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题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

论文题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

论文题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江航运政策研究1 引言1.1 长江航运现状分析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当前,长江航运已成为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大动脉,其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三分之二,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江航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航道瓶颈、船舶拥堵、环境污染等。

本节将从航道条件、航运能力、航运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长江航运的现状进行分析。

1.2 系统动力学在航运政策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一种以反馈思考为基础,计算机模拟为手段,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的学科。

近年来,系统动力学在航运政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系统层面把握航运政策的整体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本节将介绍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航运政策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以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长江航运政策进行模拟与评估,以期优化政策方案,促进长江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航运政策分析工具;二是从系统角度提出长江航运政策优化建议,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三是有助于提高长江航运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长江航运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2.1 模型构建方法与理论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一种以反馈思考为基础、计算机模拟为手段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长江航运系统模型,旨在揭示航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

长江航运系统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航道模块:包括航道等级、航道条件、航道维护等要素。

2.船舶模块:涵盖船舶类型、船舶数量、船舶技术状况等。

3.港口模块:包含港口布局、港口吞吐能力、港口服务水平等。

基于ADAMSCar的汽车悬架系统_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毕业设计

基于ADAMSCar的汽车悬架系统_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ADAMS/Car的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姓名:院(系):专业:班号:任务起至日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ADAMS/Car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立题的目的和意义: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论文引言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以机械设备、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体,应用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学原理,研究和应用各种能源转换和传输技术对物质和能量进行控制的学科。

它是一门应用较广、交叉较多的科学,其发展与能源结构、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等有着密切联系。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的主要内容。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的定义和背景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源和动力工程理论知识而设立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使用、动力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热力学基本原理等,为后续器件、系统和工艺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包括热学基础、燃烧学、传热学、动力学和环境保护,是能源工程和动力工程的基础。

2. 能源的分类和使用能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使用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核能、水能、风能、地热、太阳能等。

在能源的使用领域中,燃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热力学中的定律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煤以及其他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而对资源的需求却日益加剧,人类需要探索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动力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动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换的关键系统,其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和控制系统。

发动机是动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提供动力。

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他们共同实现机械能的转换。

控制系统是动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其作用是对动力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它能够正常工作。

动力系统的性能是通过动力系统技术指标来实现的,例如燃油消耗、噪声、排放和动力输出等。

4. 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热学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研究。

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系统动力学视域下虚拟实验设计因素分析论文

系统动力学视域下虚拟实验设计因素分析论文

系统动力学视域下虚拟实验设计因素分析摘要:简述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虚拟实验设计因素,并且应用系统动力学软件构建影响虚拟实验设计的因素模型,清晰明确地表达了各因素在虚拟实验设计中的作用,使得虚拟实验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同时丰富了原有的学习资源,也给虚拟实验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字:系统虚拟实验因素一、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福瑞斯特开创的一门结合自然和人文的横向学科。

其建模软件stella可以清晰地表达模型中各要素、各影响因子的关系,尤其对影响因素多重非线性关系的表达。

还可以把对模型概念化地、定性地论述转化为清晰的模型,有利于学习者心智模型的构建。

例如,对人的思想中出现的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利用stella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利用信息反馈机制来推动模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行,能表示各要素产生的结果,以此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下一步制定策略提供基础和依据。

二、虚拟实验的组成要素随着虚拟实验开发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的功能越发完善,其涉及到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要素也越来越多。

因此,现在虚拟实验的开发更加趋向于增强情境设计、自然交互设计,或者为了提高学习者兴趣进而增加游戏性元素设计,这些设计要素的加入使得虚拟实验的设计和使用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效果非常好;也是因为虚拟实验有真实实验无法比拟的优势:(1)减少资金,节能减材;(2)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3)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使得虚拟实验能够展一技之长,收获更好的应用效果。

正因为虚拟实验设计因素不断加入,不断完善其设计和功能,虚拟实验才更加完美,影响虚拟实验设计的因素如图1所示。

影响虚拟实验设计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以上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主要影响学习者的完成虚拟实验的信心水平、满意度、参与度、期望、动机和情感几个方面。

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3 系统动力学模型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

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

车辆工程论文

车辆工程论文

姓名:罗雪清班级:机自137 学号:1308030420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是一个涵盖了所有与车辆和交通运输有关的专业,如果要对该专业做进一步的了解的话,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做了解:第一·专业背景车辆工程,世界汽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全球第一大商品。

现代汽车也正发展成为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出现了汽车电子化趋势,电子器件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逐渐上升。

在汽车设计与开发以及制造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仿真技术等也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大大缩短了开发和设计时间,降低了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科技对车辆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便捷,高速了,而是更加注重于节能,环保。

因此,这也是未来车辆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这也就对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契机。

第二·专业简介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领域。

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中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并对农业现代化和国防装备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车辆工程从初期涉及到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流体力学、化工到今天拓展至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并进一步触及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广泛的领域,形成了一门涵盖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

第三·专业领域范围培养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掌握本学科内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和必要的实验技能。

系统动力学方程

系统动力学方程

系统动力学方程
一般来说,系统动力学方程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
dx/dt = f(x, u, t)
其中,x是状态变量向量,表示系统内部变量的集合;u是输入变量向量,代表对系统的外部影响;t是时间变量;f(x, u, t)是一个非线性矢量函数,描述了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求解这个微分方程组,我们可以获得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轨迹。

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系统的行为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因此,系统动力学方程不仅能够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还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性等重要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动力学方程通常是非线性的、高阶的、耦合的,求解过程会遇到诸多困难。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求解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系统动力学方程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重要工具,它将系统内部变量的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为系统分析、优化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汽车动力学论文

(参考)汽车动力学论文

汽车动力学课程名称: 汽车动力学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姚远学号: 212013********* 年级/ 专业 : 2013级车辆工程题目: 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研究教师评议成绩: 任课教师: 陈翀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研究摘要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它是继防抱死系统和防滑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

文章详细介绍了它的原理,并通过仿真计算阐述它在汽车中的作用及发展状况和前景。

关键词:控制系统动力学汽车AbstractAuto dynamics control system is a new positive safety control system, it is developed based on anti-seizure brake system and anti-slip control system.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describes its role though simulation calculation and presents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车辆动态稳定性主要是指车辆行驶的方向稳定性和抵抗外界侧向力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操纵稳定性能和方向稳定性能。

车辆动力学控制(VDC)是利用车辆动力学状态变量反馈来调节车轮纵向力大小及匹配,使车辆在各种路面和各种工况下都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方向性的一种新型主动安全控制技术。

1、车辆动力学控制原理汽车在路面上行驶。

其附着力要受路面条件的影响,当附着力达到附着极限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将发生改变。

附着力包括纵向力和侧向力,当纵向力达到附着极限时,将影响车辆的驱动性能或制动性能,同理,当侧向力达到附着极限时就将影响车辆的侧向性能,也就会影响车辆的动力学稳定性能。

基于学位论文建模方法的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性教学实践

基于学位论文建模方法的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性教学实践
杨 志 安
( 山 学 院 结 构 与振 动 工 程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唐 山 0 3 0 ) 唐 河 6 0 0
摘要 : 合机 电磁 固耦合 动力 学方 向学位论 文建模 需要 与“ 电系统 动力 学” 结 机 课程 的特 点 , 从教 学 目 标 、 学 内容 、 学方 法等 方面 对机 电 系统 动 力 学教 学模 式进 行 改革 。通 过 8届 学位 论 文 指 导 与 教 教 “ 电系统动 力学” 学 实践 , 出演 绎式教 学 与研 究性 教 学有 机 结合 的教 学模 j 机 教 提 戈。教 学 实践表 明 这 种教 学模 式符合“ 以人 为本 , 以学生为 中心” 的核心 教育 原则 , 也符合 “ 以致用 ” 学 的教 学 目的 。 关键 词 : 电系统 动力学 ; 机 学位论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模 ; 学 目标 ; 究性教 学 ; 究性 学 习 建 教 研 研
c n e ,b tas t h ta hn be t eo e r ig f ra p ia in e tr u lo wi t e, c i go jci f a nn o p l to . h e v l c Ke od : ee to c a ia y a c ; ds e tto y W r s lcr me h n c ld n mis is ra in;mo eig;t a hn be tv ;r s a c dl n e c i g o jcie e e r h
“ 电系 统 动 力 学 ” 将 力 学 与 电 磁 学 结 合 起 来 究 在 机 是 研 电磁 场 中运 动 物 体 规 律 的科 学 。它 涉 及 到 多 个 学 科 的 基 础 理 论 , 括 一 般 力 学 、 续 介 质 力 学 、 动 理 论 与 电 磁 场 理 包 连 振 论、 电机 理 论 等 形 成 的 交 叉 学 科 。 ] 机 电 系 统 动 力 学 ” 能 [‘ 】‘ 从 量 的 观 点 出 发 , 为 统 一 的 方 法 , 用 于 建 立 一 般 力 学 与 电 作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南昌航空大学-文刀刘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

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

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2.1确定流位流率系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

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图2-1(1)在本系统中,员工薪资、工作量、企业福利提高均能促进人口数的增多。

故人口变化量R1(t)受到员工薪资L2(t)、工作量L3(t)、企业福利L5(t)共同控制。

(2)在本系统中,工作量和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员工薪资增加。

员工薪资变化量变化量R2(t)受到工作量平L3(t)、政企业效率L4(t)共同控制。

(3)在本系统中,人口数、员工薪资、企业效率提高均能提高工作量的变化量。

故工作量变化量R3(t)受到人口数L1(t)、员工薪资L(t)、企业效率L4(t)共同控制。

(4)在本系统中,人口数、工作量、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进政企业效率增强。

故企业效率变化量R4(t)受到人口数平L1(t)、工作量L3(t)、企业福利L5(t)共同控制。

(5)在本系统中,工作量、企业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企业福利的增加。

故企业福利R5(t)受到企业效率L4(t)、工作量L3(t)共同控制。

2.3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根据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借助中间辅助变量,对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路径进行分析,得到各个子系统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a)人口数变化量流率R1(t)基本入树模型T1(t)(b)员工薪资变化量流率R2(t)基本入树模型T2(t)(c)工作量变化量流率R3(t)基本入树模型 T3(t)(d)企业效率变化量R4(t)基本入树模型T4(t)(e)企业福利变化量R5(t)基本入树模型T5(t)3.极小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要分析企业效益与员工的关系,可以对系统的极小基模进行分析研究,极小基模可以反映整体的基本组成结构。

利用极小基模分析可以找出系统的关系的,并得出具体可行的管理方针。

下文对极小基模进行分类的研究。

3.1 二阶极小基模计算与分析第一步求一阶极小基模对于每一棵树Ti(t),寻找一阶极小基模。

T1(t),T2(t),…,T5(t),的树尾皆不含基本树对应的L1(t),L2(t),…,L5(t)流位,故自嵌运算不存在一阶极小基模。

第二步求二阶极小基模(1)T1(t):T1(t)入树尾中,含L2(t)和L3(t)与L5(t)。

而T2(t)入树尾中不含L1(t),T5(t)入树尾中不含L1(t),有且只有G13= T1(t)T3(t),二阶极小基模1:G13= T1(t)U T2(t)。

二阶极小基模 G13(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1在二阶极小基模G13(t)(图3.1)中,由人口数和工作量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人口数增多,工作量变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反之减弱。

(2)T2t):T(t)入树尾中,含L3(t)和L4(t)。

而T4(t)入树尾中不含L2(t),T3(t)入树尾中含L2(t),有且只有G23= T2(t)T3(t),二阶极小基模2:G23= T2(t)U T3(t)。

二阶极小基模 G23(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2在二阶极小基模G23(t)(图3.2)中,由工作量和员工薪资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工作量增多,企业效率好,从而会增加员工资,工作量会提升员工薪资,反之减弱。

(3)T3(t):T3(t)入树尾中,含L1(t)和2(t)与L3(t)。

而T1(t)与T2(t)入树尾中不含L3(t),T4(t)入树尾中含L3(t),有且只有G34= T3(t)T4(t),二阶极小基模3:G34= T3(t)U T4(t)。

二阶极小基模 G34(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3在二阶极小基模G34(t)(图3.3)中,由企业效率和工作量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企业效率变好时,工作效率大,从而提高工作量,企业效率促进工作量变化,反之减弱。

(4)T4t):T4(t)入树尾中,含L1(t)和L3(t)与L5(t)。

而T1(t)与T3(t)入树尾中不含L5(t),T(5)入树尾中含L4(t),有且只有G45= T4(t)T5(t),二阶极小基模4:G45T5t)U T5(t)。

二阶极小基模 G45(t)的流图结构如图图3.4在二阶极小基模G45(t)(图3.4)中,由企业效率和企业福利两个子系统组成。

当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提供的福利就变好,从而提高了企业福利,企业效率提高会促进企业福利的提高,反之减弱。

3.2 三阶极小基模计算与分析T1(t)UT3(t)UT5(t)图3.5分析:基模G135(t)(图3.5)构成工作量、人口数、企业福利三方共促三阶正反馈环。

人口数多,工作量多,企业福利好,员工工作意识变好,企业效率跟上,很好的提高了其业务的效率。

基模G135(t)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口数、工作量、企业福利三方互相促进,不断推动三方共同发展的现象。

3.3基于基模分析生成管理对策由基模的正负关系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增强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来增强企业的效率,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可以通过以下管理对策来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由基模的正负关系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增强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来增强高校超市经营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超市在高校中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可以通过以下管理对策来提高高校超市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1)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选拔企业人才,建立严格的人才招聘制度,以公开化、制度化和透明化的模式选择企业工作能力强、实际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

其次是人才的培养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且制定完整的考核制度,以选拔优秀员工。

(2)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薪资,所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与福利,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使其能更努力的工作,增加工作量,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率。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和晋升机制,并与他们的工作效率相对应。

所以,许多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报酬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3)企业人口数增加,每个员工工作量员工工作量会减少,对应企业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应当适当的控制企业的人数,保持企业人数的平衡。

企业对员工进行福利激励时,应该考虑员工除了经济福利也需要精神福利,但作为社会人而言,首先是物质生活得到满足。

因此,企业首先要做到是满足员工的基本薪资。

比如,达到一定绩效后,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拉近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充分发挥企业福利福利的作用。

利用企业福利来提高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高了,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也会得到提升,得到自己应得的每个月的薪水与年终的福利。

同样也增加员工的工作意识。

5 参考文献[1]吴俊超,提高煤炭企业工作效率的几点措施,企业管理研究,2009(08)[2]林青松,李实.,企业效率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效率 . 经济研究 , 1996, (7): 73-80.[3]方舒.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福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5.[4]范如国,员工效率工资与企业的管理效率分析,2009(12)[5]张丽梅.基于员工关系管理的薪酬结构设计[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