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未病相关问题探讨
近年来针灸运用于“治未病”简况
2 针 灸“ 治未病 ” 常用 的方法
王 慧 明 等 用 瘢 痕 灸 方 法 , 灸 双 侧 足 三 里 和 绝 骨 穴 防 治 施
脑血管疾病 , 四个穴 位各 灸 3壮 , 治疗 后 7d左 右 出现 灸疮 化 脓 ,0d左右结痂脱 落 , a后复查 血液流变 学 、 压 , 有 不同 5 1 血 均
肢穴位 , 每周 3次 , 治疗 3个月 。结果 :8例患者治疗 后生存 质 4
量明显提高 , 生存质量量表评分 由治 疗前 的( 7 4 6 .5±1. 7 分 56) 降为( 22 2 .9 分 。范秋丽 等 用维生 素 B 20m 4 .8± 7 8 ) 0 g于足
采用针灸“ 治未病” 的记载 , 素 问 ・ 热》 如《 刺 篇载 “ 肝病热者 左
将未病分为健康未病态、 潜病未病态 、 前病未病态 、 传变未病态 。
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 的发生。岳进等” 选取 内关穴 , 采用针灸 专家朱琏的抑制Ⅱ 型手法 , 即用缓慢进针法进针 , 缓慢捻转保持平
稳, 针感稍弱而又轻松舒 适 , 当于平 补平泻 , 相 留针 1 i, 0mn 观察 针刺 内关穴对窦房结功能 的影响 , 结果证 明针刺内关穴对窦房结 功能有显著作用 , 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内关对窦房结 的自主神经具 有双相调节作用有关 。姜 春华 通过针灸神 阙、 足三里对 老年
乱 已成而后治之 , 犹渴而穿井 , 譬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 《 ” 内经》 所论“ 未病 ” 有三层含 义 : 包括无 疾之身、 病隐而 未发、 病发 疾 疾 而未传 。祝恒琛 …认为 , 未病是指未 被明确诊断为疾病的一类情
形, 包括健康的人群 , 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人群 , 介 既不能算作健 康也不能归于疾病 的人群 。王华 等 则认 为, 未病状态包括病前 潜伏状态 ( 即亚健康状态 ) 和疾病缓解期的未病态。而宋 为民L 3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当前“治未病”的想法已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逐渐接受。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并且在预防人们的健康和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用于冬季疾病和夏季治疗的中药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大型医院正在推广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项目。
针灸和按摩的作用(一)按摩的作用1调节神经系统技能按摩,如顾名思义,“按”是指用指尖按压,主要利用不同的按压方法,通过按压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兴奋和控制神经的过程通过按摩完成整个系统,使硬皮层兴奋起来,一般来说,强而快的技术会对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例如,医院建议植物患者的家属经常给患者按摩,针灸和与患者聊天,以达到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并在进一步的医疗计划中起到不可预测的辅助作用。
2011年,因车祸而罹患脑瘫的马良友,学会了基本的医院中医诊所的健身和按摩技术。
她每天坚持要给儿子做按摩,与儿子聊天并在2017年照顾妈妈十年,马良友在一场车祸六年后终于醒来。
2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在按摩过程中,沿着血管和淋巴管的方向,从上到下按压可以加速血液淋巴循环,而向心按摩可以使静脉血液回流,组织水肿吸收,术后血管粘连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加,熬夜,加班,久坐不动更为普遍。
无法暂时放下移动计算机。
颈部疼痛已成为当今年轻人的普遍问题。
并且大量的针灸和按摩诊所正在不断涌现。
业务非常火爆,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种效果,会不会有客人?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周末做按摩,缓解生活疲劳,感到轻松自在。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康复医院,由专业的推拿医生来治疗需要康复治疗的软组织挫伤。
每次长时间跑步后,教练按摩腿部肌肉,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
今年3月,四川华西医学院的一名31岁妇女患有严重的淋巴结淤堵,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可想象。
在医生的建议下,这名妇女开始每周去医院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
病” “ 与 传变 ” 的区别 和联系 , 力求 诊病准 确, 治法 及 时。② 要重 视 对 “ 微 知 著” 见 的把 握。即要做到辨证准确 , 注重细微变 化更好 为临床 服务 。在 例 2中针灸处 方 的运用 前 提 即是 对 “ 未病 者 , 肝 之 治 见 病, 知肝传 脾 , 当先 实 脾 ” 中何 时 传变 的 理解 , 准确把握 传 与未传 , 时 发现传 变 及 之 “ , 立 防传 之法 。③ 对 “ 微” 后 未病 ” 治
因此 取 三 阴交 , 穴 为 足 三 阴经 之 交 会 穴 此
《 内经》 治未 病 ” 则 , “ 原 结合 经络 腧穴 理
论 而 设 立 的 一 种 极 具 针 灸 特 色 的 扶 助 正
气 的具体方法 。具 体而言 , 在机体健康 无
病、 疾病发生 之前 或疾病 轻 浅之 时 , 预先 应用针灸方法 激发经络之气 , 增强 机体 的 抗病 与应 变能力 , 而促 进健 康 、 从 强壮 延 年、 防止疾病 的发生 , 轻 随后疾 病对 机 减
失眠 、 口苦咽干 , 大便 干 , 食少 , 舌质红 , 苔
白厚 , 弦 长有 力 。经耳 鼻 喉 检 查 外 耳 脉 道 、 膜 无 明显 异 常。 中 医 诊 断 : 呜 耳 耳
( 胆 火 盛 ) 治 法 : 肝 泻 火 , 通 耳 肝 。 清 疏
用临床实践来反思及体会经 典理论 , 以便
墟 以疏 通 经 络 , 肝 泻 火 ; 听 宫 、 会 以 清 取 听
“治未病”理念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 ] 元 御 . 圣 心 源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00: 2黄 四 M] 北 人 21
l —1 7 9.
[ ] 无 名 , 千 . 医 临 床 家 干 祖 望 [ . 京 : 国 中 医 3俞 千 中 M] 北 中
药 出版 社 ,0 1 17. 2 0 :5
[ ] 钦安. 4郑 郑钦 安 医 学 三 书 [ ] 太 原 : M . 山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1期 :0 1 2— 6 2 1 —1 — 4; 5 1 2 1 —1 0
( 辑 马 虹 ) 编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 1 ) 3— 0 6— 4 1 0 —6 1 ( 0 2 0 0 4 0
参考文献 :
炎软膏、 蜂蜜 、 香油 , 取 效 一 时 , 症 状 逐渐 加 重 , 均 且
故 前来 就诊 。症 见 : 口唇及 唇周 皮肤 干裂 发硬 , 局部
[ ] 永 钦 . 医耳 鼻 咽 喉 口腔 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1王 中 M] 北 人
版 社 ,0 1 9 4—9 1 2 0 :7 8.
3 病 案 举 例
少, 舌质 淡 红 , 尖 红甚 , 和 缓 有力 。上 方 加 连翘 舌 脉 1 , 5g 继用 6剂 , 已基 本痊 愈 。为 巩 固疗 效 , 生 山 取 药 4 0 g 白芍 4 0 g 百合 4 0g 决 明子 2 0g 鸡 内 0 , 0 , 0 , 0 , 金 1 0g 共 研 为 极 细 末 , 晨 用 5 5 , 每 0 g煮 粥 , 服 连 1个月 。1a 4个月 后 随访 , 风 未 发 , 食 正 常 , 唇 纳 精 力 充沛 , 大便 2d一行 , 畅 。 顺 按 脾开 窍 于 口 , 华在 唇 , 患者 口唇 红肿糜 其 该 烂 且大便 坚 硬 难 解 , 被 误 诊 为 脾 胃积 热 型 唇 风 。 易
中医治未病讲座试题及答案
中医治未病讲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对症下药B. 未病先防C. 辨证施治D. 对症下药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治未病的方法?A. 饮食调养B. 情志调摄C. 药物治疗D. 针灸治疗答案:C3. 中医治未病强调的“治未病”具体指的是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初期D. 治疗疾病的末期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养生的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劳逸结合D. 过度劳累答案:D5.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的是什么?A. 身体的免疫力B. 身体的抵抗力C. 身体的抗病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治未病强调“_______”,即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各种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答案:未病先防2. 情志调摄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_______。
答案:惊3. 中医认为,饮食调养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其中“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_。
答案:咸4. 起居有常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其中“常”指的是_______。
答案:规律5. 劳逸结合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其中“逸”指的是_______。
答案:休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养身体、预防疾病;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瘥后防复是指疾病治愈后,防止疾病复发。
2. 请简述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答案: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包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情志调摄。
饮食有节指的是合理饮食,不过度摄入;起居有常指的是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指的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情志调摄指的是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浅析针灸“治未病”
与此 同时 ,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 国医学未病 先防 、 祖 已 病防变 、 保健强身 、 延年益寿的思想正 日益受到重视。
其 实 早 在 两千 多 年 前 , 中医 就 有 “ 未 病 ” 治 的思 想 。 “ 治
浅 析 针灸 “ 未病 ” 治
布 赫‘
摘
要: 目的 : 探讨针灸“ 治未病 ” 内涵。方法 : 照四个方 面阐述针灸 “ 的 按 治未病” 的作 用。结 果: 灸具有 防治疾病 , 年益 针 延
寿的作用。结论 : 灸“ 针 治未病” 具有极 高的应用价值 , 治未病” 在“ 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 势。
在疾病未发 , 病后邪气未盛 , 病后邪气未衰 时要及时治疗 。
根据 中医历代医家在《 内经》 础上对 “ 基 治未病 ” 内涵的 发展 ,治未病” 以概括为 以下几个方面 : “ 可 未病先防 , 防病于先 : 当人体 处于健 康状态时 , 要注 意运
双重压力下不断透支健康。据卫生组织 的一项调查 显示 , 全
21 0 0年第 3期
按 : 术伤及气 血, 手 致气 血亏虚 , 气虚 失于运 化 , 气机 不
畅, 腑气不通 。本病 为本 虚标 实 , 以通为用 。血海 、 海 、 治 气
7 5
足, 肝气郁结 。治 以滋补肝 肾 , 理气 散结 。取穴 : 屋翳 、 中、 膻
乳根 、 门、 期 肩井 、 肝俞 、 肾俞 、 足三 里、 阴交 、 三 局部 针刺包块
诊 。刻下症 : 乳房胀痛 、 双侧 结块 , 伴腰膝 酸软 , 月经量少 , 色 淡, 月经周 期、 经期 正常 , 质淡 , 舌 苔薄 白, 沉 细。乳 房 检 脉
浅谈针灸治未病_史华
152未病[1],未生疾病也。
广义理解,应该包括健康和亚健康状态。
“治未病”理论源于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
其内容广博,一直以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和防病保健。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
古老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保健益寿的核心思想将日益引起重视。
针灸“治未病”,即所谓的“逆针灸”[2],既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选择一定的时机,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损害程度或保健延年。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论篇》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篇》更进一步解释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心热病者,颜先赤。
脾热病者,鼻先赤。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以及《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可见,治未病是在疾病未发之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者考虑到疾病的转变而进行提前治疗,《内经》、《难经》所载实为开创了中医预防思想的先河。
下面就历代有关针灸“治未病”的记载和所体现的思想做以简要论述。
1 东汉末期此时期,张仲景在继承了《难经》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病早防、已病早截的观点,对伤寒病的传变采用针刺进行截治疗,如《伤寒论》第8条指出:“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是首次明确提出运用针灸治未病的记载。
《伤寒论》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逆针灸与治未病略论
指在机体无病 或疾病发 生之前 ,预先应 用针灸方 法 ,激 发 经络之气 ,增强机 体的抗病 与应变 能力 ,从 而 防止疾
病 的发生 ,减轻 随后 疾 病 的损 害或 保 健延 年 的传 统 方 法。 『 1 应用 “ 逆针灸”的手段 “ 治未病”是 针灸学 中的重 要 内容 。适时适宜的应 用 “ 逆 针灸”方 法可使 机体本 身 的抗病与调整能力得 到充分 的发挥 ,可最 大限度地 激发 机体内在 的调衡阴阳的潜力 。 ¨ 2 ] 中医治未病有 “ 未病先 防”和 “ 既病 防变”“ 新愈防 复”三层含义 。就未病 而 言 ,具 有二重 含义 :其 一 ,未 病即没有病 ,健康 正 常 ,此 时 的 “ 治 未 病”即为 预 防、 养 生 ,防止疾病 的发生 ;其二 ,未病 即各种潜 在 的病 情 和病机 ,病而未发 ,此 时 “ 治未 病” ,即为有 病 而早治 。 所谓既病 防变 ,包括两个 方面 :其一 ,指疾病发 展还未 到各种变 证 ,坏病 ;其二 ,疾 病发 展 还未 到危 重 阶段 , 此时 “ 治未病 ”即已病防变 、防危 。“ 新愈 防复”是指疾 病初愈 ,防止复 发 。张 仲景 治未 病 思想 包 括未 病 先 防、 有病早治 、已病防变、病盛 防危 、新愈防复五个方面口 ] 。 本文从 以上五个方面对逆针灸治未病方法探讨如下 :
一
治疗疾病而设 置的。 l 4
有些疾病在发生之前有 征兆 ,如 中风 先兆 。此时机
体往往处于正气不 足 、抵 抗力减 弱的状态 ,若不及 时采
取措施 ,很容易导致 机体正不胜 邪 、阴阳失调而 发为疾 病 。因此 ,在此时给予针 灸 以补益 机体正气 ,增 强抵抗 力 ,则可预防疾病 的发生 。 早 在宋 代就有 “ 未 中风” 的 描述及用灸 法 预防 中风 的方法 。早期发 现疾 病 的先 兆 , 运用针灸扶助机体 正气 ,使 “ 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 。 1 . 3 用针 、灸之法规避邪气 顺应 四时 《 素问 四气调 神大论 》谓 “ 养生 当顺 应天 地 ,春 以养生 ,夏 以养 长 ; 秋养 收,冬养藏 ,使病无所从生 ,此上工之 道也。又 日: 肝病 ,左颧赤 ;肺 病 ,右颧 赤 ;心病 ,额 先赤 ;病 虽未
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_浅析中医治未病(精选5篇)
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_浅析中医治未病(精选5篇)浅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_浅析中医治未病篇1中医治未病的含义“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
因此,“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
《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
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
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
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
针灸之经络诊察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19] 李冀,赵伟国,李胜志,等.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组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52-2054.[20] 佟颖,杜武勋,李悦,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5):537-540.[21] 沈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4):15-18.[22] 张懿,张良洁,卞雷斯,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2,17(1):136-139.[23] 李冀,赵伟国,李胜志,等.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组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52-2054.[24]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6):646-651.[2023-11-08收稿]经络是古代中国智者观察研究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完整的形态学基础和功能体系,能够反应和干预机体生理病理状态,通过干预经络状态能够改善机体状态,并在“治未病”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灵枢•经脉》中提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作为人体的基础结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不但在结构上贯连结合整个人体,而且作为人体主要的气化场所,在生理和病理上发挥着涉及全身的统筹协调作用。
经络诊察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物理诊断方法,通过经络诊察反应经络的状态,如《灵枢•刺节真邪》提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1]针灸治疗前必须先诊察经络的虚实。
医者用手触摸经络,循推经络循行的缝隙,按压和弹拨分肉之间,通过指下的感觉,察看经络有无异常变化,判断是否有异常的经络,然后进行辨经、选经、选穴的治疗环节,进行针灸治疗。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首先,针灸调理方案。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以针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是“三因三法”,即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客观条件来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调整穴位的选择,刺激力度以及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针灸大椎穴、足三里穴,以调理心脑血管系统和提高免疫力;对于青年女性,可以选择足太冲穴、关元穴,以调理月经不调和提高生殖系统的功能。
其次,推拿按摩方案。
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的按摩和压迫,刺激人体经络和腧穴,以调和气血,促进机体的气血流通。
推拿按摩治未病可以通过对经络进行按摩来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拨、捏、推、按、揉、拿、点、拍等。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揉捏大肠经和三阴交穴,以缓解疲劳和调节情绪;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选择推拿胃经和神阙穴,以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最后,中药调理方案。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的药效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药调理治未病的方案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中药材,组成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类中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过度疲劳的人,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调节免疫机能。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方案包括针灸调理、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案都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目的。
这些中医干预方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探讨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
探讨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摘要: 目前我国慢性病人群越来越多,已经影响了我国民众的健康,一旦患病,患者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及生活负担。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被人们所关注和接受。
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践行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未病干预和回访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养生模式,发挥中医的优势特色,解决人们的健康养生问题,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中医角度将,未病指未出现的疾病,但又不是完全健康的状况,因此中医治未病就是未病健康养生,中医在其中发挥预防和保健的作用,对已发疾病及时治疗,并避免未发疾病的出现,最大化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发挥中医健康养生的突出效果。
我国中医理论基础雄厚,在治未病方面效果明显[1-2]。
并且,中医健康养生则是通过系统的保养、调养、颐养等方面的干预,来实现延年益寿和保健养生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养生;保健方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自然环境恶化,致病因素增多,慢性病发生率快速增长。
治未病属于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思想不谋而合。
并且,从国家角度,大力推广治未病理念健康养生工程,试图通过中医治未病来实现健康养生的效果。
并且,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加快,健康问题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如放任自流,易引发相应的疾病,从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的理念出发,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避免疾病侵扰和蔓延,降低治疗难度,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这是中医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从中医角度来说,治未病与健康养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治未病能够健康养生,健康养生能够预防未病,两者结合,能够使机体保持在一个更加良好的状态,从而实现治未病和养生的目的[3]。
一、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方法《内经》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意思就是说:医生应在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及时发现苗头,进行中医调理,使人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
浅谈针灸对“治未病”健康观的认识
浅谈针灸对“治未病”健康观的认识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她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来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的关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精深的内容,是世界传统医学中较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对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各族人民的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维护健康的一个重要选择。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腧穴了。
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迨至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王惟一奉命纂集旧闻,订正谬误,考订针灸著作。
他按人形绘制人体正面、侧面图,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并结合古今临床经验,汇集诸家针灸理论,著成医书3卷。
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以精铜铸成人体模型两具。
其躯壳外刻有穴位名,各穴均与体内相通,外涂黄蜡,内灌水或水银,用针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稍有偏差则针不能入,因而可作教学或考试之用。
据记载,当考核学生掌握针灸技术的熟练程度时,先将铜人体内灌满水,再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遮盖住各个穴位。
学生如果扎准穴位,水就会从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以此来断定成绩。
铜人铸成后,王惟一以前所撰的针灸著作也被命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该书由朝廷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
此后,历代朝廷均视铜人为国宝,称之为“天圣铜人”。
天圣铜人在北宋国都开封陈列了整整100个年头,为我国针灸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
它集宋代及以前中国针灸学、雕塑艺术学、冶金铸造学、文字学等多学科之精华,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浅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医学认为“上医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
这种以“治未病”为中心的预防思想要优于以治已病为中心的医疗思想,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老年养生“治已病”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病不治如养猛虎,有朝一日会葬送人的生命。
但是,从养生、健康长寿角度看,“治未病”更为重要,因为老年人经不起疾病的折磨,而“治未病”则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反复。
它更有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和颐养天年。
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有四大方面:(1)未病先防。
中医学的“治未病”首先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采用气功等养生之术,增强机体、脏腑的御病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诸多致病的因素和条件,使疾病不至发生,西医称为预防医学。
诸如预防感冒、中暑,预防空调病,预防肝肾病、肠胃病、糖尿病、心脏病,预防各种传染病,预防癌症等等。
如果老年人能把预防疾病思想贯穿到整个生活之中,那么就能减少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
(2)救治萌芽。
在人的健康和疾病之间有一个亚健康,即它既不是完全健康,又未达到疾病程度,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有些失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疾病危险因素,处在患某种疾病的前期状态,即出现了疾病的萌芽状态。
这种状态需及早发现并设法防止它转化为疾病,这就是“上工救萌芽”的“治未病”,即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老年人的机体、器官、组织都在退行性变化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的前期,诸如糖尿病前期、癌症前期、肾肝病前期等等,如遇这种“萌芽”状况,赶快就医,定期检查,并防止它转化为疾病,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既病防变。
老年人常常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这并不可怕。
问题在于要正确对待疾病,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加强养生,防止疾病的恶化和转化成更严重的疾病,如思糖尿病者一定要防止糖尿病综合症发生,防止危及生命的低血糖,要防止肾病向尿毒症和肾力衰竭转变。
针灸科问题及整改措施分析
针灸科问题及整改措施分析标题:针灸科问题及整改措施分析摘要:本文将针对针灸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我们将介绍针灸科的背景和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包括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管理体制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效果。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文,并呈现对针灸科的观点和理解。
引言: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近年来针灸科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技术标准不一、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针灸科的发展和患者的满意度,亟待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来解决。
问题分析:1. 技术水平不一致:针灸科的技术水平与医护人员的素质直接相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培训不到位、缺乏经验、技术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治疗效果的不稳定和患者的痛苦。
2. 设备条件落后:一些针灸科仍然使用传统的针灸工具,而没有采用现代化的设备。
这不仅限制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3. 管理体制不规范:针灸科在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包括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不完善的培训机制、不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等。
这导致了科室内部的混乱和治疗质量的不稳定。
整改措施:1.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是提升技术水平的关键。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制定操作规范、强化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规范性操作。
2. 更新设备条件:引进先进的针灸设备,并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更新机制。
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并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科室的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科室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评估、病历管理、卫生消毒等方面。
此外,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协作能力。
观点和理解:针灸科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内经针灸治未病
真理、规律等
德,得“道”也。完全合乎“道”
的精神就是“上德” ——此德非彼
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治 神 合 道 以 全 德
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核 心特色,是对文人的基本要求,对 医者,更赋予特殊的含义。
坤势健行,厚德自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 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 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 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 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 疟论》云:“夫疟之未 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 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 亡。故工不能治已发,为其气 逆也。”
总体上论述了神的含义与化生 形成 分别论述了“神”的不同情形 及其各自的功用含义,具有哲 学意义。
·
治 神 合 道 以 全 德
上古天真 四气调神 本神
合道修德,须从治神下手。治神不 但是针刺治病首先要练习的基本功, 更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不论单纯修炼品行,养生保健,还 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治神合道修 德都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中医学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针灸临床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治疗病种不断增加,参与重大 医疗卫生事件的程度逐步加深, 在阻止病程进展方面表现出了 特有的优势。
预防保健和阻止病程进展恶化 的思想与方法,中医学则称之 为“治未病”。 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不但 首次提出了这一理念,而且也 记录了大量“治未病”的方法。 承袭祖训,创新发展,加强针 灸技术在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 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 疗效。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一、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预防保健成为了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预防保健方法中,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及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追求健康的却忽视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大环境下,“治未病”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服务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促进健康: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强调个体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疾病: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为人们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环境,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决定了其在未来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服务模式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在“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方面,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
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医如何通过预防和调理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
1.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治未病的第一步是了解个体的体质特点。
中医将人体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如气虚、阴虚、阳虚等。
通过辨识体质,可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调理方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 中医脉诊:中医治未病强调辨证施治,脉诊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搏,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状况等,从而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调理,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 中医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具有温补、清热、活血、化痰等功效,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中医草药调理一般通过中药汤剂、中药膏方等方式进行。
4. 中医饮食调养:中医治未病强调“饮食为先”,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可以增强人体的营养摄入,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
中医饮食调养包括根据体质特点进行食疗方案的制定,如寒凉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温热食物,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清淡食物等。
5. 中医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人体穴位、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6.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人体的方法。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盛衰,调整人体的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以上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些常见服务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治未病注重个体差异,因此在接受治未病服务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同时,中医治未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调理和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 日: 上工治未病 , 不 治 已 病 。 此之 谓 也 。 ” 此 为 中 医学
病” 的 临 床 与研 究 工 作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在 2 0 0 7年 就 决 定 在全 国 实 施 “ 治未病 ” 健康工程 , 同 时指 出 : “ 治未 病” 理 念 和 实践 , 是 落 实 预 防为 主 的 卫 生 工 作 方 针 , 实 现 人 人 享 有 基 本 医疗 卫 生 服务 宏 伟 目标 的重 要 举 措 ;是 增 强 全 民健 康 意 识 .
诊 察 就诊 者 的身 体 状 况 来 决 定 是 否 需 要 干 预 — — “ 治未病” 。
好 地继 承 , 但 也不 能排 除 一些 很 有价 值 的 具体 制 剂 [ 2 】 马兆 民, 焦德欣 , 赵英. 安 国药业 全盛 时期概 况. 药 学 通 方 法会 失 传 。如万 全 制作 丸 剂 的方 法就 很 考 究 . 根 据 不 同的 病情 需要 使 用不 同的调 敷 液体 , 每一 种 液 体, 不仅 仅 是 做 调 敷 之 用 , 同 时也 是 丸 剂 的成 分 之
刺 其 未 生 者也 。 其次 , 刺 其 未盛 者 也 。 其次 , 刺 其 已衰 者 也 。 下
构纷纷开设 “ 治未病” 中心 . 中 医 各专 业 、 学科也积极开展 “ 治
未病 ” 的 相关 研 究 。党 和政 府 高 度 重视 并 大 力 支 持 开 展 “ 治 未
工, 刺其 方袭 者 也 , 与其形之盛者也 , 与 其 病 之 与 脉 相 逆 者 也
界 依 然 存 在 争议 , 在认 识 上 依 旧存 在 疑 惑 。笔 者认 为 , 祖 先对
于“ 治未病 ” 的 认 识 意在 “ 未 病先防” 、 “ 既 病 防变 ” 及“ 病 后 防
复” 。但 作 为 无 神论 者 。 除 了机 体 的正 常退 化 和 生 理 变 化 可 以 预知外 , 任何 人都 无 法 准确 预测 一 个 健 康 机 体 在 什 么 时候 会 出现 异 常 病 变 。当出 现 蛛丝 马迹 的疾 病 可 能发 生 的征 象 时方 可 做 出判 断 . 并予 以针灸疗 法干 预 , 一般认 为可 能“ 为 时 已 晚” , 但从针灸 “ 治 未病 ” 理论看却“ 未 为 晚也 ” 。当然 , 在 自然
关 键 词 治 未病 针 灸学 亚健 康 环 境 学 科 建设 中 图分 类 号 R 2 4 5 文献标识码 A 人 才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l 1 - 0 0 6 0 — 0 2
中医“ 治 未病 ” 由来 已久 , 如今 更 是 风 起 云 涌 。 各 医 疗 机
箬
针灸治未病相关问题探讨
王 金 汉
( 江 苏省 中西 医结 合 医院 , 江 苏南京 2 1 0 0 2 8 )
摘
要 中 医“ 治 未病 ” 越 来越 受到 各 界 重视 。 鉴 于针 灸 与 “ 治 未病 ” 的特 殊 联 系, 结合 长 期在 针 灸临 床 工作 的 体会 , 笔
者认 为 在 针 灸 “ 治未病” 的 理 论 继承 与创 新 、 “ 治未病” 与“ 亚健 康 ” 、 “ 治未 病 ” 与 环 境及 “ 治未病” 学科 建 设 与 人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尚存 在 一 些认 识 上 的 问题 , 值得 深入 研 讨 , 以利 于针 灸“ 治 未病 ” 乃 至 中 医“ 治未 病 ” 工 作 沿 着正 确轨 道 不 断推 进 。
需要 加 以关 注
1 理 论 继 承 与创 新
非必然 。 所以 , “ 未 病 先 防” 防什 么 ?这 才 是关 键 。 现 代 预 防 医
学 的疫 苗 接 种 预 防疾 病 是 有 明 确 目标 的 . 但针灸 “ 治未病 ” 的 概念显得有些笼统 , 需 要 后 人 予 以 明确 , 也就是“ 理论创 新” 。
提高 健 康 素质 的重 要 途 径 ;是 弘 扬 中 医药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建 设 中华 民族 共 有 精 神 家 园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推 动 中医 药 产
“ 治未病 ” 的思 想 萌 芽 , 一直影响和指导 着后世医家对 “ 治 未 病” 的 阐述 与 临 床 应 用 。而 如何 真 正 理 解 古 人 之 “ 治未病” , 业
针灸 “ 治未病” 的理 论 依 据 , 各家引用最多的大多摘 录 自
《 灵枢》 和《 素 问》 。 《 素 问・ 刺法论》 云: “ 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 ” 查 阅 文 献 尚未 发 现 有 标 准 化 的 “ 治未病 ” 手段 或方法 . 在“ 治
《 素问 ・ 四气 调 神 大 论 》 云: “ 圣 人 不 治 已病 治 未 病 . 不 治 已乱 治未乱 , 此 之 谓 也 。夫 病 已成 而 后 药 之 , 乱 已成 而 后 治 之 . 譬 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 晚乎 !” 《 灵枢 ・ 逆顺》 云: “ 上工, 未病” 的 安 全 性 与 有 效 性方 面 尚 缺乏 足够 的科 学 依 据 。 结 合 临床 , 笔 者 始 终 依 据 中 医 针 灸理 论 , 结 合 四时 之 2 ( 8 ) : 4 9 9
气 候 变 化 及 不 同年 龄 阶 段 , 会 出现 各 种 疾 病 的 可 能 , 但 也 绝
业 发 展 ,提 高 中 医 药 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贡 献 率 的重 要 动 力 。无 论 是 科学 研 究 , 还 是 临床 应 用 , 我 们 都 可 以查 阅到 大 量 的文献资料 。通过分析文献 , 结 合 在 临 床 中开 展 针 灸 “ 治 未 病” 的体 会 , 在 针灸 “ 治未病 ” 领域 , 笔 者 觉 得 对 以下 几 个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