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高二历史

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高二历史

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高二历史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逐渐崛起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中国积极推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

这一原则首先在香港和澳门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成功。

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提倡维护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权威,主张以多边主义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秩序。

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倡导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信倡议,旨在促进地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解决边界争端。

与邻国相比,中国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如南海争议。

中国主张通过直接当事国的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反对外部干涉。

六、推动全球气候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主张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责任。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向维和行动派遣了大量维和人员和物资。

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维和行动来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八、重视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致力于推进南南合作,并提供援助和支持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帮助其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总结:当代中国外交以和平发展、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全球气候合作以及维和行动的开展,努力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北外通选课 当代中国外交 期末复习

北外通选课 当代中国外交 期末复习

当代中国外交一、导言外交官的六大素质:①爱国主义情怀②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③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④念念不忘执行外交政策⑤严格的组织纪律性⑥廉政自律二、新中国外交的四个发展时期(60年概述)1、发展脉络①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此时的中国外交是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为目标。

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新中国确定了“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此时,中国政府首先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国参加抗美援朝,出席日内瓦和万隆会议,并力求使会议取得一些成果,显示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②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两个拳头对付敌人)·面对世界的动荡、分化、改组和国内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外交进行了调整,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对付敌人”,提出依靠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的政策。

·此时外交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形成第二次建交高潮。

·此时,中国还和周边国家解决了边界的纠纷问题、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中苏之间也从两党的分歧演变成国家关系的恶化,·中法建交。

·总体上中国外交仍不断向前发展。

③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一条线,一大片)·此时外交工作也受到国内“文革”的影响,但影响较小,60年代末已经走上正轨。

国家上苏攻美守的态势是中国外交调整的原因。

·中国于1971年11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和美国改善了关系,并由此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④80年代至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新论断和国内建设的需要,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①对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③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④以“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新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最为活跃的局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外交学概论》题型及重点

《外交学概论》题型及重点

一、题型:1、名词解释(20%)5’*42、简答题(45%)15’*33、论述题(35%)35’*1二、重点内容:1、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扩展含义: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的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2、四项外交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

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四,承担国际义务原则。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外交特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超越接受国国内法赋予其法人与自然人的权益。

外交豁免: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除接受国法律条款的待遇,本质上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

4、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享有的不可侵犯性:第一,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第二,使馆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三,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第四,外交通讯不可侵犯。

管辖豁免: 第一,刑事豁免。

第二,民事豁免。

第三,行政豁免。

第四,无作证之义务。

外交特权:第一,免纳直接捐税。

第二,免纳关税。

第三,行李免检待遇。

第四,其他特权。

5、外交礼仪11原则:1、以人为本2、忠于祖国3、维护形象4、求同存异5、遵时守约6、热情有度7、不宜过谦8、尊重隐私9、女士优先10、保护环境11、白金法则6、外交决策含义:是指外交实体(特别是主权国家)在采取正式的外交行动之前所作的必要决定。

具体而言,外交决策是指外交实体,特别是主权国家,在采取外交行动之前,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和进行抉择的过程。

7、外交决策的过程:(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拟订方案(4)评估选优(5)反馈修正8、外交机构含义:外交机关;是指在每个国家负责办理本国外交事务的有关部门。

育明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重点资料-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著)第一章要点

育明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重点资料-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著)第一章要点

北外各专业辅导课程+历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6000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重点资料-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著)要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宝俊第一章新中国外交的奠定第一节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1) 战后社会主义和各国人民力量有了很大发展(2) 美苏两国摩擦不止,北约,华约的成立(3)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4) 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敌视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1.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思想理论,产生背景)简答:“一边倒”(2001)2.“另起炉灶”简答:“另起炉灶”(2000)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简答:“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什么?(2002)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第二节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势力1.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赔款2.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控制中国的海关4.享有领事裁判权5.获有驻军权二.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方面的特权和势力1.处理旧政府签定的条约(中苏之间)2.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3.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4.取消航务特权5.收回海关大权(1951年5月第一部真正独立的海关税则)三.清理外国人在华拥有的企业和房地产(按国籍,系统,行业等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四.处理外国人在华经办的文教,卫生和宗教等机构1.停止帝国主义在华新闻机构的活动2.处理外国人经办或接受外国人津贴的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机构3.处理受外国控制和影响的教会(自治,自传,自养)第三节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一.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1.同苏联外交关系的建立(意义)2.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二.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锡兰外交关系的建立)(中锡贸易协定,非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三.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1.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瑞典第一,中芬贸易协定——第一个与西方国家签订的政府间贸易协定)2.同英国,荷兰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原因和背景)简述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2001)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一)名词解释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中国当代外交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外交史期末复习资料

1、新中国外交三原则(1)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2)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3)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中苏同盟的核心问题: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再起以及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的侵略。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包含了军事同盟性质的条款: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签订协定规定立时地或确定最短期限地由中国收回某些权利。

——苏联同意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中美三个公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5、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6、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1)和平谈判,友好协商,不诉诸武力,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问题。

(2)不必多占原来就不属于我们的土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承认客观历史事实。

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机构在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所采取的政策、立场和行动。

外交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中国外交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 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非对称原则:中国外交实行非对称原则,即在同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和合作时,不追求对等,而是根据国家实力和地位的差异来确定合作方式和领域。

4. 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原则:中国外交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全球性问题。

同时倡导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二、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1.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发展利益等。

2.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外交倡导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4. 促进民族复兴:中国外交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和支持。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和平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2.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倡导与周边国家互信互利、共同发展,推动区域合作与共赢。

3. 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外交积极推动建设全球伙伴关系,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协商一致的多边外交政策:中国倡导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问题,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四、中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为核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外交理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外交方针(1)基本方针:奉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2)基本政策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______一边。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知识拓展] “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

(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外交成就(1)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________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

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3)参加日内瓦会议①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_______》。

②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_______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第7讲 现代中国外交(一轮复习)

第7讲 现代中国外交(一轮复习)

第23(24)课现代中国的外交(复习课)【考纲要求】(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前预习案】【重点知识归纳】1.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在建国初表现为;;的三大政策。

2.建国初期的四大外交成就是①;②;③;④。

3.70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和。

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因素是。

4.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三点建树;;。

5.影响一国外交政策的四大因素:;;;。

【课内精讲精练案】【精讲精读】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60年代表现为既反苏又反美,“两只拳头出击”。

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一条线、一大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以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体现为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2. 建国初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不同(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外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外交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外交政策、外交技巧等诸多方面。

下面是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国际关系理论1.现实主义理论:侧重国家利益、权力和国际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自由主义理论:重视国家间的合作、国际组织和法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构造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社会的规范、信仰和认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1.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了解联合国的组成、宗旨和功能,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作用和职责。

2.地区性国际组织:研究欧盟、非盟、东盟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三、外交政策与外交思想1.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分析国家利益的内涵、分类和确定,以及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2.大国国际关系:研究大国间的外交政策、竞争与合作的模式,以及大国角力的特点和影响。

3.小国外交政策:探讨小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以及小国外交的策略和手段。

4.外交战略与外交手段:了解外交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外交手段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四、外交实务与外交技巧1.外交谈判:研究外交谈判的过程、原则和技巧,以及谈判中的危机管理和解决方案。

2.外交礼仪:了解外交礼仪的基本规则,包括外交礼仪的形式、仪式与规范。

3.外交协商:研究外交协商的原则、渠道和实践,以及协商中的合作与竞争。

4.外交传媒:探讨外交宣传和外交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外交传媒的作用和方法。

五、国际安全与军事外交1.国际安全与军事合作:了解国际安全的定义、构成和威胁,以及国际军事合作的形式和机制。

2.战争与和平:研究战争的起因、类型和影响,以及和平的形成、维护和发展。

以上是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加强对国际关系的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家间的新兴问题。

当代中国外交复习题

当代中国外交复习题

1、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毛主席概括为“一边倒”“另起炉灶”“到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是相当睿智的外交政策。

首先,成立初期的新中国是国力衰微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敌视,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苏联的力量,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次,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签订的任何不平等文件,这位我们进行公平外交创造了条件;最后,清楚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为国家安定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与民主和平平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为我国进行国内建设和国际交往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极好的环境,促进了国力的增强。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中印边界冲突的起因,大致过程及中国政府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和努力?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但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边界线,而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侵略留下了的一些历史纠纷,使中印边界问题成为两国间存在的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印两国对边界的看法出入很大。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中、印边界争端需要通过谈判,互谅互让,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但是印度拒绝谈判并不断用武力打破中印边界的现状,要把它单方面划定的边界线强加给中国。

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总理在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提出全面领土要求,接着印度边境哨所节节向北推移,企图在边界问题上造成既成事实,逼中国接受。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一、绪论1、外交:各主权独立国家通过和平方式为捍卫和促进国家利益所进行的官方往来活动。

2、外交的特征:(1)外交带有国家性质的特征,政治性和阶级性;(2)外交离不开本国的实力(实力性;(3)外交是一种与战争相对立的和平的国务活动(和平性);(4)外交是政治与艺术的结合(艺术性)。

二、新中国成立-50s末1、三项外交政策(1)“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反对帝国主义。

必须组成以苏联为首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并遵循正确的政策。

新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不可能站在一起,尤其是美国,主动倒向苏联比被动倒向苏联更有利。

(2)“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心得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平等、互利、相互组中领土主权)(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彻底素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三、20c50s-20c60s末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为什么要调整(背景)?(1)国际:1)50年代以来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了国家关系(苏联将中国视为机会主义国家,中国将苏联视为修正主义国家);2)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不仅冲击着新旧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基本力量,使中国推进世界革命有了基础);3)当时中国面临美苏两个敌人(中美仍互敌视,中苏反睦为仇)。

(2)国内:1)中国的实力增强,为推进世界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2)中国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苏联已经变成了修正主义国家,作为另一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自然担负起推进世界革命的重任;3)中国国内政策对外交政策产生了必然的影响。

2、调整内容119(1)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又称“两个拳头打人”)((2)极左思潮对外交的影响—否定正确的外交政策“三降一灭”、“三和一少”、“文化大革命”;几乎陷于中断的外交关系-极左思潮影响)四、20c70s“一条线,一大片”P127按照大致的维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并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共同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外交本质:用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外交的传统含义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

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外交的扩展定义原因:全球化时代,外交主体和外交议程的多元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四项原则第一,主权平等原则。

第二,不干涉内政原则。

第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第四,承担国际义务原则。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特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超越接受国国内法赋予其法人与自然人的权益。

外交豁免,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使馆及其人员享有的免除接受国法律条款的待遇,本质上也可包括在外交特权之内。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不可侵犯性第一,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第二,使馆档案和文件不受侵犯。

第三,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第四,外交通讯不可侵犯。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管辖豁免第一,刑事豁免。

第二,民事豁免。

第三,行政豁免。

第四,无作证之义务。

外交使团和外交人员应享的外交特权第一,免纳直接捐税。

第二,免纳关税。

第三,行李免检待遇。

第四,其他特权。

内容:外交使节和外交代表机关,有权在使馆馆舍、外交机关的办公处、外交人员的寓所及其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的国旗或国徽;在接受国的礼仪庆典活动场合,外交使节拥有占有荣誉地位的权利;除为国家安全而由法律禁止或限制进入的区域之外,接受国应确保外交人员拥有在其境内行动及旅行的自由;外交代表享有免除适用接受国施行的社会保险办法的特权;外交代表享有免除一切个人劳务和所有各种公共服务的特权;外交代表享有免除关于征用、军事募捐、军人住宿等军事义务的特权。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社会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社会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社会笔记第三节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是新政权得到巩固的关键。

一、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1、同苏联外交关系的建立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阴谋,对巩固新中国,恢复发展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四个月中,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对于巩固新政权,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中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建交。

坚持先谈判后建交。

建交原则为: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并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②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驱逐国民党集团③交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三、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1950年至1956年底,中国同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建立外交关系1、同瑞典建立外交关系2、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外交关系①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②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获得国际社会承认的原因为首先毛等领导人制定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并被共同纲领确定下来其次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再次将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面对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站稳脚跟。

第二章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好关系第一节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和苏共的往来二、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和中苏新条约的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该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①中苏两国加强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反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

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外交学概论复习整理1、什么是外交: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以处理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对外政策的手段。

广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

2、外交有何功能:1、外交促进世界政治各种行为体之间的交流。

2、外交促进谈判以达成协议。

3、外交收集外国的信息和情报。

4、外交减少国际关系中的摩擦。

5外交具有在国际社会代表本国和本国人民的象征性作用。

3、我国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简答):1盟会:“会”为国际会议,“盟”为缔结条约。

盟会即双方或多方的君主为了商讨友好,订主结盟,签订和约等进行聚会。

2聘问:有关修好、庆贺、吊唁、通报情况、解答质疑、探听别国虚实等。

一国的君主常派大臣或使节前往别国进行聘问。

3质:两国友好表示信义,往往以国君的公子为人质。

在两国不友好的时候也有以人为质的。

4奔:类似如今的政治避难(如公子重耳)。

5平:战后讲和。

6朝:国君互访。

4、什么是聘问(春秋时期):见上条5、西方语言中的“外交”一词源于何处?古希腊语(古希腊的使节和外交代表团出使各个城邦时,要持有君主或元老院发给的确认其全权的委任书,即diploma,后来由此演化出大多欧美语言中的外交一词)6、简述古希腊外交对后世的影响: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外交原则发展成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公认的制度。

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外交制度形成了希腊化的地中海体系。

生活在这一体系中的各个国家相互往来,要受公认的某些外交规则和外交习惯所支配,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性的国际社会。

古希腊人提出的“国家平等”和“国际社会”等概念,以及确立的一些外交原则对后世外交有巨大影响。

7、古罗马外交都有哪些显著特点:注重法律的外交。

1对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战争、如何开战、战后如何处理敌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一边倒” 是一把双刃剑,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
平民主阵营一边
于孤立地位
“一边倒” 是一把双刃剑,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
(1)建国初期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 次建交高潮。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 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
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与发达国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 步发展;
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
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答案】C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
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跟踪练
6、(2021.6·浙江高考·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
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 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国对外贸易制

外交学概论复习资料

外交学概论复习资料

理论篇:基本概念、外交起源与发展一. What is diplomacy?Diplomacy is the exercise of independent states to manage external affairs through official activities; an important peaceful means by the nation’s representatives to protect its interests an d implement its foreign policy; the science , art and skill of peaceful management of state relations. (The core of diplomacy is concerning to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It is the necessity of rational relations among states. The foundation of diplomacy is the 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 conventions and regulations tha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二. 5 functions served by diplomacy⑴Representation;Communication;Negotiation;Observation;Protection⑵New functions in the changing world:①Expanding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foreign countries②Promoting the national image by the Marketing ways③Participating multilateral diplomacy, learn to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controversial issues and provide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④Embassies must serve the broadening needs of their fellow citizens traveling /working/living abroad三. what’s features of the definition of “narrow-sense”diplomacy ?“narrow-sense” diplomacy overweight the business of management of the foreign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Implementing foreign policy; skills of the conduct of foreign behavior.四.外交如何走向规范化?Th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of diplomacy1、the bud stagein ancient times, there are lots of diplomatic activities in ancient China, India, Greece and Roman.2、Preliminary stage of development—in the middle agesAC.1455 The duke of milan sent envoysto Genoa in the Italian Peninsula that is be seen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form of diplomacy.The beginning of Resident envoys system3、Regularization stage①.1648, “Westphalia Contract ”----affirming the resident diplomat system by treaty②.1815,”Vienna Meeting”---Diplomatic personnel rank in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③.1961, “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五、冷战后外交新变化New diplomacy stage—after Cold War Wha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diplomac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lateralism?1. More players in diplomacy-----1) mor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NGOs/MNCs)2) more other government departments3) more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foreign service officers (heads of states/track two diplomats/general public )2. More contents of diplomacy-----the economy/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uman rights/ money laundering/refugee dumping……3. More diplomatic methods-----Typical diplomatic methods: bilateral diplomacy/professional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New methods: summit diplomacy /multilateral diplomacy/public diplomacy/internet diplomacy……4. old or new? Change or unchanged?unchanged: typical resident representatives---still important unchanged: purpose of diplomacy制度篇:外交准则、外交规则与惯例、外交机构一、Universally-Accepted fundamental Norms Governing Today’s diplomacy国际公认的当代外交基本准则1. Sovereign equality 主权平等2. Peaceful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non-use of force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The contents in the General Treaty for the Renunciation of War (1928)•The contents in the UN Charter•“The parties to any dispute the continuance of which is likely to endanger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 shall, first of all, seek a solution by negotiation, enquiry, mediation, conciliation, arbitration, judicial settlement, resort to regional agencies of arrangements , or other peaceful means of their own choice.”3.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of any state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what’s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diplomacy?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1. mutual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2. mutual non-aggression3. 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4.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5. peaceful coexistence二、外交规则与惯例Diplomatic regulations and conventions1.外交承认含义、方式P235、2382.外交关系的建立P2403.外交代表机关的建立和馆长的就任P2444.外交团和外交团团长(diplomatic corps)P2685.外交特权与豁免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P3346. order of precedence in diplomatic practice P326三、外交机构Modern diplomatic institutions1.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Function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1) Representative as a whole2)Connection between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and resident institutions3)Policy recommen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2.The embassy 大使馆P251●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an embassywhat’s the work of the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arge d’ affaires and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The appointment of an ambassadorWhat’s the course of appointing an ambassadorin China /the U.S./the United Kingdom?why the agreement between two countries is necessary?●Explain the core Functions of the embassy?RepresentingProtectingNegotiatingAscertainingPromoting●The composition and size of embassycomposition with ambassador as centre1) Ambassador(minister )2) Counselor (political /commercial/cultural)(charge d’ affaires )3) Foreign secretary(3)4) Diplomatic attache (attendant) /military attache5) Diplomatic agents’ spouses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staffSize: from 1 to 100 agents2.领事馆定义:Consulat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government . When the government agreed by a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or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with a government of another country , the consulate will be stationed in a particular city to the other country, and exercise of consular functions in a certain area.职责实践篇:外交谈判、外交方式(公共、首脑、经济)、外交官一、公共外交、1. What’s the public diplomacy?work aiming to inform and engage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overseas in order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influence for the state by using mass media/cultural exchange and so on.2.What’s the features of public diplomacy?1. differences from traditional diplomacy2. differences from propagandapared with 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4.why does public diplomacy rise?①informationization/democratization/and civil society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public ,the public is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for diplomacy②many countries take public diplomacy as the part of nationalstrategy because the soft power and national branding are more crucial for the country.5.Brief summary:①Public diplomacy is a new way that can be close to foreign public . It becomes many governments’ the important part of foreign strategy②generally speaking, public diplomacy can promote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public.③public diplomacy is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matic institutions. The diplomatic system is forming “one body two wings” frame.④Public Diplomacy can promote foreign policy, but can’t save a flawed policy.二、经济外交1.定义:The decision-making, policy-making by 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or economic interests.The decision-making, policy-making by 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using economic methods to realize non-economic aims.2.Origin and development①before 19th century②in 1866,the foreign affairs ministry of the U.K. established commercedepartment③rising after World War Second---Japanese economic diplomacy④universal phenomenon after 1990s’3.The form of economic diplomacyEconomic cooperation:trade/finance /oilEconomic aid:physical/technical/currencyEconomic sanction:embargo/trade ceased/financial assets freez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G8/G20/WTO/IMF三、首脑外交见下四、外交谈判1.what is diplomatic negotiation?Broad Sense:a peaceful method for the countries to deal with disputes and come to agreements.Narrow Sense:negoti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explici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publicly for the purpose of reaching agreement.2. Features of negotiations1. negotiation is like a sport, needing training and practising .2. Mixed motives: all parties participating negotiation have mutual interests (the base) as well as conflict interests (the focus).3. the course: all parties will se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ims for this negotiation. The final result will be in this range.4. any negotiations will be the course of joint decision-making.3. Types of negotiationsRival negotiations :dispute solvingb oundary/trade/security incident……Cooperative negotiations :establishing relations/developing relations /aid/economic projects/arms control………The negotiations in reality sometimes have mix of two types.4. key elements and skills for successful negotiationInterests, options, criteria, peoplethe skills as a whole1. Identify your interests, guess and make sure the other side’s interests.2. Se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ims for a negotiation and identify an explicit agenda and strategy in the negotiation.3. Expand the mutual interests by inventing some options.4. Provide the objective criteria for realizing the aims5. Listening actively and healthy communication6. Make use of the influence that your country has.7. Make sure what you should do next if the negotiations broke down. (alternative)例题1、论述首脑外交的含义、形式和功能?首脑会晤:双边首脑会晤的直接目的在于首脑直接参与会谈和对话,它不同于一般的外交磋商,是由首脑直接出面澄清国家的基本政策与战略,就国家间的基本原则达成谅解。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世纪之交 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 问题。
巩固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
周边 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关系 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_中__非_合__作__论__坛___,2003年加入《东南 国家合作 亚友好合作条约》 建立
主题概览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 供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 猛发展。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 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 和地区迁徙。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 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 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外交
1.方针 (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_一__边__倒__”三条方针。 (2)内容 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_打__扫__干__净__屋__子__再__请__客___”,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复习
一、绪论
1、外交:各主权独立国家通过和平方式为捍卫和促进国家利益所进行的官方往来活动。

2、外交的特征:
(1)外交带有国家性质的特征,政治性和阶级性;(2)外交离不开本国的实力(实力性;(3)外交是一种与战争相对立的和平的国务活动(和平性);
(4)外交是政治与艺术的结合(艺术性)。

二、新中国成立-50s末
1、三项外交政策
(1)“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反对帝国主义。

必须组成以苏联为首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并遵循正确的政策。

新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不可能站在一起,尤其是美国,主动倒向苏联比被动倒向苏联更有利。

(2)“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心得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平等、互利、相互组中领土主权)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彻底素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三、20c50s-20c60s末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为什么要调整(背景)?
(1)国际:
1)50年代以来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了国家关系(苏联将中国视
为机会主义国家,中国将苏联视为修正主义国家);
2)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不仅冲击着新旧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成为反对
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基本力量,使中国推进世界革命有了基础);
3)当时中国面临美苏两个敌人(中美仍互敌视,中苏反睦为仇)。

(2)国内:
1)中国的实力增强,为推进世界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
2)中国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苏联已经变成了修正主义国家,作为另一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自然担负起推
进世界革命的重任;
3)中国国内政策对外交政策产生了必然的影响。

2、调整内容119
(1)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又称“两个拳头打人”)((2)极左思潮对外交的影响—否定正确的外交政策“三降一灭”、“三和一少”、“文化大革命”;几乎陷于中断的外交关系-极左思潮影响)
四、20c70s“一条线,一大片”P127
按照大致的维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并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共同抗衡霸权主义和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

(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c70s末—20c80s初
1、中国外交为什么调整(国际国内环境)
内部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新中国诞生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和路线的严重干扰,工作
重心未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发展才是硬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重新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

外部原因:
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苏攻美守态势为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的对峙态势所代替;
(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提出)战争因素依然存在,但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2、调整的内容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根本宗旨,也是创建新型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
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确立对外开放为长期基本国策(半封闭到全开放)(80年代)
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的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解决港澳问题,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20c80s后
1、和谐世界的概念
建立公正、和睦、民主、包容的世界。

其中,公正是指没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睦是指反对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强调通过政治谈判、对话等途径解决争端;民主是指坚决反对在国际关系中采用“单边主义”,主张国与国之间要对话、协作解决问题;包容是指在思想文化上反对某些国家的强权推行他们的意识形态与运行模式,不同国家、民族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思想均有其优点,各国文化只能相互借鉴才能推动国与国的发展,建构多元文化、多远世界。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1)中国的历史:曾遭到外国外国侵略者的百年侵略(2)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为贵)(4)世界的发展趋势
七、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特点
1、两国的战略关系的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基础),两国的矛盾因为过去苏联因素所掩盖的矛盾表面化、尖锐化。

2、发展的战略目标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和平的发展(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美国—争做唯一的超级大国
3、在意识形态领域,容易发生对抗
4、中美两国的共同点,特别是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增长,在反恐问题上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打击国际犯罪,保护环境,防止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领域)
总结: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遏制家加接触,1-3遏制防范,4—合作、接触、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