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教育体制差异与学术交流
中国和俄罗斯在教育制度上的异同
中国和俄罗斯在教育制度上的异同首先,中国和俄罗斯在教育制度的目标上有一些区别。
中国教育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俄罗斯的教育制度目标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力的公民,为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才华的人力资源。
其次,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制度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基础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而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幼儿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一般中等教育和职业中等教育,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再次,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内容也有所差异。
中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强调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
中国的高中阶段有以科学和文科为主的不同类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
而俄罗斯的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等。
俄罗斯高中阶段也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物理数学类、生物化学类和人文社会学类等,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
最后,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评估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评估主要以考试为主,例如高考、中考等。
考试成绩在学生的发展和升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的教育评估则更加综合全面,包括考试成绩、学科竞赛、课堂参与和报告等。
俄罗斯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和俄罗斯在教育制度上存在一些异同。
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而俄罗斯注重培养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供更多元化的学科选择。
此外,两国的教育评估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以考试为主导,俄罗斯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随着中俄双边关系的不断加深,中俄边境城市之间的教育交流和比较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两国紧密的合作下,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这为中俄两国教育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对比研究,探析两国教育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教育体制与政策比较中俄两国在教育体制与政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国家教育体制,教育由国家主导并推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发达。
而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则更为多元化,分为政府教育、民办教育和教会教育等多种类型。
在教育政策方面,中国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而俄罗斯则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教育资源与师资比较在教育资源与师资方面,中俄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的城市,教育设施与师资水平普遍较高。
而俄罗斯的教育资源则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要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
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偏远边境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设施不完善。
两国在教育资源与师资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现象,需要在未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三、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比较中俄两国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而俄罗斯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更注重课堂教学,俄罗斯更注重实践教学。
两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为中俄边境城市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四、学生学习态度与素质比较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比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教育的差异与共同点,促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文化赏析
中俄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教育体制。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建立初期,也曾大量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和经验。
中俄两国在教育体制基础、社会背景、改革措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两国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借鉴性。
俄罗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虽然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其改革符合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等教育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借鉴。
在中俄教育体制的差异上,我们看到俄罗斯的孩子是7岁上学,只是学校不分小,初,高中,进入学校以后,便在这里学习11年的基础课程,然后步入大学。
每年有两个假期,寒假只有两个星期,主要是过新年。
而暑假是从6月到8月,这为期三个月的长假,足以让孩子们去尽情享受夏日的阳光了。
这里有一个让我觉得好笑的问题,其实孩子们在这里只是学习了10年,在结束了3年的基础教育之后直接进入5年级而没有四年级这个说法。
伊拉说,俄罗斯联邦要求学校应该是11年教育,然后进入大学。
很多年过去了教育部却没有编写全11年教育的教材,为了响应联邦政府的决策,所有学校干脆直接让孩子们跳一级了事。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它免去了我们国内小升初,初升高,滋生的社会腐败,家长择校的辛苦和对孩子的学习压力与折磨。
在这11年的学习教育中,全俄罗斯联邦的教育规定是每周五天,半日授课。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孩子每天只上半天课。
剩下的时间便是参加学校或者校外组织的何种活动与学习。
我们国内倡导多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只是留在了纸面上或是做做表面文章,或者干脆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让孩子们打着瞌睡或是抹着眼泪奔波在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光明大道上。
而俄罗斯则是把这些对孩子的培养问题的着眼点落在了实处,就是给孩子们真正的时间与空间。
在苏联时期,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学科。
几乎所有的女孩对钢琴弹奏,舞蹈,声乐都有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而男孩子们更倾向于体育。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政策制定方面均强调政府主导,通过制 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范和引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方 向。
实施情况
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实施较为严格,政府对高校的管控力度 较大;而俄罗斯则相对较为宽松,高校自主权较大。
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与方向
改革趋势
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均趋向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国 际化、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国际交流
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为学生 提供海外学习、实习和志愿服务的机 会。俄罗斯的高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国 际交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合作项目
中俄两国高校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多项 合作项目,如联合培养、互派留学生 等,促进了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 合作。
06
中俄高等教育政策与改革
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科研成果与转化
科研成果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科研成果方面都有显著表现,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 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较为活跃,而俄罗斯则在一些基础科
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果转化
中国政府鼓励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等多种方式促进 产学研结合。俄罗斯则相对较注重基础研究,对于成果转化的关注度不够,但近年来也
院偏重学术研究,职业技术学院偏重职业技能。
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学术研究和职业
03
技能的不同方面。
中俄高等教育入学政策
01
俄罗斯高等教育实行自主招生和考试入学相结合的政
策,学生需参加统一的高考并通过分数线方可入学。
02
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学生需通过高考
并达到录取分数线方可入学。
中俄高等教对比
谈新时代中俄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理论平台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许华 黑龙江大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谈新时代中俄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将在2020年、2021年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活动。
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活动可谓正当其时。
首先,两国战略合作的等级不断提升,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次,国际政治格局客观上推动着两国加强科技合作。
当前中美科技关系面临“脱钩”的风险,美国逐步收紧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意图以新的铁幕阻断中国的国际科技交流。
为应对挑战、避免孤立,我国需要拓宽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
与传统科技大国俄罗斯的合作,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成为对冲风险的一种选项。
受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推动,我国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对两国科学文化资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两国科研文献的检索和信息查询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两国在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创建一个符合时代需要,对两国学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深度加工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和学术评价系统。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与学术交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学术文献资源共享、共建的方式,加强中俄两国科研机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资源的云合作,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俄学术数据库合作现状与需求苏联曾是举世公认的科技大国,来自苏联的学术资料一度是中国科研人员最重要的科技资讯来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科教体系受到极大冲击,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潜力损失巨大。
与此同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断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通过技术考察、人员进修、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与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图书情报机构购买和引进的资源中,欧美学术数据库占有绝对优势。
在学术评价方面,我国积极对标欧美,美国科学引文期刊(SCI)、美国社会科学引文期刊(SSCI)等指标一度成为中国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权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标准。
中俄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2020年第19卷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中俄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分析□庄雨桐刘继斌【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简单分析中俄的教育制度。
在中俄教育体制、中俄教育体系、中俄教育的侧重点这三个方面,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分析。
使读者们可以更了解中俄教育制度,明白中俄教育制度的差别以及特点,从而更好地选择读书环境。
【关键词】教育制度;侧重点;教育体系【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吉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礼纪’APP—专业选好礼”(编号:2019136001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庄雨桐(1999.4 ),女,吉林磐石人;长春光华学院刘继斌(1973.1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光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俄教育制度比较“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和普京的关系。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的战略协作步入更高水平、更广、更深的方向挺进。
在人文方面加快推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在师生学术交流,利用远程教育技术等开展汉语,以及俄语教学方面加快实现突破,中俄关系越来越好,这为中俄两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俄两国教育的研究变得火热起来。
一、中俄教育体制概况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曾经有过“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体制的阶段。
幸运的是,中国的教育事业经过复制、吸收、发展、改革等阶段,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体制。
为了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以及经济水平不高,全民教育的发展面临众多困难。
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俄罗斯自1991年12月25日独立以来,几乎完全沿袭了前苏联的教育体制。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两国交界处的边境城市,中俄边境城市的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值得深入研究,为两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教研视域入手,探析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比较研究。
一、教育政策比较在教育政策方面,中俄两国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而俄罗斯则实行了12年的义务教育制度。
这意味着,俄罗斯学生接受的义务教育时间更长,涉及的学科内容也更广。
而在教育理念上,中国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竞争,俄罗斯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这种差异在边境城市的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师资队伍比较在师资队伍方面,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中国在城市教育中注重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而俄罗斯在边境城市的教育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可能不如中国。
这也导致了边境城市教育中的师资配置和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教学资源比较教学资源的比较也是边境城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快,学校的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较为齐全,教学条件更好。
而俄罗斯边境城市的教学资源可能相对简陋,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也导致了两国边境城市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俄边境城市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对于两国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可以从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获取一些启示和借鉴。
两国在边境城市的教育领域也可以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两国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2000字】。
中俄幼儿教育差异论文
中俄幼儿教育差异论文中俄幼儿教育差异幼儿教育在中俄两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中俄两国的幼儿教育存在许多差异,包括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俄幼儿教育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中俄两国的幼儿教育体制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幼儿教育由政府部门主导,通过各类幼儿园提供教育服务。
而在俄罗斯,幼儿教育则更注重家庭教育,家长在幼儿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在俄罗斯,幼儿园教育较为普及,政府也提供相关的补贴和福利,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中俄两国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
与此不同的是,在俄罗斯,幼儿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外,俄罗斯幼儿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教育理念中俄两国的幼儿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功利主义教育观念较为盛行,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追求孩子的成绩和竞争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技巧。
而在俄罗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更加流行,强调培养孩子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俄罗斯的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意识,强调孩子的快乐和幸福。
四、原因分析中俄幼儿教育差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国情不同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政府主导的幼儿园教育成为主流。
而俄罗斯是一个面积辽阔的国家,人口相对较少,家庭教育得到更多重视。
其次,文化传统的差异也会影响幼儿教育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功利和学术成就,而俄罗斯传统文化则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最后,国家政策的不同也是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两国政府在幼儿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俄罗斯政府对幼儿教育给予了更多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
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
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
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
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
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
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
2023-11-06CATALOGUE目录•中俄教育交流现状•中俄教育合作现状•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意义•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创新路径•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点任务•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措施•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展望与规划01中俄教育交流现状交流规模近年来,中俄教育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双方合作的高校数量和交流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交流层次中俄教育交流不仅涉及高等教育领域,还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
双方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等。
交流规模和层次交流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01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双方高校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互访等合作形式日益增多。
基础教育02中俄基础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
双方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同时也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职业教育03中俄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双方在职业培训、技能认证和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同时也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语言障碍由于中俄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因此语言障碍是影响双方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方加强语言教学和互学互鉴。
交流的瓶颈和问题文化差异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双方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方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促进文化融合。
资金不足由于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资金不足也是影响双方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方共同投入资金和资源,促进教育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02中俄教育合作现状合作的主要领域高等教育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主要包括学生交流、学术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
许多中国高校和俄罗斯高校之间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基础教育中俄两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主要包括语言教学、文化交流、师生互访等方面。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中俄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在教育领域,中俄两国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其中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
一、中俄合作办学的背景和意义中俄两国在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合作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教育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也可以促进两国在科技研究和创新方面的合作。
通过对两国之间办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二、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共同之处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上,都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强调实践与研究的结合3.推崇跨学科的学习理念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都推崇跨学科的学习理念,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中,都强调跨学科实践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教育理念的差异中俄两国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影响了办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中国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
而俄罗斯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学科设置和专业方向的差异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同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充分借鉴双方的优势,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双方在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教育领域,中俄两国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其中包括办学和研究项目。
本文将从中俄合作办学和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国在这方面的异同点。
一、中俄合作办学中俄两国在办学方面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曾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持,帮助中国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合作办学也逐渐得到了深化和扩展。
在合作办学方面,中俄两国的合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在与俄罗斯合作办学时,通常采取“合作办学”模式,即中俄两国共同举办一个学校,共同教授课程,并颁发双方学历证书。
而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办学时,更多选择“远程教育”模式,即俄罗斯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向中国学生提供课程,学生在中国完成学习后由俄罗斯高校颁发学历证书。
中俄两国的合作办学涉及领域也有所不同。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办学项目涵盖了范围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经济、管理、工程、法律等多个学科。
俄罗斯在与中国合作办学时,更多偏向于工程技术、军事科学等专业领域。
在办学质量方面,中俄两国的合作办学项目都注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通过建立跨院系教学团队,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推动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两国合作办学项目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中俄研究性学习比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中俄两国在研究性学习方面也有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在教育理念上,中俄两国都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俄罗斯高校通常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中国的高校也在近年来逐渐推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上,中俄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
1中国教育体制
1.1 学前教育 指3~5岁得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我国幼儿园一般由单位和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而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只能普及1年的学前教育。
1.2 初等教育 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我国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目前我国由企业兴办的各类学校基本上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3.2 中俄考试制度的比较 我国的中学毕业后有中考,按成绩选择高中,而高中毕业后,要参加全国统助家庭教育儿童,并为有子女的妇女提供工作条件。
2.2 普通教育 俄罗斯的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苏联——俄罗斯时的普通教育最早是十年一贯制的,从1993年起实施了新《教育法》,俄罗斯的普通教育为十一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到2001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教育改革方案,以中小学12年学制取代11年学制。目前,俄罗斯的部分学校在进行教改试验,但政府并不强制所有的学校执行。 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小学,学制三或四年;第二阶段为基础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学制五年;第三阶段为完全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学制为两到三年。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
中俄合作办学中研究性学习比较中俄合作办学是指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在教育领域进行合作,共同开设学校或进行研究项目。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
本文将比较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两国在这一方面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一些共性。
研究性学习都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研究某一课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都强调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展开调研和实验、撰写报告等。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略有不同。
中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俄方则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研究性学习对师生角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中俄合作办学中,中国教育体系重视师生共同参与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问题,相互启发,促进学生成为主体。
而在俄罗斯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
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在评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学生通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估。
而在俄罗斯,学生的研究成果会被纳入学院的学术评估体系中,包括学术期刊发表、参加学术会议等。
中俄合作办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两国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内容、方式、师生角色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出两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为两国教育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中俄钢琴教育的差异
中俄钢琴教育的差异
中俄钢琴教育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钢琴教育基本上是由音乐学校或音乐学院进行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这些专业学校里专门学习钢琴。
而在俄罗斯,钢琴教育则更加普及,不仅仅是音乐专业学生才能学习钢琴,普通学校也会安排钢琴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钢琴。
中俄钢琴教育的教材选择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大部分音乐学校采用的教材多为西方经典教材,如《汉斯·哈斯勒钢琴教材》、《约翰·汤普森钢琴教程》等。
而在俄罗斯,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感觉,因此他们的教材更加注重技巧训练和乐感培养,如《尼古拉耶夫钢琴教程》、《张爱玲钢琴教程》等。
中俄钢琴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不同。
在中国,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一般都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学生会集中在一个教室里进行集体课程。
而在俄罗斯,他们更注重个别指导,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更为普遍,这样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发展潜能。
中俄钢琴教育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钢琴教育更加注重考级和竞赛,学生们经常参加各种考级和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而在俄罗斯,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修养,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俄钢琴教育在教育体制、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中俄两国的钢琴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优势,相互借鉴也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随着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中俄钢琴教育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
探析教研视域下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许多人们对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与教育水平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
而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也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旨在从教研视域下探析中俄边境城市教育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教育体系之间的差异与特点,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俄边境城市教育概况1. 中方教育概况中国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储备。
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城市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在边境城市,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教育资源较为充足,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知识。
教育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俄罗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标。
俄罗斯的边境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条件落后,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相对不足。
但俄罗斯教育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学校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
1. 教育体系差异中俄两国教育体系在目标设置和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俄罗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逻辑思维。
中俄两国边境城市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
中国边境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充足,教育条件相对较好。
而俄罗斯边境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相对不足。
1.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俄边境城市可以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相互借鉴教育改革的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水平。
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双方教育体系的互补,为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2. 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中俄边境城市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边境城市教育的整体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差异近几年来,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与俄罗斯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改革。
同处社会转型期,在高等教育方面,两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精英、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推进。
从孔夫子开始,我们就有着辉煌的教育传统,但那时的高等教育是受社会各种力量控制的。
建国以后,在继承原有大学制度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以政策为导向、经验为辅建立了初级的高等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对以往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探索学科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从国际角度比较、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史,使整个研究活动有了科学依据。
教育的框架在不断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借鉴苏联、美国的治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高等教育。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育部是中国教育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
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打破了政府包揽的旧模式,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将以往由中央行政部门单一管理转变为地方共建管理、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地方政府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逐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2)高等教育规模扩大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
当代俄罗斯之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及学术交流中国与俄罗斯虽为邻国,但是两国因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内涵、历史状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俄两国在教育体制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两国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体制都很好地适应了本国实际国情的需要,同时通过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两国教育体制方面的互相借鉴及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中俄的学校教育制度均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不过这其中具体阶段的国民教育又有所不同。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四大类:国立幼儿园、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私人幼儿园和家庭式幼儿园。
目前,俄罗斯以国立幼儿园为主,其他三类幼儿园数量极少。
尤其是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其数量本来不多,近几年来进一步缩减。
与基本免费的国立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相比,一些私立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的入园要相对容易些,但收费昂贵,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家庭能够承受的。
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入园难也成为俄罗斯面临的热点难题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国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转好,政府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俄婴幼儿童数量稳步上升。
然而,幼儿园数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幼儿入园难问题变得日趋尖锐。
目前,莫斯科等待入园的儿童之多,排队之长,以致于婴儿一生下来就得排队,只有这样,到了三岁入园年龄才能进园。
“现在,许多家长被告知,您孩子虽然三岁了,但对不起,本园没有空位”。
许多儿童到了4-5岁才得以入园。
与俄罗斯相类似的,我国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我国的学前教育不是很成体系,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并且师资力量配比不够;二是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虽硬件设施齐全,但是在收费上却是一般的工薪阶级家庭难以承受的;三是国家对学前教育这些方面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
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是中俄教育体制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两国可以加强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俄罗斯将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效率。
高等教育信息化
俄罗斯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高等教育多元化
高等教育普及化: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中国的进展更快,未来两国在这一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科专业设置比较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多样化和实用性。
教学质量监控比较
中国和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都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但具体实施方式和重点略有不同。
03
02
01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04
国际化办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01
02
03
04
中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
02
1
2
3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科门类都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相似度较高。
学科门类相似
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结合,而俄罗斯则更注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科侧重点不同
中俄两国在某些特色学科上各有所长,如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和俄罗斯的航天航空等。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CONTENTS
中俄高等教育体系概述中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中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中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俄高等教育体系概述
01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个层次。
中国高等教育实行国家统一管理,以教育部为主导,各高校自主办学为辅的管理体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科专业设置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广泛,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均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教育体制差异与学术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教育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称各国的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
中国目前把教育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决策。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先后提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发达、科技实力很强的国家,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
在前苏联以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有16位科学家分别在物理学、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或医学以及和平奖方面获得过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方面获奖的人数最多。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在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居第三位,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
俄罗斯也在着手教育改革,政府也在逐年加大教育的投入,加速与世界教育体制接轨的进程。
1中国教育体制1.1 学前教育指3~5岁得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过程。
我国幼儿园一般由单位和民间兴办,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而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只能普及1年的学前教育。
1.2 初等教育指6~11岁的儿童在小学接受的教育过程。
我国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目前我国由企业兴办的各类学校基本上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1.3 中等教育指12~17岁的少年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均属于中等教育。
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专。
中等学校一般都是由政府兴办。
1.4 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
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为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和改革,国家“九五”期间,提出了“211工程”,即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除此之外,我国还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意在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要目标。
1.5 继续教育指成人技术培训、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等。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中、高等职业教育。
2 俄罗斯教育体制2.1 学前教育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设有托儿所、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园,托儿所一般招收2个月—3岁得儿童,幼儿园招3~7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招收2个月—7岁得儿童。
学前教育机构由国家、市区、村镇以及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开办。
学前教育开设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帮助家庭教育儿童,并为有子女的妇女提供工作条件。
2.2 普通教育俄罗斯的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
苏联——俄罗斯时的普通教育最早是十年一贯制的,从1993年起实施了新《教育法》,俄罗斯的普通教育为十一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到2001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教育改革方案,以中小学12年学制取代11年学制。
目前,俄罗斯的部分学校在进行教改试验,但政府并不强制所有的学校执行。
普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小学,学制三或四年;第二阶段为基础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学制五年;第三阶段为完全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学制为两到三年。
上述三个阶段的教育由不同类型的学校负责完成。
目前,普通教育的学校大致分为:(1)普通教育学校,(2)侧重某些学科的专门学校(3)一般重点中学(一般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4)高级重点中学(一般从八年级开始,学校或者偏文,或者偏理,在这样的学校里,所偏重的科目以及所学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高出普通教育学校很多)(5)夜校(6)为生理、心理发展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学校(7)补习学校(为有特殊爱好和专长的学生开设的学校)。
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初级普通教育和基础普通为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普通教育就是免费教育,而且学校免费为学生提供教科书和课间加餐。
各类普通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个体的智力、道德、情感和身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自然、社会、任何劳动的系统知识以及从事独立活动的能力。
接受完普通教育后,学生开始分流,一部分升入高级中学接受完全普通教育,另一部分进入职业中学继续学习;其余或就业,或参加夜校和函授学校的学习。
2.3 高等职业教育俄罗斯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五种:不完全职业教育,基础职业教育,完全高等职业教育,后高等职业教育和补充教育。
3中俄教育体制的比较3.1 中俄普通教育的比较在俄罗斯的普通教育中,初级普通教育学制比我国的小学的学制要短二至三年,而俄罗斯的基础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学制要比我国长二至三年。
另外,俄罗斯的高级重点中学的特点是,学校或者偏重文科,或者偏重理科,而且所偏重的科目以及所学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高出普通学校很多。
难怪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才。
笔者个人认为,中国可以借鉴一下俄罗斯的做法,给有些文科或理科的特长学生提早发展特长的机会,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我国目前的高中只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才分文科和理科,照比俄罗斯从8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科,而我国要到11年级(高二)才分,显得晚一些。
此外,俄罗斯为生理、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专门的学校,也非常值得学习。
另外,我国可以参考俄罗斯的普通教育中初中的学制适当加长,把小学的学制适当缩短,因为目前我国的小学的学生学习相对轻松,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知识点较少。
而到了初中学生非常不适应,一下子让孩子们不知所措,不仅知识难度跨度大,而且学习的时间较短,使学生们学习起来很吃力。
3.2 中俄考试制度的比较我国的中学毕业后有中考,按成绩选择高中,而高中毕业后,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
不过最近几年也在进一步改革,逐步实行各省自主命题,也有部分学校采取自主招生等。
俄罗斯目前的升学制度是,中学生毕业后通过本学校命题的考试即可拿到毕业文凭,而要想考大学,还必须通过各高校的入学考试。
但俄罗斯大学升学考试是由各高校命题。
另外,俄罗斯升学考试的弊端是,中学毕业后学生必须亲自到各高校参加入学考试。
一些学生因经济困难无法到其他城市参加考试,只好放弃了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目前,俄罗斯教育考试制度正在改革,改革后,学生不需要离开自己居住的城市,就可以参加全国统考,然后通过邮局将统考成绩寄往各大学就可以了。
因此统考成绩可以使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
此外,我国的考试实行的是百分制,而俄罗斯的考试实行的是五分制。
在俄罗斯很多考试不用笔试,而是用口试。
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体制各有特点,综观两国百年的教育发展史,俄罗斯是一个教育发达,科技实力很强的国度,特别是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很高,有些专业或领先于欧美国家,或与其并驾齐驱,居世界一流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俄罗斯的教育体制。
俄罗斯培养出了无数的杰出科学家和科技人才,因此俄罗斯的教育体制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研究和借鉴。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相同和差异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中俄两国不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上的交流。
通过考察与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的学术上的交流频繁,是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的。
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尽管两国的政府都通过立法及提供经费等方式和途径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不过总体来说,中国政府对学校及教育的管理干预已变得更为间接和宏观,许多权利已经下放给学校,逐步树立起教育是“人才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理念。
政府的拨款主要用于对新建院校的投资,重点和急需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引导,奖贷学金发放等大政的方面,并已初见成效。
这亦是当今国际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事实证明,政府管得过多过细,常使得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教育及学校自主自立地健康发展。
而莫斯科一些很有资历及名望的学府,因长期由政府直接包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这应成为俄罗斯学校深思的一个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中,政府不断放权,学校市场化、集约化的做法也值得俄罗斯关注。
在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俄罗斯学校许多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对地处莫斯科的多所院校考察后感受到,教师普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电教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课堂气氛很好;经常安排学生课堂演讲和辩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这些值得中国好好研究和学习。
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如何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的问题。
在考试和录取制度上,两国现行的制度各有利弊,应相互融合。
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多地依靠绝对统一的国家考试和录取,而俄罗斯又过于放任于各校自行命题和选拔。
结果是中国考生的培养潜质很容易被统一而僵化的考试科目与方式抑制和掩盖,从而制约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反观俄罗斯,却又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学校的负担加重,尤其是一些院校以多招多淘汰的遴选方式选拔学生,这对大多数被淘汰者而言,只能来年再考,造成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此外,为实现多种选择,学生又不得不复习准备多种科目和内容,负担沉重且基础难以扎实。
而日本考试和选拔制度可谓为两者的折中,日本把学校入学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是统一考试,考题由“考试中心”拟定,所有考生在统一的时间进行考试;然后,各个学校进行第二次考试,形式则灵活多样,意在细致考察权衡考生的专业培养潜质。
实施效果不错。
在办学的效率和效益上,俄罗斯学校的一些高效现象足以引起对中国近些年出现的合并院校扩大规模但却往往难出效率的现实进行反思。
扩大学校规模不一定就会提高效率和效益,相反,常常还会造成巨大的内耗。
学校对自身准确的层次定位、有效的内部挖潜、不断提高单位效益才应是提高办学效率的基本方向。
在俄罗斯,从教学方面看,学校的走读方式是其办学效率及效益较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走读制”有效地增添了人员及校舍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校园仿佛没有节假日,全日制、在职、成教等各类学生各择其主、人流不断,达到了高效率。
由于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所以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
无论是教育学术交流还是其他方面,只有结合本国国情、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并借鉴别人的优点才能找到最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