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见他乘船,就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答案】(1)A

(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分析】(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故选A。

(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和“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A

⑵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⑶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选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①,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