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37a01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0.png)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1.情绪表达丰富: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相对较为直接,并且表现出较为丰富的情绪反应。
他们能够用声音、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如笑、哭、愤怒、害羞等。
此时的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并不完全理解,更多地是通过反应来表达内心的状态。
2.情绪变化较为频繁:学前儿童的情绪常常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且变化较为频繁。
他们的情绪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一些小事可能会特别敏感而发生情绪波动。
比如,当他们从玩具中被夺走一件心爱的玩具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情绪,但很快又可以转变为愉快的情绪。
4.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逐渐发展:学前儿童在情绪的经历和情绪表达中逐渐学会了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
他们通过引导、安慰和适当的外界支持来减轻负面情绪,同时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积极情绪。
随着成长,他们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将日益成熟。
5.情绪的内外化:学前儿童的情绪开始逐渐内外化。
即他们能够内省和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将情绪表达给他人。
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其中一种情绪下的行为和体验,并且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6.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学前儿童在情绪的经历和表达中逐渐形成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情感反应,并且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f37d2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7.png)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是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情绪的表达和处理能力逐渐提高。
下面是10个关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的例子。
1. 婴儿期:在婴儿期,孩子主要通过哭泣和笑来表达情绪。
他们对于情绪的认知非常有限,主要由生理需求驱动。
2. 一岁:一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展示更多的情绪,例如愤怒、喜悦、好奇等。
他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 两岁:两岁的孩子开始逐渐掌握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例如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或者通过撒娇来寻求关注。
4. 三岁:三岁的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并使用一些情绪词汇,例如“生气”、“伤心”等。
5. 四岁:四岁的孩子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也可以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6. 五岁:五岁的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绪,例如焦虑、羞愧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7. 六岁:六岁的孩子开始对情绪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复杂,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他们也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运动、绘画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8. 七岁:七岁的孩子开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例如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和处理情绪。
他们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逆境。
9. 八岁:八岁的孩子对于情绪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情绪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10. 九岁:九岁的孩子开始逐渐发展出情绪智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够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逐渐丰富和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人的情绪。
这对于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81b41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9.png)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咱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情感变化就像过山车,有时候高高兴兴,有时候却是哭哭啼啼的。
其实,这些情感的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学前儿童情绪的基本特点1.1 从依赖到独立首先,学前儿童的情绪变化往往从依赖开始。
咱们的宝贝们刚出生的时候,对父母几乎是“依赖至上”的,什么都离不开大人的照顾。
等到他们慢慢长大,开始学会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这时候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
就像是小树苗从土壤中长出根须一样,孩子们也在慢慢扎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1.2 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们的情感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变得复杂,这个过程就像是调色板上的颜色从单一到丰富。
最初,他们的情感可能只是“开心”和“伤心”两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开始体验到更多的情感,比如“羞怯”、“愤怒”以及“期待”等等。
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
2.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2.1 情感认知阶段在学前阶段,孩子们对情感的认识从最初的“知道我自己有情感”到“能识别别人的情感”。
就像小小年纪的他们,看到别人笑了,他们也会笑;看到别人哭了,他们也会感到难过。
这是他们情感认知的一部分,说明他们正在学会理解别人,感同身受。
2.2 情感表达阶段再往后,孩子们学会了更加复杂的情感表达。
刚开始,他们可能只会用哭闹来表达不满,但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他们会开始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有了语言的帮助,他们会说“我生气了”或者“我不喜欢这样”。
这种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和别人相处时,更加得心应手。
3. 情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3.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就像是我们每天吃的饭菜,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一样,孩子们的情感发展也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充满了爱和关心,孩子们就更容易发展出健康的情感;反之,如果家庭氛围紧张,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3739ee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e.png)
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
下面我将以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这一问题,并按段落排版标注序号,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1. 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情绪自我调节方面的发展开始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在幼儿早期,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基本的情绪表达,如高兴、悲伤和愤怒。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情绪,如羞愧、嫉妒和内疚。
这种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他们进一步实施情绪自我调节提供了基础。
2. 情绪表达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也逐渐发展。
在幼儿早期,他们可能会使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来表达情绪,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绪表达的发展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寻求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情绪。
3. 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随着学前儿童的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积极应对、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等。
幼儿早期,他们可能会采用一些简单的策略,如逃避或寻求安慰。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学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4. 情绪调节与认知发展的互动:学前儿童的情绪自我调节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他们逐渐学会将情绪与情境联系起来,并开始理解情绪的原因和后果。
这种认知发展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要求。
5. 父母和教育者的角色:最后,父母和教育者在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教导他们运用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他们还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有利于情绪自我调节发展的环境,例如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持和积极的范例。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涉及情绪认知能力的提高、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习、情绪调节与认知发展的互动以及父母和教育者的角色。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a63c4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9.png)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1. 学前儿童情绪的初步表现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舞台上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变化。
小朋友们的情绪,就像调皮的猴子,时而开心得像个小太阳,时而又像被风吹走的蒲公英,飘忽不定。
其实,情绪的变化是他们探索世界、理解自己和他人过程中的一部分。
小孩子一会儿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又因为小事儿哭得稀里哗啦,这可真让人捧腹大笑。
比如说,他们可能因为看到小狗在街上跑来跑去而欢呼雀跃,但也可能因为拿不到玩具而撅起小嘴,简直是小情绪的调皮鬼。
1.1 快乐的情绪孩子们的快乐情绪,简直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又灿烂。
只要一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在公园里追逐伙伴,他们的笑声就会像银铃般响起。
快乐的情绪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喝了能量饮料,充满了活力!这些小家伙们的快乐,往往能感染周围的人,让大人们也忍不住跟着傻笑。
有时候,一场无心的捉迷藏游戏就能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连时间都忘记了。
1.2 悲伤与沮丧然而,快乐的背后,悲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候,一颗小小的玩具破损,就能让他们伤心到哭泣,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孩子们的悲伤和沮丧,往往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无法理解某些事情的发生。
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会因为失去玩具而像小小的泪人儿一样,哭得不止。
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就得像超级英雄一样,给予他们安慰和理解。
2. 社交情绪的逐步形成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社交情绪也开始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完全没有顾虑。
但慢慢地,他们开始意识到,和别人相处可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当一个小朋友想要玩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时,可能就会面临“你不能借”的尴尬。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开始学习分享,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2.1 同理心的萌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同理心也在悄然发展。
你可能会发现,当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另一个小朋友会主动跑去扶起他,甚至会露出关心的眼神,问:“你还好吗?”这种情感的交流,正是他们情绪发展的重要一环。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eac65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a.png)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规律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情绪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孩子的情绪健康成长。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绪表达逐渐丰富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初生时,孩子的情绪表现主要基于生理需求,如饥饿、困倦等。
随后,随着成长,他们开始能够表达更多复杂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到学前阶段,儿童逐渐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各种情绪,并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传递情感。
二、情绪理解能力提升与情绪表达同步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
起初,孩子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觉察到他人的情绪表现,而不能完全理解背后的原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影响。
这种情绪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情绪稳定性增强学前儿童的情绪稳定性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起初,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波动较大。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稳定。
这得益于大脑发育的成熟和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更多经验。
情绪的稳定性增强,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减少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行为问题。
四、社会性情绪发展在社会性情绪发展方面,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体验到诸如爱、同情、羞愧等社会性情绪。
他们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感受,并尝试通过分享玩具、帮助别人等行为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这种社会性情绪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五、情绪调节能力进步学前儿童在情绪调节方面也展现出显著的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和反应。
当遇到不满或挫折时,孩子们不再仅仅是通过哭闹来宣泄情绪,而是学会了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们开始懂得运用一些自我调节策略,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或是寻求他人的帮助来处理负面情绪。
试论述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
![试论述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482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2.png)
试论述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是多样化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发展特点:
1. 0-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基本情绪主要表现为对刺激的兴奋或惊讶、恐惧和不安。
当婴儿开始感觉到身体需求(例如饥饿、疼痛等),他们会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例如需求和满足感。
2. 6-18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能够表达出更多的情绪。
他们开始感受到独立性以及受限制的感觉,因此会表现出焦虑和愤怒的情绪。
此时,婴儿逐渐掌握了如何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开始出现开心、难过、生气、惊讶等情绪表现。
3. 18个月-3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情绪较为稳定,他们开始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此时,学前儿童的情绪更加多元化,例如幸福、骄傲、紧张、羞涩等。
4. 3-6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更多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他们通过学习各种情绪表达技巧,例如语言沟通和面部表情,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情感。
此时,学前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和自信。
总之,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多元化的过程,这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简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6085a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7.png)
简述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也呈现出一些趋势。
学前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逐渐增强。
情绪认知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并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原因和影响。
他们逐渐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绪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渐丰富。
情感表达是指儿童通过语言、肢体和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学前儿童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情绪调节是指儿童能够自主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这个阶段是相对较弱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刺激而情绪失控,比如生气、焦虑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学前儿童逐渐掌握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
他们学会了冷静思考问题,通过积极的心态和适当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的情绪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情绪自我认知是指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够理解和评价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自我觉察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理解和解释自己情绪的原因。
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情绪的影响,并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自我认知的能力对于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呈现出一些趋势。
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逐渐增强,情感表达能力逐渐丰富,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情绪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feeb0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0.png)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几个主要规律。
一、情绪的分化在学前阶段,孩子的情绪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更多的情绪表达。
起初,他们只会表达基本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表达更为复杂的情绪,如自豪、羞愧、爱等。
这种情绪的分化使得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进行更复杂的情感交流。
二、情绪的社会化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情感,并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孩子也开始学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在学前阶段,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开始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以便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例如,当遇到困难时,孩子能够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哭闹或发脾气。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强心理韧性。
四、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在学前阶段,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行为来表达。
此外,孩子也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这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能力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情绪的分化、情绪的社会化、自我调节和表达与控制等方面。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91fd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1.png)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是指在3-6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表达的特点和变化。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成为他们认知、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理解和引导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在2-3岁阶段,孩子大多数时候会表现出情绪的直接性和自发性,他们会大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哭闹或者大笑。
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可能会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的特点。
在3-4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开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我生气了”或者“我高兴”等。
在4-5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更加成熟,他们能够用更复杂的话语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够通过绘画、玩具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5-6岁阶段,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并且能够用更成熟的方式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感范围逐渐扩大,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感,例如喜好、厌恶、羞耻、嫉妒等。
儿童的情感也会受到大人的情感表达和对待的影响。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大人的情感表达来学习和理解情感。
因此,大人对于儿童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稳定、温馨、支持和关爱孩子的情感发展,那么孩子的情感发展也会更加健康和良好。
而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充满冲突和压力,那么孩子的情感发展就可能受到一定的阻碍。
另外,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经验也会对情绪情感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与其他儿童和成人互动,那么他们会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包括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逐渐成熟,情感范围扩大,受到环境和社会交往的影响等。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ffaa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3.png)
新生儿游泳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随着幼儿脑的发育及
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要求下,
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幼儿晚期,对 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 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3) 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 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4) 情绪对儿童交往 发展的作用----是 儿童交往的重要手 段。如:用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 与人交往。
1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3个月前:喜欢看所有人的脸。
0~3个月,对人物不加区别的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没 有依恋特点。
2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 段(3~6个月)
3-6个月:偏爱母亲, 不反感他人。
3~6个月,对特定人 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 号行为阶段。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6个月: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害怕陌生人。 6个月到三岁,表现出依恋行为特点,依恋感建立,分离
情绪情感的丰富化 1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情感的深刻化
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 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学前儿童情感的深 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有的研究认为,是学前儿童产生愤怒的动因有三种: ⑴生理习惯的问题 ⑵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⑶与人的关系问题
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 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 儿童调节情绪的外部表现的能力的发展比调节情绪本 身的能力发展得早。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297f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a.png)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有助于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引导方式,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情绪的基本特点、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情绪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情绪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极易变化的特点。
他们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幼儿在情绪表达时常常会出现情感激烈、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暂等特征。
他们的情绪状态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较大,容易受到情绪传染,情绪的爆发也更为频繁。
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幼儿期和儿童期两个阶段。
在幼儿期,孩子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由于他们还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这一阶段,父母和老师的情绪引导尤为重要。
儿童期则是情绪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的阶段,儿童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的情感。
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情感。
三、家庭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情绪发展的第一家庭,父母在孩子情绪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情感支持,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家庭要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情绪表达的机会,陪伴他们度过情绪波动的时期。
最后,父母应成为孩子情绪教育的榜样,通过自己的情绪调节、情感表达等行为来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情感。
四、学校在学前儿童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场所,老师在孩子情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学校应提供积极、友善、安全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应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掌握情绪引导的技巧,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化的情绪引导方法,帮助学生积极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eb2d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2.png)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从出生到六个月的婴幼儿期,孩子主要通过哭泣和微笑来表达情感。
婴儿大多数时间都在一个人的怀抱中,所以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主要照顾者对婴儿的感受和需求的敏感度将直接影响到婴儿的情感发展。
接下来的六个月到两岁的阶段,也被认为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情感依附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开始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如喜悦和兴奋,也会经历消极的情感,比如失望和愤怒。
这个阶段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主要照顾者的依赖也更强。
两岁到三岁的阶段,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高峰期。
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控制开始不断改善。
他们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如需求关注、拒绝和独立。
他们会开始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岁到六岁是儿童情绪认知和控制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且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情感调节策略,如逃避、寻求支持或积极思考。
此外,他们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共情。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依赖和支持,并且在儿童面临挑战和压力时给予他们安全感。
2.培养情感认知能力:通过对儿童情感的正面认可和指导,帮助他们辨别和理解情感的不同。
3.赞赏和鼓励:及时给予儿童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
4.模仿和表演情感:与儿童一起进行模仿和表演情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
5.教授情感调节策略:教授儿童如何使用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冷静下来和积极思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之,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培养情感认知能力、赞赏和鼓励,以及教授情感调节策略,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为他们的整体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32a9d3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0.png)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以下是相关的例子:1. 情绪自主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自主性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学会自己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再完全依赖成人的指导。
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可能会主动说出自己开心或者难过的原因。
2. 情绪表达多样化: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逐渐多样化。
他们不再只是通过哭闹或咆哮来表达情绪,而是开始使用更多的方式,如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可能会用言语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喜爱或不满。
3. 情绪理解能力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一个5岁的孩子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朋友因为失落而哭泣,并主动去安慰他。
4. 情绪调节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不同的情境。
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可能会学会通过深呼吸或者寻求帮助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5. 情绪转移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转移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将情绪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例如,一个7岁的孩子可能会学会在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时转移注意力,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6. 情绪共情能力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逐渐增加。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表达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关心和关注。
比如,一个8岁的孩子可能会主动询问朋友为什么不开心,并尝试给予安慰和支持。
7. 情绪稳定性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情绪波动较小。
比如,一个9岁的孩子可能会在面对考试紧张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8.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前儿童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例如,一个10岁的孩子可能会学会在生气时先冷静下来,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7d07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f.png)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一、引言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情绪是人类内在生理反应和外在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对于其后续心理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类型1. 喜悦情绪喜悦情绪是一种愉快、积极、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情感状态,常表现为微笑、欢笑、跳跃等行为。
学前儿童容易因为简单而纯真的事物而感到喜悦,并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积极的影响。
2. 悲伤情绪悲伤情绪是一种消极、沮丧、失落和不安全感等负面情感状态。
学前儿童常常因为失去了亲密关系或者受到了惊吓等原因而产生悲伤情绪。
3. 恐惧情绪恐惧情绪是一种对于未知或者危险的事物产生的强烈的、消极的情感状态。
学前儿童常常因为对于周围环境和新事物的不熟悉而产生恐惧情绪。
4. 愤怒情绪愤怒情绪是一种消极、激动和不满意等负面情感状态,常表现为哭喊、打人等行为。
学前儿童常常因为受到了惊吓、被欺负或者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产生愤怒情绪。
三、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1. 喜悦情绪在3-4岁时,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喜悦情绪,他们会因为简单而纯真的事物而感到喜悦,并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积极的影响。
在5-6岁时,学前儿童开始逐渐理解自己感到喜悦的原因,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2. 悲伤情绪在3-4岁时,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悲伤情绪,他们常常因为失去了亲密关系或者受到了惊吓等原因而产生悲伤情绪。
在5-6岁时,学前儿童开始逐渐理解自己感到悲伤的原因,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3. 恐惧情绪在3-4岁时,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情绪,他们常常因为对于周围环境和新事物的不熟悉而产生恐惧情绪。
在5-6岁时,学前儿童开始逐渐理解自己感到恐惧的原因,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4. 愤怒情绪在3-4岁时,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愤怒情绪,他们常常因为受到了惊吓、被欺负或者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产生愤怒情绪。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495b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b.png)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是指儿童在幼儿期(2-6岁)的情绪经历和情绪表达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体验丰富多样:学前儿童情绪发展阶段,儿童的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多样。
他们开始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复杂的情绪。
例如,他们可能因为得到一件玩具而感到高兴,因为受到责备而感到伤心,因为别人抢走自己的东西而感到愤怒,因为遇到陌生人而感到恐惧。
2. 情绪反应强烈明显: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往往比较强烈明显。
他们可能会大声哭闹、踢打东西、摔东西等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会直接将情绪表达出来,而不会像大人一样学会控制、隐藏情绪。
3. 情绪表达方式简单直接: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方式相对简单直接。
他们可能会用哭闹、笑、摔东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还不具备通过语言准确表达情绪的能力,所以往往会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4. 情绪转移和调节能力有限:学前儿童的情绪转移和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情绪波动,难以从一个情绪状态迅速转移到另一个情绪状态。
例如,当他们正在玩耍时突然被强行打扰,可能会由于突然的变化而情绪失控。
5. 情绪表达受到语言能力限制: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在表达复杂情绪时会受到限制。
有时候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无法找到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情绪。
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与儿童大脑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过程中,情绪中枢和认知中枢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促进和影响。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也与他们的社交经验和环境因素有关。
他们通过与家长、兄弟姐妹、同伴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学会了感受和表达各种情绪。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教养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14be6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f.png)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2. 掌握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3. 培养幼儿情绪稳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a. 情绪的多样性b. 情绪的不稳定性c. 情绪的感染性d. 情绪的社会性发展2. 引导幼儿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a. 观察和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b. 提供情绪表达的机会和环境c.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d. 设立情绪规则和边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情绪发展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完成情绪管理实践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讲义:提供情绪发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库:提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手册: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情景,实践情绪表达和管理技巧。
六、教学活动1. 情绪认知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不同情绪。
2. 情绪画册: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故事分享:讲述与情绪相关的儿童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情绪。
4. 情绪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让幼儿体验和表达不同情绪。
七、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内容逐课时进行。
3. 作业安排:每课时布置相关的情绪实践作业。
八、教学注意事项1. 营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情绪。
2. 尊重幼儿的情绪表达,给予积极反馈。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情绪管理实践作业,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实践所学技巧。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c16a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b.png)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表达丰富:学前儿童在情绪表达方面比较直接,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情、姿势、声音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他们开心时,会笑出声;当他们生气时,会摔东西或大声哭闹。
他们的情绪表达是自然而直接的。
2.情绪转换迅速:学前儿童的情绪转换非常快速,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一个情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情绪状态。
例如,他们可以从开心玩耍中突然变得哭闹不止。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所以情绪转换往往是突然的。
3.情绪容易受影响:学前儿童对外部环境和他人的情绪非常敏感,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
他们可能会受到同伴的情绪影响而跟着高兴或者沮丧,也可能会受到家长的情绪影响而表现出相应的情绪。
4.情绪控制能力有限:学前儿童在情绪调控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他们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可能会大声哭闹或摔东西,而且很难自我安抚。
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帮助来学习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5.情绪持续时间短暂:学前儿童的情绪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即使他们在一些时刻表现出较强烈的情绪,也很快会转变为其他情绪状态。
他们的情绪变化速度快,容易在不同情绪之间切换。
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还不成熟。
6.情绪发展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逐渐趋于稳定。
他们逐渐学会了辨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了适应和应对情绪上的挑战。
为了支持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情绪模型:成年人应该成为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榜样,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表达和合适的情绪调控方式来影响孩子。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展示给学前儿童一个正确的情绪表达和调节方式。
2.提供情绪认知和表达的机会:为学前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会辨别和命名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可以通过和他们谈论情绪、阅读关于情绪的书籍和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绪的分化
婴儿情绪发展表现为情绪的逐渐分化。 关于情绪分化的三种理论:
▪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 (二)林传鼎的理论 ▪ (三)伊扎德的理论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 布里奇斯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 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她认为:
▪ 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泣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 分化的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 肉反应;
▪ 如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是满足他 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来源,年长儿童则包括对父母劳 动的尊重和爱戴等;
▪ 再如,被成人抱起时年幼儿童会感觉亲切,但年长 儿童会觉得不好意思,等等。
▪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 展可以分为若干种水平。
▪ (一)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 (二)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 (三)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 (四)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 (五)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
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 以取得安全感。
第五节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 一、道德感
▪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 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学前 儿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 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 二、美感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四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 五、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 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 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婴幼儿逐渐形成 了审美的标准。在活动中体验到美,而且 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 美感的发展。
▪ 三、理智感
▪ 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感。这是由于是 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 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三)伊扎德的理论
▪ 伊扎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 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9种基本 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 惧怕、兴趣、轻蔑、痛苦。
▪ 总之,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1岁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 本情绪。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 展的一般趋势
▪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 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提供婴幼儿 以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 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 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3、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 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 社会化 ▪ 丰富和深刻化 ▪ 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始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 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 性适应有关系。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三)表情的社会化
▪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 (三)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第四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 一、哭 ▪ 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
▪ 二、笑 ▪ 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 (一)自发性的笑 ▪ (二)诱发性的笑 ▪ (三) 社会性微笑
▪ 三、恐惧 ▪ (一)本能的恐惧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什么是情绪??
▪ 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冲动 性强、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 体验称为情绪。
▪ 把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 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
▪ 整个来说,学前儿童的情绪过程,主要带 有情绪的特点,逐渐出现情感的特点。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
一、原始情绪反应
▪ (一)本能的情绪反应
▪ 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称为原始的情 绪反应。
▪ 原始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 接关系。
▪ 不同民族的婴儿有共同的基本面部表情模式。
▪ (二)原始情绪的种类
▪ 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华生): ▪ 1.怕 ▪ 2.怒 ▪ 3. 爱
▪ (二)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 (三)怕生
▪ (四)预测性恐惧
▪ 四、依恋
▪ 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 特点:
▪ 1.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 2 .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 3.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伯。当婴儿害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
▪ 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逐渐出现了一些高 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
▪ 其二,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 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 情绪体验。例如,亲爱的情感。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的日益深刻:
▪ 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 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 3个月以后,情绪逐渐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 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 ▪ 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 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嫉妒。
(二)林传鼎的理论
▪ 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 反应:愉快和不愉快。
▪ 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