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它是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作为教育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责任,既要言传还要身教。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一方,他们接受老师的教育,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成为社会人才作必要的准备。
师生双方作为独立的人格主体是平等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高校师生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校师生具有年龄上的差异性。
大部分师生之间还是存在着年龄的差距。
当今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师生双方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观点等往往不同,也就容易出现代沟。
其次,高校师生在知识水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教师一般比学生具有更长的学习经历,从总体水平来讲,老师也就具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知识总量上往往会超出学生很多。
知识上的差距决定了师生关系有着不平等的一面。
再次,高校师生在社会阅历方面存在着差异。
高校教师也是生活于世俗社会中的人,深处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大学教师不再是某种道德和价值的符号,日益地职业化。
而大学生还处于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校园生活相对单纯些。
因此,师生关系的这种社会阅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二、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与高校扩招步伐的迈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师生关系随之出现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问题。
1.校园环境发生变化,师生关系日趋复杂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课堂上的教授关系,而且还表现为课堂外师生的交往互动。
传统的尊师爱生关系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当今校园,很多学生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
新时代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1. 引言1.1 新时代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在新时代,对于师生关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往往被理解为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师者尊崇,生者卑顺,这种传统观念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中已经逐渐被颠覆。
新时代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尊重和合作,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尊重与理解,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要求教育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应当扮演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与创新。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构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而是一种互动、合作与共同成长的过程,这种颠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将推动教育向更加开放、多元与民主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新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既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体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因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对其有偏见,而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建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不应该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惠关系。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还需要在学校管理和师资待遇上有所改善。
教师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学生也应该被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
2.2 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沟通和交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新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更是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桥梁。
大学生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的师生关系———调查报告总结一、摘要:当我们从高中来到了大学,就意味着失去了家里的怀抱,需要自己面对很多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就是我们最最最直接的求救者,他们在学校里,是我们的监护人,因为有了他们,所以家长才放心的把我们放在学校里,那么,我们与老师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与老师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有时候,假如扩大了,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调查的同时,也可以来分析这样的关系,来避免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的发生。
二、关键词:大学生、老师、关系、朋友三、正文:1、目的和意义:大学师生关系的特点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
所以师生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此次调查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现在与班主任的关系与我们的一致吗?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包括其中调查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发生的我们无法解决的带有疑问的。
调查结果可以给我们的行为带来一些参考。
当然调查结果也能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价值取向。
当然结果是相对的。
我们只调查了本院的50名同学,不过其中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2、对象:3、调查分析:1:作为大学生我们还应该完全听老师的吗?A应该B不应该C其他(请写出其他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共有5人选应该,38人选不应该,6人选其他。
大多数人选了不应该,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具独立的人格及思想,并且比较有想法,脑子里早就从小学生什么都听老师变成更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是自己的行动的主导,谁也不能撼动,老师也不行。
2:如果你的班主任问你今天干了些什么事,你会怎么说?A如实回答B轻妙谈写C这是我的隐私和他没关系(拒不回答)分析:13人选如实回答,28人选轻描淡写,9人选这是我的隐私和他没关系(拒不回答)。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师生关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
我们将首先明确“师生关系”这一概念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分别探讨古代与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通过对比古今师生关系的异同,我们试图揭示出教育理念的变迁、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对师生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对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古代师生关系的特点在古代,师生关系往往被赋予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色彩。
在那个时代,教师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他们承载着传承文化、教育后代的重任。
而学生,则被视为需要被塑造和雕琢的璞玉,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长。
尊师重道:在古代,师生关系建立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之上。
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是道德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充满敬意,视其为精神导师,往往以能够跟随名师学习为荣。
师徒情深:古代的师生关系往往超越了单纯的教与学的界限,发展成为一种深厚的师徒情谊。
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都与他们的弟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
这种师徒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道德、情感的培养和熏陶。
严格的教育制度:虽然古代师生关系充满了尊重和深情,但教育制度却是严格的。
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尊重教师的权威。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惩,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习惯。
重视背诵与模仿:在古代教育中,背诵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生需要背诵经典文献,模仿名家的言行举止。
这种学习方法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古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尊师重道、师徒情深、严格的教育制度以及重视背诵与模仿等方面。
这种师生关系既体现了古代教育的庄重和神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重视。
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特点
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特点
1. 新时代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呀!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呢,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讨论喜欢的小说,还会听我们讲讲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多棒呀!
2. 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超级多呢!不再局限于课堂那点时间。
像我的数学老师,下课后我们也会围着他问问题,探讨各种解题思路,这关系多密切呀!
3. 新时代的师生会一起成长进步哦!老师会和我们一起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好比我们的科学老师和我们一起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新的收获呢!
4. 现在的老师更理解和尊重我们的想法呀!不是一味地要求我们听话。
就像我们提的举办趣味竞赛的建议,老师认真考虑后就真的组织了,多赞!
5. 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更多啦!不再是老师单方面输出。
例如班级活动,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策划,一起让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呢,这关系多和谐!
6. 新时代的师生还会互相鼓励呢!当我们遇到困难,老师会给我们打气加油。
就像那次我比赛前很紧张,老师那句“你可以的”让我充满了力量!
7. 现在的师生关系可有趣了呢!会开开玩笑,氛围轻松愉快。
我们老师有时候也会讲个小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感觉多好!
8. 师生的互动简直无处不在啊!不仅仅在学校。
我们在网上也会交流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真是亲密无间呀!我觉得新时代师生关系就是这么独特和美好呀,充满了无限可能!。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是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学生自身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其次学生也应作出相应努力,学生应作的努力主要包括: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作出努力,具体如下: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加强学风教育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1教育理论素养2教育能力素养3教育研究素养4教育观念素养教师良好的的人格特征(人格素养)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韧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5积极的创新品质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2教育劳动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连续性与广延性三长期性与间接性四主体性与示范性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新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体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列,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习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当代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是债权主体)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统一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贯彻性原则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试述德育的任务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
大众化时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特点与走向
师生 关 系 主 要 是 指 在 教 育 和 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 中的师生 关 系,特 别 是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发 展 以 来 的
和学生结 成 的 特 殊 关 系,它 对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师生关系,我们却遗 憾 地 发 现,其 与 人 们 以 往 的 观 念
较为深刻 体 验 的 中 小 学 师 生 关 系;再 一 类 就 是 观 念 找到直接的证据。
中师道尊严的历 史 形 象。 然 而,观 察、反 思 当 前 高 校
首先我们承认,大 部 分 学 生 还 是 能 够 礼 貌 行 事、
收 稿 日 期 :2012-02-11 作者简介:马鹏巍(1978- ),女,辽宁葫芦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语,不闻不 问,任 凭 老 师 一 人 “自 弹 自 唱 ”。 事 实 上, 根本没有 老 师;学 生 认 为 师 生 之 间 已 经 演 变 成 赤 裸
学生在课堂上已经 达 到 了 “目 中 无 师”的 程 度。 有 些 裸的利益和金钱关 系,学 生 花 钱 拿 学 分,老 师 完 成 工
大学生甚至 在 课 堂 上 听 歌 曲、玩 手 机、看 报 纸、吃 零 作任务,然后各不相 干;大 学 校 长 们 批 评 现 在 的 学 生
— 498 —
马 鹏 巍 :大 众 化 时 代 大 学 师 生 关 系 的 特 点 与 走 向
散,学生逃 课 或 不 听 讲 也 无 人 过 问。 老 师 的 态 度 明 很好地从事教学,导 致 教 学 质 量 下 降,培 养 的 学 生 质
显滋长了 学 生 的 恶 习,也 使 得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越 来 量差,没有 出 路。 量 化 的 工 作 量 使 得 教 师 对 教 学 只
师生关系危机的应对
师生关系危机的处理郭娟娟库尔勒市第二中学师生关系危机的处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可以以一下四种方式应对师生关系危机。
(1)以友善的心理处理危机。
以友善的心理面对学生,就可以得到学生的友善。
教师不管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学生,都应该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护,只要以爱心面对学生,就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
有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
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没有一只满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自认为是店里碗中精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了。
老板很是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一定是只好碗。
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拿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
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在轻轻地碰撞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老板。
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同样,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友善,教师自己先应该是友善的。
(2)以道德的方式处理危机。
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一定要具有道德合理性。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优势主体,教师如果仅仅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对学生进行压制性处理,或者不恰当地动用学生家长的力量威胁学生屈服,教师在道义上就已经失分,师生关系的危机将由此进一步恶化。
(3)用民主手段解决危机师生危机的处理,一定要有学生的平等参与,而且学生不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还必须是积极地行动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赋予学生以必要的权利。
民主手段本身就是教师向学生表达的善意,民主手段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解过程。
试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试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作者:张文艳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4期摘要: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关系,对学生发展,对老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的大学师生间关系现状令人唏嘘,感情淡漠、功利化、交流不平等等,构建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需不断完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积极关注受教育对象;加强大学教师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师生间沟通,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关键词:大学;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影响和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教学过程的变化,对学生的身体心理成长起着导向性作用。
[1]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效率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来关于师生关系,尤其是大学师生关系的各类新闻频现各类新闻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现状(一)大学师生感情淡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起着授业者、设计者和研究者的作用,学生则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承担着是受业者、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用。
这两者之间本应该相互依存,相生相长。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信息传递与获取越来越便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类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甚至超越老师,学生学习逐渐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课堂,对老师的学术崇拜也逐步削弱。
而大学教师因面临科研任务、职称评审、社会工作的压力,大学教师不再把与学生的交流作为其工作重要方向。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连结点越来越少,教师叫不上学生的名字,学生不尊重教师,师生关系之间的淡漠,显示出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厚。
(二)大学师生关系功利趋势明显大学师生关系本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纯洁、无利益诉求、充满责任感情的关系,但受到社会浮躁气氛的影响,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现象逐步出现在大学师生之间。
[2]我国高校制度改革,大学本科开始收缴学费,部分学生产生了教师收费讲课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交费上学拿学分,师生间互不干涉,期末共同完成各自的利益目标的不良思想观念,使得传统的师道观念沦落,部分学生将课堂教学等同于市场化的商业行为,对教师上课提出了商业化服务的要求,严重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及师生关系
新时代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及师生关系摘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教师的基本素养已成为影响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
作为新时代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鲜活的个性,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
以“学生为本”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起点和归宿。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心理脆弱,需要全方位呵护。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主体性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知识水平、身体状况、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再次,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教师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并帮助每位学生获得合适的发展。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提道:“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感到人格的尊严,又会对老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
”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第四,宽容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之中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难免犯错,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
浅谈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摘要:一位教育家说:“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而师生关系则是永恒的。
如果师生关系没有了它的存在时,那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内存在的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千丝万缕人际关系的集合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微妙联系。
从师生二字来看,教师是在完成人的教化任务同时也是在实现人的成长与发展。
师生关系是人伦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发展以及社会环境是否能够保持和谐稳定。
1、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现代教育提倡个性化教育,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张扬,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自我意识”的创新人才,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毫无帮助,那么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如果老师只会一味的告诉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所以作为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真诚地关爱学生,使其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在教育中我觉得学生的行为与我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教师要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不要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指责,而是要用爱去温暖学生。
2、尊重学生的人格人的成长需要自由,而自由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最大的财富。
尊重学生人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原则。
这要求教师既要有“爱心”,也要有“慈爱”。
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人都有其人格尊严,这就是人最基本的自由意志。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首先要做到不讽刺和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要做到不侮辱或伤害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学生报复行为。
[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
《[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摘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以生为本”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人”,当成真正的“人”,用心去呼唤,用心去唤醒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以心换心,用心交换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那么,师生间应怎样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以生为本”是一项基本前提。
“以生为本”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人”,当成真正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有个性,有特性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片树叶”,自然世界上也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每个个体的人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本身潜在的东西。
学生和成人一样,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质、辨别事非的能力、兴趣、爱好等。
并且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欲比成人还强烈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有个性的真正的人,注重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给学生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以生为本”应坚持以下原则:用心去呼唤,用心去唤醒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以心换心,用心交换。
在师生之间应该这样说:用心呼唤,用心唤醒。
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的是智慧的火花、真挚的火花、无私的火花。
“尊重、信任、理解”是师生关系通往美好的阳光大道,它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上永不腐朽的桥梁。
因此教育一直提倡: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学生的思维才能正常地、健康地甚至是创造性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
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适当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应多用一些激励、赞赏、肯定的语言;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应多用一些鼓励、期待、引导性的语言。
因为这些语言极易激起学生心灵共鸣。
网络化时代师生关系浅析
管理实践MANAGEMENT 48OCCUPATION2015 08网络化时代师生关系浅析文/裴淑格摘 要:本文就网络化时代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消除当代学生思想困惑是教师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平等的观念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桥梁,培养兴趣化的授课艺术和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捷径。
关键词:思想困惑 平等观念 课外活动 兴趣化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别的老师谈话中说得较多的是当代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不服管并且难以管教等话题。
作为一名资深的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当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方面早在1200多年前,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其《师说》中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所以说,作为老师,我们不但有为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义务,还要承担为学生消除思想困惑、指点迷津的责任。
总体而言,校园生活与现实社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在七八十年代乃至90年代中期成长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其接触外界的机会比较少,充其量也就是通过收音机或电视机而已,受不良思想影响较少,思想相对单纯,基本上是老师怎么教学生一般就怎么做。
这时期的老师管理学生比较容易,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尚在其次。
但当今的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一部手机或电脑在手,天下新闻世事尽收眼底。
这当中有宣扬“正能量”的,也有鼓吹“负能量”的。
而该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较少,对在手机或电脑中看到的部分不良事情、现象乃至观点缺乏正确的解读和识别,易对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产生困惑、疑虑,甚至受不良现象“糖衣炮弹”的腐蚀,滋生逆反心理。
这就是当代学生难以管理的主要原因,因此现阶段的老师“传道授业”与“解惑”要并重,有时甚至“解惑”比“传道授业”更关键。
而如何“解惑”呢,对于学生产生的困惑,笔者认为与其禁止学生看手机网络和电脑网络,不如因势利导、逐项释疑效果更好。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尊重、理解和爱为基石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当今时代,学生群体日益多元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话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完全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
2. 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主动积极聆听学生声音。
教师应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表达,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课堂里,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创造和谐开放、宽容的课堂氛围。
3. 尊重学生的隐私和尊严,维护学生的权益。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过度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理解学生,共建信任1.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2. 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教育不是简单的引导,而是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适时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3. 创造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情感纽带。
教师的真诚和关怀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
三、关心呵护学生,传递正能量1. 以爱为本,传递正能量。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付出,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要用爱和耐心去感染学生,用爱和鼓励去激励学生,用爱和包容去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
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
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
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
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作者:叶谋杰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0期摘要:现代社会,随着民主、平等观念的渗透,师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很多学生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老师、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
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和学生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
学生也要尊重老师,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
从而形成一种师生间关系融洽,能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朋友;尊重;理解;关怀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120-01在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这已是无庸置疑的了。
因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对象,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其次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
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所接受。
教师只有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建立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很多老师都在努力,但成果不佳。
为此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的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一、尊重与信任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
学生也不例外。
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表现。
其次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时代转变
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时代转变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1]。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效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师生之间的矛盾多发,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型的师生关系亟须建立。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特征1.从教学关系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单向的知识授受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施教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教者。
这一关系建立在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无知基础上,因此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唯一来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只在乎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在乎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采取保姆式的教学,自己将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答案,这打击了学生自主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权威被拔高,无论教师所讲对错与否,学生都对此深信不疑,只是被动地接受。
教师单向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不平等关系为师生交往的不平等创造了条件。
2.从人际关系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重视感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注意强调师生之间人际情感关系的建立,并把这种关系看作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看成是每个人社会化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2]。
在传统的教育中,班级授课制成为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室是最重要的教育地点,在学校内师生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面对面交流,在学习乃至在生活上的各个方面都能实现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在生活里更是被看作长辈得到尊重。
教师的学术水平、行事方式、说话风格以及人格修养等无不在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从伦理关系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
我国的文化传统突出强调了师道尊严,儒家思想中“天、地、君、亲、师”强调了其刚性的等级性,学生应该像对待父亲的感情和礼节对待教师,像服从父亲那样无条件顺从教师。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听众,教与学只是一个简单的“倒给”的过程,教师常以长者和社会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听从自己。
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状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学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
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所以不难想象这种没有爱心,没有理解、更没有精神上的交融的课堂会是怎样一种氛围。
我记得一位外籍老师曾跟我们说过:“English is fun”, 而他所上的课生动有趣,他讲的故事和笑话,他教的英文歌,确实让我们感到了“English is fun”。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带领人,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营造课堂英语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探索,都得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在新形势下,师生之间到底应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
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们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正如一位教师说的那样:“教必须从简单的“倒给”的过程转化为自己探索式地对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过程。
”但师生之间要是没有一个良好的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又怎能提供恰当的帮助呢?同时学生对老师的帮助能接受吗?所以没有交往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又哪来正确的帮助和支持呢?如何建立良好的、信赖的、融恰的师生关系?正如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的那样“爱心、耐心加充分的鼓励,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下面一个例子对我们也许会有所启示。
江西教招教育学知识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师生关系
江西教招教育学知识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师生关系敏试教育导读: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就是当代中小学生区别于过去时代中小学生的共有的典型特征,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科学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
我国中小学生省特征如身体形态、体内机能、神经系统特点和性发育都较过去有很大的辩护。
首先是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增加,其次是性发育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有明显提前。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有:迷恋电视、网络成瘾、逃学、离家出走、欺侮同伴、吸烟饮酒、吸毒以及药物滥用、盲目追星、早恋等。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
由于教育的普及、信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等原因,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具有丰富的刺激因素和时空条件,学生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相拥着,特别是通过网络,学生获得的只是信息甚至比教师还要多。
但实现人生理想和适应社会竞争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在改革开放的信心是下,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首先价值取向总体上以社会取向为主,个人取向不占主流,但也占有相当比例,且近年来有发展的趋势,同时还呈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直接反应,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务实的,但也反映出复杂性、多样性。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利益的意识,也包括自我地位、能力、情感、形象、行为等的意识。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包括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有主见等。
其优点是主体性增强,富于创造性;不足之处就是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
新时期师德特征与新型师生关系反思
新时期师德特征与新型师生关系反思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一直是师生关系理念的主流,这一理念,为中国传统师生关系定下了不可撼摇的基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教
育的评价手段已由“应试”评价转向“素质”评价。
所有这些变化,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
因此,对新型师生关系
作出分析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本次的新型师德与新型师生关系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新型师德的理论知识,也看到了很多的案例,从中知道了师德重要性,我们是老师应该以自身的师德素养去教书育人,让学生能再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发展身心,更明白的老师的专业道德是什么,专业态度如何培养,从课程中获益匪浅;
并且能从课程中学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如何与学生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学生让学生能学会平等的做事,并且能在教学中做到和学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学生也是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身为一位老师我们教会学生学会尊重的同时去尊重自己的学生,这对以后我的教学生涯和教学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每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都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1、师生关系的业缘性
师生关系的业缘性意指师生关系基于教师的职业身份形成的交往特性。
(1) 业缘性的师生关系相对于人类血缘性的师生关系而言。
在传统中国,教师与学生之间依靠类血缘关系来维持,师生之间有着近似性的“父子”亲情,教师就是学生的家长。
(2)教师的业缘性教育与家庭的血缘性教育存在矛盾。
血缘性教育是教育者基于血缘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是父母、兄长等与受教育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庭教育是血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业缘性教育则是教育者基于职业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等与受教育者有业缘关系的人,学校教育是业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
血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父母。
作为爱的直接表达,中国的父母将子女理解为生活的全部,构筑起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血缘性教育也由此走向了以子女为中心的个人本位。
业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教师。
教师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决定了学校教育必然以社会为本位,它强调的是社会整体价值,追求的是社会公利。
业缘性教育与血缘性教育的价值本位的矛盾,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终级根源。
(3)师生关系的业缘性强化而类血缘关系的淡化,直接后果是“师道尊严”传统的消解。
2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是指师生关系的交流和互动特性。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来体现。
( 1)交互性体现着师生之间的平等性。
( 2)交互性体现着师生之间民主性。
( 3)交互性体现着师生关系的增益性。
3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意指师生关系是一个由发生走向发展、由浅表走向深化、由表象触及心灵的过程。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代表着师生关系的历时性,是对师生关系的动态表述,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身份的简单规定,而是师生之间的用心呵护和行动履践。
(1)生成性意味着师生关系发展的渐进性。
(2)生成性意味着师生关系的可修改性。
(3)生成性意味着意味着师生关系的未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