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咸安制梁场
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目的 0
2、适用范围 0
3、主要引用标准 0
4、箱梁预制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点 0
4.1箱梁预制的关键工序 0
4.2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0
4.2.1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质量控制点 0
4.2.2预应力孔道及保护层厚度控制 (1)
4.2.2.1预应力孔道控制 (1)
4.2.2.2保护层厚度控制 (1)
4.2.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点 (2)
4.2.3.1原材料控制 (2)
4.2.3.2计量控制 (2)
4.2.3.3浇筑检查 (2)
4.2.3.4取样检查 (2)
4.2.3.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2)
4.2.3.6混凝土浇筑控制 (3)
4.2.3.7混凝土养护检查 (3)
4.2.3.8混凝土养护控制 (3)
4.2.3.9模板检验控制程序 (3)
4.2.4张拉(预施应力)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4)
4.2.4.1钢绞线及相关附件 (4)
4.2.4.2钢绞线数目 (4)
4.2.4.3油压千斤顶与油表校正报告 (4)
4.2.4.4后张法预应力施张检查 (4)
4.2.4.5梁体变形检查 (5)
4.2.5管道压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5)
4.2.5.1原材料控制 (5)
4.2.5.2计量控制 (5)
4.2.5.3施工检查 (5)
4.2.5.4取样检查 (6)
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本程序和相关文件的控制旨在对箱梁预制施工各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满足工程质量总目标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咸安制梁场箱梁预制施工全过
程。
3、主要引用标准
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TB10415-200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科技基 [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企业内控标准
4、箱梁预制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点
4.1 箱梁预制的关键工序
箱梁预制施工的关键工序有:钢筋闪光对焊;预应力孔道及保护层;混凝土配制、拌和、浇筑、养护、强度;张拉;管道压浆。
以上工序只能依据依时间、仪器、仪表、试验报告等判定并由具有合格资质的人员进行作业。
4.2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4.2.1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质量控制点
控制程序:钢筋原材检验→对焊加工机械检测→焊工技术
具体要求:闪光对焊要求按照JGJ18-2003的规定执行,要求接头熔接良好,完全焊透,且不得有钢筋烤伤及裂纹等现象。
焊接后应按规定经过接头冷弯和抗拉强度试验。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同一级别、规格、同一焊接参数的钢筋接头,每200个为一验收批,不足200个也按一验收批计。
每一验收批取一组以上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冷弯试件)。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参见JGJ18-2003)。
钢筋熔接要求符合《钢筋熔接要求表》规定:
钢筋熔接要求表
4.2.2.1预应力孔道控制
控制程序:定位网片加工→定位网定位→定位网与钢筋骨架的连接→穿橡胶管方式→橡胶管的加固
具体要求:
1)预应力管道定位网片采用点焊加工,其尺寸误差±2mm,其中水平筋的尺寸是对最下一根钢筋中心而言,竖向钢筋的尺寸是对网片中心而言。
定位网片网眼尺寸误差(跨中部位≤4mm,端部≤6mm)且间距≤500mm。
2)在绑扎钢筋骨架时,管道定位网片应同时按设计位置安放定位,定位网片在沿梁长方向的定位误差不得超过±3mm。
3)定位网与钢筋骨架用扎丝绑扎,连结牢固。
4)穿管采用前面一人牵引,穿过相应的网眼,后面有人推进的方式。
穿管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钢筋划伤及划破管壁。
穿管前如发现有微小裂纹应及时修补。
5)橡胶管安设应严格按照坐标位置控制,保持良好线型,胶管连接处采用直径匹配波纹管,并在套接处用塑料薄膜缠紧,再用铁丝绑牢,防止水泥浆串入管内,梁端胶管穿入φ8冷拔钢筋制成的弹簧圈内。
4.2.2.2保护层厚度控制
控制程序:模板尺寸及变形→钢筋加工及绑扎质量→保护层垫块质量→钢筋吊装精度
具体要求:
1)模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侧模与底模间用橡胶条密封,侧模与端模间用泡沫橡胶条密封。
内模与底模用螺栓连接,内模与侧模利用通风孔进行拉结,以保证内模定位。
2)模板尺寸及变形量检查,按企业内控标准和施工工艺细则中的要求办理。
3)钢筋加工长度及弯钩制作严格按施工工艺细则和企业内控标准中的规定进行。
4)采用圆形垫块,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呈梅花型布置,与钢筋体绑扎牢固,梁面护层厚度为30mm,其余部位不小于35mm。
5)安装钢筋骨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心的正确性,不得倾斜、扭曲,必须满足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4.2.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点
4.2.3.1原材料控制
在原材料选用上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选用,严格把好材料关,对所有的原材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对不满足要求的材料坚决不用。
4.2.3.2计量控制
计量、搅拌系统选用设备先进、性能稳定,并取得国家试验设备生产认证资格的生产场家设备,对设备首次安装完成后,应请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对上岗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定期检测、校正、调整等。
4.2.3.3浇筑检查
1)尺寸测量:混凝土浇筑前检查箱型梁模板各部分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要求;
2)浇筑计划:检查浇筑现场是否按计划布置和规划;
3)混凝土供料:检查搅拌及运输设备是否运作良好,可正常供料;
4)振动器插入时间:检查振动棒插入时间不可过长或太短,避免粒料分离或振动不实;
5)振动器间距:检查是否函盖整个浇筑范围;
6)附着式振动器:检查振动间距(即工作半径2m)和振动时间(即5-10s)
7)浇筑面高程:检查浇筑面高程是否与设计图相符。
4.2.3.4取样检查
1)混凝土塌落度:200±20mm。
2)混凝土入模温度:5-30℃。
3)试件数量:每孔梁37组。
4.2.3.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控制程序:原材料测温→热工计算→确定水温→投料顺序→混凝土浇筑
具体要求:
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通过下列措施:
1)砂石料搭设专门的砂石料料棚,内部安装暖气片,以保证棚内温度。
2)搅拌用水采用蓄水池内用水,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水的加热温度。
3)投料时依次按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确保出机混凝土温度符合要求。
炎热天气时混凝土温度控制:
1)砂石料搭设专门的砂石料料棚,以免太阳暴晒,使砂石料温度升高。
夏天,砂石料表面要经常洒水,以降低砂石料温度。
2)搅拌用水采用蓄水池内用水。
3)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
4.2.3.6混凝土浇筑控制
控制程序:模板测量→混凝土浇筑人员、机械配置→混凝土供料→混凝土振捣→浇筑面高程测量→压实、抹光
具体要求:
1)混凝土浇筑顺序按照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的顺序进行。
2)混凝土振捣要均匀、适度,要防止漏振及过振。
3)温度超标的混凝土坚决不准浇入模板内。
4.2.3.7混凝土养护检查
A、一般养护检查
1)土工布:检查是否确实覆盖整个混凝土完成面;
2)洒水:检查是否定时洒水。
B、蒸汽养护检查
1)塑胶帆布覆盖:检查是否覆盖严实,不可蒸汽外泻或失温;
2)养护时间:检查是否按养护计划进行;
3)温度控制:按照养护计划规定检查静停、升温、恒温及降温作业;
4)温差控制:检查温差控制设备及感温棒运作是否正常。
4.2.3.8混凝土养护控制
混凝土养护主要采用自然养护(冬季蒸汽养护),养护时间要满足规范要求。
4.2.3.9模板检验控制程序
1)模板表面要求纹理均匀、非光泽或非抛光表面。
2)模板表面涂刷的脱模剂为化学脱模剂。
3)模板连接及其紧固件应满足:当任何可拆件拆除时不会损伤混凝土面。
留在混凝土中的任何连接件应确保混凝土保护层至少35mm(顶板30mm)。
4)模板不允许有任何裂缝或其它缺陷。
模板的表面及边缘干净,且表面无毛刺。
5)用过的模板再次使用前应先整修,并重新进行边缘密封。
已损坏到一定程度、无法生产指定混凝土成形面等级要求的模板,应停止使用。
6)模板竖立时,支撑牢固。
每片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性)。
模板的接缝处、首尾端,接合密实,不允许漏浆。
使用脱模剂前,用衬垫、密封剂等充填物将接缝间隙封堵。
7)模板竖立时不能触及钢筋或其它内置件,其连接紧固件置于模板背面,且连接处不允许漏浆。
8)模板间连接缝笔直而连续,竖直/水平、或为与纵断面模板相一致的倾斜形式。
模板拼接片数力求最少。
9)每一套应出自同一批。
不同套模板不得混用、损伤模板不得使用。
钢模板不能生锈。
10)模板拼接缝应用泡沫橡胶带密封,密封时泡沫橡胶带要充分压缩以形成防漏拼接缝。
拼接缝宽度不大于1mm,且密封带不能突出于模板表面。
4.2.4张拉(预施应力)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4.2.4.1钢绞线及相关附件
1)钢绞线使用前须确认是否已经检验合格。
2)钢绞线穿线前须先剪裁,是否考虑了预留尺寸。
3)已剪切的钢绞线存放是否受钢筋或其他施工机械碾压或污损。
4)夹片组是否经检验合格能确实将钢绞线咬合固定。
4.2.4.2钢绞线数目
根据施工图检查钢绞线配制的尺寸、数量、位置、与施工设计图是否相符。
4.2.4.3油压千斤顶与油表校正报告
油压千斤顶与油压表是否经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校正无误并求得该千斤顶校正报告的线性回归资料。
4.2.4.4后张法预应力施张检查
1)检查项目分为钢绞线穿线检查、预应力施张检查及梁体变形检查三项。
2)依据材料检验报告及其他证明文件,检查锚具及夹片材料是否符合。
3)依据检验报告及其他证明文件,检查钢绞线及相关附件是否符合。
4)依据预应力计算书核对记录表。
5)检查锚具及夹片是否紧密。
6)检查油压千斤顶校正报告是否依据规定定期校验。
7)检查校正报告表、核算预应力及油压表读数。
8)检查试件是否达到施拉预应力之需求强度。
9)检查预应力施拉顺序是否依据预应力计算书及施工图之规定施拉。
10)伸长量的计算检核是否正确。
11)施拉预应力大小与伸长量之关系,是否与预应力计算书所载计算值相符。
4.2.4.5梁体变形检查
1)终张拉前后检查梁体弹性上拱。
2)终张拉完30天检查梁体上拱。
4.2.5管道压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4.2.
5.1原材料控制
1)检查水泥: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要求。
2)灌浆剂: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4.2.
5.2计量控制
搅拌系统选用设备先进、性能稳定,并取得国家试验设备生产认证资格的生产场家设备,计量设备及压力表应经过校验。
对上岗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定期检测、校正、调整等。
4.2.
5.3施工检查
1)检查是否清洗干净,无阻塞现象发生。
2)检查管道与灌浆管是否密接良好。
3)检查浆体温度是否按相关规范及技术条件中的要求办理。
4)检查压浆过程中压浆管道是否有堵塞和漏浆
5)管道真空度:压力控制在-0.06~-0.08MPa。
6)输浆压力:按照《企业内控标准》中的要求控制在0.5~0.6 MPa。
7)持压时间:在压力0.5~0.6 MPa下不小于3min。
4.2.
5.4取样检查
1)流动度:18±4s。
2)30min后流动度:≦30s。
3)压力泌水率:≦3.5%。
4)试件数量: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