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新闻史学家瞿秋白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瞿秋白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瞿秋白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word文档良心出品)

瞿秋白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一、生平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书记。

六大以后,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

1930年9月主持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

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

《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

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他提倡文艺大众化,鼓吹拉丁化新文字,并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对“民族主义文学”、“新月派”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瞿秋白课件

瞿秋白课件
目录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 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然是一对矛盾,但 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有机的统一 在一起。求信(即忠实)必须“估量每一个字 眼”,但同时又可能会招致“不顺”,但是翻译 者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将“不顺”理顺,因为“不 顺”就是“不达”,就势必影响译文对原文精神 的再现,影响“信”。在秋白眼里,“顺”就是 顺畅易懂的真正的中国白话。所以,他强烈反对 赵景深的“宁错而务顺”的说法,又不赞成鲁迅 的“宁信而不顺”的观点。
第二次爱情故事正在继续……
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 盾,她选择回避,跑到了萧山母亲家。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 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 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 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杨之华心里很怨愤。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 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 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之华努力学习,有时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 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瞿秋白事迹《瞿秋白事迹》观后感瞿秋白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瞿秋白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

他无所畏惧,面对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不屈服,不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瞿秋白就热爱祖国,学习也非常优异。

长大后,他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中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种种大山和民族的解放而到处奔走。

他在36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所畏惧,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愿低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节操,面临死亡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

瞿秋白热爱祖国,面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憾了我。

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是祖国培育的小苗,长大后的我们怎么能不回报祖国呢?瞿秋白这种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心让我打心底里敬佩。

从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多少汗水。

如果没有像瞿秋白一样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现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我们又怎会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革命先烈,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二:瞿秋白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瞿秋白(—)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瞿秋白新闻活动和贡献研究

瞿秋白新闻活动和贡献研究

2016.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35年慷慨就义,其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为我党革命事业和新闻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曾主持十多种进步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类文章,而且在丰富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新闻理念,为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为了传播进步思想、指导革命,从“五四”时期至生命结束,瞿秋白始终坚持不懈奋斗在我党新闻战线之上,成绩颇为卓著。

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时期梳理其主要新闻活动。

(一)“五四”时期(1919年)瞿秋白在“五四”时期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参与进步学生运动,发表革命文章,创办报刊,逐渐成为各类反帝反封建活动的中坚力量。

1919年7月17日瞿秋白在北京《晨报》上发表了《不签字后之办法》一文,揭露和批判了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这是其生平撰写的第一篇新闻评论类文章。

1919年11月1日,瞿秋白同其挚友郑振铎、许地山等人先后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这两份刊物的创办,标志着瞿秋白新闻生涯的真正开始。

至1920年5月迫于外界原因被迫停刊,《新社会》总共刊出19期,每期都有瞿秋白写的文章。

《新社会》虽仅出版半年,但却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进步报刊之一。

(二)旅俄时期(1920年—1922年)瞿秋白在1920年8月至1922年12月,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约记者的身份旅俄。

在驻俄两年多时间里,他发表了很多新闻类稿件,从1920年10月30、31日发表《哈尔滨四日之见闻》开始,到1922年11月18、19日发表《欧俄新订之劳工保险法》结束,他总共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文章48篇,字数约为17万。

另外还有10余篇稿件由于邮寄原因丢失。

这些新闻通讯稿件主要介绍了苏俄当时的经济社会情况,让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认识了苏俄。

(三)五卅运动前后(1923年—1926年)1923年《新青年》复刊,瞿秋白成为《新青年》的主编,他为《新青年》题写刊名,设计封面,撰写《新青年之新宣言》,发表《国际歌》中文译词等。

论瞿秋白在中共党史学上的贡献

论瞿秋白在中共党史学上的贡献

□牛新宇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设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曾在早期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道和散文,以《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为代表,是我国最早介绍苏俄实况的作品;后期(1931年年初至1933年年底)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发表了多篇论著,从各个角度论述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

他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人;第一个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丰采的人;第一个完整地译配《国际歌》词曲的人;第一个创作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歌曲《赤潮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报纸《热血日报》的创办者;第一个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

瞿秋白的这些论著以及在中共历史上留下的六个“第一”,为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国革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就笔者所接触到的材料和现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以下简要论述。

一、为中国共产党研究自己的历史,首次提出保存、收集、整理党史资料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办法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就开始重视党史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但是,由于当时革命斗争环境和党的文件数量不多,还未曾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革命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由此党的文件也显著增加,中央每年收发文达数千件。

为避免敌人破坏党的机关,刺探党的机密,查抄党的文件,中央曾经对保存、整理党的文件作出过若干规定。

革命战争年代安全管理好党的各种机密文件,是当时革命斗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31年上半年,时任中央军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兼管中央秘密工作委员会的周恩来,提议并安排中央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让瞿秋白同志为党制定一个保存、收集、整理党史资料的文件。

从_热血日报_看瞿秋白的新闻思想

从_热血日报_看瞿秋白的新闻思想

新闻茶座
本报特揭此旨,敢告国人! 发刊辞充满着中国人民热血的力量, 不长的文字背后 蕴涵着两个关键词— ——鼓动与战斗性。 鼓动是一种强化性 的宣传方式, 宣传者直接凭借具有较高宣传价值的事实, 运用具有较大煽动效果的宣传手法或集中的宣传攻势, 运 用激发情绪的手段传播意见, 以实现某种迫切需要的宣传 目 的 并 动 员 群 众 做 出 某 种 举 动 。 列 宁 在 1901 年 5 月 为 《火星报》 撰写的社论 《从何着手?》 中指出: “杂志主要 是宣传, 报纸主要是鼓动。” 瞿秋白在苏俄时, 曾三次见 到列宁, 他在 《热血日报》 的办报实践中, 通过践行列宁 思想以传播马克思主义。 战斗性系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必 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是党的新闻媒介为维护无产阶级的根 本利益, 同一切维护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制度、 言 论、 行为作坚决斗争的特质。 瞿秋白在发刊辞中, 放大了 战斗性之扶正祛邪、 引导舆论、 争取群众、 打击敌人的功 能。 瞿秋白高度重视报纸言论, 《热血日报》 每日发表社 论一篇, 均由瞿负责撰写, 宣传中国共产党指导五卅运动 的政治主张; 及时报道评论运动发展形势, 提出民众斗争 的方针和要求; 阐明 “五卅惨案” 的性质, 揭露帝国主义 的暴行、 阴谋, 抨击军阀政府的媚外行径, 批判资产阶级 中的妥协论调和 《申报》、 《商报》、 《时事新报》、 《中 华新报》、 《神州日报》、 《民国日报》 等设在租界里的沪 上 “九大报” 消极冷淡、 麻木不仁的态度。 “五卅惨案” 激发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浪潮, 身处租界的各大报纸保持了 可 耻 的 沉 默 。 瞿 秋 白 撰 写 社 论 、 时 评 21 篇 , 杂 感 、 小 言 23 篇 , 并 经 常 撰 写 一 二 百 字 的 编 者 按 , 开 辟 《舆 论 之 裁 判》 专栏, 及时阐释、 贯彻中国共产党抗议帝国主义大屠 杀告全国民众书提出的方针政策, 批驳帝国主义宣传机构 的造谣、 挑拨离间, 批评资产阶级及其报纸的软弱动摇, 激励民众斗志, 指引斗争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之 历史节点上回溯, 时间的纵轴与空间的横轴之双视角观 照, 会发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均十分重视党报评论。 革命 导师或曰经典大师同时身为报刊活动家的马克思、 恩格 斯、 列宁等, 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中, 都有过 自己参加办报和写作言论的历史。 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 在自己所主办的 《新莱茵报》、 《火星报》、 《明星 报》 等报刊上所发表的大量评论都及时地对当时发生的重 要历史事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革命运动中提出 的新问题作了卓有远见、 深刻透辟的解答。 作为中国共产 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杰出的无产阶级宣传家的瞿秋 白, 谙熟革命导师的党报观并身体力行且发扬光大之, 《热血日报》 的评论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指导作用彰明较 著, 其时 “报纸是阶级斗争之武器”。 笔者认为, 《热血 日报》 发刊辞和鞭辟入里的社论 《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什 么?》 (6 月 14 日 见 报 ) 两 篇 评 论 文 章 , 堪 称 中 国 新 闻 社 会史上的经典篇章。

瞿秋自主持编辑最后的《红色中华》

瞿秋自主持编辑最后的《红色中华》

瞿秋自主持编辑最后的《红色中华》作者:朝东来源:《世纪风采》2020年第06期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

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

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

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身在上海心系《红色中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离开了中央领导层,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最严重的上海从事党的文化工作。

他在险恶的生活环境里,依然关注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党的执政之地——中央苏区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并且“想去那里很久了”。

其时两地山河阻隔、赤白对立,音讯难通,他便经由阅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后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临时中央政府、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少共苏区中央局联合机关报)——《红色中华》,去了解与研判党在中央苏区的施政成就和经验。

当他仔细读过《红色中华》自创刊号到第72号(中间缺20多号)的全部内容后,感到这张报纸还有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改了才能更好地实现党报的使命。

于是,他在该报百期纪念日(1933年8月10日)前夕,写下《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一文,发表在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地下刊物《斗争》第50期上。

在这篇文章中,瞿秋白首先肯定《红色中华》“的确能够反映中央苏区的各方面的生活,并且产生政治上的领导作用”,从中让人看见苏维埃政府和民众之问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虽然还是非常不够),看见工业群众(即工人)的热烈斗争的各种运动,看见土地分配问题、司法和肃反问题、经济政策问题,反富农和反投机商斗争的开展和种种进步。

“最主要的是:《红色中华》一般地说来,的确是一个斗争的机关报。

瞿秋白对新闻业务的创新

瞿秋白对新闻业务的创新

瞿秋白对新闻业务的创新作者:王应荣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7期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和编辑党报党刊,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创办、主编、编辑过《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是党报创始人之一。

他在新闻实践经验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党报思想理论体系,而且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新闻采访上我国出现中文印刷报纸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刊登的大多是访员从官府衙门得到的文件、探听到的内幕、市井社会新闻等,就事报事、支离破碎、内容浅薄、缺乏影响力。

瞿秋白打破了这种新闻采集方法,采用全新的、符合新闻规律的方式采访新闻。

采访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1920年10月,瞿秋白担任了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

作为中国第一个到十月革命发源地的苏俄采访的记者,他将采访方向定为“研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无产阶级独裁机关、共产主义、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等问题,将采访目的定为“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份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由于有了明确的采访方向和目的,他为《晨报》、《时事新报》撰写了大量观点鲜明、内容翔实、思想性强的旅俄通讯,并撰写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全面地、真实地向中国人民最早报道了十月革命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在我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动。

采访以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瞿秋白认为,新闻采访“必须令理论的文辞,事实的名物服从于现实的生活”。

他在苏俄采访期间,抓紧时间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列宁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了解、分析、研究苏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等各个领域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看清社会发展方向,写出了内涵深刻的报道。

光大瞿秋白的报刊思想

光大瞿秋白的报刊思想

光大瞿秋白的报刊思想作者:厉凯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5期我党早期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新闻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生。

20世纪初期,他参与创办和编辑过启迪民智、宣传新思潮的《新社会》旬刊、《人道》月刊等新闻刊物。

1920年10月,他受聘于北京《晨报》,担任该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是我国第一个赴苏俄采访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实地考察、正确报道十月革命的记者。

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主编和编辑过《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

在上海,他还领导和指导过“新闻学研究会”、“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工作。

他一生在报刊上发表的译著文章近600篇,达300多万字。

瞿秋白具有丰富的办好党的报刊的实践经验,值得当代新闻工作者继承、研究和学习。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报刊的指导思想。

瞿秋白在参与编辑和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机关报《向导》时,就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探求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方法。

他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主编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和《新青年》不定期月刊时,大量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发表了他撰写的介绍共产国际的纲领和策略、介绍国际共运史的9篇长文。

刊物还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武器,与唯意志论、不可知论、实用主义等危害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唯心主义思潮展开了论战,澄清了把马克思与实用主义相混淆的种种错误思想。

刊物通过宣传报道,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开来,也消除了一些人对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误解和疑虑,提高了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能力。

党的新闻报刊应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阵地,按照党的意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

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在新版《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新青年之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新青年》曾为中国真革命思想的先驱,《新青年》今更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瞿秋白对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的贡献

瞿秋白对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的贡献

瞿秋白对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的贡献 [字体:大中小]论文关键词: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论文摘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早期领导党的新闻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闻理论。

对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新闻遗产。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曾与郑振铎、瞿世英等一起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

早在1920年lO月.他就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考察.写下了大量的旅俄通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理论宣传,担任过中央宣传部委员及代理部长。

一直是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

与党的机关刊物的出版宣传工作紧密相联。

瞿秋白一生在报刊上发表著译作品将近600篇。

约300万字。

他在领导我党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革命斗争中。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完整并有历史特色的新闻思想。

瞿秋白的新闻理论.主要体现在他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所作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关于党报论述的内容.以及他赴中央苏区前撰写的《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等著述中。

其一.党的新闻报刊应该成为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阵地。

瞿秋白认为。

共产党应该有自己的报刊.党的报刊应该做党的“喉舌”和“代言人”.成为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思想阵地。

作为新闻报刊的创始人,瞿秋白为发挥党报的宣传喉舌作用而不遗余力。

“五四”时期.瞿秋白就认识到。

报刊是传播进步思潮、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

在他开始设计的革新社会方案中。

第一条就是大办报刊。

1923年6月15日。

瞿秋白特地把新版《新青年》创刊号编成“共产国际号”特刊.并著文《新青年之新宣言》.指出:“《新青年》曾为中国真革命思想的先驱.《新青年》会更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锐意经营社会学系,使之成为上海大学最大的系,成为革命力量最强最活跃的阵地。蔡和森、恽代英、 萧楚女等,都曾在此任教。
瞿秋白先后为上海大学及其所组织的夏令讲学会开设了《现代社会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民族问题》 《社会科学概论》、《新经济政策》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他向学生们讲授了几乎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武装了学生的头脑。瞿秋白的 《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括》以及 稍后所写《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开创中国无产阶级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纪念
人物纪念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2006年10月17日在长汀正式开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建在长汀县城西罗 汉岭下,占地5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于2005年开始筹备,建成后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 秋白烈士纪念碑联成一体,集中展示了瞿秋白光辉的一生。
198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问题的复查报告》。 《复查报告》指出: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 义的英勇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与杨之华
第二任妻子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1922年杨之 华 只 身 到 上 海 参 加 妇 女 运 动 , 认 识 了 向 警 予 、 王 剑 虹 等 人 , 并 于 1 9 2 3 年 底 被 上 海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录 取 。 1 9 2 4 年 11 月7日与瞿秋白结婚。
1923年底,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 主义政策。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瞿秋白是著名的革命先烈,所以今天我们来看看瞿秋白的抗战故事。

瞿秋白的抗战故事1916年,瞿秋白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

1917年春到北京大学旁听。

9月考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自修英语、法语,并继续研究文学和哲学。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瞿秋白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妇女与社会主义》等进步书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街头宣传,并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会负责人参加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6月7日,因参加示威游行而被捕,旋出狱。

同年11月,与郑振铎等组织社会实进社,创办《新社会》旬刊,鼓吹社会改造。

瞿秋白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思想上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邓中夏在李大钊指导下,秘密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瞿秋白参加了该组织。

同年8月,又与郑振铎等创办《人道》月刊。

10月,应北京晨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馆的聘请,以特派记者身份,去莫斯科考察苏俄十月革命后的情况。

1921年1月,瞿秋白等人抵达莫斯科。

在两年旅俄期间,瞿秋白实地考察了苏俄十月革命后的情况,并写了大量通讯,通过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向国内介绍了苏俄的实况,还写了《俄乡纪程》、《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两本散文集。

《俄乡纪程》记述了从北京到莫斯科科沿途的观感;《赤都心史》介绍了自己如何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

此外,还撰写了《俄罗斯革命论》和《俄国文学史》。

除担任新闻记者外,瞿秋白还到东方大学中国班讲授俄文,担任政治理论课的翻译。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瞿秋白担任大会翻译工作。

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随即去上海。

2月,张君劢作了《人生观》的讲演;4月,丁文江发表《科学与玄学》一文,反对张君劢的《人生观》。

从此开始了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

瞿秋白也参加了这场论战,并于1923年12月发表《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说明了人生观问题。

整理一:新闻人物

整理一:新闻人物

整理一:新闻人物(一)国内: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

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

对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三十年代初期的新闻事业,从实践和理论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米怜: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郭立士: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国人办报的兴起---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林则徐: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资政新篇》高度评价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等主张。

王韬:借日报立言,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报纸可以“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言论自由;文风直抒胸臆;编辑人员品德高尚、通才。

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评论家,《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为之后的“文人办报、文人论证”起到引导作用。

郑观应:“通民隐,达民情”;是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允许国人办报;制定报律规范报业。

严复: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国闻报是北方维新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

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鞭挞列强和朝廷,受到爱国人士普遍尊敬。

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戊戌变法时为《时务报》撰述,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革命志士,后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英敛之:《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创办天津。

瞿秋白论文4000字

瞿秋白论文4000字
1917年4月,为求生活,他远赴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结果失利。9月份,出于谋生考虑,瞿秋白只
好退而求其次,投考北洋政府外交部所设立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这也为他日后翻译国际歌打下基础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瞿秋白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他一
反原来的文弱书生气质和内向性格,强忍着肺病吐血的痛苦,毅然奔波战斗在酷热的街头,直接领导和参
要的一步,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
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结束后,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接受陈独秀
的邀请回国工作。
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
《多余的话》中,毫不掩饰地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我所愿
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还在离开苏区时,他就悄悄地向夫人杨之华透露了这样的心愿,即到上海后,
一定要想方设法见到鲁迅。
在上海,瞿秋白很快便与老友茅盾会面。茅盾和鲁迅很熟,常有往来,他知道瞿秋白的心思,便
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
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
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
。此时,王明等正咄咄逼人,挑起党内斗争。这种无休止的功过是非的纠缠,让瞿秋白十分露后,被押送汀州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关押。1 1日,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从上海赶回

革命家瞿秋白的传奇爱情

革命家瞿秋白的传奇爱情

革命家瞿秋白的传奇爱情封面人物02-19 16:021929年瞿秋白、杨之华和独伊在莫斯科瞿独伊我的家世我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但他对我比亲生的还亲。

我原名叫“晓光”,因为生父对妈妈不好,妈妈决定只跟他生一个孩子,改叫我独伊。

我的爷爷沈定一(沈玄庐),1920年参加了陈独秀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李达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组织,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1925年后他离开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

1928年8月,他被国民党的人刺杀。

我母亲杨之华,曾参加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五卅运动,1927年她参加了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1927年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

父亲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常州,家中曾世代读书为官,但到秋白这一代,已经是穷困的家庭了。

父母的爱情父亲秋白在母亲之前有过一个夫人,结婚7个月就去世了。

她叫王剑虹,是丁玲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好朋友。

剑虹经常到上海大学听俞平伯讲宋词,秋白则在课后教她俄文,讲苏联的故事。

两人常常写诗来抒发情感,1923年8月相识,1924年1月相爱结婚,不到半年时间。

秋白是1923年夏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大学担任社会学系主任的,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社会哲学。

1923年春夏之交,秋白翻译了《国际歌》,翻译并推介苏俄的新思潮是秋白重要的工作之一。

剑虹因患肺结核去世,才21岁。

秋白非常悲伤,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了。

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个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

人称母亲有“超群的美貌”,喊她“小猫姑娘”。

20岁出头,她和我生父沈剑龙相爱成婚。

我生父到上海以后,人生发生了一些变化。

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1922年母亲只身赴上海,参加妇女运动,结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

1923年底她报考上海大学,被社会学系录取。

父亲秋白这个时候因为党派之间的斗争,辞去了系主任职务,但是还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哲学,他讲课很生动,恽代英、萧楚女都去听过。

瞿秋白社会实践报告

瞿秋白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瞿秋白,原名瞿霜,字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为了更好地了解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时代背景,我选择了瞿秋白的社会实践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能够深入挖掘瞿秋白的革命历程,传承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

二、实践背景瞿秋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他的社会实践涵盖了教育、文学、新闻、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内容1. 教育实践瞿秋白在青年时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

他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在苏联留学期间,他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国后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批革命人才。

2. 文学实践瞿秋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提倡文学革命,主张文学要为大众服务,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

他的作品如《多余的话》、《小鬼》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闻实践瞿秋白曾任《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的主编,积极参与新闻宣传工作。

他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的罪行,鼓舞人民的斗志。

他的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文学价值。

4. 政治实践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务。

他在革命斗争中,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实践成果1. 理论成果瞿秋白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理论著作,如《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多余的话》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2. 实践成果瞿秋白在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重要借鉴。

瞿秋白1

瞿秋白1

常州三杰——瞿秋白成员:蒋鹏程(组长)、高敏、屈爱班级:11汽服2W正文:瞿秋白简介凡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瞿秋白两次见过列宁,翻译过“国际歌”,与鲁迅关系密切,主持召开过“八。

七”会议,1935年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

当然还有他与杨之华的轰动一时的婚姻。

瞿秋白,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

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

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

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

瞿秋白事迹1916年底,瞿秋白到北京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英语、法语,研究文学、哲学、佛学,并去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等人的课。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北京学联评议部负责人,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行动。

1920年3月,他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翌年初,他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到达莫斯科,取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译成汉语即“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

当时,他撰写了《饿乡纪程》(后人改为《俄乡纪行》)、《赤都心史》等文,并在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

1921年,他经赴俄的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党组织,翌年转为中共党员。

他当时兼任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俄文教习和政治理论课的翻译,此间曾经两次荣幸地觐见革命导师列宁。

1922年11月,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翻译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数月后回国,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纲领草案,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随后,他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后又到上海大学任教。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出版后,陈独秀认为过激,瞿秋白却为之撰写序言,并安排出版单行本。

他大声疾呼:“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

瞿秋白

瞿秋白

一、瞿秋白的新闻思想瞿秋白的一生是短暂的, 他的新闻生涯也是短暂的, 但他思想丰富而深刻, 紧张危险的革命工作之余, 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新闻遗产。

作为中央首批机关报刊的创办者和负责人, 通过十几年的新闻实践, 他开创并积累了我党早期报刊的经验, 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新闻思想。

( 一) 共产党应该有自己的报刊, 党的报刊应该做党的!喉舌和代言人。

五四时期瞿秋白就认识到, 报刊是传播进步思潮, 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

他一开始设计的革新社会方案中, 第一条就是大办报刊。

1923 年 6 月 15 日, 瞿秋白特地把新青年创刊号编成! 共产国际号?特刊, 在改组为季刊时, 他著文新青年之新宣言申明:新青年曾为中国真革命思想的先驱, 新青年会更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1930 年 8 月 15 日, 红旗日报在上海创刊, 刚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就指导它的出版。

该报的发刊词明确宣布: 本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同时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必然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

在担任党的报刊负责人期间, 瞿秋白一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宣传喉舌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新青年上, 瞿秋白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列宁主义, 介绍了第三国际的纲领和策略, 介绍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

在那个时期新青年充当了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喉舌, 从理论上论证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 深入宣传了党的! 三大?和! 四大?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33 年, 瞿秋白在上海的时候以笔名狄康写了一份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 , 提出了改进党报的六点意见。

第一条就是! 要加强%党的建设& 的报道?, 旗帜鲜明的指出了党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首要地位。

瞿秋白又提出要加强! 自我批评?的力度, 党报党刊不仅要报道各条战线取得的胜利成绩, 也要反映工作中的错误, 正确地开展批评并纠正错误。

这是一份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改进党报工作的意见, 为我党报党刊的长期蓬勃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1403班
王浩宇 201430402103
马克思的传导者——瞿秋白
王浩宇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本文以1919年瞿秋白从事新闻工作至1935年遇害中的若干篇新闻报道
或实写经历以为对象,作为一个拥有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他,他的著作到至今依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瞿秋白新闻工作者革命家
导读: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的革命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本轮文将着重介绍秋白同志的创新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实践。

一、新闻的启蒙,瞿秋白在北京
瞿秋白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他遭受了母亲自杀的痛楚。

在母亲自杀以后,他去了武昌,投靠了在当地的堂兄瞿纯白,正是这位堂兄,带领了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当年,秋白进了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又于次年,随堂兄到了北京考入俄文专修馆,使之在之后的“五四”运动中成为了学生的领袖。

五四运动中,瞿秋白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政论文章——《不签字之后办法》。

这是他第一次写的公开发表的文章。

写的这篇文章是为了解决中国在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拒绝在共约上签约的问题。

或许在当时世人看来,一个在书院学习的毛头小子竟然敢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这样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还存在着当时全国的报刊没有一个写出关于谈具体办法的文章。

瞿秋白在文章中谈到:各国留学生、华侨、华工亟宜通讯社,或者外交研究会,都团结起来,共同向外报投稿,激起国外的舆论,冀多少取得英法至各国的同情,或许可拯救之万一。

这些表明了瞿秋白就在学生时代都已经很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国际宣传和反映民意,以及舆论的向导作用了。

“然人患不嫩自立,苟有决心,何事不就”
——《瞿秋白文集》
在写了这篇文章过后,瞿秋白也参与了创办《新社会》和《人道》。

从此开启了他的新闻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文章涉及到了道德、法律、宗教、劳动、罢工、妇女解放、知识私有、文化解放、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

他的视野和兴趣是相当的广泛。

其实对于这些东西,并不是瞿秋白凭空而想写就写出来的。

这些文章还表明了瞿秋白对“五四”运动的看法,从主张传播“德谟克拉西”到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在“五四”运动后,西方先进文化思潮涌进了中国,作为一名先进的知识分子,他对于新思潮采取了机器的热
烈态度:
“要有世界的眼光,知道新思潮是壅不住的,赶快想法子去适应世界的潮流,迎合世界的现势。

要有历史的眼光,知道思潮的变迁,是历史上的一定的过程,不可避免的,柑橘唉想法子去疏导,不等他横决。


——瞿秋白摘自《中外名记者丛书--瞿秋白传》
二、迎接未来的挑战,瞿秋白去俄国
往国外派特派员,是中国近代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瞿秋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选上的。

为什么呢?首先他在俄语学堂上过学,精晓俄语没有语言阻碍,其次是他的文学功底好,并且十分的热爱俄语文学;然后是他在《新社会》和《人道》参与过编辑,经验充足;重要的是他参加了李大钊知道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初步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问题很感兴趣。

“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类,人们都在想为生活的现状开辟一条新道路。

听着俄国旧社会崩溃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
——《新青年》新闻一则瞿秋白
在赴俄的过程中,瞿秋白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认为这事故在世界资产阶级舆论无不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泼污水的情况下,向中国的人民报道苏俄的情况,有重要意义。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到苏俄去学习,可谓不是一项艰难的事情,既要面临苏俄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压力,又要为自己国家在背后做出贡献。

瞿秋白非常重视自己的所肩负的职责。

“向中国人民如实报道俄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以便日益加深和巩固两个友好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致俄国工人和新闻工作者呼吁书》瞿秋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瞿秋白作为一个革命家的目的是远远的超过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

首先,他并不满足于国内的“隔着纱窗看晓雾”的状况,他要借赴俄的机会,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俄国共产党,研究共产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找一个改造中国社会的办法。

“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分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大陆”
——《俄乡纪程》瞿秋白
《俄乡纪程》是瞿秋白在去苏俄的途中开始写的,在篇中,是他思想的经历,就具体而言是记他在中国至俄国的路途,抽象的来说,是记住他从“非俄乡到俄乡的纪程”。

他记述了的他自己的家世、思想演变和由北京去莫斯科沿途的见闻。

《赤都心史》是接着《俄乡纪程》
而后写的,是在记者瞿秋白个人心理上的经过,在赤色的莫斯科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惑。

在上述两书,是瞿秋白在俄国的唯二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早期的极有历史价值的珍贵的作品。

其实他在俄国的两年约三个月中,写了四本书,50多篇通讯为主的文章,还与他人合作发了30多条电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么多的文字是不可以想象的,他在俄国的收获,可谓是硕果累累。

在其中他还是在患有严重肺病的情况下写作的。

有吐过写,晕倒在地,被送医院。

友人在医院见到他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惊人的毅力也在写作,他总是觉得自己一天不读,一天不想,就心上部舒泰——不能不工作。

三、人生的转折,瞿秋白的革命
瞿秋白在俄罗斯参与了许多重大的事件:
1、第十次全俄共产党代表大会,大会研究了从战时共产党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问题
2、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莫斯科重大游行,见证共产党人们欢庆和教徒人通识庆祝复活节。

3、1921“十月革命”作为影响世界的革命,瞿秋白作为其中的见证者,见到了列宁,聆听了他的演讲,并且与列宁相遇并交谈。

之后便称“列宁是共产国际的领袖,他当姓名是和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他认为十月革命的成功是世界革命的成功。

在这次赴俄采访中,瞿秋白极具开拓性,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十月革命后俄国被称为“饿国”的时候,他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依旧呆在俄国,因为在他的心中“俄国没有吃,没有穿……饥,寒……暂且不管……他始终是世界第一个社神?是一种为追求真理而部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名有作为的记者,应该有这种精神。

瞿秋白及时传播了苏俄方方面面的信息,全面如实地报道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情况,揭穿了世界敌对势力对苏俄的种种污蔑和谣言,想中国人民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中国人民正确的认识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生活在“黑甜乡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在他的新闻作品中,对于我们研究十月革命后出奇的俄国,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记者史还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的史料。

他的文学的作品,对于中国报告文学写作的影响,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瞿秋白把苏俄的情况介绍给了追求光明的中国人民和乃至世界的劳动者们,给他们扫除了资产阶级报纸对苏俄所散布的迷雾,使他们知道了苏维埃社会的真实情况。

对于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真实报道,是拨开云雾见晴天。

两年多的苏俄之行在1922年12月画上了句号。

在他归国后,他继续坚持在新闻报道的第一战线,从事着革命的新闻宣传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革命领导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重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几乎不断读着他的邮寄与通信,那些充满了热情和同情的报道,令无数的读者们对于这个世界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无垠的向往之情。


——《记瞿秋白同志的二三事》郑振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