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小学课堂教学(练习答案)
第六章小学课堂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地理地图这一课时,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帮忙学生明白得,这是()。
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B.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C.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D.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2.课堂教学情境的特点要紧有()。
①基于生活②注重抽象性③表现学科特点④内含问题、融人情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教学情境创设的大体原那么不包括()。
A.接近性原那么B.合作性原那么C.对照性原那么D.真实性原那么4.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然要尽可能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通过对与真实情境相关问题的探讨,完成对问题的意义建构。
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那么。
A.层次性B.真实性C.合作性D.诱发性5.创设的情境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那么。
A.接近性B.真实性C.合作性D.诱发性6.在教学《琥珀》一文时,课前教师展现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熟悉。
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的方式。
A.运用实物演示情境B.联系生活展现情境C.借助问题创设情境D.借助图画再现情境7.在教学中国地形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现中国地形图进行教学。
运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是()。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B.借助图画再现情境C.运用实物演示情境D.联系生活展现情境8.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并排演讲义剧《皇帝的新装》。
这运用的教学情境方式是()。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B.借助图画再现情境C.播放音乐渲染情境D.扮演角色体会情境9.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式D.教学策略10.最先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讲课制,为班级讲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高作是()。
A.《学记》B.《大教学论》C.《论演说家的教育》D.《爱弥儿》11.以下对班级讲课制的熟悉,不正确的选项是()。
教育学选择题(含答案)
本文由hoyu001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绪论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D.《大学》 2,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中庸》D.《大学》 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C.《爱弥儿》 D.《教育论》 4,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6,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7,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8,《教育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9,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 ) A.基础学科 B.应用学科 C.自然学科 D.管理学科 10,《教育过称》一书的作者是( ) A.斯宾塞 B.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11,《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2,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13,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6.B 7.A 8.D 9.A 10.D 11.B 12.B 13.B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基本规律 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2,狭义教育一般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3,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职能 4,任何社会都需要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5,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6,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教育(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7,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C.卢梭D.洛克 8,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9,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民族文化传统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1,教育要做到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2.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七艺 13,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14,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绝对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绝对作用参考答案:1.D 14.B 2.B 3.D 4.C 5.D 6.A 7.B 8.A 9.C 10.B 11.A 12.C 13.D第三章教育目的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 1958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3,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 A.体育 B.体育和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4,美育即( )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5,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6,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7,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参考答案:1.A 2.C 3.C 4.A 5.A 6.B 7.C)第四章教育制度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教育规章制度 C.招生考试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广义的教育制度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教育规章制度 C.招生考试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4.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我国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在( ) A.1902 年 B.1903 年C.1912 年D.1922 年 6,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 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D.1922 年 7,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8,在不同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9,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废止读经, 充实自然科学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延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 年 B.1983 年 C.1984 年 D.1985 年 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 A.1990 年 B.1993 年C.1995 年 D.2000 年参考答案:1.D 2.A 3.A 4.B 5.C 6.D 7.C 8.C 9.C 10.D 11.D 12.B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A.广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3,教师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4.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 ) A.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B.是教育活动的主体)C.既是客体又是主体D.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 7,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参考答案:1.D 2.C 3.A 4.D 5.B 6.C 7.D第六章课程 1,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科书 D.教案 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学校管理制度角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方式 3,下列哪一个观点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参考答案:1.C 2.B 3.B 第七章教育理论与实践 1,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知新 D.开而弗达 2,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 A.课堂教学 B.小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3,课堂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综合科 4,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6,《论语》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我国当今课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9,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加学的活动 D.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10,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 A.教学程序 B.教学任务 C.教学艺术 D.基本要求11,评定学生成绩的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 A.五分制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文字记分法 D.数字记分法 1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在(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4,下列哪项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 )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水平不同 15,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的时间用于搞教学参考答案:1.D 2.D 3.D 4.B 5.A 6.B 7.A 8.B 9.D 10.D 11.B 14.C 15.A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12.D13.C1,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活动与交往 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 D.说理教育 2,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 A.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 B.智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C.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3,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倡导的"平行教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理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6,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A.棍棒纪律 B.饥饿纪律 C.强迫纪律 D.自觉纪律 8,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要求 B.具体程序 C.具体方法D.实施途径 9,通常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10,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是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的 ( A.赞科夫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加里宁参考答案:1.A 2.C 3.A 4.D 5.C 6.C 7.D 8.A 9.D 10.B)第九章班主任工作 1, 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 )A.教学工作的教师B.德育工作的教师C.学生工作的教师D.团队工作的教师 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对象是( ) A.学生个体 B.学生群体 C.学生个体和群体 D.后进生 3.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 )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4,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进行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进行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B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 1,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叫(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课外校外教育 D.团队教育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3,课外校外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坚持循序渐进 C.促进温故知新 D.加强教学相长 5,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学校教育( )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不起作用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6-理论课堂教学规范
编制:泰兴市技工学校编号:QMSC-15-06 批准:作业指导书页码:-1-
版本:A/0 理论课堂教学规范生效日期:2007-3-8
1.教师上课课堂组织要严密,严禁出现学生睡觉、高声喧哗;
2.教师上课严禁迟到、早退、中途无故离开课堂;
3.严禁酒后上课,上课不得接打电话、抽烟;
4.不得无故随意停学生的课,罚学生站在教室门外;
5.实习(含上机)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排队进入实习场所,上课期间认真
管理,严禁出现组织散乱(如上课期间学生玩网络游戏、聊天、抽烟、吃瓜子、提前下课等)现象;
6.体育课要组织学生排队进入操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7.教师因公不能上课,应事先到教务处调课;因假不能上课应调好课后报教务
处同意 ,严禁私自调课;
8.教师上课要认真点名。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教师口语教程 第六章 教师口语风格
是教师机智的表现。 优秀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机
智灵活地调整言语策略。
第二节 教学口语风格
1.于永正老师简介: 194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 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 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 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
第二节 教学口语风格 七、课堂练习:完成“趣味栏”和“指正栏”
第六章 教师口语风格
第三节 教育口语风格
教学目标: 学习与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口语风
格,对教育口语风格特点有感性认识与理性 思考。 教学设计:实录赏析,以课堂即兴训练为主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三节 教育口语风格
一、教育口语风格概述 教师根据德育任务,在有目的地对学生进
第二节 教学口语风格
三、严谨庄重,优美典雅 ★理科老师口语应该严谨而优美。
“教师要抵制一言堂的诱惑,在数学课堂上开 展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名符其实的交流,使得学生 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认识.鼓励开展讨论和各种观 点间真诚的交锋,这是发展有效的逻辑思维的最好 办法。”
——江苏数学特级老师王凌
第二节 教学口语风格
第三节 教育口语风格
四、练习 1.完成“设计栏”; 2.即兴主持班会:学会自律
教师口语风格是优秀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 言培养人才的果,是一切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努 力追求的最高口语艺术境界。
第一节 教师口语风格概说
二、教师口语风格对教学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讲授 1.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举例) 2.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重点,举 例说明) (1)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3)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教学策略概述
复习重点
比较与评价本章主要课堂教学模式的异同及 优缺点
(6)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些介绍
• 不宜使用的场合: (1)教学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
(2)强调长期保持。
(3)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
(4)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5)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讨论法 ·适用条件: (1)高度不一致的领域 (2)有较好有自控能力 (3)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三)对加涅教学事件理论的发展
·迪克和凯瑞的五阶段划分
教学导入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习者参与 评估 跟踪活动
·史密斯和雷根的四阶段划分
导入阶段、主体阶段、小结阶段、评估阶段
·皮连生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p51 图2-11)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
– 与利用性相关的关系
• 按未来运用知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 与概念相关的关系
• 按学科结构排序教学内容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赖格卢斯的精加工理论中的教学内容组织
– 精加工排序 • 与先行组织者策略相似: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编写相 应知识的摘要
– 学习的先决条件排序:先学加减再学乘除 – 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 ,另一种是单元总结 =>系统复习已经学过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方法
– 演示法 – 参观法
•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职业教育学课程大纲
《职业教育学》课程大纲课程编码学分3学分总学时 48学时课堂教学学时:3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职业教育学是我院职业师范类专业的教育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职业教育学分析职业教育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成为专业化教师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进程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1.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职业教育,学习职业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发展阶段及其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2)了解职业教育的历史和发展(3)掌握职业教育学的方法和意义(4)掌握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5)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和特征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课外阅读资料: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6.作业:小组讨论记录,课后交第二章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1.教学目标:了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难点:如何构建职业教育体系3.教学内容和要求:(1)掌握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2)了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3)掌握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法(4)了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趋势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5.课外阅读资料:周明星、杨金梅主编《职业教育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作业:习题,下次课前交第三章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教学目标:掌握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素质结构,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难点: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目标的构建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2)掌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3)掌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4)学会运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素质结构构建不同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5.课外阅读资料:周明星、杨金梅主编《职业教育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作业:小组讨论记录,下次课前交第四章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1.教学目标:掌握专业设置的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专业设置的含义、原则难点:专业设置的方法、校本专业设置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专业设置的概念(2)掌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要求(3)掌握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4)学会根据专业设置的程序、方法、原则、要求设置校本专业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5.课外阅读资料: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作业:读书笔记第五章职业教育的课程1.教学目标:了解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教育课程概述与模式难点:职业教育课程的构建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2)掌握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3)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5.课外阅读资料:李守福编著《职业教育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作业:课堂作业第六章职业教育教学1.教学目标:掌握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了解教学评价与质量控制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学任务与内容、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考核方法与分析难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质量的控制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学校教学原理(2)理解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教学任务与内容(3)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原则(4)掌握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5)学会运用教学评价与质量控制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5.课外阅读资料: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作业:课堂作业第七章职业伦理1.教学目标:了解职业伦理及东西方职业伦理的差异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东西方职业伦理的差异难点:职业和生活关系,职业伦理内涵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和生活关系,职业伦理内涵(2)了解现代社会和职业伦理的关系(3)理解东西方职业伦理的差异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课外阅读资料:李守福编著《职业教育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作业:小组讨论记录,课后交第八章职业学校的教师1.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与要求,掌握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与评聘以及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难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3.教学内容和要求:(1)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的概念(2)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与要求(3)掌握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与评聘(4)掌握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和方法(5)掌握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重点掌握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5.课外阅读资料:卢双盈、李向东主编《职业教育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6.作业:课后习题,下次课前交第九章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1.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资格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理解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关系及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资格证书内涵、产生与发展难点: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资格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2)理解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关系(3)掌握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途径和方式4.教学过程与方法:教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5.课外阅读资料:李守福编著《职业教育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作业:课堂作业第十章职业与职业指导1.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和职业指导的概念,掌握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指导的实施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的意义、特性,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难点:职业指导的实践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职业的概念(2)了解职业指导的概念(3)理解职业指导的意义(4)掌握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5)了解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课外阅读资料: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作业:小组讨论记录,课后交第十一章职业培训1.教学目标:理解职业的意义、特性,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及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职业的意义、特性、,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职业指导的方法难点:职业指导的实践3.教学内容和要求:(1)理解职业的意义、特性(2)了解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3)了解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指导的实施(4)理解职业指导的意义(5)学会运用当今主要的职业指导理论(6)掌握职业指导的方法4.教学过程与方法:教授法5.课外阅读资料:卢双盈、李向东主编《职业教育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6.作业:课堂作业第十二章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展望1.教学目标:了解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任务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任务难点: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3.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21世纪初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特点(2)了解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历史(3)理解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任务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5.课外阅读资料: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作业: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小论文,期末交四、学习过程记录和考核要求职业教育学的学习成绩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在学期过程之中进行,在每章学习完成后,以检查学生讨论记录、习题、课外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幼儿园课程1 、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B.课程时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过程C.课程即课程表D.课程时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2 、关于素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素质具有整体性和潜在性B. 素质具有稳定性、不可变C.幼儿园课程能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D.素质具有基础性3、课程的轴心是(),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和状态A. 课程目标B.课程容C.课程形式D.教育目的4、幼儿园课程容最在的形态是()A. 知识经验B.活动C.人、事、物的现象与情境D.现实生活情境5、计划拟定的重点是()A.学年计划B.学期计划C.一日计划D.具体教育活动计划6、社会生活常识的学习以()最好A. 直接教学B. 间接教学C. 集体活动D. 课堂教学7、最为经济的组织形式是()A. 集体活动B.直接教学C.小组活动D.个别活动8、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幼儿可以不参加任何兴趣小组活动,家长和教师不能强迫B. 幼儿园个课程的目标、容及组织可由每个幼儿园自己定C. 因为幼儿园不存在考试,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是素质教育D .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部分9、哪种课程容的方式有利于幼儿直接经验的发展()A. 分科课程B. 核心课程C. 活动课程D. 选修课程10、教育结构性最高的活动是()A. 教师专门组织的活动B. 幼儿自选活动C. 幼儿自发自主活动11、下列教育观点不正确的是()A. 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B. 课程评价中教师即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C.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D. 幼儿的接受学习是指幼儿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让幼儿学习,应予以取缔12、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是()A. 幼儿园教育活动B. 幼儿园教学C. 上课D. 游戏13、研究幼儿园课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① 幼儿园应努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②提供哪些容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③ 如何有效地组织教育容④ 如何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与()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和A. 教育者B. 教育环境C. 教育容D. 教材教具15、()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反弹高度》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反弹高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反弹高度》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几何直观》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物体从不同高度落下并反弹的高度,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后总结出物体反弹高度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他们在理解能量转化和运用几何直观方法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能量转化的原理,并学会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能量转化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几何直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反弹高度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反弹高度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从不同高度落下并反弹的高度,收集实验数据。
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包括:
1. 导入:引起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通过提问、播放视频或相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和目标: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3. 知识传授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可以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学生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检查和巩固:通过练习题、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对学生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强化学习效果。
6. 总结和归纳: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同时,可以提出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以上六个步骤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一)导入艺术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根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有效教学》这一课程。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课程总学时32,获得2个学分。
使用教材为孙亚玲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辅助教材为孙亚玲著《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余文森主编《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在于使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使学生具有观察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应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中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会创设支持性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并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提倡善、真、美的教学理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播放影像资料、论文撰写、课堂演讲辩论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益的课程。
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情况等课堂情况评分,占总成绩的50%。
总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教学理论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采取笔试形式,包括20%闭卷和80%开卷。
其中开卷主要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两部分考核结果所占比例为5:5。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按照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分为绪论、课前、课中、课后大四个模块,十三章。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篇)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是为了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 准时到达课堂:学生应按时到达课堂,并站好队伍进入教室。
2. 注意课堂纪律:学生应保持安静、配合教师的教学,不得打闹、乱扔物品等行为。
3. 尊重他人: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不得侮辱、欺负他人。
4. 执行课堂规则: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不得随意离席、参与其他无关活动。
5. 集中注意力:学生应保持专注,听好、看好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 课堂秩序:学生应保持课堂整洁,不得随意涂写、损坏桌椅等教室设施。
7. 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不得擅自抄袭或求助他人。
8. 新闻教育: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阅读新闻,增加自己的知识。
9. 控制上课时间: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合理控制上课时间,保证教学的高效进行。
10. 妥善管理教学资料:教师应妥善保管和管理教学资料,不得私自带走或损坏。
以上是一些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的例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1)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掌握重难点以及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及各章节内在联系,了解与本课程前后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
B.了解学生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C.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D.准备好补充教材、辅助教材、案例、习题和作业;作出教具、实验器具、电教器材的使用计划。
(2)任课教师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新课的重、难点,复习旧课的内容和方法,讲授新课的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课外作业安排,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3)教师备课以个人备课为主,在个人备课基础上重视开展集体备课。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 师生相长
区别:(1)两种“相长”产生的方向存在差异。 (2)两种“相长”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存在差异。
联系:教学相长是师生相长的基本前提,即师生相长包含教学相长。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1来自“师”与“生”本义教师曾被称为“教习”、“教 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学生称呼老师为“先生”。到了现代 社会,我们一提到“师”,首先反应 的词汇就是“教师”、“老师”。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师生相长概述
第二节
师生相长的实现策略
第一节 师生相长概述
一、师生相长内涵及意义 二、师生相长前提条件
(一)师生相长内涵及意义
1.概念辨析: 师生相长: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任何场域下的交互活动中共同获得进步与 发展。
具体含义:
01 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获得发展,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 点与源头。
02 学校和课堂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
0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案例6-1 教育故事一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记叙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我曾经教过一个任性的、胡闹的、一点也管束不住自己的男孩子罗曼。他会无缘无故地一 会儿打了这个同学,一会儿又把另一个女孩子的连衫裙弄脏。 有一天早晨上课前,小女孩廖霞哭 着来找我,罗曼已经把她扎小辫的丝带扯去了。
小学教师要向小学生已有 经验学习,不可忽视小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构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01 02 03
开展了解学生需要的学情设计 进行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流程设计
三、 开展基于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提问
01 02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六章
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
A.课程采用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计划【解析】B比较“课程改革”与“课程革新”而言,“课程变革”是最常用的概念。
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课程变革”。
故选项B正确。
2.提出著名的“课程层次理论”的教育家是()。
A.华虚朋B.克伯屈C.古德莱德D.杰克逊【解析】C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及其助手在1979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课程探究:课程实践之研究》的专著,在本书中古德莱德提出了课程的五个层次,形成其著名的课程层次理论。
故选项C正确。
3.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
A.量化研究B.质的研究C.实证研究D.理论研究【解析】A由于忠实取向探究的基本问题是测量课程实施对预定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的基本因素,所以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量化研究。
故选项A正确。
4.“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的观点属于()。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变革取向【解析】C在课程创生观看来,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
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故选项C正确。
5.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中,麦克劳林指出,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关键是()。
A.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B.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C.参与课程实施的学生对课程变革的需要D.参与课程计划编制的专家对课程变革的分析【解析】B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麦克劳林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中指出,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才是关键。
故选项B正确。
6.“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教育创新意识,并且能够与教师、学生一起不断创生新的课程”,这符合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哪一种领导形象()。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
走月亮课文原文及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走月亮》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自然美和亲情之爱。
1.2 教学内容课文《走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走月亮》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深入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意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走月亮》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2 教学活动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个别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表达分享: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走月亮》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实地观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验自然风光,培养对自然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6.2 教学延伸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以表达对自然或亲情的感悟。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进一法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进一法名师教学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进一法。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进一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的概念,掌握进一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进一法。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引入法:给学生讲一个小熊去买蜂蜜的故事。
小熊要给家里的小伙伴们买蜂蜜,每罐蜂蜜能装 5 勺,小熊有23 勺蜂蜜,问小熊需要买几罐蜂蜜。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进一法的概念。
2. 游戏教学法: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讨论这个问题是否需要使用进一法,并进行计算。
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计算过程。
3. 实物演示法:准备一些小盒子和小珠子,用实物演示进一法的应用。
比如,把小珠子装进小盒子里,每个盒子能装8 颗珠子,有25 颗珠子,需要几个盒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进一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购物小故事。
有一天呀,小明和他的妈妈去超市买苹果。
他们挑了一袋子苹果,准备去称重付钱。
称完后发现,苹果一共是17 个,但是他们只有一个小篮子,这个小篮子最多能装 5 个苹果。
那同学们想想,他们需要几个篮子才能把这些苹果都装下呢?”生:“三个篮子!”师:“为什么是三个篮子呀?”生:“因为17 除以 5 等于 3 余2,剩下的 2 个苹果也需要一个篮子装。
”师:“非常棒!同学们都很聪明。
那像这种在除法计算中,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要把商加上 1 的方法,我们就叫做进一法。
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进一法。
”(二)知识讲解部分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装苹果的例子。
假如有23 个苹果,每个篮子最多能装7 个苹果,那需要几个篮子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
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同时对这些内容有清楚的表述。涉及教学目标的类型和教学目标的表述。
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相倚组织,就是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设计程序,直接涉及要教什么、不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的方法。
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的陈述,必须始终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强化相倚关系”
基本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做“敌人”,倍加提防。课堂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自己引导个人的思想、情绪,自然地显示症结所在的情绪因素,并在自己调整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决定变化的方向,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与行为。
条件的表述: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就是说在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改在哪种情况下评定。
标准的表述: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认知观点目标设置方法。格伦兰
提出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
2、教学对象的分析
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分析学生应达到的使能目标;
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四类
非投影视觉辅助(eg:黑板、挂图、实物);
投影视觉辅助(eg:幻灯片、投影器及其辅助设备);
听觉辅助(eg:录音机、收音机);
视觉辅助(eg:电影、电视、录像)。
教师应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组合的运用;
一定程度的传媒冗余度促进信息整合;
选择适合学习者思维水平的传媒符码。
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
接受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是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
理解“移情性的理解”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
意义学习四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意义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非指导性学习。非指导性学习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教学模式。
理论假设
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向,有积极处理多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会促成健康发展潜能的实现。
分析学生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恰当;
教学容量合适;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
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方法要精心设计;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堂讲演(讲解、演示)、课堂问答、课堂自习、小组讨论、个别化教学。
操作: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
准确: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
连贯:学生按规定顺序或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
习惯化: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为的能力。
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行为主义目标设置方法;马杰
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
行为主义的表述:用可观察的、具体的行为表述教学目标,以便教师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达到其目标。
根据强化相倚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进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塑造和渐退。
塑造: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倚关系使有机体作出他(它)们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渐退: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
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直线式”、“分支式”。
反应: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三个层次:默从性的反应(听命式,尚未完全出于主动);自愿性的反应(完全是主动);满足的反应(反应中带有满足感、愉快感)。
评价:学生对其所学在态度与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三个层次:价值的接受(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价值的肯定(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外,并主动表示对该项有价值的活动的喜爱和追求);价值的实践(学生对价值的肯定成为他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成为他的一种信念,长期实践)。
4)发现教学方法。
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4、情感教学流派
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三个层次:转换、解释、推断。
应用: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三个层次:要素的分析;关系的分析;组织原则的分析。
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三个层次: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能对某种事物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计划;能凭抽象思维推演出事物间的关系。
第六章课堂教学
教学
概念
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内涵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理论流派
哲学取向、行为主义、认知、情感教学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流派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他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它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B·F·斯金纳 程序教学论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的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改变。
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四个层次。
知觉:学生通过感官获取所需动作技能的线索。三个层次:刺激辨别(能辨别出刺激的性质);线索选择(能区别不同刺激线索,并随时间表现出适当反应);动作转换(能将凭感官得来的知觉线索转换为动作)。
4)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
5)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有关,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它与全人无关。
意义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组织:学生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他的人格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价值观。两个层次:价值概念化(将所学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纳入自己的观念内,形成个人自己对同类事物一致的看法);组成价值系统(将所学的同类价值观汇聚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的价值观)。
个性化: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两个层次:概念化心向(对同类情境表现出一般的心向);性格化(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
布鲁纳《教育过程》、奥苏伯尔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主张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学科知识结构;
四个好处: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逻辑组织有助于理解这门学科;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把教材组织成结构形式有助于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成就测验中题目的形式必须与测量的目的相一致;
成就测验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评价上使用的目的;
成就测验的编制应符合一定的科学指标,具体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指标。
成就测验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至于学生的学习。
4、师生关系的品质。
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表现
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
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
3)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4)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里氛围。
罗杰斯认为,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包括:真诚、接受、理解。
代表作
达尼诺夫《教学论》(1957);
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1982);
王策三《教学论稿》(1985)。
哲学取向理论主张
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行为主义教学流派
华生〖美〗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20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