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禅意发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禅意发展历史
在日本喝茶有茶道之说,使得普通的生活方式成了一种玄妙的”道术”。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禅意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自中国来
日本最早的茶是公元9世纪初由中国传入的,最澄和尚将从中国带回的茶籽种在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但那时茶主要是少数贵族饮用,而后来的荣西和尚才将之推广开来。
1191年,荣西从中国学成归国又将茶籽再次带回日本,种在筑前国的背振山。
1207年,荣西将茶籽送给明惠上人(日本名僧),茶被种在拇尾的高山寺内。
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因此被大家珍重,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其他茶称为“非茶”。
从此饮茶习俗逐渐在僧人中流传开来。
1214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而头痛,久治不愈,后来是喝了荣西进献的茶后才病愈。
荣西还向将军献上自己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以宣传饮茶的好处。
在这本书中荣西开卷就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
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
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天竺唐土(印度和中国)同贵重之,我朝日本亦嗜爱矣。
古今奇特仙药,不可不摘也。
”他强调的是茶的药用功效。
“茶禅一味”的茶道建立
而日本后来的茶道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创立的。
村田珠光是一位僧人,年青时曾拜著名的一休禅
师为师。
有一天,珠光在禅房打坐参禅时睡着了,被师傅发现后让他喝茶,以便“睡眠自除”。
从此他就每日饮茶,并进而研究如何喝得香甜、喝得更有韵味。
在一人独饮的基础上,珠光又进一步探讨以茶待客的方法。
他决心将茶事从奢华的世风中解放出来,茶室里要求绝对安静,一扫以前斗茶的杂乱,使其成为常人修身养性、提升品行的一种方式。
经过不懈努力,珠光终于创造出一种更符合日本文化习俗也更具有思想内涵的“珠光流茶法”。
现在日本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规格就是珠光确定的。
他设计的茶室顶棚为杉木板,墙壁用泥土和稻秸涂抹,窗户由细木棍搭成。
在茶室靠中间处设有一个小地炉,茶室一角放有台子,上面摆着点茶用具。
全室榻榻米的安排和地炉的引用,成为跪坐式日本茶礼的主要物质基础。
日本茶道仪式中的“注水”场景
此外,他还有一套自己的茶道思想。
当时日本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闻其名后专门向他请教。
义政问:“茶事是什么?”珠光回答:“茶非游非艺,实乃一味清净、法喜禅悦的境地。
”义政又问:“那么如何品饮?”珠光再答:“以茶道为礼,以礼而饮,大礼设食,小礼清饮。
所谓饮者并非酒浆,鼎中盈溢的是溪谷的甘泉,炉中点燃的是池田的香炭,汉土的茶碗、高丽的花瓶置于草屋茅庐以示陋巷之乐,聚石筑院以享深山之趣。
壁间挂的是高僧大德的墨迹,瓶中插的是田野的鲜花。
宾主以礼相接,来者无闭门之拒,别时无伤悲之苦,话语祥和,交往如淡淡之水,游谊清净,胜似仙人,此乃君子之所贵,号为茶礼。
”
他注重的是尊崇自然,以体现人的内省美感。
就此被称为“茶禅一味”的日本茶道在村田珠光手中初步诞生,而他也因此被奉为茶道的鼻祖。
千利休与“一期一会”的茶道阐释
在茶道历史上,千利休的名声更大,实际上茶道是在他手里才最终由“礼”真正成为一种“道”。
千利休推崇所谓“草庵茶”,认为“茶汤之深味在于草庵”。
他说:“草庵茶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珍馐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
”他不追求世间珍重的名贵茶具,而是将生活中的普通用品拿来当茶具,比如砍倒竹子做花插。
千利休还为茶道制定了详细、系统的规范,诸如规范茶具的种类,制定主人点茶和客人饮茶的基本动作流程等,因而他被公认为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在以前茶会后一般是设酒宴的,千利休坚决地去掉了酒宴。
他认为茶会不是请客吃饭,如果在庄严的茶事之后请客人大吃大喝,那么主人的一番苦心,人们在茶事中所达到的净化效果就会付诸东流。
茶事不得超过四小时。
茶事完毕,客人应立即离去,主人不必挽留,也不必远送。
茶道里的茶分浓茶和薄茶。
浓茶点起来很费时间,于是千利休开创了几个客人用同一个茶碗传着喝的“传饮法”。
每个客人喝完后用纸把唇印擦干净,再传给下一个人。
下一位客人要在上一位客人喝过的地方用茶,不得换地方,不能嫌别人脏,因为大家走进一个茶室是一种缘分。
为了洗去讲究排场的上层武士家茶会的贵族气息,他还要
求缩小茶室,以求主客之间近距离的交流。
千利休生活在日本的战国时代,人们常深深感叹世道的无常,人生的无常,于是就有了千利休“一期一会”的说法,意为人生如萍水,相逢是一种缘,此次相会,不知何时再能重逢,因此要珍惜每一次相会。
千利休的茶道越近晚年越趋于古朴简约,排除一切装饰,以表现禅宗“本来无一物”的艺术境界。
他会找来渔夫的渔篓做茶室的花瓶,用竹子当放茶釜盖的墩,喜欢粗糙而形状不规整的陶制茶具。
对于这些,雇用他的军事强人丰臣秀吉欣赏不了,特制了成套的黄金茶具自用。
千利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鄙视这样的炫耀。
终于他们之间的矛盾趋向激烈,千利休在1591年70岁高龄时被赐死,最终剖腹自杀。
这一年成为日本茶道确立的年份。
茶道大师虽不幸死于非命,但他开创的茶风被他的子孙和弟子一代代继承。
日本茶道禅意礼仪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侪间的敬爱。
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日本茶道禅意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