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大作业标准答案

美学界的前辈们都是智慧超群的哲人,他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要回答吧。我们找找美存在于什么地方。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他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里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黑格尔的悲剧理虽有庸人主义的调和气息,但值得注意: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第二,在黑格尔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悲剧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例如在《安提戈尼》中两种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在冲突中两者的片面性被扬弃,国法和家法本身都得到了肯定,这就是所谓“永恒正义”得到了正义。
众所周知,部分年轻的女性是美丽的,欧洲有些美学家甚至认为美就是一个少女。如果说美在女性身上,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因为在审美经验中,我们看到了女性身上的美,这种存在于女性身上的美让我们神魂颠倒,不能自拔。但美真的存在于女性身上吗?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西南大学17秋[1145]《美学和人生》作业答案解析
![西南大学17秋[1145]《美学和人生》作业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a6ed5c0b1c59eef8c7b4cf.png)
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
社会干预功能心理平衡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娱乐消遣功能2、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外在的自然界人所改造的自然界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3、“艺”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精神产品物质产品自然物人工制品4、“粗绢恶扇,败人意兴”这一现象与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的哪一层次有关?()形式符号层物质实在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亚里土多德席勒柏拉图尼采6、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 )。
审美的非功利性审美的具象性审美的非自觉性审美的个性7、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不是鲍姆嘉通,应该是( )。
康德席勒鲍桑葵维柯8、( )是德育主要依据。
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9、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格式塔美学实验美学接受美学分析美学10、古代文论家( )提出了“隐秀”说。
钟嵘刘勰陆机司空图11、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
生活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自由创造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解放12、朱光潜认为“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定义美,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4、审美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自然社会人生艺术15、“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智慧树美学和人生章末测试答案解析

第一章1【单选题】(15分)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5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 √B. ×答案:正确3【单选题】(15分)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 甲骨B. 金C. 小篆D. 隶书答案:甲骨4【单选题】(15分)()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 毛苌B. 荀子C. 董仲舒D. 许慎答案:许慎5【单选题】(20分)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B. 克罗齐C. 柏拉图D. 维科答案:克罗齐6【单选题】(20分)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 毕达哥拉斯B. 莎夫C. 笠原仲二D. 苏格拉底答案:笠原仲二第二章1【单选题】(10分)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0分)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A. √B. ×答案:正确3【单选题】(10分)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A. √B. ×答案:正确4【单选题】(15分)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A. 苏格拉底B. 高尔吉亚C. 毕达哥拉斯D. 芝诺答案:毕达哥拉斯5【单选题】(15分)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 《法哲学》D. 《私有制的起源》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单选题】(20分)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A. √B. ×答案:正确7【单选题】(20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A. √B. ×答案:错误第三章1【单选题】(15分)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5分)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A. √B. ╳答案:错误3【单选题】(15分)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A. 屈原B. 杜甫C. 王维D. 辛弃疾答案:王维4【单选题】(15分)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概要

28、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 4 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亮激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绚烂壮观的美。
这样的崇敬观点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观点对比,重视点不同,但假如把这类品行同相关的遭受联系起来观察,所波及的对象世界中相同包含惹起忧患困苦的要素,与西方美学所议论的崇敬特色还是邻近的。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敬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崇敬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对峙和超越。
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敬,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拥有的一种审美属性。
它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入人的审美视线,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取审盛情义,进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激励性。
如高峰大川、大海广阔、雄风惊雷、狂风暴雨等,还有像动物中的雄狮、猛虎、海燕、西南大学网络与持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W6600 姓名: 000 层次:专升本类型:网教专业:公共课2016 年 05 月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 1145】A 卷题号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雄鹰等,它们都因为人们传递它们上边感悟到力量,进而认可了自己的超越而获取美感。
其次,崇敬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对峙与超越。
这主要表此刻人的创建物和人的精神品行两个方面。
在人的社会创建中,人经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人的精神品行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进而获取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敬感。
第三,艺术作品的崇敬风格。
人的崇敬体验经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应,是自然和社会中崇敬的集中表现形式。
崇敬艺术在内容上都反应了自然和社会中宏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江流昼夜”,“中天悬明镜”,“长河夕阳圆”此种境地堪称“千古奇景”。
这里他从外在形式所以,崇敬作为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峙和矛盾的审美体验。
崇敬是一个相对微小却代表正义与和蔼的主体与强盛的敌对权力奋斗抗争的过程,经过这类奋斗与抗争显现人的精神与力量,崇敬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向显现。
大学《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四、结合当前的审美现象,谈谈你对审美的非功利性是怎样理解的?(50分)
五、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什么是审美的情感性?(50分)
(要求:要有美学史上的具体知识点,同时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观点正确,论述层次清楚,材料丰富,没有科学性错误。不能抄袭。每小题字数不少于500字。)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论述题: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美的定义的探讨,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50分)
二、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悲剧之美何在?(50分)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1、以下著作中哪一部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 ) 1.《美的历程》 2. 《文艺心理学》3.《美学散步》 4.《审美教育书简》2、朱自清认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的是( ) 1.诗缘情 2.比德3. 虚静4.诗言志3、“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1. 高尔泰 2. 朱光潜3. 吕荧4.李泽厚4、认为文艺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是( ) 1. 亚里士多德 2. 席勒 3.黑格尔4.柏拉图5、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 ) 1. 对比想象2. 创造想象3. 相似想象4.接近想象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 ) 1. B. 霍布斯 2. 柏格森3. 弗洛伊德4.康德7、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1. 这次美学讨论形成了对美的一致看法和完整体系2.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3. 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4.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是什么”8、“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1. 康德 2. 克罗齐3. 亚里士多德4.柏拉图9、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1.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4.心外无物10、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1.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2.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3.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4.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1、“纯粹主体”对于“纯粹客体”的观审就是美是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2.康德3.叔本华4.尼采1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1.《诗学》2.《大希庇阿斯篇》3.《判断力批判》4.《诗艺》13、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1.柏拉图2.哈奇生3.黑格尔4.康德14、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1.崇高2.优美3.喜剧4.悲剧15、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墨家2.法家3.道家4.儒家1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必然与自由的矛盾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冲突。
实际上,这三类悲剧冲突归根结柢也都表现着必然与自由的斗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的。
代表作品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3、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照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 《美学与人生》作业答案

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答:有两种,一种从客观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种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美既有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答:(1)美感的存在必须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为前提,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辨识能力。
(2)美感的产生要以人的审美需要的存在为前提,马斯洛需要层次。
(3)必须要有审美的态度。
所谓审美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非抽象逻辑的非科学式的态度,从功利中解放出来从科学探索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自由的心态下只注重事物的整体形式本身,在自己的直觉感知活动和想象、情感活动等心理活动中获得精神的陶醉和快乐愉悦。
(4)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
(5)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4、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答:①康德是从喜剧的心理效应来论述喜剧发生原理。
2015年《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2.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答: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包含很多类别,包括建筑,绘画,写作,书法,电影,音乐等等。
各种艺术有它让人沉醉的魅力。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艺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
关于对艺术的理解,东西方有所差别。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就成了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
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 1 -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体现的是人生存在实践的另一种样态。首先崇高作 为人生审美实践的体验,它使我们进入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在这个境界 中,基于实践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严肃的、豪迈的、振奋的 状态。在崇高的审美境界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对立与
超越后的力量感和实现感,人对生活、人生境界赋予了伟大的意义,充满了向 往和激情。其次,崇高是生存的深层意义,是理性的人,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 性后,对无限性的追索和超越。最后,正是在这种人生存在的超越中,体悟到 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
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人类出现之前,没重要见解,他认为有两种美,一种 是不稳定的,相对的。他说:
“美往往是非常相对的,在日本是文雅,有美。有人可能会高呼:
"错!山不美吗?水不美吗?月亮不美吗?你有没有听过山青水秀这个词 啊?"在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另一种则是普遍 的,不变的。他说有些行为是其实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太阳月亮等都只是美存 在的基础,用黑格尔哲学术语来说,就是"自在的美",全世界都觉得美。又如他 认为审美趣味既有普遍性和辨别其好坏的标准,又有特殊性,没有绝对的规 格。是潜在的,它具有成为"美"的特质,但还未成长为"自为的美",还未展现自 身为现实。山之所以为青,在一般性的协调一致中,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每 个国家造成了一种审美趣味。总而言之, “美既是永恒的,又是可变的;既是稳 定的,又是流动的,两者是对立的统一 ”。
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A答案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见面课答案

正确答案:徐复观
美学与人生作业(二)
1、
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
A.巫术仪式说
B.符号说
C.表现说
D.表现更高实体说
正确答案:巫术仪式说
2、
下列作家属于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A.杜甫
B.李白
C.曹雪芹
D.茅盾
正确答案:李白
3、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中和、中庸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
A.《春日》
B.《赤壁赋》
C.《秋日》
D.《蜀道难》
正确答案:《春日》
见面课:悲剧的美学意义
1、叔本华提出了”过失悲剧说’。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和这种必然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鲁迅
C.马克思
D.黑格尔
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
A.民族性
B.非功利性
C.唯一性
D.绝对性
正确答案:民族性
5、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两个等级七个层次,以下属于高级需要的是()
A.安全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正确答案:尊重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见面课:道家美学的现代意义
1、以下属于《庄子.内篇》的文章有
A.《逍遥游》
B.《齐物论》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正确答案: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4、
西南大学[0324]《美学与人生》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0324]《美学与人生》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b17bcf360cba1aa811dadf.png)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您! %E5%BC%A0%E6%B6%A6%E5%8D%8E 同学 学号:W16105570353002单项选择题1、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 1. 美感的一般特点 2. 美感的感觉特征3. 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4. 美感的主体差异2、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1. C. 精神分析学派 2. 伊壁鸠鲁派 3. 英国经验派4. 毕达哥拉斯学派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 1. 艺术技巧 2. 艺术想象 3.艺术敏感4. 艺术灵感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1. 斐多篇2. 大希庇阿斯篇3. 会饮篇4. 伊安篇5、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 1. 培养审美能力2. 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3. 规范社会文化4. 提高艺术鉴赏水平6、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 1. 悲壮 2. 滑稽 3. 优美 4. 崇高7、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 1.D. 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2. 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3. 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4. 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8、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1. 美在生活 2. 美在形式 3. 美在距离 4. 美在关系9、“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1. .民族性 2. 地域性 3. 历史性4. 阶级性1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 1.1755年2. 1775年3.1757年 4.1750年11、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与房地产,电子,金融,汽车并称五大产业的是()A.种植B.餐饮C.美容D.旅游答案: 美容2、出门时因为长得好看引发妇人围观的晋代诗人是()A.陶渊明B.陆机C.王羲之D.潘安答案: 潘安3、因为长得丑出门被人吐唾沫的古代诗人是()A.左冲B.王维C.贺知章D.陈子昂答案: 左冲4、钟馗曾因为丑而丢了状元。
A.对B.错答案: 对5、以下人物中最有权力的是()A.赫拉B.左冲C.雅典娜D.阿瑞斯赫拉6、以下人物中最有智慧的是()A.赫拉B.宙斯C.西西弗斯D.雅典娜答案: 雅典娜7、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健康的完满人生。
A.对B.错答案: 对8、美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A.对B.错9、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A.对B.错答案: 对10、追求美就是要不断整容,穿着时尚。
A.对B.错答案: 错第一章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B.×答案: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答案: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B.金C.小篆答案: 甲骨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答案: 许慎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鲍姆嘉通B.克罗齐C.柏拉图D.维科答案: 克罗齐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毕达哥拉斯B.莎夫C.笠原仲二D.苏格拉底答案: 笠原仲二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A.对答案: 对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伊壁鸠鲁答案: 苏格拉底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自然境界B.功利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答案: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哲学研究》B.《生活与美学》C.《实践理性批判》D.《诗学》答案: 《生活与美学》第二章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015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满分答案

23、提出 24、提出审美的 26、提出文艺创作 3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其时间是在(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正确答案:D 16、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 25、提出 27、第一次提出 19、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A:巫术仪式说B:符号说C: 表现说D:表现更高实体说正确答案:A 2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A:《美学》B:《汉堡剧评》C:《判断力 批判》D:《拉奥孔》正确答案:C 2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 )。A:美本身B:秩序、匀称与明确C:数的和谐D:和谐、整一正确答案:B 22、提出诗可以 28、文艺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美包含一种可爱的、宝贵的东西。美是活生 生的事物,是多样的对象。这是一种折中、含混的说法。
2、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客观社会性。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015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满分答案
第一次作业 /view/E2EC78B386C87636.html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 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正确答案:B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 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正确答案:D 5、提出 11、提出 13、认为文艺是 1、 6、最早区分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 8、庄子的美学观是()。A:君子**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 美在虚实正确答案:B
)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正确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麦克白》(莎士比亚)。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2.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论述,谈谈你认为艺术是什么?
答: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艺术包含很多类别,包括建筑,绘画,写作,书法,电影,音乐等等。
各种艺术有它让人沉醉的魅力。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
艺术伴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
关于对艺术的理解,东西方有所差别。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就成了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 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
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
在东方,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
《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李贤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
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
清代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李二和《流浪的梦》:“艺术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浓缩与提炼,是最终表达与揭示生命真谛的灵魂奇遇。
”表明艺术能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是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多少少偏重一些精神上的感受。
比如把法语单词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
中国文字造词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的注重考虑实用价值。
像中文里的名片,法文里直译就是访问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舰在法文里叫载飞机的军舰等等,都是从实际用途出发来造词的。
反映到绘画上更是如此,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视”而西洋画是“焦点视”、中国画“写意”而西洋画“写实”的说法。
“焦点透视原理”是客体“镜象”的产物,重在立体,可以说是西洋几何学在美术领域的应用,与西方的理性主义的精微观察相一致。
“散点意合原理”是主体“心象”的产物,重在印象,可以说是中国神韵说在美术领域的再现,与中国悟性主义的意会感受相一致。
美术与音乐的焦点和散点有相通之处。
西洋画的写实技法,与屈折语类型的结构精密与语法的逻辑分析一致,又与其派生的理性科学思维模式同构;中国书画的务虚手法,与词根语类型的结构简约与语义的虚灵感受一致,又与其派生的悟性技艺思维模式一致。
西方以油画与雕塑的维妙维肖将“镜象
艺术”推到极至;中国以水墨画与草书的了了几笔将“心象艺术”发展到顶。
西方的绘画从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世纪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非理性主义”艺术,高扬否定传统的大旗,不再追求客体的逼真,而是采取形体变形、光色变化、时空叠置等手法表现个人感受的印象流,才实现了从“镜象”到“心象”艺术的转变。
通过以上东西方音乐与美术艺术文化的对比分析,似乎可以总结:中国人传统艺术思维的特徵为单式连锁性思维和心象艺术风格,西方传统艺术思维的特徵为复式综合性思维和镜象艺术风格。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人关于“美”字的说法谈起,根据后汉许帧的《说文解字》认为“羊大为美”,“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肉好吃的原因.羊在六畜中主食,味甘美,甘表示味觉的感受,因而“美”作为味觉的“甘”因而“美”字除了表示味觉感受之外,必然也包括触觉在内,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字的本义应该是环绕着甘美肥厚之“羊”的味.触感受,而源自味,触感受的“美”字在中国古代又可用于指嗅觉的芳香。
除了味、触、嗅三觉之外,美字也经常被用于听.视二觉。
关于“听觉”我们从汉语有关听觉的概念“闻”字的双关性(既指听觉,又指嗅觉),由此可知,“美”可普遍使用在味.触.嗅.听四觉之中,至于视觉对象的“色”“美”字被使用的频率则更高,以至于把“美”字主要限于视觉感受方面,把“美色”主要当成视觉的对象,事实上,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审美意识,即使面对纯粹的视觉对象,其感受仍然混合着其他诸觉,尤其是触.味觉。
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
西方审美意识的显著特色是对视.听觉的高度重视。
这一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
尽管对视,听觉的重视源自希腊,但是它是西方审美意识一贯的特征。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视听作为“进于智慧的官能”,我们清晰的感觉到,西方审美意识具有重视和强调视.听觉的鲜明特色。
西方人的审美意识对视听二觉较之其他三觉具有特殊的重视。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
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
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所以对于艺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它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