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及答题技巧(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精华版)PPT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
精选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 歌、戏剧、实用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 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 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实用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 适的散文和戏剧作品。
全文 • D、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 E、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 F、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
如:我---使得小说具有真实性。)
精选
• 情节结构
精选
情节结构命题形式
•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小说写了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 作用: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
长。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精选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 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 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 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
别举例说明。
精选
(6)“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
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精选
• 人物形象
精选
人物形象命题形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根据内容,概括小说中XX的形象。 3、赏析文中XX的人物形象。 4、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5、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6、 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精选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 歌、戏剧、实用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 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 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实用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 适的散文和戏剧作品。
全文 • D、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 E、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 F、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
如:我---使得小说具有真实性。)
精选
• 情节结构
精选
情节结构命题形式
•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小说写了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 作用: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
长。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精选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 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 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 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
别举例说明。
精选
(6)“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
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精选
• 人物形象
精选
人物形象命题形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根据内容,概括小说中XX的形象。 3、赏析文中XX的人物形象。 4、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5、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6、 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方法技巧(原题对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注意:5、这篇小说旳情节是怎样展开旳?请概括 回答。
•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旳, 很轻易误解为“概括小说旳情节”,所以遇到此 类题时要尤其注意辨析。
• 此类提问形式旳完整规范旳答题格式一般为:① 正确指出小说旳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 情节旳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旳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尾。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 情节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 据题目旳详细要求作恰当旳取舍
刻画人物旳措施是什么?请详细分析。
• 七、概括指出人物旳性格特征。 • 八、文中旳主人公是一种怎样旳人?(形象)请联络文中详
细分析
• 九、多种描写手法旳作用 • 十、概括文章主旨 • 十一、划线句子在文中旳作用 • 十二、构思旳好处
小说阅读考察旳一般设题角度
一、自然环境描写旳作用(品味精彩语句旳体现力、分
(二)此类题型旳提问形式主要有:
• • 1、概括小说旳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旳脉络。 •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旳内容(如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四部分中旳某一方面)。 •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旳过程。 • 5、这篇小说旳情节是怎样展开旳?请概括回答。
例题1、2023年广东卷《面包》: 请概括小说旳主要情节。
【注意环境描写 】
环境是人物活动旳舞台,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人物活动旳详细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环境本身①提 醒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某中气氛;情节②展 开、推动情节发展,为后边写某人做某事或人物某特 点作铺垫;人物③烘托人物某种性格,或烘托某种 心理;主旨④深化暗示某主旨,或暗示故事旳结局。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旳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 人物活动及其成长旳时代背景是: ,揭示了多种复 杂旳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体现人物某中 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某中性格旳社会基础;③
高考语文专题之小说阅读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之小说 阅读答题模式与方法
技巧课件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小说阅读基本概述 • 答题模式解析 • 方法技巧指导 • 真题实战演练 • 小说阅读素养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小说阅读基本概述
小说定义及特点
小说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情节、塑 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主 的文学体裁。
D
答题模式解析
02
概括故事情节模式
01
梳理主要事件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顺序,梳理出主要事件,包括起因 、经过、高潮和结果等。
02
概括情节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事件的内容,注意抓住事件的核 心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03
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每个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主题的揭示等。
答题技巧与解析
针对模拟试题的答题过程,给出相应的答题技巧和解析,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答题策略与时间管理
答题策略
介绍针对不同题型和难度的答题策略,如先易后难、排除法等, 提高答题效率。
时间管理
强调在考试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给出时间管理建议,确 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答题心态调整
小说特点
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 物形象、典型的环境描写以及深 刻的主题思想。
高考小说阅读要求
理解小说内容,把握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包括 描写、叙述、抒情等。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 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小说进行鉴赏评价,提出 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常见题型及分值分布
A
选择题
探究主题意蕴模式
概括小说主题
技巧课件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小说阅读基本概述 • 答题模式解析 • 方法技巧指导 • 真题实战演练 • 小说阅读素养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小说阅读基本概述
小说定义及特点
小说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情节、塑 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主 的文学体裁。
D
答题模式解析
02
概括故事情节模式
01
梳理主要事件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顺序,梳理出主要事件,包括起因 、经过、高潮和结果等。
02
概括情节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事件的内容,注意抓住事件的核 心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03
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每个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主题的揭示等。
答题技巧与解析
针对模拟试题的答题过程,给出相应的答题技巧和解析,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答题策略与时间管理
答题策略
介绍针对不同题型和难度的答题策略,如先易后难、排除法等, 提高答题效率。
时间管理
强调在考试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给出时间管理建议,确 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答题心态调整
小说特点
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 物形象、典型的环境描写以及深 刻的主题思想。
高考小说阅读要求
理解小说内容,把握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包括 描写、叙述、抒情等。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 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小说进行鉴赏评价,提出 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常见题型及分值分布
A
选择题
探究主题意蕴模式
概括小说主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
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 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 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 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二、小说的特点
1.鲜明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考察的7大题型
①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梳理型 情节手法型 情节作用型
②揣摩人物形象 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手法 形象的作用
③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的特点 描写环境的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品味赏析语言 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
作用:①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②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 ③衬托了人物形象; ④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⑤ 使结构曲折有致。
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只能写“我”的所见所闻。
优点: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便
于展开心理描写
缺点: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
职务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 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 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 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 -----莫泊桑《项链》
高考小说答题方法ppt课件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 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 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
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有力地显示 事物的差异,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 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 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 到巧妙有趣。
说的主要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
点明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 思。
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
情节安排评价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 揭示主题。
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
(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 “我”是线索人物。
.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 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 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 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 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 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
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有力地显示 事物的差异,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 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 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 到巧妙有趣。
说的主要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
点明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 思。
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
情节安排评价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制造悬念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 揭示主题。
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
(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 “我”是线索人物。
.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 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 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 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 作的描写。
•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
•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 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深化主题,推动情 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 地方特色。
•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 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 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 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 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 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 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 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 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 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能: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 明,层次清楚。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产生在后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 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照,具有揭示主 题作用。
•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
•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 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深化主题,推动情 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 地方特色。
•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 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 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 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 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 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 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 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 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 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 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能: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 明,层次清楚。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产生在后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 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照,具有揭示主 题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
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 1、【常见题型】
•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
•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 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
2、【常见回答】
• 答题角度为: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 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 回味,引人思,
• 答题角度为: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 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 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 生活的愿望。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分类
一、故事情节分析 二、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三、小说人物形象类作用分析题
.
一、故事情节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
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 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 (三)小说开头作用 (四)小说结尾作用
.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
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
深化主题。
.
• 如: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 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4分)
• 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 “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 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 悬念。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2 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课件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情、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 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 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 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 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 薄。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 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 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 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 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小说主题
•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 2.常见题型: 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发?谈谈你的体会);
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 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 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如借项链时主人 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 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6、小说语言特色
请写出语言表达艺术类考查题的答题模式。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重视审美 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分 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二、高考小说的考点
⑵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涛,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五)语言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从哪三个层面入手?请分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模板PPT课件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④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⑤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转折; ⑥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 睛的作用;
(2)答题模板: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
中具体的××,即表层含义);二是与主 题相关的意思(即深层含义)。
•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照应上下文。
•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 清楚,照应得体。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 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 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 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幽微的火药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 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拜 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 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 也如此。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 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 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2)答题模板: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
中具体的××,即表层含义);二是与主 题相关的意思(即深层含义)。
•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照应上下文。
•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 清楚,照应得体。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 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 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 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幽微的火药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 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拜 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 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 也如此。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 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照应题目。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 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高考小说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归纳 PPT课件
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 节,有什么作用?
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 节,其主要作用有:①补充叙述,完善情节; ②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③上下衔接,过渡自然。④对刻画人物的作 用⑤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标题类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 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 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二、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 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 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 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人物形象(性格)题
赏析人物形象(性格)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人物自身的描写的部分,如肖像、语言、心 理、动作等; 二是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及用环境表 现人物,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的 结合等。 另外,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对塑 造人物形象(性格)也有重要作用,思考时注意 视野的开阔。
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
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 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情感 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 人寻味,令人深思。 10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答题模板汇总课件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 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作用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 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 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 凑。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 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 明。 蓄积气势,突出人物、主旨。
小说线索题
小说的情节线索
小说的结构模式
模式
阐释
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 单线结构
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双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 摇摆式 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 (一波三 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 折式) 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对比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主题。
名称
释义
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 衬托
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 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 突转 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 剧改变”。
作用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 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标题作用
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
标题类型 时间、地 点、环境
物件、物象
人物形象 事件 问题
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②创设故事背景;③渲染环境氛围。
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②寄托作者或主人 公的情感;③揭示文章主题;④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⑤设置悬 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①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 主题。 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①寄托作者情感;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 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作用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 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 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 凑。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 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 明。 蓄积气势,突出人物、主旨。
小说线索题
小说的情节线索
小说的结构模式
模式
阐释
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 单线结构
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双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 摇摆式 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 (一波三 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 折式) 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对比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主题。
名称
释义
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 衬托
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 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 突转 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 剧改变”。
作用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 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标题作用
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
标题类型 时间、地 点、环境
物件、物象
人物形象 事件 问题
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②创设故事背景;③渲染环境氛围。
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②寄托作者或主人 公的情感;③揭示文章主题;④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⑤设置悬 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①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 主题。 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①寄托作者情感;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课件 ppt(共44张)
•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
•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 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 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 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 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 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 主题。
•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 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 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等等。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 巧》 课件 ppt(共44张)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 性、可读性;
•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 3、就开头看: • 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 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
•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 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 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 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第一部分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 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
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课件(14张PPT)
小说阅读环境、人物和情节 主观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 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
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 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 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等等。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小揭说示阅 人读物环命•境运2、的人必、物然人和性情;物节 方面:①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
暗 示 人 物 心 用了怎样的修饰词描写景物
第⑮⑯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
理
转
变
;
③
象
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暗
示
人
物
命
运
;
揭
示
人
物
命
运
的
必
然
性
;
④
为
下
文
刻
画
人
物 作 铺 垫 。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 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②反映、暗示社会环境;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 分析:我们在答特点时,一定要把如何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写出来。
【第一部分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 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
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 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 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等等。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小揭说示阅 人读物环命•境运2、的人必、物然人和性情;物节 方面:①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
暗 示 人 物 心 用了怎样的修饰词描写景物
第⑮⑯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
理
转
变
;
③
象
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暗
示
人
物
命
运
;
揭
示
人
物
命
运
的
必
然
性
;
④
为
下
文
刻
画
人
物 作 铺 垫 。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019年全国卷II卷高考题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 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②反映、暗示社会环境;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 分析:我们在答特点时,一定要把如何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写出来。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ppt课件
给她的魔盒。 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她积极帮助我走出沮
丧伤心的阴影。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她善于观察“我”的
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11
例2
l 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 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 分析。(8分)
(2009年四川卷第16题)
12
解题指导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概+析 (“概”是指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析”是具体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 解题指导
1
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 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2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19
三、解题指导
看景物描写在文【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
“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0
第三类型
分析主题思想
21
一、知识梳理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可能不唯一的。 2、小说主题可能隐藏的,有可能借主人公
风俗画,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16
二、题型分析
1、分析景物描写运用的表现手法 例1、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9年安徽卷第13题第2小题)
17
例2:分析景物描写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
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2009年浙江卷第12题)
13
第二种类型
丧伤心的阴影。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她善于观察“我”的
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11
例2
l 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 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 分析。(8分)
(2009年四川卷第16题)
12
解题指导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方法:概+析 (“概”是指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析”是具体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 解题指导
1
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 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2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19
三、解题指导
看景物描写在文【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
“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0
第三类型
分析主题思想
21
一、知识梳理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可能不唯一的。 2、小说主题可能隐藏的,有可能借主人公
风俗画,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16
二、题型分析
1、分析景物描写运用的表现手法 例1、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9年安徽卷第13题第2小题)
17
例2:分析景物描写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
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2009年浙江卷第12题)
13
第二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塾师老汪》复习讲义p296 东家老范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蓑衣》复习讲义p298 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新型的农村青年的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
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事物,能敏锐地捕 捉商机。
3、 《捡烂纸的老头》复习讲义p311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3
4、《马兰花》复习讲义p292
简要分析马兰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6分)① 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 钱的事.
③重情义。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 义;
(4)做人有原则。丈夫言行过分,他会据理 力争。(每答节
把握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7
例一: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妻子深夜被厨房的声音惊醒;②妻子发现丈
夫偷吃面包;③妻子和丈夫谈论“厨房的声音” ④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 例二、《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参考答案: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要概括。
10
4、复习讲义p315《安娜之死》(2014江苏) 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11
小结:情节作用题 1、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形象,表现了性格或
心理,使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2、情节方面: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
对比衬托,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 3、环境方面: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
2017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 及 答题技巧
1
一、人物形象
分析依据 1、情节 2、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塑造人物的手法 ①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
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 以景衬人) 4、环境描写 5、作者的介绍评价
2
高考典例分析
4
2016年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
要概括。 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
学女博士的形象。
5
《审 丑》(山东高考)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
的形象特点。 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
忍辱负重;(3) 善良无私(4)晚景凄 凉。(命运遭遇)
题
24
复习讲义p311《捡烂纸的老头》(2015浙江)赏 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 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 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4、修辞手法:(略)
20
表达方式:记叙 (一)主要记叙方式
1、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插入相关事件,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 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 情节更完整严密,人物形象更充实丰满。
21
记叙人称(叙述视角) 1、第一人称: (1)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2)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亲切自然。 (3)受时空的限制性。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 了对照。
18
小结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
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或暗示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 地点。
19
五、艺术技巧
复习讲义p299《四个坚持》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描写手法 :
人物(1)正面描写(略)(2)侧面描写:2、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衬托、铺垫、 照应、悬念、巧合、象征、反讽、详略得当、 以小见大等
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主题方面:揭示、丰富、突出或深化主题;
12
三、线索 1、找线索 2、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
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复习讲义p292 例一:《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
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 析。(6分)
13
【答案】小说的明线是:马兰花得知麻婶得 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 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15
复习讲义p310 《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
手法。(5分)
2、①运用比喻、反衬、多角度描写等手法。 (1分)②用软缎比喻碧波,以水声、摇橹声、 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 谧),形象生动、动静相宜。(2分)从听觉、 触觉、视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1分)情景 交融,烘托了作者得碗之后内心的宁适愉悦。 (1分)
22
3、第三人称: (1)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反映更广阔的
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2)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
观性。
23
典例分析
1、复习讲义p299《蓑衣》(2015安徽卷) 第(2 )题 2、复习讲义p314《走眼》(2015浙江卷) 第2题 3、2016山东高考《琴声何来》第20题(2)
16
复习讲义p312《东坛井的陈皮匠》 第2题
17
《第9车厢》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
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
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
8
鉴赏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9
典例分析
1、复习讲义p294《枣香醉人》 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2016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
作用? 3、2016江苏《会明》(沈从文) 第4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
小说的暗线是: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 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 钱。
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 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14
四、环境描写
两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景方法
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手 法
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事物,能敏锐地捕 捉商机。
3、 《捡烂纸的老头》复习讲义p311 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3
4、《马兰花》复习讲义p292
简要分析马兰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6分)① 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 钱的事.
③重情义。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 义;
(4)做人有原则。丈夫言行过分,他会据理 力争。(每答节
把握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7
例一: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妻子深夜被厨房的声音惊醒;②妻子发现丈
夫偷吃面包;③妻子和丈夫谈论“厨房的声音” ④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 例二、《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参考答案: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要概括。
10
4、复习讲义p315《安娜之死》(2014江苏) 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11
小结:情节作用题 1、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形象,表现了性格或
心理,使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2、情节方面: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
对比衬托,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 3、环境方面: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
2017高考语文小说试题类型 及 答题技巧
1
一、人物形象
分析依据 1、情节 2、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塑造人物的手法 ①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
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 以景衬人) 4、环境描写 5、作者的介绍评价
2
高考典例分析
4
2016年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
要概括。 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
学女博士的形象。
5
《审 丑》(山东高考)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
的形象特点。 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
忍辱负重;(3) 善良无私(4)晚景凄 凉。(命运遭遇)
题
24
复习讲义p311《捡烂纸的老头》(2015浙江)赏 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 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 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4、修辞手法:(略)
20
表达方式:记叙 (一)主要记叙方式
1、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插入相关事件,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 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 情节更完整严密,人物形象更充实丰满。
21
记叙人称(叙述视角) 1、第一人称: (1)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2)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亲切自然。 (3)受时空的限制性。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 了对照。
18
小结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
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或暗示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 地点。
19
五、艺术技巧
复习讲义p299《四个坚持》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描写手法 :
人物(1)正面描写(略)(2)侧面描写:2、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衬托、铺垫、 照应、悬念、巧合、象征、反讽、详略得当、 以小见大等
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主题方面:揭示、丰富、突出或深化主题;
12
三、线索 1、找线索 2、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
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复习讲义p292 例一:《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
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 析。(6分)
13
【答案】小说的明线是:马兰花得知麻婶得 病后发呆——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读麻 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15
复习讲义p310 《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
手法。(5分)
2、①运用比喻、反衬、多角度描写等手法。 (1分)②用软缎比喻碧波,以水声、摇橹声、 语声、雷声、雨声衬托周围环境的宁静(静 谧),形象生动、动静相宜。(2分)从听觉、 触觉、视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1分)情景 交融,烘托了作者得碗之后内心的宁适愉悦。 (1分)
22
3、第三人称: (1)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反映更广阔的
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2)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
观性。
23
典例分析
1、复习讲义p299《蓑衣》(2015安徽卷) 第(2 )题 2、复习讲义p314《走眼》(2015浙江卷) 第2题 3、2016山东高考《琴声何来》第20题(2)
16
复习讲义p312《东坛井的陈皮匠》 第2题
17
《第9车厢》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四周是一大片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
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的备用道上。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
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反衬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
8
鉴赏故事情节: 复习讲义p293【设问方式】【答题模式】
9
典例分析
1、复习讲义p294《枣香醉人》 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2016山东高考《琴声何来》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
作用? 3、2016江苏《会明》(沈从文) 第4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
小说的暗线是: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其女儿火 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写信替母还马兰花 钱。
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 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
14
四、环境描写
两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景方法
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手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