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农业生态基础》模拟试题_1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1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植物的花粉数量大大超过授粉所需要的数量的现象属(B)A.反馈调控B.冗余调控C.程序调控D.最优调控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B)A.动物B.人类C.植物D.微生物3.在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中,山东丘陵农林亚区属于(C)A.东北区B.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C.黄淮海区D.黄土高原区4.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亩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值称为(B)A.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C.光合生产率D.光合生产量5.食物链“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C)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6.在下列作物间种组合中,空间结构属于Ⅱ-2型的是(D)A.蚕豆与小麦B.棉花与芝麻C.玉米与豆类D.果树与油菜7.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B)A.土壤—植物—土壤B.土壤—植物—家畜—土壤C.土壤—植物—家畜—微生物—土壤D.土壤—植物—家畜—水体—土壤8.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初级生产的是(D)A.兔B.猪C.人D.水稻9.气相型循环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贮存在(C)A.土壤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10.动物为适应其生长环境而分化形成了哺乳类动物、低等脊椎动物、昆虫及原生动物等繁多的不同类型,这叫1(C)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C.生态适应D.生存适应11.凡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终生仅繁殖一次,生殖消耗能量大的生物,称作(A)A.r-对策者B.K-对策者C.r-k连续体D.CAM-对策者12.下列为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的类型是(A)A.竞争B.原始协作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l3.群落的成层性是指(B)A.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B.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C.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D.群落中光、温条件的变化规律14.接触生物个体表面或其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为(C)A.生境B.立地背景C.小环境D.内环境15.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光谱中的(D)A.红光B.蓝光C.红外线D.紫外线16.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C)A.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C.增施有机肥D.增施化肥17.下列为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是(A)A.劳动与技术密集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C.规模大投入少D.高投入高产出18.生物农业的核心原理在于(D)A.发展农药防治B.改良作物品种C.对能量多级利用D.促进农田土壤的生物学肥力19.实行作物的合理轮作和秸杆还田,其生态农业原理主要是(C)A.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种群相生相克原理D.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原理20.农田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受害最大的是(D)A.农作物B.草食哺乳动物2C.草食昆虫D.肉食动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浙江1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

A.人工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封闭式生态系统2.棉红铃虫→金小蜂这一食物链属( )。

A.草牧食物链B.腐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3.下列哪一种能源属于生物辅助能( )。

A.种子B.降水C.风力D.蒸发4.蝗虫、蚱蜢在秋冬季杂草枯黄时会改变体躯颜色使之与草色相一致,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A.能流B.物流C.信息流D.价值流5.气相型循环的特点是( )。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6.磷循环属典型的( )。

A.气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生物学循环D.地质学循环7.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

根据容积大小,物质交换活动快慢,库可分为交换库和贮存库两种,下列库中属于交换库的是( )。

A.大气库B.水体库C.动物库D.土壤库8.生态金字塔一般常用( )表示,因为这种表示方法不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代谢速度的影响,能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递减特点。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个体数量金字塔9.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

A.果树B.小麦C.水稻D.牛10.土壤条件处于最适状态下的初级生产力为( )。

A.光合生产力B.光温生产力C.气候生产力D.土壤生产力111.大豆施钾量为4公斤时,大豆产量为100公斤,当施钾量为6公斤时,稻谷产量为110公斤,若大豆价格为2.5元/公斤,则边际产量为( )。

A.100公斤B.110公斤C.10公斤D.5公斤12.自然界中大多数自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属于( )。

A.成群型B.随机型C.均匀型D.分散型13.在有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 )。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2.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3. 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4. 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5.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气候项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项级6. 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7. 下列各项中的生物之间,属于种内互助的是( )。

A.犀牛与犀牛背上生活着的食虫小鸟B.蜂群中的工蜂与蜂王C.海葵与寄居蟹D.培养液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8.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9.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 )。

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10.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

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11.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12.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3.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

2019年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2019年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2019年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是()A.经人工改造B.使用畜力C.使用灌溉D.使用机械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定是指()A.自养生物B.异养生物C.好氧生物D.异氧生物3.由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的食物链属于()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4.在我国的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中,滇南农业亚区属于的大区是()A.长江中下游区B.西南区C.华南区D.青藏区5.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规模决定于()A.劳动力B.土壤C.气候D.种植业规模6.在下列作物间套种植时,明显起到作物之间对营养元素利用上互补的是()A.玉米和高梁B.玉米和大豆C.玉米和甘薯D.玉米和马玲薯7.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都处于最适状态下的初级生产力为()A.光合生产力B.光温生产力C.气候生产力D.土地生产力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流是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中形成的B.信息流主要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C.信息流是农业生态系统中较次要的基本功能D.信息传递主要在生物之间进行9.氮的主要储存库是()A.大气库B.土壤库C.水体库D.植物库10.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不一定最多,但决定着该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这个物种称为( )A.优势种B.常见种C.优势层片D.建群种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稳定,不受环境的影响B.生物群落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C.生物群落对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D.生物群落只是一个结构单位12.表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中,参数K()A.指种群的增长率,用总和生育率表示B.指种群的增长率,用生物体的个数表示C.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该种生物的个体数表示D.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面积×光能”表示。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是一个典型的( )应用的例子。

A.黑箱方法B.白箱方法C.灰箱方法D.含这三种方法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 )。

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4.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

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5. 鱼类的集群是一种( )集群。

A.暂时性B.季节性C.稳定性D.经常性6. 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7. 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A.高B.低C.相等D.有时高有时低8. 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学派B.自动调节学说C.生物学派D.法瑞学派9. 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10. 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11. 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12.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13.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1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

2021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1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1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名词解释1. 信息流:以物理形态(光、电磁、声音等)、化学形态(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生物形态(行为方式)出现的自然信息以及以图像、数据、文字、语言等形式出现的人工信息都有一个产生、传输、接收的过程,这样的信息传输转化过程称为信息流。

2. 价值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输入含一定劳动的社会资源,经过劳动生产,成为新的产品输出,新产品含有更高的价值,并在销售之后得到实现,这就形成了价值流。

3. 资金流: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的输入要用一定的资金按价格购买,产品的输出也按价格换回一定的资金,这样及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P193~194:4. 程序调控:生物的个体发育、群落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这种调控称为程序调控。

5. 随动调控: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标,这种调控称为随动调控。

6. 最优调控: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压力,优胜劣汰,使得现存的很多结构与功能都是最优或接近最优的,这种调控称为最优调控。

7. 稳态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种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干扰中维持不变、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的稳定性,这种调控称为稳态调控。

8. 人工直接调控:是指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

9. 社会间接调控:社会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行政系统、法制系统、科教系统等影响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间接调控。

二、问答题1.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流有哪些形式?人工信息流包括哪些?答: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流形式包括有:(1)环境与动植物的信息关系;(2)植物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3)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联系;(4)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联系。

人工信息流包括有:(1)人工仿自然信息;(2)用于调控生物的信息;(3)人类采集并供人类分析判断的信息。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基本构成包括哪些部分?答: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基本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所属的农户或农场拥有的资金,又可根据其不同的形态与用途分别称为资产、资本等。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名词解释1.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 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降水。

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二、问答题1. 了解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答: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这种动态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

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每年约有488000Km3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

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雨雪形式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或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最终仍注入海洋,这就是水分的海陆循环。

内流区(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断流的河流构成的流域)的水不能通过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它和海洋的水分交换比较少,因此,内流区的水分循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

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3.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

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4. 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是( )。

A.系统生态学B.数学生态学C.农业生态学D.地理生态学5. 物质循环指的是( )。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6.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

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7.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9.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10. 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寿命()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11.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调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D. 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与管理答案:D2.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C3植物?A. 玉米B. 水稻C. 小麦D. 高粱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A. 气候B. 土壤C. 水分D. 光照答案:A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答案: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2.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

答案:绿色植物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向性、递减性、可逆性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答案: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调控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2.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案:(1)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由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包括作物、土壤、气候、水分、光照等;(2)复杂性: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存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营养循环;(3)动态性: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4)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3.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

答案:(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防治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4)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5)加强农业生态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四、论述题论述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指导:农业生态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答案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答案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最佳防治措施是( )。

A、断绝一切食物和能量来源B、保护天敌及其食物链C、彻底破坏其发生环境D、彻底消灭害虫种群正确答案:B2、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A、群落生态B、植物区系C、植被型D、演替原则正确答案:B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和C分别代表( )。

A、发育历期,生物学零度B、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C、有效积温,平均温度D、发育历期,平均温度正确答案:A4、同种植物的不同群体长期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产生 ( )A、不同的生活型B、不同的生态型C、相同的生态型D、相同的生活型正确答案:B5、生物物种存在、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种群B、基因C、群落D、个体正确答案:A6、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正确答案:B7、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 )A、光照和温度B、温度和降水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正确答案:B8、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

A、相等B、低C、高D、不确定正确答案:C9、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

A、通气组织发达B、贮水组织发达C、根系发达D、叶片角质层厚正确答案:A10、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地面芽植物正确答案:A11、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消费者——生产者B、生产者——二氧化碳、水C、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D、生产者——有机营养正确答案:D12、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B、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正确答案:A13、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 )A、干扰竞争B、竞争排除C、共生D、利用竞争正确答案:D1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

山东省聊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3. 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4. 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5.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6.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7.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8.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9. 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C.染色体畸变时无着丝粒的片断D.真核细胞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小体10. 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1.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这是由于( )。

A.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其他科学直接引入的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C.生态学研究层次不同引起的D.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相互交叉12.气相型循环的贮存库主要是()A.大气圈B.土壤圈C.智能圈D.岩石圈1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 )A.狼B.森林C.食用菌D.鱼2.稻草→牛→蚯蚓→鸡→猪→鱼是一条典型的( )A.草牧食物链B.腐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3.下列哪种能源属自然辅助能( )A.降水B.石油C.天然气D.化肥4.夏天晚上昆虫向灯光群集这是什么引起的?( )A.能流B.物流C.信息流D.价值流5.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6.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 )A.1/5B.1/10C.1/20D.30%7.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A.兔B.小麦C.水稻D.蔬菜8.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三个主要养分库是( )A.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B.土壤有效养分库、土壤矿物库、土壤有机物库C.水体库、土壤库、生物库D.土壤库、岩石库、生物库9.沉积型循环的特点是(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的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三次生产量11.样方中种群个体分散度(S2)大于平均数(m),这种分布格局称为( )A.成群型B.随机型C.均匀型D.生态型12.气相型循环的特点是(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13.环境中的生物会发生竞争,凡在竞争中以其“量”取胜的,则称为( )A.r-对策者B.K-对策者C.r-K连续体D.CAM-对策者14.下面关于演替的说法哪个正确?( )A.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规律性B.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C.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方向性D.演替以先锋种为发展顶点15.华北地区不能栽培柑桔。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名词解释1.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 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降水。

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二、问答题1. 了解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答: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这种动态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

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每年约有488000Km3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

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雨雪形式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或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最终仍注入海洋,这就是水分的海陆循环。

内流区(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断流的河流构成的流域)的水不能通过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它和海洋的水分交换比较少,因此,内流区的水分循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全国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全国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全国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全国2009年1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是( )A.环境科学B.生态学C.系统分析D.运筹学2.以下叙述中,不属于系统构成必备条件的是( )A.两个以上的组分B.组分之间有联系,又称偶联C.以整体的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D.边界3.以下叙述中,属于大型消费者的特点是( )A.动物的体型很大B.动物每口吃得很多C.动物吃的是大型的动物D.动物是以活的有机体为食物的4.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物质、能量在各成分间的转移、循环途径,这就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态系统的特点C.生态系统的功能D.生态系统的子系统5.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不应该选择的农业技术是( )A.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B.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C.大力发展旱作农业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6.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值,即光合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就是( )A.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C.光合生产率D.净生产量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的能量转变是( )A.从光能到化学能B.从机械能到电能C.从光能到机械能D.从光能到电能8.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约为( )/1000 /100/109.对于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来说,用以下公式:SA=(投入总能量—产出总能量)/投入能量相当标准煤重量计算出的SA就是( )A.农业系统B.农业系统熵C.农业系统产投比D.农业系统能量利用率10.每增投一定数量的变动资源所取得的某种农产品的增产数量,就是( )A.产品的边际产量B.追加投资增产量C.边际平衡原理D.边际投入11.用分散度方法判断种群分布格局时,计算公式S2=∑(x—m)2/(n—1)中S2的统计学意义是( )A.均数B.众数C.标准差D.方差12.从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来看,增长型种群表现为( )A.金字塔的基部宽而顶部狭窄B.金字塔的年龄结构呈橄榄形C.幼年个体数量和中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D.幼年个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13.如果种群是世代有重叠的,且假设处于无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增长模式可以表示为( )=N0·ert =N0·λt/dt=rN(1-N/K) +1=N0λ14.若两个生物种群可以在一起生活得很好,但并不存在依赖关系,即离开协作,双方仍能独立生存,这样的种群间相互关系被称为( )A.原始协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竞争15.在生态学中,专指生物生长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就是( )A.小环境B.区域环境C.生境D.生态环境16.农业生态系统是( )A.天然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人工生态系统17.在复杂的生物群落的地上部分( )A.越到下层,植物的耐荫性越强B.越到下层,植物的喜阳性越强C.越到下层,植物的抗旱能力越强D.越到下层,植物的抗风能力越强18.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 )A.生态型B.生活型C.物种型D.群丛19.以下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B.森林树木等生物资源C.太阳能、风力等气候资源D.土地资源20.植物如果出现功能叶叶脉间的伤斑,伤斑表现是先漂白失绿,然后逐渐呈棕色坏死,则可能遭到的是( )A.二氧化硫污染B.氟化氢污染C.臭氧污染D.粉尘污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辽宁省朝阳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 )。

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3. 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B.他感作用C.缺水分D.缺光照4. 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5. 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6.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7. 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氧、磷等矿物质过多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

这一现象属于( )。

A.生态入侵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季节消长8.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0.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

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11.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12.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

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13.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14.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

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黑龙江省伊春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2.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3. 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D.以上三者都不是4.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6.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7. 最先发现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孟德尔C.林德曼D.达尔文8.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 )。

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9.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A.pH5~6B.pH6~7C.pH7~8D.pH8~91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11.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12.同一植物抗低温能力最强的发育阶段是()A.休眠期B.营养生长期C.开花期D.种子萌发期13.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14.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

辽宁省辽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辽宁省辽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辽宁省辽阳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2. 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3. 种群中的某些个体身体表面的颜色可以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以避免被天敌发现捕杀,又不易被猎物察觉,使之获得的食物充足,这样的个体在种群中的竞争能力强,会有更高的存活率并能繁殖更多的后代。

这个过程就是( )。

A.自然选择B.人工选择C.种群调节D.自动调节4. 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5. 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6. 暖流将( )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B.喜热性C.喜干性D.喜湿性7. 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10.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11.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

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12.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13. 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14.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是()
A.经人工改造
B.使用畜力
C.使用灌溉
D.使用机械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定是指()
A.自养生物
B.异养生物
C.好氧生物
D.异氧生物
3.由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的食物链属于()
A.捕食食物链
B.腐食食物链
C.混合食物链
D.寄生食物链
4.在我国的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中,滇南农业亚区属于的大区是()
A.长江中下游区
B.西南区
C.华南区
D.青藏区
5.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规模决定于()
A.劳动力
B.土壤
C.气候
D.种植业规模
6.在下列作物间套种植时,明显起到作物之间对营养元素利用上互补的是()
A.玉米和高梁
B.玉米和大豆
C.玉米和甘薯
D.玉米和马玲薯
7.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都处于最适状态下的初级生产力为()
A.光合生产力
B.光温生产力
C.气候生产力
D.土地生产力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流是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中形成的
B.信息流主要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
C.信息流是农业生态系统中较次要的基本功能
D.信息传递主要在生物之间进行
9.氮的主要储存库是()
A.大气库
B.土壤库
C.水体库
D.植物库
10.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不一定最多,但决定着该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这个物种称为( )
A.优势种
B.常见种
C.优势层片
D.建群种
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稳定,不受环境的影响
B.生物群落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
C.生物群落对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
D.生物群落只是一个结构单位
12.表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中,参数K()
A.指种群的增长率,用总和生育率表示
B.指种群的增长率,用生物体的个数表示
C.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该种生物的个体数表示
D.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面积×光能”表示
13.风播型种子在侵入条件比较一致的新环境时,最容易出现的种群分布格局是()
A.均匀型
B.随机型
C.成群型
D.复群型
14.“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说的是()
A.耐性定律
B.最小因子定律
C.十分之一定律
D.边际平衡原理
15.在农业生产上最理想,能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矛盾的土壤结构是()
A.核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片状结构
D.柱状结构
16.形成酸雾、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氟化物
D.二氧化氮
17.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少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
C.增施有机肥
D.撩荒休闲
18.在现代石油农业的发展中,单位农产品的能量消耗()
A.越来越低
B.基本不变
C.越来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小
19.利用轮作倒茬、秸杆粪便维持地力的农业为()
A.有机农业
B.原始农业
C.立体农业
D.雨养农业
20.20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农业产量和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
A.良种、化肥和灌溉
B.机械化
C.农药、化肥
D.节水灌溉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农业生态学
27.农业生态系统
28.食物链加环
29.地质大循环
30.生态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以某一农牧生态系统为例,简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功能类群及各类群在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

32.简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结构内各业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

33.简述捕食作用的意义。

34.如何计算分散度并用它来判断种群的分布格局?
35.简述保持农田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发展次级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提高次级生产能力的途径。

37.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划分成哪三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各举一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