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二、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二、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二、溶解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2.了解溶解度的测定原理。

二、基本原理

芳香油和合成香料的溶解度一般均指香料在乙醇中的溶解情况,所有的芳香油均溶于无水乙醇中,香料的溶解度随乙醇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测定溶解度的温度,通常用20℃或25℃。

三、试样

(1)香兰素

(2)薄荷素油

(3)苯甲醛

四、仪器

(1)具有磨砂玻塞的20mL量筒(有0.1mL的分刻度);或用具有磨砂玻塞的10mL量筒(有

0.2mL分刻度)代替之;

(2)恒温水浴或水浴锅;

(3)温度计(0到100℃);

(4)移液管1mL。

五、试剂

95%,70%,50%乙醇。

六、测定方法

(1)用移液管吸取经干燥的苯甲醛1mL,置于20mL量筒中,在2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

用滴管缓缓地逐滴加入50%乙醇,每次加入后,均需摇匀,至溶液澄清时,记录乙醇的体积(mL)数,即可算出溶解度。

(2)按上法用70%乙醇测定薄荷素油的溶解度。

(3)精确称量经干燥的香兰素1g,按上法用95%乙醇测定香兰素的溶解度。

七、注意事项

在滴定溶解度时,如加入某种浓度的乙醇不能得到澄清溶液,可以用浓度较高的乙醇重做。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与溶剂得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得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得饱与溶液,计算该温度下得溶解度。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就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得称取与溶解。 1、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得步骤二。将称好得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得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得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得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得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得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得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得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得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得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得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实验6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实验10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第二类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即电导: (10.1) 式中G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即: (10.2) 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根据电导与电阻的关系,则有: (10.3) 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它相当于两个电极相距1m,截面积为导体的电导,其单位是。 对于电解质溶液,若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来进行比较。1mol电解质全部置于相距为1m的两个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的浓度以C表示,则摩尔电导可以表示为: (10.4) 式中Λm的单位是;C的单位是。Λm的数值常通过溶液的电导率k,经(10.4)式计算得到。而k与电导G有下列关系,由(10.3)式可知: (10.5)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溶液的电导常用惠斯顿电桥来测定,线路如图10.1所示。其中S为信号发生器;R1、R2和R3是三个可变电阻,R x为待测溶液的阻值;H为检流计,C1是与R1并联的一个可 变电容,用于平衡电导电极的电容。测定时,调节R1、R2、R3和C1,使检流计H没有电流通过。此时,说明B、D两点的电位相等,有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10.6) Rx的倒数即为该溶液的电导。 本实验测定硫酸铅的溶解度。直接用电导率仪测定硫酸铅饱和溶液的电导率(K溶液)和配制溶液用水的电导率(K水)。因溶液极稀,必须从溶液的电导率(K溶液)中减去水的电导率(K水),即为: K硫酸铅=K溶液-K水(10.7) 根据10.4式,得到: (10.8) 式中:C是难溶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由于溶液极稀,Λm可视为Λm∞。因此: (10.9) 硫酸铅的极限摩尔电导可以根据数值求得。因温度对溶液的电导有影响,本实验在恒温下测定。 电导测定不仅可以用来测定硫酸铅、硫酸钡、氯化银、碘酸银等难溶盐的溶解度,还可以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度等。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电导率仪,电炉一个,锥形瓶两只,试管三支,电导电极。 试剂:二次蒸馏水配制 四、操作步骤

实训5 药物溶解度测定

实训5 药物溶解度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药典对药物近似溶解度的规定。 2.理解药物结构特点(极性)与溶解性的关系。 3.了解CTC的形成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及CTC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药物形成饱和溶液时的浓度。溶解度的大小,表明一种药物在某一种溶剂中被分散的难易程度。药物溶解时,药物的分子结构不会改变,是一种物理性质。 溶剂一般分为三类:以水为代表的极性溶剂、以甲醇和乙醇为代表的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以苯、石油醚为代表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经验规则:相似相溶。 为了适应某种制剂的要求而将药物制成盐或加入助溶剂形成电子转移复合物(CTC),这是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方法 (一)不同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定 1.“极易溶”药物的溶解:称取1.50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1.5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2.“易溶”药物的溶解:称取1.0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1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3.“溶解”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3.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4.“略溶”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3.0~10.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5.“微溶”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0~100.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注:以上实验是根据药典对药物溶解度定义设计的,药物在所加的溶剂范围内均可溶解,实验时原则上加入最小溶剂量即可,如果出现不溶的现象,则可能是药物的纯度差、药物的称量和溶剂的取量不准确等因素引起。将实验结果折算为标准溶解度。) (二)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 1.取三支试管,一支加入0.01克的维生素C,加入乙醚10.0毫升,另两支均加入0.1克的维生素C,再分别加入10.0毫升乙醇和1.0毫升纯化水,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2.取三支试管,一支加入0.1克的水杨酸,加入纯化水10.0毫升,另两支均加入0.1克的水杨酸,再分别加入1.0毫升乙醇和1.0毫升丙酮,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思考题: 1.药物的极性与药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药物溶解度? 3.简述药典对药物近似溶解度的规定和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1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 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 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2.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五、整理实验用品。 1.用试管刷清洗玻璃仪器。 2.整理实验用品,恢复实验前的摆放位置。 注意事项: 1.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称取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和量取倒入试管的蒸馏水的体积应尽量准确。 2.水浴加热时,烧杯里的水面不能低于试管里的液面。温度计应插在溶液的中部,使所示的温度具有代表性。 3.使试管里的液体升温时应采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2 溶解度的测定 37 一 目的 藉由不同温度下测定物质的溶解度,以了解温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图形表达之。 二 实验原理 溶质的溶解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即使是在同一种溶剂中,如图E2-1所示,不同的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各不相同,硝酸钾在约22℃以下,其溶解度小于氯化钠,但高于此温度时,其溶解度则远大于氯化钠。大部分的固体溶质,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变大,但是如下图所示有些变化较大,有些则变化较小。 图E2-1中的各条曲线是如何画出来的?我们可以在高温下配制数支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然后依序让试管内溶液的温度徐徐降低,直至溶液中有碎屑开始出现时,记录当时的温度,将其浓度换算即可得知该温度的溶解度,将数点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图形中相连,即可得相似的曲线。 三 实验器材 每組 器材(规格) 数量 器材(规格) 数量 天平 共享 中型试管(18 mm 口径) 4支 试管夹 1支 烧杯(600 mL ) 1个 量筒(25 mL ) 1个 电热板和磁搅拌子(或其他加热装置) 1组 温度计 1支 末端有环的铁丝(可自制) 1支 试管架 1座 溶解度的测定 如何使更多的固体溶到水中? 2 连结课本P.116 图E2-1 各种固体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36高中化学(全)实验活动手册 四实验试药 每組 药品份量药品份量 水约20 mL 硝酸钾(KNO3)约14 g 五实验步骤 1 取600 mL烧杯,装热水 半满并置于电热板上,开 启电源,把火力调至最 小,加热烧杯内的水。 2 称取质量为2.0 g、3.0 g、 4.0 g和 5.0 g的硝酸钾倒入 四支试管。 3 再各加入5.0 g水于四支 试管。 4 将4支试管放入装水烧 杯中,以水浴法加热。 5 注意观察各试管内固体。 6 依序用试管夹将固体已 溶解的试管取出(其先后 顺序应为加了2.0 g、3.0 g、4.0 g和5.0 g硝酸钾 固体的试管),先进行下 一步骤,直到所有试管均 取出为止,关闭电热板的 电源。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 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 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方 向移动。 五.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K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离子积Qc 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 淀能否生成或溶解?对AgCl 而言,其Qc=c(Ag +)·c(Cl -),该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而 Ksp 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一定是平衡浓度? 1)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解 沉淀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称量法方法确认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4-20068.1)称量法方法确认1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GB/T 5750.4-2006 8.1,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 3 方法原理 3.1水样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3.2 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3 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4.1.2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定质量(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 g)

4.1.3 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吸取过滤水样100ml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4.1.4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3℃烘箱内30min,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直至恒定质量。 4.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3℃烘干并称重至恒定质量。 5. 计算 5.1 溶解性总固体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 —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TDS m—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蒸发皿和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实验结果 选取10份样品加标,使溶解性总固体值为170.5mg/L,按4进行测试。由附表可知,精密度RSD<4.9%,满足GB/T 5750.4-2006 8.1要求。

溶解平衡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要求] 1.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标准溶度积常数及其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和有关计算。 2.掌握溶度积规则,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熟悉PH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熟悉沉淀的配位溶解及其简单计算。 3.了解分步沉淀和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及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1.溶度积原理 2.pH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教学难点] pH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教学时数]8学时 [主要内容] 1.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和计算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 分级沉淀, 沉淀的转化。 2.难溶电解质中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pH值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1.1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溶解平衡时,一定量的溶剂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以符号s表示。 对水溶液来说,通常以饱和溶液中每100g 水所含溶质质量来表示,即以: g /100g水表示。 6.1.2 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晶体放入水中时,就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 AgCl 在 H 2 O 中有如下平衡 : AgCl(s) Ag + (aq) + Cl -(aq)。 K = [Ag +][ Cl - ] 式中的 K 是标准平衡常数,各浓度是相对浓度。由于左侧是固体物质,不写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故 K 的表达式是乘积形式。所以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 常数 K 称为溶度积常数,写作 SP K Θ 。 K---SP K Θ (solubility product), 难溶电解质溶解-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它反应 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一般沉淀反应: 溶度积常数的意义: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系数 次方之积为一常数。 SP K Θ 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趋势越大,反之越小。 SP K Θ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值一定,不论含不含其它离子。溶度积为一常数,在数据表中可查得。 6.1.3溶度积和溶解度间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例 :25o C ,AgCl 的溶解度为1.92×10-3 g·L -1,求同温度下AgCl 的溶度积。 解:已知M r (AgCl)=143.3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 ?? ??→<→=→>????→→晶体析出 溶解平衡固体溶解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固体溶质结晶溶解结晶溶解结晶溶解v v v v v v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Ag +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mA n+ (aq)+nB m - (aq) Ksp =[A n+]m ·[B m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 + (aq)+Cl - (aq), Ksp(AgCl)=[Ag + ][Cl - ] =1.8×10 -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2Ag +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 [CrO2- 4] =1.1×10 -12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 溶解 沉淀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 常用的测量工具: 水银温度计: 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沸点是℃,用来测量0--150℃或500℃以内范围的温度,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的误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其设计的依据有:利用固体、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的现象;在定容条件下,气体(或蒸汽)的压强因不同温度而变化;热电效应的作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辐射的影响等。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第二部分: 实践反思 1、搅拌时不要紧贴试管底。 2、如何界定为结晶,操作人员要是同一个人。 第三部分: 教学指导: 硝酸钾溶液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规律。 2.了解硝酸钾溶解度与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仪器和器材】 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蒸馏水,试管,硝酸钾。 【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溶质中一定量溶剂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我们既可以用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对物质的溶解能力做粗略的定性表述,也可以用溶解度来定量表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剂就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室中测定固体溶解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度变化法,另一种是蒸发溶剂法。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温度变化法是固定溶质和溶剂二者的质量,测定制成的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开始析出结晶时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所测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 100g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利用此式求得的数值就是2T T 2 1+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 2.蒸发法 蒸发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取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测定蒸发掉水分后析出晶体质量的方法。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和所析出的晶体质量,就可以算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动手实践】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1)分别准确称取3.5g 、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好标记。(为什么要称5份,每份的质量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做好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3.5g 硝酸钾,并加入蒸馏水; (3)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装置如何设计?如何进行搅拌操作?) (4)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 1; (5)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2、T 3;(在搅拌过程中,如何保证溶质不减少?) (6)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 、 6.5g 、8.5g 和11.0g ),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记录下来;(加入不同份的药品时,是否需要添加水?) (7)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剂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如何选择坐标?绘制图线是什么形状?若是直线,斜率表示的含义?如果是曲线,变化趋势如何?) 2.蒸发法(溶质质量法) (1)准确称量洁净干燥的蒸发皿,记下蒸发皿的质量(1m ),放在干燥器(干燥箱)中备用;(用何种称量器,准确称量蒸发皿?为何要干燥?)

最新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溶解平衡和溶解度

溶解平衡和溶解度 1.(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21模拟届高三化学期中考试)t℃时,恒温蒸发某Na2SO3溶液,若蒸发ag水时,析出bg Na2SO3·7H2O;若蒸发2ag水时,析出cg Na2SO3·7H2O;则t℃时,Na2SO3的溶解度为(A ) A.100(c-b)/(2a+c-b) g B.100b/a g C.b/(2a+b) g D.100(c-b)/a g 2.(广东省南宫中学2021模拟届高三9月份月考)KNO3的溶解度在80℃时为mg,20℃时为ng,20℃时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p%,则下列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B )A.mn>p C.n>m>p D.p>m>n 3、(广东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年10月考)8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将其中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80℃。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 的是 ... A.溶液的PH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的n(Ca2+) D.溶液的质量分数 4(广东省六校2021模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12分)水体中二价汞离子可以与多种阴离子结合成不同的存在形态。水溶液中二价汞主要存在形态与Cl—、OH—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注:粒子浓度很小时常用负对数表示,如pH=-lgc(H+),pCl=-lgc(Cl—)]。

(1)正常海水(Cl —的浓度大于0.1mol/L )中汞元素的主要 存在形态是。少量Hg(NO 3)2溶于0.001mol/L 的盐酸后 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其中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Hg(NO 3)2固体易溶于水,但溶于水时常常会出现浑浊, 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了防止出现浑浊,可 采取的措施是。 (3)处理含汞废水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汞的回收率很高。 ①置换法:用废铜屑处理含Hg 2+的废水。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②化学沉淀法:用硫化钠处理含Hg(NO 3)2的废水,生 成HgS 沉淀。已知: K sp (HgS) =1.6×10—52,当废水中c(S 2—)=1×10—5mol/L 时,c(Hg 2+)=。 答案(1)HgC142-; HgC12 (2)Hg 2++2H 2OHg (OH )2+2H +;在硝酸中配制 HgCl 42- HgCl 3- HgCl 2- HgCl + Hg(OH)2 Hg 2+ pCl pH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第二类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 即电导: R G 1 = (1) 式中G 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 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 成反比,即: A l R ρ= (2) ρ 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 根据电导与电阻的关系,则有:?? ? ??=l A G κ (3) k 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κ=1/ρ,它相当于两个电极相距1m ,截面积为导体 的电导,其单位是 。 对于电解质溶液,若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 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来进行比较。1mol 电解质全部置于相距为1m 的两个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的浓度以C 表示,则摩尔电导可以表示为: c m κ Λ= (4) 式中Λm 的单位是 ;C 的单位是 。Λm 的数值常通过溶液的电导 率k ,经(10.4)式计算得到。而k 与电导G 有下列关系,由(10.3)式可知: ?? ? ??=A l G κ 或 A l R ?= 1κ (5)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l/A 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本实验测定硫酸钡的溶解度。直接用电导率仪测定;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和配制溶液用水的电导率(κ水)。因溶液极稀,必须从溶液的电导率

(κ溶液)中减去水的电导率(κ水),即为: O H Bbso Bbso 2 4 4 κκκ-=溶液 根据(4)式,得到: C BaSO mBaSO 4 4κ= Λ式中:C 是难溶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由 于溶液极稀,Λm 可视为Λm∞。 因此: C BaSO mBaSO 4 4κ= Λ∞ 硫酸钡的极限摩尔电导可以查表得。因温度对溶液的电导有影响,本实验在恒温下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电导率仪,电炉一个,锥形瓶两只,试管三支,电导电极。 试剂:0.01mol/l 标准氯化钾溶液,BaSO 4(A.R.),电导水。 四、操作步骤 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0.1℃。 2.测定电导池常数 用少量0.01mol/L KCl 溶液浸洗电导电极两次,将电极插入盛有适量0.01mol/L KCl 溶液的锥形瓶中,液面应高于电极铂片2mm 以上.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槽内,十分钟后测定电导,然后换溶液再测定两次,求平均值。 3.测定BaSO4溶液的电导率 将约1g 固体BaSO4放入200mL 锥形瓶中,加入约100mL 重蒸馏水,摇动并加热至沸腾.倒掉清液,以除去可溶性杂质.按同样方法重复两次.再加入约100mL 重蒸馏水,加热至沸腾,使之充分溶解.然后放在恒温槽中,恒温20分钟使固体沉淀,将上层溶液倒入一干燥的锥形瓶中(溶液中不能含有任何悬浮物,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 ),恒温后测其电导,然后换溶液再测两次,求平均值.。 注意事项: 1.饱和溶液必须经三次煮沸制备,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2.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温度系数较大,温度变化1℃,温度系数改变约2%.所以,测量时应注意 保持恒温条件. 3.铂黑电极上的溶液不能擦,用滤纸吸,以免破坏电极表面积。电极不用时,应保存在蒸馏水中不可使之干燥,防止电极干燥老化。 4. 测水及溶液电导前,电极要反复冲洗干净,特别是测水前。

水质__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_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_(GBT_5750.4_2006_8.1)_称量法_方法确认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4-2006 8.1) 称量法方法确认 1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GB/T 5750.4-2006 8.1,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 3 方法原理 3.1水样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 3.2 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3 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4.1.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4.1.2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定质量(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 g ) 4.1.3 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吸取过滤水样100ml 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4.1.4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 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min ,称量。 4.1.5将称过质量的蒸发皿再放入105℃+3℃烘箱内30min ,干燥器内冷却30min ,称量,直至恒定质量。 4.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4.2.1按( 5.1)步骤将蒸发皿在180℃+3℃烘干并称重至恒定质量。 4.2.2吸取100mL 水样于蒸发皿中,精确加入2 5.0mL 碳酸钠溶液于蒸发皿内,混匀。同时做一个只加25.0mL 碳酸钠溶液的空白。计算水样结果时应减去碳酸钠空白的质量。 5. 计算 5.1 溶解性总固体的计算公式 V m m TDS 10001000)()(01??-=ρ 公式中: )(TDS ρ—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0m —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 1m —蒸发皿和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

溶解度化学平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溶解度化学平衡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化学重点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常见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 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

溶解性固体及测定步骤

溶解性总固体:是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必测的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被测水样中无机离子和部分有机物的含量。水中含过多溶解性总固体时,饮用者就会有苦咸的味觉并感受到胃肠刺激。溶解性总固体高,除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外,还可损坏配水管道或使锅炉产生水垢等。 溶解性固体的测定重量法 1、范围 适用于测定循环冷却水,天然水,工业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2、原理 本方法是取过滤后的一定量的水样,在指定温度下烘干,所得固体残留物作为溶解性固体。实际上也包括水中可滤过的而又不易挥发的物质在内。 3、仪器 中速定量滤纸或G5玻璃砂芯漏斗。 蒸发皿。 恒温水浴。 烘箱。 4、分析步骤 取直径8厘米左右的蒸发皿,在105℃~110℃烘箱中烘1小时后,放在干燥器内冷却30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重,重复上述操作至恒重。

吸取用慢速滤纸(或G5玻璃砂芯漏斗)过滤的水样100mL于上述已称重的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发至干,再将蒸发皿置于105℃~110℃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后置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重。 将称重过的蒸发皿再置烘箱内,于105℃~110℃烘箱中烘30min,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重。反复操作至两次称重差不超过0.0004g。 5、结果计算 水样中溶解性的固体X,数值以毫克每升(mg/L)表示,按式(1)计算: 式中: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W1——蒸发皿质量,单位为克(g) W2——水样蒸干后的总溶固和蒸发皿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6、允许值 本方法的精确度受溶解性固体的本性和数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烘干温度的影响,无明确界线,以一次结果为准。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 , 200g, 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 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C ),酒精灯(J6201), 量筒 (J6001 , 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 药匙 (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 3.5g、1.5g、1.5g、 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 3.5g 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 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 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

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 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 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 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2.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五、整理实验用品。 1.用试管刷清洗玻璃仪器。 2.整理实验用品,恢复实验前的摆放位置。 注意事项: 1.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称取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和量取倒入试管的蒸馏水的体积应尽量准确。 2.水浴加热时,烧杯里的水面不能低于试管里的液面。温度计应插在溶液的中部,使所示的温度具有代表性。 3.使试管里的液体升温时应采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知识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Ag +(aq)+Cl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溶沉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 mA n+ (aq)+nB m - (aq) Ksp =[A n+]m ·[B m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 +(aq)+Cl -(aq), Ksp(AgCl)=[Ag +][Cl -] =1.8×10-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 2Ag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CrO2- 4] =1.1×10-12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 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 淀方向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