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本体和天地万物的关系 “阴阳不孤行于天地之间……行不孤则必丽 (附著)物以为质”《周易外传》卷7 《周易内传·系辞上》说:“阴阳之本体,絪 緼相得,合同而化,充塞两间,此所谓太极也, 张子谓之太和。” 出乎象,入乎形;出乎形,入乎象。两间皆形 象,则两间皆阴阳也。两间皆阴阳,两间皆道。 《周易外传》卷5。
“道”和“器”的关系 《读四书大全说》卷二:“形而下者,可见可闻者也; 形而上者,弗见弗闻者也。” “道”作为一物之所以然或规律,不是感觉的对象, “弗见弗闻”,但存在于可以感觉的形体之中。柳树 的生理即存在于其枝叶之中。所以他说:“形而上者 亦有形之词,而非无形之谓。”《读四书大全说》卷 2 王夫之区别了形上与形下,同时又论证了形而上不脱 离形而下而存在,认为本质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 即存在于个体事物之中。
形上和形下的关系 《周易外传》卷五:“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统之乎一形,非以相致而何容相舍乎?” 形上之道和形下之器本来统一在一个形体之中,并非 人为硬合在一起,自然也不能人为地使它们分离。所 以说,形上形下之间本无固定的界限,只是人们考虑 和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才给予了不同的名称。因此, “上下无殊畛,而道器无易体,明矣”。“道器无易 体”,即道只能以器为其存在的实体。
四、气无损益 气无损益
“气自足也,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 《张子正蒙注·太和》。 阴阳二气作为本体,即寓于个别事物之中而发 挥作用,个别事物总有成毁,而本体之气不因 此而消灭,屈于此者,又伸于彼。 “故曰往来,曰屈伸,曰聚散,曰幽明,而不 曰生灭。”《张子正蒙注·太和》。
王夫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生于公元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死于公 元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湖南衡阳 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王 船山。清兵到湖南,他曾召集义兵抵抗, 失败后,曾参加南明桂王的政府。后来见事 无可为,决计归隐,遁藏深山,窜身“瑶” 洞,始终未剃发,得“完发以终”。
“道”作为法则或一物之所以然,不能独立存 在,只有“器”才是唯一存在的实体,而道不 是实体,只能依赖于器而存在。所以,他又说: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周易外传》卷2。
二、理不先而气不后
张载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 为理也顺而不妄” 《正蒙·太和》 程朱学派则以理气为中心建立起理本论的哲学 体系,主张理在气先 罗钦顺、王廷相反对程朱学派的理先气后说, 强调“理只是气之理”,“理根于气”。
王夫之著书极多,后人编为《船山遗 书》,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周易外 传》、《尚书引义》、《诗广传》、 《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 《思问录》、《黄书》、《噩梦》、 《俟解》、《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读通鉴论》、《宋论》等。
无其器则无其道 理不先而气不后 太极充塞两间 气无损益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无其器则无其道
三、太极充塞两间
太极阴阳说 以阴阳二气合一之实体为太极,视其为宇宙的 本体或万物的本原。所谓“阴阳者太极之实 也”;“此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成万理而起 万事者也,资始资生之本体也,故谓之道” 《周易内传·系辞上》。 太和与阴阳
太和絪緼之气 表示阴阳二气作为世界的本体,其特性在于合 一; 阴阳合一之实体,具有运动的性能。 所谓“絪缊”,就是“二气交相入而包孕以运 动之貌”,阴阳二气相互渗透,其中孕含着运 动的本性。阴阳二气絪缊不息乃气化万物的根 本。也就是说,阴阳合一之气具有运动的性能, 其运动的状态即称为“絪缊”。 。
他说:“太虚之为体,气也。气未成象,人见 其虚,充周无间者皆气也。” 《张子正蒙 注·乾称》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 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散入无 形而适得气之体,聚为有形而不失气之常。” 《张子正蒙注·太和》 “气原是有理的,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 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10。
无其器则无其道 无其道则无其器,人类能言之。虽然,苟有其器矣, 岂患无道哉?……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固 其诚然者也。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 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 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 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 兄道,道之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 然之言也,而人特未之察耳。《周易外传》卷5。
理与气的关系
“理”的三层含义 : 1、以“理”为“气”的性能 “健者,气之健也;顺者,气之顺也”。又说: “水之润下,理也,而又岂非气乎?” 2、以理为气运动变化的条理 “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 书大全说》卷9。 3、以理为气化万物的过程所表现的一定形式 “由气化而后理之实著”
“理气原不可分作两截” 因此,王夫之得出一个结论:“理即是气之理, 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读四书大全说》卷10。 对程朱学派的“理先气后”说的反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