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需要突破三个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TSPOT
编者按:在不确定性凸显、环境巨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以及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机会和挑战。作为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对于共生型组织及其成员而言,在自我成长的 道路上,该如何做呢?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 iM B A 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其微 信公众号“春暖花开”写道:“自我的成长需要突破三个障碍。”是哪三个障碍呢? 一起来 看看。
自我成长需要突破三个障碍
I 文_陈春花
在技术驱动环境巨变的时代, 对于共生型组织而言,每一个组织 成员的自我成长和实现能力依然 是极为重要的能力。
当一个组织凭借合作得以站 在向全世界输出产品和服务的风 口,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合作所
提供的是一种机会与资源。组织 各项成长能力依然还是组织自我 成长能力的体现,这需要组织在依 赖或附属于其他组织的同时,还要 增加自身技术实力,唯有此才能拥 有真正的竞争力。通过持续的创新 让组织在核心技术方面表现得更
加独立,并能为其他组织输出技术 所带来的共享机制,这样的组织可 以保有竞争力。
持续创造力成就了共生型组 织的自我成长,而创造力的背后除 了创意人才的输人和产出,还有一 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让组织在一个
▲图片来源网络,与正文无关
|
城市开(物业管理)I URBAN DEVELOPMENT •
2019.1
HOTSPOT E S I
快速成长、不断创新的生态之中。
达成这一点的关键是一套让 更多组织成长的解决方案,而正是 技术在这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套方案我 们称之为“技术穿透”,实现技术 穿透,需要每个组织成员突破三个 障碍:愿意放弃自己固有的优势和 行为习惯、拥有开放学习的心态和 行动、能够在技术框架下展开沟 通和信息共享。
放弃固有优势与习惯
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 特(Joseph Schumpeter)在其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 概念,创新被视为是将生产要素的 “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的过程,与此同时,他认为创新是在生产过 程中内生的,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 价值。
自此,创新的基因被不断地植 人到组织中,成为组织突破自身局 限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备条件,而 创新的时效性从根本上证明了创 新是不断放弃和重启的过程。
管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颠 覆性创新”概念是用于描述新的 竞争者如何瞄准市场根基,攻占市 场,最终实现洗牌。
这样的情形在过去十分罕见,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则成为普 遍发生的事情,利用新技术或者新 模式进行颠覆的情形,几乎每一天 都在发生。在这一系列的颠覆与被 颠覆中,新的可能不断呈现,新的 机遇不断出现,组织已经不能够仅 从既有的思维和惯性理解环境。
以柯达为例,毫无疑问,柯达 的专业气质十分浓厚,但是它忽 视了新生活方式里影像行业的变化,数字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
传统成像技术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传统成像技术成本高昂、设备笨
重以及不能永久保存的弊端更加
明显,在数字成像技术的冲击下束
手无策,最终如作家章诒和所讲,
柯达“像一个壮汉猝死,像一个勇
士牺牲”。
放弃固有的优势与习惯,已经
成为组织开启创新的第一步,组织
需要放弃已被实践证明不再有效
的思维和惯性,重新用新的思维看
待机遇和竞争,用实践开启新一轮
的创新。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行
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
起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造就
创新的灵感,让一件简单的事物
有超常规的突破”。同时,他认为,
“创新不是浮夸的东西,创新要做
的是某件具体的事”。
真正好的创新有吸引人心的
力量,它将生活融入其中,用独特
的视角和智慧不断修正生活里各
式各样的漏洞,为生活提供美好。
艾里克•施密特(Eric E m erson
Schmidt)、乔纳森•罗森伯格
(Jonathan Rosenberg)和艾伦•伊
戈尔(Alan Eagle)通过对谷歌的
研究,阐述了他们对于创新的认
识:“创新不只是创造新奇实用的
想法,还包括实践。‘新奇’往往会
被当成‘新颖’的近义词,因此有
必要指出,创新的东西不仅需要新
的功能,还要出人意料。如果产品
只是满足了消费者提出的需求,那
么不是创新,而只是做出回应。回
应是好的,但是毕竟不是创新。另
外,用‘实用’这个形容词来描述
高大上的‘创新’,实在有点黯然,
因此,可以在前边加上一个副词,
把‘实用’变成‘非常实用’,创新
的东西不仅要新颖、出人意料,还
要非常实用。”
顾客接触产品的渠道越来越
多,可选择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他
们已经练就了一双慧眼,能够看穿
产品表面背后的需求。顾客的消费
过程越来越明智。
一个产品从产生到形成并推
向顾客的过程,绝不是技术人员的
闭门造车,明确“客户需要电钻,
还是墙上的洞”是所有创新过程的
起点。任何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只
有转化成顾客的需求才能产生商
业价值。
任正非曾经在华为内部讲道:
“现在我们是两个轮子在创新,一
个是科学家的创新,他们关注技
术,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但是他
们不能左右应用。技术是否要投
人使用,什么时候投人使用,我们
要靠另一个轮子Marketing(市场
营销)。Marketing不断地在听客户
的声音,包括今天的需求、明天的
需求、未来战略的需求,才能够确
定我们掌握的技术该怎么用,以及
投人市场的准确时间。”
马化腾对创新有着相似的理
解:为了创新而创新,工作反而会
变形。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意识灌输
到每一个产品、设计,包括每一个
运营的员工心里,而不是为了完成
领导交代的任务。创新一定是在快
速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发现哪些点
顾客抱怨了,或者觉得不爽了,那
可能是你的一个创新的机会。
开放学习的心态
在创新方面,有些组织会陷人
对个人神话的误区。不可否认,某
个人可能会在某项或某几项创新
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组织整体的创
新必须通过整体的努力形成。
城市开龙(物业费理)|A〇
2010.01 • URBAN DEVELOPMEH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