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03277a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2.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4. 讲解会计等式,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讲解会计的职能。
6. 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的职能6.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3. 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账户的设置和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1. 引入: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3.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4. 讲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2. 账户的设置和管理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章节三:会计分录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 理解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 会计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基础会计教案(全套)
![基础会计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95e07c337c1cfad6195fa7cb.png)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同加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同减减少『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B,购买原材料货款未付,属于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资产总额发生变化九、板书设计十一、章节标题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银行存款1000——工行400——建行600总分类科目明细科目应收账款1000——北京300 ——张三100——李四20—天津700 ——王五300——赵六400一级二级三级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
注意: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本年利润就没有明细科目例如:现金月初余额1 000元,工资收入现金6 000元,现金支付生活费4 000元,月末余额3 000元。
其中:期初余额=1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6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4 000元期末余额=3 000元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正确答案』B『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选项BC,属于成本类科目。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一级科目以下都统称为明细科目。
1.会计科目2.会计账户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记。
九、板书设计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课余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记账方法并非唯一)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例如:采购商品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正确答案』600 000元『正确答案』800 000元额4.损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为了计算损益而开设的,因而会计期末,应将收入、费用全部转出,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利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bc7488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7.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功能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解释各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1.3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讲解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介绍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一致性和实际成本原则第二章:会计记录和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会计记录的两种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强调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和重要性2.2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的定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解释负债类科目的含义和主要包括的内容介绍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概念和主要包括的内容2.3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三章:会计凭证和账簿3.1 会计凭证的分类和作用介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定义和区别解释会计凭证在会计记录中的重要作用3.2 账簿的分类和设置讲解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定义和区别强调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的重要性3.3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介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凭证的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演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操作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定义和内容讲解各财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4.3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演示如何分析财务报表并解读其中的信息第五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讲解会计循环的步骤: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包括的内容:计量基础、资产折旧方法、收入确认方法等5.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讲解会计估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存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存货类型强调存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6.2 存货的核算方法讲解存货的常见核算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演示各种核算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应用6.3 存货的清查与处理介绍存货清查的方法和程序讲解存货损失的处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类型强调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改良、处置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固定资产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7.3 固定资产的折旧解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目的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损失的核算8.1 应收账款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应收账款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应收账款类型强调应收账款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8.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讲解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核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演示应收账款核算的计算过程和应用8.3 坏账损失的核算解释坏账损失的概念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坏账损失处理讲解坏账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第九章:利润的形成与分配9.1 收入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收入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收入类型强调收入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2 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费用的定义和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费用类型强调费用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9.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讲解利润的计算方法: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讲解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第十章:会计信息与现代企业管理10.1 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解释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评价和监控经营活动的作用10.2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讲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和主要措施强调内部控制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10.3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解释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目的讲解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程序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存货的核算重点环节:存货的核算方法补充说明:存货的核算方法是会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1eb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a.png)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讨论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
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记账方法与记账凭证介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
解释记账凭证的编制和应用。
2.2 会计账簿与账户记录讨论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
解释账户记录的方法和规则。
2.3 试算平衡与账务处理程序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账户式会计报表3.1 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2 利润表解释利润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3 现金流量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4.1 会计循环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
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4.2 会计分期解释会计分期的概念和目的。
讨论会计分期的方法和原则。
4.3 会计期末调整介绍会计期末调整的概念和原因。
解释会计期末调整的具体操作。
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讨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5.2 会计估计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
讨论会计估计的方法和原则。
5.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介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
强调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财务报表分析6.1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工具。
6.2 偿债能力分析介绍偿债能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计算并分析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等指标。
6.3 运营能力分析解释运营能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计算并分析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3724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2.png)
5.2 教学内容
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会计软件的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5.4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学生回答会计软件相关问题
实践报告:学生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成本核算
理解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2 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和核算实例
3.1 教学目标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2 教学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内容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案例分析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实例
重点和难点解析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账户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运用。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的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命名的一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熟悉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778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b.png)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目的和职能。
2.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4. 会计科目:科目的概念、分类和设置。
5. 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分录、会计账簿、财务报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等式和科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程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会计分录、账簿和报表的编制。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基础会计教材或其他相关参考书籍。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会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3. 会计软件:准备会计软件或会计模拟系统供学生操作。
4.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定义、目的和职能,让学生理解会计的重要性。
3. 讲解会计要素: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和分类。
4. 讲解会计等式:解释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5. 讲解会计科目:介绍科目的概念、分类和设置,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分类方法。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会计分录、账簿和报表的编制。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供学生复习巩固。
10. 反馈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d70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4.png)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等式的构成。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4. 会计核算方法: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资料。
4. 会计模拟实验工具: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实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会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会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2. 第3-4周: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第5-6周:会计核算方法4. 第7-8周:财务报表的编制5. 第9-10周: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实验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的教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a795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e.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功能1.2 会计要素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准则概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强调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确保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第二章:会计记录和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记录方法强调连续记录和系统记录的重要性2.2 会计科目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解释科目的作用: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2.3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借方和贷方的原则第三章:会计凭证和账簿3.1 会计凭证介绍原始凭证和转账凭证的类型和作用强调凭证的重要性:确保经济业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2 账簿解释账簿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账簿的类型和使用方法3.3 账簿的登记演示如何登记账簿:凭证的审核、科目的借贷方向、金额的计算等强调账簿登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四章:财务报表和会计循环4.1 财务报表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强调财务报表的作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2 会计循环解释会计循环的步骤: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强调会计循环的重要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介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一致性和真实性第五章:会计软件和电子会计5.1 会计软件介绍会计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强调会计软件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5.2 电子会计解释电子会计的概念和特点强调电子会计的优势:信息共享、远程访问、数据备份等5.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维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保护、系统更新等第六章:账户式会计记账法6.1 账户式会计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解释账户式会计记账法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账户式会计记账法对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6.2 账户的开设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账户及其特点解释账户的开设、使用和关闭流程6.3 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强调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检查记账是否正确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7.1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财务报表分析对于决策的重要性7.2 财务比率分析介绍常用的财务比率: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能力等解释财务比率的计算和使用方法7.3 财务趋势分析解释财务趋势分析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进行财务趋势分析: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分析变化原因第八章:成本会计8.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解释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8.2 成本分类和成本计算介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概念解释成本计算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8.3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解释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预算控制、标准成本控制等第九章:管理会计9.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9.2 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介绍预算编制、成本效益分析、目标成本法等工具和技术解释这些工具和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9.3 管理会计报告解释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等第十章:会计伦理和法规遵循10.1 会计伦理的重要性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人员应遵循的伦理准则:诚实、公正、保密等10.2 会计法规和准则的遵循解释会计法规和准则的遵循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了解和遵守的法规和准则:税法、审计准则等10.3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解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会计人员应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继续教育、自我监督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要素的识别和分类会计要素是构建财务报表的基础,正确识别和分类会计要素对于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c14804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b.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250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0.png)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介绍会计的基本假设(如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解释会计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解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科目体系及其分类2.2 记账方法和记账规则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强调记账规则和会计分录的重要性2.3 会计凭证和账簿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账簿的种类和记录方法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3.2 利润表的编制解释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3.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解释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第四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4.1 会计循环的流程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流程强调会计循环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4.2 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解释会计核算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4.3 会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解释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如何解读会计报表并提取相关信息第五章: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化5.1 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会计软件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介绍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解释如何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5.3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强调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和挑战第六章:账户分类与会计分录6.1 账户的分类详述不同类型的账户及其特点解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账户的区别6.2 会计分录讲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重要性演示如何编制简单和复杂的会计分录6.3 会计分录的试算平衡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展示如何通过试算平衡检查会计分录的准确性第七章: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7.1 会计估计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必要性讨论常见的会计估计及其处理方法7.2 会计政策阐述会计政策的概念和选择的重要性列举常见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3 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介绍会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概念解释如何处理会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八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8.1 账户体系结构解析账户体系的构成和层级关系强调主要账户在账户体系中的作用8.2 常用会计科目列举和解释企业常用的重要会计科目探讨会计科目如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8.3 账户的开设与使用讲解账户开设的原则和方法演示如何通过账户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第九章:财务报表分析9.1 财务比率分析介绍财务比率分析的目的和常用比率展示如何计算和解读财务比率9.2 趋势分析与预测解释趋势分析的概念和应用演示如何利用趋势分析进行财务预测9.3 现金流量分析强调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讲解如何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第十章:会计伦理与内部控制10.1 会计伦理探讨会计职业伦理的标准和原则分析会计伦理冲突和解决方法10.2 内部控制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讲解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方法10.3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强调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讨论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和会计准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第十一章:存货与成本计算11.1 存货的分类与计价解释存货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原则11.2 存货的核算与控制探讨存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分析存货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11.3 成本计算与管理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第十二章:固定资产与折旧12.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解释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确认条件讲解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和折旧基础12.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介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演示如何计算各种折旧方法的折旧额12.3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探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分析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影响第十三章:应收账款与坏账处理13.1 应收账款的管理解释应收账款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量方法13.2 坏账损失的估计与处理探讨坏账损失的估计方法和程序分析坏账处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13.3 应收账款的核算与收款介绍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强调收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14.1 税务会计的基础知识解释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讲解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介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强调所得税申报和缴纳的重要性14.3 税务筹划的原则与方法探讨税务筹划的概念和原则介绍税务筹划的常用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会计期末结算与财务报告15.1 会计期末结算的程序与方法解释会计期末结算的概念和程序讲解期末结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5.2 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介绍财务报告的概念和编制过程强调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和分析方法15.3 财务报告的审计与评价解释财务报告审计的概念和目的分析审计对财务报告可靠性和企业信誉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基础会计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会计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原则,到会计记录方法、财务报表编制,再到会计循环、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化等。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609e5f3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6.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演示会计等式的应用和重要性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概念举例说明会计科目的分类演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概念演示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示例2.2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演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板书设计:借贷记账法原理和规则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强调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保管的重要性3.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解释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演示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介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板书设计: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中的作用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结构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板书设计: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会计循环中的各个步骤:凭证、账簿、报表等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演示会计政策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第六章:会计准则与会计估计6.1 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强调会计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6.2 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绍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演示会计估计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板书设计: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第七章:长期资产与负债7.1 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资产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7.2 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负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负债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第八章: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8.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介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处理方法强调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8.2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解释利润分配的概念和原则介绍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强调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第九章:审计与内部控制9.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审计的类型和程序强调审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9.2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演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板书设计:审计的概念与作用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第十章:会计信息化与会计职业道德10.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解释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应用强调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中的作用10.2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作用板书设计: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fc7c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b.png)
《会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会计基础教案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3.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原理3.会计核算方法-日记账法-分户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4.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账户余额计算-账户调整-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由教师提问:“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投影片展示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定义、目的、特点等内容。
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学科。
第三步:讲解会计的原理(20分钟)通过讲解会计的原则,如货币计量原则、业务实质原则、收益确认原则等,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
第四步:讲解会计核算方法(30分钟)1.日记账法:介绍日记账的基本形式和填制方法,并通过案例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日记账法的核算方法。
2.分户账法:介绍分户账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户账法的核算方法。
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处理: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五步:讲解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25分钟)1.账户余额计算:介绍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包括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余额的计算技巧。
2.账户调整:介绍账户调整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账户调整的技巧。
3.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会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第六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资源:1.投影仪和投影幕布2.课件和教案手册3.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4.会计核算软件(可选)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908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e.png)
《会计基础》课程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会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分录的编制;(3)能够分析财务报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教学内容2.1 会计的基本概念(1)会计的定义;(2)会计的作用;(3)会计的基本假设。
2.2 会计要素(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
2.3 会计科目(1)科目的概念;(2)科目的设置;(3)科目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4.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4.3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介绍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5.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假设。
5.3 讲解会计要素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和特点。
5.4 讲解会计科目讲解科目的概念、设置和分类。
5.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
5.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疑问。
5.7 总结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d822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a.png)
会计基础教案
教案一:会计基础入门
时间: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会计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连续性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可比性原则
3. 会计的基本科目和账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会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 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帮助学生明确会计的作用是记录和报告经济活动。
3. 介绍会计的基本原则: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原则要求会计报表公正和透明,成本原则要求确定资产和负债的成本,可比性原则要求信息可比较等。
4. 介绍会计的基本科目和账户:讲解会计的基本科目和账户,如资产账户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等,负债账户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5.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根据会计的基本原则和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6. 练习与总结:布置会计基础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学资源:会计基础课本、案例分析题、练习题。
评估方法:学生完成案例分析题和练习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367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c.png)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授课对象:高中生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10周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流程;2.学习会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3.熟练掌握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和会计账簿的录入方法;4.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课: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会计的定义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原则:实体、货币、会计期间、会计核算、收入确认和费用确认原则;第二课:会计的基本分类和会计凭证-会计的基本分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
第三课: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会计科目的基本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会计科目的借贷规则。
第四课:会计账簿的编制和记录方法-会计账簿的种类: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等;-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会计凭证的转账和录入。
第五课: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编制步骤;-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实际运用;2.利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定,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会计基础》等相关专业书籍;2.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网络资源:相关会计学习网站和平台。
教学反馈与改进:1.定期进行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2.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3.不断开展教师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会计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ef6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6.png)
《会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
3、帮助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4、引导学生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初步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特点。
(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复式记账法的运用,尤其是借贷记账法。
2、难点(1)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什么是会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会计的初步认识,然后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约 20 分钟)(1)讲解会计的定义,强调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2)阐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即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监督职能是指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3)介绍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会计要素(约 30 分钟)(1)详细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会计要素的内涵,例如:资产可以是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可以是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3)强调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利润。
4、会计等式(约 20 分钟)(1)深入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以及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等式的保持不变。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8bd8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2.png)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6579b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3.png)
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5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
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
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
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
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
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
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
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
《会计基础》第一章教案
![《会计基础》第一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7ab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3.png)
《会计基础》第一章教案教案课程名称:会计基础授课对象:高级中学会计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3.熟悉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4.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5.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3.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4.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3.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1.教材《会计基础》第一章;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活动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会计有什么了解?”2.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简单点评。
3.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二、概念说明(20分钟)1.介绍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解释会计的作用,强调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三、核算要素(30分钟)1.介绍会计的基本核算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费用。
2.解释每个核算要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核算要素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记账方法(30分钟)1.介绍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
2.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3.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技巧。
五、财务报表(30分钟)1.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解释每个财务报表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计算方法。
六、总结与讲评(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巩固学生对会计基础的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展示相关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
七、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一章的习题。
2.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核算要素、记账方法和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教案完整版
![基础会计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18ff3fa1c7aa00b42acb5d.png)
基础会计教课方案完好版【篇一:基础会计教课方案模板(带内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第二节会计对象1、认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认识会计的一般对象3、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特色教材及配套习题组织教课: 5 分钟导入新课: 10 分钟讲解新课: 65 分钟小结及部署思虑题:10 分钟教课要点:会计的特色及职能教课方法:讲解式、启迪式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萌芽(符号记录)1、早期生产出于生产、生活需要,在生产以外以“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垒石计数”等方式附加地把收入、支出记录下来。
2、生产发展节余产品出现,记录与计量的内容增加,生产者忙于生产,记录与计量活动与生产分别,出现了独立的簿记人员(二)会计的产生(书契反应)1、会计一词的由来议论纷纷,此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会计”一词在我国发源极早,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相关。
相传夏代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带领下,治水工作获得开天辟地的业绩,为了计功封爵开好一启迪学生自己说讲故事2、官厅会计西周时代,设有特意核算官方财赋进出的官职——司会,对财务进出采纳“月计岁会”的方法,亦即,每个月零星筹算为“计”,一年总筹算为“会”,二者合在一同即成“会计”,并按期向统治者报告。
到了西汉,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并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
(三)单式簿记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结算法。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其基本关系为: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它代表了单式记账方法的最高成就。
(四)复式簿记明末清初,会计结算方式有了打破性进展,出现了“龙门账”,它把所有账目划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财富)”、“该(各项欠债)”四类,采纳“进-缴=存-该”的均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结果完好符合,实现了双轨计算盈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上述各种会计方法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的保证。
作为广义的会计方法,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所应用的具体方法亦各不相同,并有各自的工作和研究对象,形成了较独立的方法系统。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具体由七种方法所构成,它们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它们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一)、设置账户
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科学的确定会计对象分类项目的过程,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专门方法。
(二)、复式记账
对企业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
(四)、登记账簿
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在账户的载体一一账簿中记录的专门方法。
(五)、成本计算
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通过盘点实物等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方法。
(七)、编制财务报告
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方法。
课后作业
1.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2.怎样理解会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什么叫会计的职能?怎样理解会计的职能?
6.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应怎样理解这些方法?
重点内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难点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讲授内容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一)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二)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三)可分为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两大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基本特征
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②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的内容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①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②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股权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权投资等。
③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
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④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
地使用权、商誉等。
⑤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基本特征
3.负债的内容
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一年)和长期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两种。
①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包括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预收账
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