱护它,让它更好的为你服务。
9、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10、耳朵需要呵护,听力的世界需要我们的.关注。
11、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9、爱耳护耳,从小事做起,全国爱耳日,让我们共同呵护听力。
10、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11、关爱青少年听力健康。
12、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13、全国爱耳日,让我们关爱听力,珍爱生命。
14、听,世界的韵律。爱耳日,珍爱听力,畅享音乐的世界。
15、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16、让耳朵休息,爱护耳朵,享受音乐,享受健康。
31、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慎用耳毒性药物—浅谈安全用药杨东莲(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泰安271019)[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慎用耳毒性药物的重要性,再一次提醒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此问题,并且在文章中对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和最容易引起耳毒性的、尤其是引起6岁以内小儿耳聋的耳毒性抗生素(主要指氨基糖苷类和乳糖酸红霉素等)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如何在临床上安全使用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依此作为对残疾人事业的坚决支持。

[关键词] 耳毒性药物,耳毒性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耳聋,安全用药听力语言残疾是我国主要的残疾之一,而造成听力语言残疾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地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

现在中国听力语言残疾人高达2000多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80万。

而且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意外事故等每年增加新生聋儿约3万人。

但因药物中毒引发的耳聋高居榜首。

1994年1—12月,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西京医院,曾对540名1—15岁的门诊聋儿进行临床分析,发现378例为药物性致聋,占患者总数的70%。

来自上海市聋哑学校的调查资料表明,在1169名学生中,有948名是因滥用耳毒性抗生素致聋的,抗生素占到81%。

造成后天药物性耳聋的患者逐年都在大量增加。

2000年中国残联、国家卫生部等十部委把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下发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国家和政府都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但至今临床上还时常发现有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写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唤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且把有关如何“慎用耳毒性药物”方面的知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为了不再继续使那些无辜的孩子成为不合理用药的牺牲品;不再使他们有耳听不到声音,有嘴不能说话。

希望我们医疗战线的所有同仁共同努力;关于安全用药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关注和努力。

在这里首先谈一谈什么叫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

哪些药物具有耳毒性,下面就常用的一些有耳毒性的药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的有耳毒性的抗生素类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乳糖酸红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二甲胺四环素;其他的还有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抗生素。

除了抗生素之外,还有耳毒性的抗肿瘤药中的长春新碱、顺铂等;解热镇痛抗炎药中的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即消炎痛);抗疟药中的磷酸氯奎、奎宁、乙胺嘧啶;利尿药中的呋喃苯胺酸(即速尿、又名呋塞米)、利尿酸等。

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一、药物引起内耳中毒的临床特点:1、中毒途径:药物经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局部创面敷用、体腔或椎管注射、中耳滴药等途径、均可对内耳产生毒副作用,孕妇使用该药可经胎盘损害胎儿的听力。

2、听力损害的特点:早期为明显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自用药到出现耳聋需要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听力损失在用药停止一段时间后发生,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晚期表现为全频程的听力丧失甚至全聋。

3、个体差异:有些病人往往有家族倾向和个体差异,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即使小剂量、短疗程、正常用药途径,也可能出现早期或严重的耳中毒反应。

4、年龄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药物性耳中毒。

5、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该类药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因内耳较脆弱,可加重药物的损害。

二、用药注意:1、严格掌握适应症,慎重选用;2、仔细询问家族史、过敏史、用药史;3、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慎用;4、尽量不用高日剂量或者采用间歇式给药(例如对结核病的治疗);5、长期治疗不能超过两周(结核病除外);6、发热、脱水和败血症时,血药浓度增高,应减少剂量;7、不能联合使用或先后使用耳毒性药物,这样会加重耳毒性。

在此,重点谈一下6岁以内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应该怎样使用这类药物的问题。

为什么把这三个群体作为重点呢?这是因为6岁以内儿童、孕妇腹中的胎儿和65岁以上老人最容易出现耳中毒的问题。

首先说6岁以内儿童,因他(她)们的各器官非常娇嫩,各器官的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对耳毒性药物最敏感,又加上他(她)们因年龄太小,对耳毒性药物引起的早期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昏、耳鸣、耳部满胀感、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耳毒性反应没有感知和表达能力,医生和儿童的家长都很难或者无法发现他(她)们出现的耳中毒问题,因此,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无从知晓,所以,他(她)们最容易出现耳中毒的问题。

作为这些幼儿来说,一旦出现药物性耳中毒,失去听力,他(她)将一辈子成为聋哑人,成为残疾人,这实在是太残酷了!其次就是孕妇,因为这类药物能够通过胎盘损害胎儿的听力,所以当孕妇使用这类药物时就必须特别谨慎,有的必须禁用,有的必须慎用,否则就会使母腹中的胎儿成为一个先天聋儿(那是因为母腹中的胎儿更容易发生听神经中毒),那麽当他(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他(她)就会成为一个聋哑人,他将终生不会讲话。

再就是老年人(指6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耳蜗和前庭都会发生一些结构上的变化,从生理上就在向耳聋的方向发展[1],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再把耳毒性药物用于他(她)的肌体,那必然加快耳聋的发展进度。

耳毒性药物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性,可引起前庭神经和听神经的损害,产生损害的原因,也即是中毒的机理:(1)药物直接与内耳听毛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与其黏多糖类和磷脂类结合后破坏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特别是破坏了细胞内的线粒体,造成糖代谢和蛋白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2)药物作用于血管纹组织,降低了多种酶的活性,如ATP酶、溶酶体酶和脱胺酶,造成内耳生理功能和细胞内离子环境紊乱,导致感觉细胞损伤。

(3)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造成药物在内耳液和内耳组织中蓄积,使内耳感觉细胞中毒变性。

究竟这些耳毒性药物如何使用呢?下面先谈一下有耳毒性的抗生素类:(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Amikacin)、小诺霉素(Micronomicin)、新霉素(Neomy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西索霉素(Sisomicin西索米星)、奈替霉素(Netilmicin,奈替米星Netromycin)、核糖霉素(Ribostamycin,威他霉素Vistamycin)等。

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具有损害内耳的副作用。

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肠道感染,当用于肠道感染时,可以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全身性感染必须注射给药(由于新霉素毒性大,不宜注射给药,所以,新霉素除外)。

1、适应症的选择:主要用于敏感性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全身感染。

非病情需要禁止使用。

2、除链霉素之外,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禁用于6岁以内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

链霉素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这里特指注射给药。

3、用药途径:链霉素常用肌注和鞘内注射,很少用静脉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都可以用肌注、静脉给药和鞘内注射;奈替米星可以肌注也可以静脉给药;西索霉素、小诺霉素和核糖霉素主要给药途径是肌肉注射。

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还常用于肠道感染和术前准备时口服;庆大霉素还常口服用于整个消化道的细菌性炎症;新霉素只用于口服和局部给药。

4、用药注意:(1)不要同时或先后在局部或全身应用两种或更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这样可增加耳毒性。

(2)不要将该类药物与其他耳毒性药物(乳糖酸红霉素等)、强利尿药(如呋喃苯胺酸、利尿酸等)、卷曲霉素、顺铂、去甲万古霉素等联合使用,因这样耳中毒的可能性增加。

(3)该药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使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耳毒性也增强,必须慎重。

(4)新霉素目前已不主张用于肠道感染,在用于结肠术前灭菌准备、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肝昏迷、呼吸道喷雾、胆道冲洗时也都禁用于6岁以内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

笔者曾遇到3位不同年龄的患者,一位是笔者的同学,因小时侯注射链霉素过量而造成听力缺失,小声跟他说话,他根本听不见;一位是笔者的一个医院的同事,小伙子20岁刚出头,80年代初因感冒气管发炎而肌肉注射庆大霉素3天,造成耳聋,只能靠戴助听器听别人讲话,据说他们是高敏家族;另一位是我们学校的一位离休女干部,因80年代初注射庆大霉素过量而造成耳聋,当时她不到60岁,到现在不到80岁,就只能靠打手势跟她讲话。

实践证明即使患者不是6岁以内的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也必须特别小心。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多数口服,其耳毒性副作用少见,在大环内酯类中只见于乳糖酸红霉素具有耳毒性。

乳糖酸红霉素(Erythromycin Lactobionate)1、中毒途径:过量静脉给药可引起耳中毒反应。

2、用药途径:乳糖酸红霉素只能静脉滴注。

3、用药注意:(1)肝肾功能不全、50岁以上的患者、孕妇及正在哺乳的妇女慎用。

在这些情况下,乳糖酸红霉素可减量使用,用量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小于2.0g/d。

(2)乳糖酸红霉素每日量> 4g,肝肾衰竭患者每日用量> 2g,,疗程> 10~14时,易发生耳中毒。

(3)应尽量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三)酰胺醇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1、耳中毒的特点:(1)中毒途径:口服、肌注、静滴过量时易发生中毒。

(2)肝肾功能不全者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可加重中毒。

2、适应症的选择:氯霉素是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较革兰氏阳性菌为强,对厌氧菌也有效,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

以上特点使氯霉素目前仍为下列感染的选用药:(1)伤寒等沙门氏菌感染。

(2)化脓性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或病原菌不明的化脓性脑膜炎。

(3)脑脓肿。

(4)局部用于急、慢性中耳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

3、用药注意:(1)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副作用早已引起了医药界的重视,而氯霉素对耳的毒害作用近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作为滴耳液[2],已有引起听力下降的报告,实验也证实放置在蜗窗龛处的氯霉素液可使螺旋器基底周的听毛细胞支持细胞和血管纹明显破坏。

应用该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慎重选用,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轻易使用这类抗生素。

(2)早产儿及新生儿避免使用注射法;(3)耳部感染应尽量避免局部滴耳,如必须用时应将浓度严格控制在0.5%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