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务”项目技术解决方案建议书模板范文(完整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智慧政务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本方向。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政务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努力,围绕各级党委、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政务机构、政府部门以及政协、法院、检察院有关政务机构的重要领域和重点业务信息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保障开展的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级政务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的重要渠道,对于保障政务部门高效运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用信息化手段在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与企业、市民建立沟通平台,加强政府内部、政府与企业和市民之间的联系,实现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之间的无缝连接,向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渠道和服务,是智慧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

1.2. 建设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 号);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 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号);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工作会上的讲话《统一认识、分工协作,扎扎实实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国信办[] 号);

●年月日国信办、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人口基础信息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信办[] 号);

●《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中纪发[] 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年

月日起施行;

●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国家建设部建城客函[] 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建设部建办城函[] 号《关于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号);

1.3. 建设原则

整体方案的设计上基于以下设计原则:

⏹基础架构的建设:建立一个安全的、易于扩展的智慧政务综合平台。在随后的

建设中将进一步提高并丰富系统的功能及相应的性能。这就意味在初期的建设中将重点放在基础架构和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系统的扩展则是以插件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扩展和优化,从而避免对系统可能的颠覆性的修改,保护用户的投资。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服务应架构于中间件之上,客户端通过统一的浏览

器界面访问整个系统,保持接口统一、访问简单、易升级、易扩充的特点

⏹可扩展性:优良的体系结构设计对于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将来新业务的发展至

关重要。在满足现有需求基础上,我们还考虑到系统应当有充分的可扩展性,以

满足未来的业务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方案设计中,所有推荐的产品均考虑到应用逐步丰富、系统不断扩展的要求,以形成一个易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

⏹实用性:根据系统需求出发,按照系统投入结合具体运用和实际情况来设计

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各项功能要求,确保实用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先进性:系统要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既保证系统实现的功

能,又保证系统在未来的五年内,其技术仍能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

⏹集成性:系统的各个部分,既要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又能实现相互之间必

要的信息交换,可实现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网络、设备监控和管理。

⏹成熟性:提供的技术以及选择的产品都是经过了市场上大量客户的考验。

⏹标准性和开放性:我们认为系统的核心技术应当是标准的并且被业界广泛

支持的,而非某一家公司的专利,以提高系统未来发展的灵活性。在系统中将采用跨平台的语言,数据库接口遵循及,消息传递将遵循(),从而使未来系统可以平滑地升级并能与各种同样开放的未来系统相集成。

⏹安全性:必须保证系统和信息的高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整个系

统受到有意、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系统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

⏹容错性:根据设备的功能、重要性等分别采用冗余、容错、备份等技术,以

保证局部的错误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易维护性: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维修应具有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