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汇总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基本职能1.3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账户体系与会计要素2.1 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2.2 资产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3 负债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4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5 收入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2.6 费用类账户的设置与使用第三章:会计分录与复式记账3.1 会计分录的基本概念3.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3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3.4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第四章: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4.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4.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4.3 会计报表的分类与编制4.4 财务分析与评价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5.1 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5.2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4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6.2 存货的计量方法6.3 存货的采购与付款6.4 存货的销售与收款6.5 存货的期末计量与报废处理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折旧7.3 固定资产的维修与处置7.4 固定资产的评估与清理第八章:负债的核算8.1 负债的分类与确认8.2 短期负债的核算8.3 长期负债的核算8.4 负债的清偿与重组第九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9.1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与分类9.2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9.3 资本公积的核算9.4 盈余公积的核算9.5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章:财务报告与分析10.1 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10.2 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0.3 偿债能力的分析10.4 运营能力的分析10.5 盈利能力的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中“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补充和说明: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它们是会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日常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作用和特点。
2. 会计职能:核算、监督、评价和预测。
3. 会计目标: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4.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5.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6. 会计科目:账户的设置、分类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
2. 课件: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的图片、图表。
3. 案例材料:企业财务报表案例。
4. 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企业经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和反映这些活动,引出会计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案例,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工具,进行日常记账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会计等式和科目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基本概念,回答相关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等式和科目的运用,分享心得。
3.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巩固会计基本概念、职能、目标、要素、等式和科目。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2.2 账簿与日记账2.3 总账与明细账2.4 会计报表与账户余额第三章:账户式记账法3.1 资产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2 负债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3.4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记账规则第四章:财务报表分析4.1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4.2 资产负债表分析4.3 利润表分析4.4 现金流量表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5.2 会计政策的运用与变更5.3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分类5.4 会计估计的运用与变更第六章:存货的核算与管理6.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6.2 存货的核算方法6.3 存货的盘存与处理6.4 存货的管理与控制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7.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7.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7.3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7.4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管理8.1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8.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8.3 坏账损失的估计与核算8.4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第九章:税收与企业会计9.1 税收基础与税务会计9.2 增值税的核算与管理9.3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管理9.4 其他税种的核算与管理第十章:会计软件的应用10.1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功能10.2 会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10.3 会计软件的日常操作与维护10.4 会计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短期金融负债的核算11.1 短期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11.2 短期金融负债的核算方法11.3 短期金融负债的利息核算11.4 短期金融负债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长期负债的核算12.1 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量12.2 长期负债的核算方法12.3 长期负债的偿还计划12.4 长期负债的管理与控制第十三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3.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确认13.2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13.3 利润分配的核算与处理13.4 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分析第十四章:会计期末调整14.1 会计期末调整的目的与原则14.2 会计期末调整的项目与方法14.3 会计期末调整的会计分录14.4 会计期末调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十五章: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15.1 审计的概念与目的15.2 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5.3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保障15.4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使用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重点: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基础_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会计基础授课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对象。
- 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
- 能够正确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能够进行简单的账簿登记和结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节:会计概述- 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对象2.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3. 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 第四节:会计凭证和账簿-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 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教学重点:1.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1. 会计基本假设的理解和应用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3.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登记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会计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吗?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第一节:会计概述- 讲解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对象。
-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作用。
2.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讲解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和作用。
- 讲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和重要性。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一:会计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3. 掌握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a. 会计的定义b. 会计的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a. 会计等式b. 借贷记账法c.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d. 会计主体和会计准则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会计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教学评估:1. 口头测验:提问学生会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概念。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实际的会计案例,包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等。
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2. 学生可选择一项商业活动,设计一个会计系统,进行实践操作。
教案二: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理解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3. 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教学内容:1. 会计等式a. 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组成b. 会计等式的原则和平衡条件2. 借贷记账法a.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b. 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c.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账户分类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原则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的会计案例,运用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加深对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案例,编制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
2. 书面测验:要求学生回答关于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相关问题。
拓展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其他记账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如现金流量表、成本核算等。
会计基础的教案(3篇)
第1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4. 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1. 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
2.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基础》2. PPT课件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会计的作用。
2. 教师总结: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新课讲授1. 会计的概念-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 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 会计的职能- 记录职能:记录经济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汇总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汇总、分类和归纳。
- 分析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 报告职能:向有关方面报告经济活动的结果。
3. 会计的对象- 企业的经济活动- 个人的经济活动- 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请谈谈你们的理解。
2. 教师总结: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的职能,其对象包括企业的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
二、新课讲授1. 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为会计主体。
-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长期持续经营下去。
- 会计分期假设: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计量单位。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5.2 教学内容
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会计软件的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5.4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学生回答会计软件相关问题
实践报告:学生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成本核算
理解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2 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和核算实例
3.1 教学目标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2 教学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内容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案例分析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实例
重点和难点解析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账户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运用。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的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命名的一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熟悉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基本假设。
3. 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2. 会计目标3. 会计基本原则4. 会计基本假设5. 会计要素6. 会计等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会计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账户与会计科目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2. 掌握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1. 账户的概念和分类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账户和会计科目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设置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章:会计分录与会计账簿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会计的记账方法和会计要素3. 学会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分析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职能和基本原则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3. 会计科目和账户:科目的分类、账户的设置和管理4. 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双重记账法和会计等式5.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的检查和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methods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进行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会计内容3. 案例:收集或编写实际会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2.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评估其掌握程度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和练习3. 课程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和进度,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练习,增强其动手能力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交流和表达能力八、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和练习: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其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测试:通过组织测试,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的掌握水平4. 课程报告或论文:通过评估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论文,了解其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九、教学措施1. 解答疑问: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其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提高会计能力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指导其改进4. 鼓励与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其学习会计的兴趣和动力十、教学拓展1. 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会计实际运作情况,提高其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2. 会计软件操作:教授学生使用会计软件,提高其会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3. 会计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会计比赛,提高其会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会计专业素养4. 学术交流:邀请会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十一、教学辅助材料1. 教材补充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实例和图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职能、目标、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
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功能。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概念、编制方法和规则。
5.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练习法:布置会计实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会计概述(2课时)2.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课时)3.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2课时)4. 第四章:会计分录(2课时)5. 第五章:财务报表(3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3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运用和分析能力(40%)六、教学内容6. 会计循环:会计分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和试算平衡。
7. 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的概念,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8.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变更,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9.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10.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演示会计等式的应用和重要性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概念举例说明会计科目的分类演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概念演示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示例2.2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演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板书设计:借贷记账法原理和规则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强调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保管的重要性3.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解释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演示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介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板书设计: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中的作用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结构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板书设计: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会计循环中的各个步骤:凭证、账簿、报表等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演示会计政策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第六章:会计准则与会计估计6.1 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强调会计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6.2 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绍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演示会计估计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板书设计: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第七章:长期资产与负债7.1 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资产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7.2 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负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负债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第八章: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8.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介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处理方法强调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8.2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解释利润分配的概念和原则介绍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强调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第九章:审计与内部控制9.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审计的类型和程序强调审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9.2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演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板书设计:审计的概念与作用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第十章:会计信息化与会计职业道德10.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解释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应用强调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中的作用10.2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作用板书设计: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
3、帮助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4、引导学生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初步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复式记账法的运用,尤其是借贷记账法。
2、难点(1)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什么是会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会计的初步认识,然后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约 20 分钟)(1)讲解会计的定义,强调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2)阐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监督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3)介绍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会计要素(约 30 分钟)(1)详细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内涵,例如:资产可以是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可以是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3)强调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利润。
4、会计等式(约 20 分钟)(1)深入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以及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等式的保持不变。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
《会计基础》完整教案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基本的会计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 研究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会计的基本分类和流程第二节:会计方程- 研究会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会计方程的结构和应用- 掌握使用会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第三节:会计凭证- 研究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 了解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和填制规则- 掌握使用会计凭证进行账务记录的方法第四节:会计账簿- 研究常见的会计账簿类型和用途- 熟悉会计账簿的基本结构和填写方式- 掌握使用会计账簿进行账务记录和汇总的方法第五节:会计报表- 了解会计报表的种类和作用- 研究常见的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和填写规则- 掌握编制和解读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会计基础的概念和原则,使用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会计操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填制、账务记录和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 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会计操作和报表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会计基础导论》- 手册:会计凭证填制手册、账簿使用手册、报表编制手册- 实际案例:公司财务报表、交易记录等时间安排- 第一节:会计基础概述(2学时)- 第二节:会计方程(3学时)- 第三节:会计凭证(5学时)- 第四节:会计账簿(4学时)- 第五节:会计报表(6学时)以上为《会计基础》完整教案的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会计操作中。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5. 掌握日记账、总账和财务报表的基本操作和登记方法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作用1.3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2.2 会计等式2.3 会计核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2. 教学难点:2.1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的理解与应用2.2 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表的检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五、教学安排:1. 课时:2学时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教材、案例材料等3. 教学过程:3.1 引入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3.2 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0分钟)3.3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及运用(15分钟)3.4 案例分析: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20分钟)3.5 课堂讨论:检查试算平衡表的准确性(10分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会计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测试,评估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
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
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
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
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
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及其分类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基础核算方法2.1 会计记账方法2.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2.4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三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等式3.1 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3.2 会计等式的建立与维护3.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4 利润表的编制第四章: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4.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4.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核算4.3 应收账款与坏账的处理4.4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第五章:存货与固定资产5.1 存货的分类与管理5.2 存货的核算方法5.3 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折旧5.4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第六章:流动资产及其他资产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6.3 无形资产的识别与核算6.4 其他资产的分类与核算第七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7.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7.2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预收账款7.3 长期负债的核算7.4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核算第八章:收入、费用和利润8.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8.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8.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8.4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九章:财务报告分析9.1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与方法9.2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与分析9.3 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9.4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0.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0.2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10.3 前期差错的识别与更正10.4 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六、重点和难点解析6.1 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短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短、流动性强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
其分类主要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
6.2 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成本计算: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计算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会计基础教案模板格式(4篇)
会计基础教案模板格式(4篇)基础会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2.基本能运用“借” “贷”记账符号确定会计分录教学内容:高教版的《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二课时,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重点:“借” “贷”记账符-号的使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确定会计分录教学难点:运用借贷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出示复习题)(5分钟)1.用“借” “贷”填空。
(1)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2)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3)资产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4)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减少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_方。
2.请指出下面经济业务中金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会计科目,并指明应借或应贷的方向:某食品加工企业购入50000元的农副产品,用于加工食品,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该经济业务使企业________增加了,应记入该账户的____方。
同时,使企业________减少了,应记入该账户____ 方。
企业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准确及时将经济业务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去都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确定会计分录(板书)二。
讲授新课(31分钟)1.会计分录的概念(3分钟)(1)师讲述: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2)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3)全班汇报交流。
(账户名称,应借、应贷,金额)2.会计分录的要素(3分钟)师:简单地说会计分录一种反映经济业务的记录。
反映经济业务的三个方面:(1)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即账户名称;(2)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是增还是减,即增减方向;(3)经济业务涉及账户增加金额是多少,即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就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内、时间界限上,在计量方式上做的一些合乎情理的设定。
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其作出合理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和总结而形成的,有其客观性和正确性,它指出了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专业课教案(首页)
科
目
会计
基础
项目:汇总
任务:会计基础教案汇总
授课
日期
第1周
第18周
课时
54
班级
教师
授课
方式
讲述法、题问法、练习法
作业题数
1.5
拟用时间
40
教学对象分析
第一章主要是讲会计的概念,学生普遍较听话
学习
目标
知识
会计的概念
使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
技能
素养
对会计的基本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重点
会计的概念
难点
3、两者的关系: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前提),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保障)。
课堂作业:
那位同学能准确地说出自己9月份花了多少钱?有没有对自己的消费进行记录?
课后作业:思考题了解会计的六要 Nhomakorabea有哪些?
(四)小结
本次课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做为我们整个课程的导入,紧接着我们一起学习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以及相互的联系。
5、故事分享(20分钟)
5、【新课内容】(50分钟)
(一)新课引入
(提问)那位同学能准确地说出自己9月份花了多少钱?有没有对自己的消费进行记录?
(二)深入分析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及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会计萌芽阶段
时期:奴隶社会以前。
标志:人类已经具有了简单的记录、计量行为。如人类祖先的“垒石记数”、“刻竹为书”和“结绳记事”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会计的记账手段,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主要形式
二、会计产生及发展的根本动因
——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
结论: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的含义
◆管理活动论
*收付实现制
只要收到或支出了款项,就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而只要没有实际款项的收入,则一律不作为本期的收或费用。
比较
如何确认收入或费用,一般可能有两种标准:一种是以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为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收付实现制 ;另一种是收入或费用以应归属期为标准,我们称之为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其具体内容就是:
会计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就是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
标志:复式记账法的诞生、货币计量等。
复式记账法的诞生——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货币计量——会计计量方法上的一个历史性飞跃!
(四)、现代会计
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今。
标志:
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后的“两权分离”对会计提出了对外报告信息的要求。(财务会计)
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分离丰富了会计内容。
第2周
教学内容:
1、组织纪律教学,课堂导入(15分钟)
2、检查出勤情况(15分钟)
3、回顾上周知识(10分钟)
4、作业任务(20分钟)
5、故事分享(20分钟)
5、【新课内容】(160分钟)
新课引入
会计核算应注意哪些事项呢?(思考)
(二)深入分析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
定义
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二)、古代会计
时期:奴隶社会--15世纪。
标志:有了专门人员、机构以及会计名词:据考证:在我国的周王朝中就设立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一词也是在那时开始出现。
单式记账法: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采用实物计量单位记录所发生事项的一种方法。也称“流水账”近代会计
(三)、近代会计
时期: 15世纪-- 20世纪30年代。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特点
(1)权责发生制是及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为基础;
(2)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二、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的基本职能
实训内容
项目名称
工具器材
教学
回顾
说明
会计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动因及学术界对会计的定义等。
审阅: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第一周
教学内容:
1、组织纪律教学,课堂导入(15分钟)
2、检查出勤情况(5分钟)
3、回顾上周知识(10分钟)
4、作业任务(20分钟)
(二)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1、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会计核算和监督谁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
(2)会计主体的条件:
A.有独立的资金;
B.能独立开展经济和业务活动;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会计的一般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的具体对象: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及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核算和监督等),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信息系统论
是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