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语感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探究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对基础的语文知识进行教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这种整体环境下,语感教学愈发受到教师们的关注。
本文将在充分认知语文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具体策略,以便为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前言:语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项持续、全面的教学工作。
在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先进的理念和高度耐心优化教学过程,将语感的学习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促使学生们在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感能力,从而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感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任何语言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语感能力作为支撑,进行语感培养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而这也会对后续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其次,良好的语感有助于体会语言的精髓,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感以后,针织可以凭借个别语句或者段落开头判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培养语感都十分重要;还有就是敏锐的语感与优秀的审美能力相伴而行,语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若是学生不能通过良好的语感能力把握语文的语趣,那么语文教学就只能停留于知识教学层面,至于其中蕴含的人文色彩则难以体现。
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言文字,尽可能的讲语感教学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们在学习、理解、应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措施1.创设情境,培养语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上还有待提升,所以对语感这种抽象的概念缺乏应有的了解。
如果教师只是自顾自的开展语感方面的培养教学,学生们就会因为不理解而陷入低效率的学习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一、引言语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接触到的语言知识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培养语感的途径1.增加阅读量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方式和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词汇和句型,增强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语感。
2.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朗读课文,尤其是在学习新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几遍,熟悉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语感。
3.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增强自己的语感。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增强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语感。
4.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地使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之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具有良好的语感,可以使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有自信。
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题材和形式的文本,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读书社、课堂小组阅读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善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背景知识的补充、文本语言特点的讨论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观察式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事物、场景、情感等,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为写作提供素材。
2.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通过课堂作文、课外作文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手,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优秀作文、进行作文点评等方式,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文字的学习,更是口语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口语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互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发言和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语感是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词语、句子和篇章层面分别讨论如何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语感。
一、词语层面的语感培养1.注重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形音义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词汇内容和构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词汇积累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词汇拼读、词语造句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形音义,并提高对词语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词汇。
2.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语义词语的语义是指词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多角度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联想和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词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同时还可以进行词语的情境运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词语的语义。
二、句子层面的语感培养1.学习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辞手法和语气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例句分析和句子改写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掌握能力。
2.拓展学生的句式表达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只局限于简单的句式结构,缺乏句式的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模仿和创造不同类型的句子,让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句式表达能力。
三、篇章层面的语感培养1.学习篇章结构和段落的组织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段落组织和篇章结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具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经典文段和名家作品,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和段落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进行篇章分析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和段落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
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
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可见,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
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可见,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
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作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方法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的一种准确、深刻的直觉。
它能于瞬间得到语表、语里、语境、非语境等多项意义的总和,而在敏锐的悟性中蕴含着创造性。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语感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积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欣赏语言艺术,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承载思想内容的重要平台,而且经典著作的语言都极富特点,很值得学生去感知和体味,最终做到有意识地摹写和运用。
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为学生的写作引进潺潺活水。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
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二、要注重想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
”牛顿也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设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也只有通过想象的中介作用才能准确地、全面地把握作者所传达的复杂的感情信息。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阶段,语感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
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阅读启蒙阅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贴近生活的故事、诗歌等文本,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表达和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让他们通过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文本。
2. 语音训练语音是语感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让学生熟悉声音的发声原理,纠正错误的发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吟唱古诗词、童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韵律的美感。
3. 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最为基础的单元,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歌谣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生词、短语,从而扩充词汇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4. 作文训练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文、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如日记、小故事等,让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感。
5. 语言环境营造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生动、愉悦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需要多种方法的相互配合。
通过阅读启蒙、语音训练、词汇积累、作文训练和语言环境营造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朗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感作为语文表达和感知的重要素质,在朗读教学中也需要得到有效的培养。
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感、语感培养的方法以及朗读教学如何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问题。
一、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内在感性把握和理解能力,它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义、语法结构、语篇组织等方面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语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培养,其中朗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仿读来增强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字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既是提高语音、阅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语感培养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采取以下的方法:1、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作者刻画人物与事件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语言,进而影响其语感的培养。
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取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指导,可以从字、词、句、段、篇章等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语言。
对于一些难懂的词句,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进行解读。
2、朗读课文和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语言之美,加强语感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声朗读课文或名著,通过反复练习和仿读,加深学生对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其语感水平。
3、引导学生写作写作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写作,学生可以不断地深化对词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感性把握,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语感水平。
因此,老师可以结合课堂示范、模仿与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首次提出“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可见,语感的培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语感的概念夏丐尊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他在《我在国文教授上最进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讲到: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
“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鱼吧。
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可见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从上面一段话可以看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
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即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
我们要将这种对语感的理解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促进小学生语感的形成,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的语感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小学生的日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能够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更是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其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语感把握意图的准确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知识进行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括词语、语法、修辞、文学等很多方面。
而学生的语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就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语感问题作一些浅谈。
一、背诵文学名篇在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背诵古代文学名篇、现代文学佳作等。
而这些名篇可以通过诵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感,通过动情、细致、呼之欲出的表现出经典名篇中的情感,进而增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爱好。
同时,学生背诵这些文学名篇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优美的句子,并通过模仿这些句式进一步提高语感,让自己的语言能力日渐递进。
二、有声朗读有声朗读是指以适当的语音语调,将课文或文章朗读出来。
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有声朗读来引导学生,调整学生的语言习惯、语音语调等,引导学生从而对语文产生更深层次的感觉。
通过课文朗读,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语言、情感和意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夯实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的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掌握。
而词汇的积累又需要不断的巩固和补充。
在小学教育中,老师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词汇测试,发现学生词汇量不足的地方,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
而通过早期的词汇积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建立自己的语感,并逐步深化。
四、注重文学欣赏文学是我们了解人性和情感的一种手段,通过文学,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世界。
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篇章精选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类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在读完作品后,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并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魔力。
五、发挥语文游戏的作用语文游戏是应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利用一些有趣引人的语文游戏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载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乐趣,进而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
六、多元化的语言实践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
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何培养语文语感(优秀4篇)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诵读、想象、分析、实践的过程中广化、强化、敏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一双警醒的耳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它决定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语感突出的地位,将其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客观性目标。
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朗读、背诵,强化语感实践,积淀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浓郁感知色彩的心理体验。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好,练习设计重点突出的优势,“以有指导的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通过扎扎实实的诵读训练,强化学生的语感实践,积淀语感。
1、初读力求读顺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是朗读的基础,因此在初读阶段,要求不能过高,不要急于求成,务求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声声入耳。
初读训练一定要扎实,“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加以指导,刚开始时,为了让学生读书字字入耳,也可以暂用手指‘划读’,等学生有了综合的欲求,便要立即‘转轨’——加大认读单位,训练用眼扫视,以逐步形成语流。
”2、精读力求读懂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
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
在精读阶段,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3、熟读力求读好学生通过初读和精度,对文章的脉络、思想感情、事物特点、语言情况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体会和体验。
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语感是指人们对于语言表达的敏感和洞察力,是一种对语言运用的敏锐感受和直观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语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读书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故事书、文学名著、诗歌等,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运用,并提高对于语言的敏感度。
通过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培养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文品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课文或者名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文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于语言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注重语言的声韵节奏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和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感受语言的声韵和节奏。
通过声音的起伏和语气的抑扬来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四、注重语言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感。
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来发现他们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感。
五、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六、注重情感的体验语感是一种对于语言的敏感和洞察,而情感是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引发学生对于语言的共鸣,让学生在情感的沟通中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感是指语言运用的敏锐度、准确度和流畅度,是语文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基础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语感水平逐渐下降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研究表明,语感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语感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进而影响整体学习素质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感培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方法、阅读与写作在语感培养中的作用、情境教学在语感培养中的应用、以及课外拓展活动对语感培养的促进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语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关系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和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条件,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语感培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可以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研究语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引领语文教学向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方向发展,推动语文教学实现优质化、个性化和多元化。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与培养途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促进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感的培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包括对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而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语感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其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语感较差的情况,这不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语感,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所在,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2000字】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分析引言研究背景: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感作为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当前小学生语感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缺乏对文字的敏感度,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阅读缺乏深度理解等。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语感是指对语言表现形式的敏锐感觉和独特理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的语感培养策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语感的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而日渐深入人心。
“形成良好的语感”不仅写入了课程总目标,而且在课程标准中多处被提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
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读中感悟,训练语感;品词析句,增强感悟;积累语言,深化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③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学魅力大大增强。
另外,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感能力的基础,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1 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而关于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所谓同化:即将对象纳入到固有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所谓顺应:指主体心理图式的改变以顺从对象。
语言的感知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结构对言语的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总是以表象和词的形式保存着,并因之形成:表象系统的概念———语词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制约、渗透配合,最终构成网络状认知结构,在系统里,抽象思维则以表象材料进行想象,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
这样要重复实践多次,然后达到自动化。
即不必进行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
而这其中的重复实践自动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等学习策略。
2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首先,激活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一、在情感中品味语感深入理解词句、领会情感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后者是难点。
学生理解词句易,身临其境感知描绘的场景则难,领会作者深刻的意旨更难。
学生没有“入境”,谈何“入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浓浓的语感情境。
如《早发白帝城》,先自由读,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接着根据诗句意思自己体会情感再次朗读。
当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有个学生提出:“诗人乘着小船顺水而下,听到两岸传来叫个不停的猿声,这声音听起来凄惨,一路上应该是难熬的,可下句却说小船很快驶过重重高山,不知用什么感情来读?”我趁此介绍了诗人当时的背景,诗人被赦后特别高兴,觉得猿猴声好听,一路上都在给他解闷。
然后创设情境,把自己看做诗人,给出片断的开头“我像一只脱笼的小鸟,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乡。
我乘上轻快的小船……”,让学生续写路上所见所闻,这样,学生便明白其中道理了。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感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文。
初读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进行。
这时的“读”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句及全文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语文教学用诵读感悟的方法,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
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是培养其形象感、情味感、意蕴感。
培养形象感,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再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
培养情味感,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发挥教师的情感传导作用,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培养意蕴感,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吟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
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比较才有鉴别。
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
潜心吟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
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触摸作者的心灵。
阅读并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表象重组,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
这样获得的语感才丰富生动。
语感是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
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去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培养语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的协调活动,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一、引言语感,即语言感受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正确理解。
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情感认知和领悟理解,是人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揣摩、体味、经历而形成的,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范读时,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化、语气的轻重缓急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领读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和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领读时,教师要注重把握好停顿、重音、节奏和语调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和分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情感和韵味,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创设情境,激发语感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情境: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其次,可以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知能力。
最后,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实践,锻炼语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锻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语感是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时,不但要对文章中的关键句和词去揣摩、比较和推敲,而且还要深刻的品情读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强化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因此,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核心,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一、推敲储备,培养语感在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生动的语言描述息息相关。
个别的词、句,特别是重点词、句不仅仅只包含一个方面的意义,还包括了字面上的意思和不同的语言文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这些词、句对表达情感、塑造人物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在教学的时候,则让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字词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来认识、体验事物跟字词之间的重要联系。
指导学生在一些看起来简单的字词句上来比较、揣摩。
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琢磨,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训练学生的语感。
(1)换词比较。
如:在教“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地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一句中的“飞”字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飞”字可以换成哪些词?而后引导学生将“飞”字和这些词进行比较,思考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通过反复比较琢磨,就可以体会到一个“飞”字传神地反映出了牧民迎宾的急切心情,令读者也不禁被牧民的热情好客所打动。
(2)删减比较。
如:“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中的“那么------那么-----”是很、非常的意思。
这一点学生不难理解,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应进一步挖掘、推敲这个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先删去原句中的“那么---那么---”这个词,然后将这一删减的句子—“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与原句做个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一比较,便能感受到作者初到草原时那种对草原由衷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这样的删减比较,学生不仅领会到词的意思和情味,还提高了鉴赏能力,获得了语感。
(3)联系比较。
例如在学习“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一句中中的“飞”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段中描写汽车行驶的四个句子,联系起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前三个描写汽车行驶的句子用“走”,而这一句又用“飞”呢?一比较,学生顿时焕然大悟:牧民的热情好客深深地感染着作者们,他们的心在飞,感情在飞,急切盼望着能早点到蒙古包与主人见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中的字、词、句,以形象、准确和简单的语言来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感受到语言包含的表现力,使学生从所学的字、词、句中取得更好的理解,增加知识容量,开拓知识宽度。
如今为了开拓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选入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进入语文课本中,所以单凭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内容,应该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扩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能力,才能增加知识的储备。
二、以读为本,培养语感“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
既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
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品尝“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1、范读夏丏尊先生说:“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
”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会看得到,听得清,可以模仿、学习。
教师读得好,可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起到“情染语感”的作用。
有位老师在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先用诵读创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仿佛在送行的鸥群中,教师再用哀婉的语调朗读着:“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随后问:“老师在朗读这一内容时,前半部分的语调是越来越低沉了,轻了,慢了。
而后却突然变得急促,紧张,这时为什么呢?”教师意在读中激情。
学生动情地说:“因为在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亲人般的照顾中,海鸥通了人性,识得自己的恩人,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老人逝去的哀伤和悲痛。
所以要读得低沉;而当我们收起遗像时,海鸥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变得仓皇失措。
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紧张和急促。
”2、自由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自由朗读比齐读更加有效。
朗读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来读,边读边品味课文的感情,如果觉得还存在没有充分领悟的地方,可以慢慢读,多读几遍,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感受。
《黄继光》一文中,有一组重点句子:“他感到指导员在看着他,战友们在看着他,朝鲜人民在看着他,祖国人民在看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一位老师教学时,抛开繁琐的提问和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句子,去体味文意,领悟情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声随着排比的推进,由小到大,感情也越来越强烈。
当读到“黄继光站起来了”时,“站”字很自然地吐出了最强音。
此时,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崇高形象也“站”在了学生的心中。
3、分角色读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朗读中可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受。
如《丑小鸭》一课时,其它鸭子说的话要读出轻蔑的语气,语速稍快。
而鸭妈妈说的话要读出温和与慈爱的语气,语速要稍微缓慢。
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与主人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的真切深刻,不但培养了朗读的热情、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4、引读有的班级学生朗读整体较弱,语感普遍不强,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不能很快产生共鸣。
此时可用“引读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相对集中感悟某些重点词句,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
如教学《狼牙上五壮士》中“英勇跳崖”部分:师: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生: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师: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生: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师: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此段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读”下通过对五壮士跳崖时的动作、语言的集中感受,在学生的情感深处刻下了一个个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粉身碎骨的光辉形象。
三、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语感的准确性语言文字本身没有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感知和内化,也只有通过中介的想象作用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所传达的复杂的感情信息,进而达到读者和文本地感情共鸣。
我们知道,现行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为读者留下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到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中去,从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
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感悟“儿子了不起”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整整煎熬了38个小时,在这漫长的38小时里,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以情激情,让学生感悟到“儿子”那种无比乐观的性格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阿曼达。
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动人场面。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和小金花挂在腮边的晶莹泪花以及大嫂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路的一幕幕,从而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
它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给语文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2]高阳《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咏·品味·应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3]杨秀萍《课程教育研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4]冯小凤《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