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2答案(第5—8章).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2答案(第5—8章)一、填空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怎么选择需要教的内容。
泰勒提出了课程组织的三个基本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的纵向结构,指的是对课程要素学习先后次序的安排。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五个层次。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课程专家及学生和家长。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第一题:现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人本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人本性是指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是否目中有人,目中有学生。
我们常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整体情况、备学生中差异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等等就是人本性教学的体现。
人本性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学,论教师的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论教师的水平。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是教学绩效。
那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的行为,缺乏人本意识的做法,不能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中生存。
(二)全面性、多元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的特征,他不仅表现在评价目标的全面,还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从课程改革的目标上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教学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给予评定,还要对学生通过教学所感悟和提升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上看,不仅要评价必修课堂的教学情况,也要评价选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情况,不仅要看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还要看教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挖掘、利用状况以及教师在新课程下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性特质。
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综合课程的整合与设计进行评价,更要对新增的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的指导与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进行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上看,教学评价功能具有总结性、形成性、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会使课程的改革沿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升、课程结构运行合理科学。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积极反思,主动探究,乐于创造。
有效的评价注重问题的形成原因,注重教学发展的过程质量,注重量的基础上,以发展和动态的视角给予积极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2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理论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我们知道,长方形是一个很常见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请看下面这张长方形纸板,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我们要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分组,每组拿到一张长方形纸板和一些小正方形,让他们尝试用小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所用的小正方形数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和宽的乘积来表示,即面积=长×宽。
三)、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例如让他们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者在课外让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索更多有趣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面积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的计算方法。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的体现。
3、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计算长方形面积、购买玻璃板、推测打碎玻璃原来的面积等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4、探究意识的培养本节课通过提出正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探究研究”教学模式。
讨论要点一:本节课教学目标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合作研究”、“问题解决”和“探究研究”等新的教学模式。
奥鹏2020年6月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_
1.()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参考答案】:D2.课程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是()。
A.课程内容调整B.课程结构调整C.学习方式转变D.培养目标转变【参考答案】:C3.教师的()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思想观念B.专业才能C.专业精神D.专业人格【参考答案】:C4.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参考答案】:A5.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D6.()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B7.课程结构的()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A.综合性B.选择性C.理性 D,均衡性【参考答案】:A8.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B9.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D10.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参考答案】:B11.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课程体系重建B.学校文化重建C.教育目标重建D.课程观转变【参考答案】:B12.()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课程结构的理性D.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参考答案】:D13.()提出“教育即生活”。
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参考答案】:C14.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校本管理B.校本研究C.校本课程D.校本培训【参考答案】:A15.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二(参考答案)(2)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测试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2.C3.C4.C5.C6.A7.A8.A9.C 10.B11.D 12.C 13.B 14.C 15.C16.A 17.B 18.C 19.C 20.D21.D 22.A 23.B 24.A 25.A26.A 27.A 28.D 29.A 30.C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
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二)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2分)、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C、一种线性过程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2(2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3(2分)、“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暗箱式评价4(2分)、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5(2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6(2分)、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7(2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8(2分)、“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课程变革中的A、利益关系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文化关系问题D、法律关系问题9(2分)、“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10(2分)、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麦克尼尔C、查特斯D、波特11(2分)、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A、发生认识论B、主知主义心理学C、实用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哲学12(2分)、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3(2分)、“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14(2分)、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二、问答题15(12分)、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答:“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一观点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种理解。
20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20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b______。
a.圆周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逐步深入课程d.直线式课程满分:2分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_____c______。
a.从搞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满分:2分3.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___b_______。
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满分:2分后4.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b________。
a.构成性评价b.确诊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破灭性评价满分:2分后5.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_____a_____。
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满分:2分6._____c___就是具体内容彰显在课程研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满分:2分后7.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ba.教育思想b.专业精神c.教育智慧d.专业人格满分:2分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发生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就是______c____。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满分:2分9.把教学过程分成清了、M18x、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______d______。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满分:2分10.通过对科学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证实,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具备教育价值的科学知识领域,展开独立自主民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研发的模式为_____b_____。
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XXX《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单选题s1.“副研究”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2.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正确答案:A3.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正确答案:C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正确谜底:A5.“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XXXB.XXXC.XXXD.XXX正确谜底:C6.按照有没有牢固的和限制性的谜底,可将题目分为封闭式题目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正确答案:B7.以下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B.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C.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D.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正确答案:D8.()以愚蠢教人。
A.巫师B.教书匠C.能师D.庸师正确答案:D9.确定研究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___________。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挑选的进程C.研究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正确答案:C10.教师向学生叙说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教学体式格局称为_______。
A.讲解B.讲读C.报告D.讲演正确答案:C11.“XXX原理”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正确谜底:C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答案
1、制定教学策略主要依据是什么?(1)、具体教学目标及任务。
不同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需要不同教学策略去完成。
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教学策略也不同。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不同学科性质教材,应采用不同教学策略,而某一既定学科中具体内容教学,又要求采用及之相适应教学策略。
(3)、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所以,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情况,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
(4)、教学策略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优点和局限。
某种教学策略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但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
(5)、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
教学策略研究一个重要目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所以,实际教学中,制定和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做到省时高效。
好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教学目,并能使教师教得较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方式变革意义何在?(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及、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学习兴趣,为自己学习负责(2)、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独特个性。
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倾向性、学生特征、教学内容特征等合理地选择搭配多种教方式。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特征等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
3、什么是相对评价?什么是绝对评价?(1)、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各个对象逐一及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相对优(2)、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某方面知识或能力及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就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认学习者须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研发的基本方法应当就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同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内容途径就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2020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2
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答案:B]A、半封闭性试题B、开放性试题C、半开放性试题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2.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答案:B]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答案:C]A、复习B、实践C、方法D、拓展4.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答案:D]A、课程目标B、学生需要C、社会需要D、教师计划5.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答案:A]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6.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答案:C]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答案:C]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8._____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答案:C]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答案:B]A、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B、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C、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D、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10.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答案:A]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11.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答案:B]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试验研究12._________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2提交处参考答案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基本符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成功,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可适当修改,添加表现性目标,如:
回帖
三、讨论的情况:
本组成员针对四个讨论论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本课教学目标中以行为目标为主。教学目标能够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也能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但是课程目标中缺少表现性目标。
讨论点一:本课教学目标是否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讨论点二: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讨论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讨论点四: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小组讨论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基本符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内容,比较成功,但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可适当修改,添加表现性目标,如:给好朋友写一篇简短的电子邮件等。
对本课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的讨论论点:
讨论点一:本课教学目标是否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讨论点二: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讨论点三: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讨论点四:本课教学目标能否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小组讨论后总结:
二、对本课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目标的讨论论点:
四、自己吸收到的观点
教学目标的层次不同,指导的范围就不同,目标的类型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也各异,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目标的都应该具备相同的功能,就是通过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提示旨在达到目标的最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成为评价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标准。
2021年3月至8月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002)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A 赞科夫B 巴班斯基C 维果茨基D 列昂节夫正确答案:C2、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 利维B 泰勒C 布卢姆D 莱斯正确答案:A3、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正确答案:A4、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 合作学习B 分组学习C 个别学习D 同步学习正确答案:D5、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A 目标模式B 过程模式C 情境模式D 批判模式正确答案:B6、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B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C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D 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正确答案:D 解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正确答案:D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______的观点。
A 被动适应论B 主动适应论C 滞后论D 超越论正确答案:D9、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
A 圆周式课程B 螺旋式课程C .逐步深入课程D 直线式课程正确答案:B10、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奥鹏福师21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_2.doc
1.新旧知识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是()。
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D2.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参考答案】: A3.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B.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C.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D.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参考答案】: D4.()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A.教育研究B.教学实践C.教学引导D.教学反思【参考答案】: D5.()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A.创新性学习B.继承性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B6.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 A7.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 B8.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B.启发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参考答案】: D9.新旧知识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A.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 A10.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行动研究B.制度化建设C.实习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D1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培养人B.培养人才C.终身发展D.自我发展【参考答案】: A12.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知识的传授者C.课堂的管理者D.纪律的保障者【参考答案】: A13.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综合性B.选择性C.理性D.均衡性【参考答案】: B14.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东师20新上《课程与教学论》20新上在线作业2【答案】_336
(单选题)1: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 课外活动
B: 课堂
C: 游戏
D: 提问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和“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 博比特
B: 查特斯
C: 泰勒
D: 施瓦布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 工作分析
B: 课程审议
C: 活动分析
D: 职业分析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塔巴
D: 奥利沃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A: 促进者
B: 学习者
C: 消费者
D: 孤立者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艾斯纳
B: 期坦豪斯
C: 施瓦布
D: 塔巴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经验课程”又可称为
A: 生活课程。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20秋在线作业2答案_08615
(单选题)1: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 目标参照评估
B: 他人评估
C: 定性评估
D: 常模参照评估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是指学生实际得到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学生经过有关课程的学习所得到的经验。
A: 理想课程
B: 理解课程
C: 文件课程
D: 经验课程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 奥苏贝尔
B: 加涅
C: 杜威
D: 布鲁纳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实质是:
A: 阶段性原则
B: 连续性原则
C: 序列性原则
D: 统一性原则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 顺应
B: 同化
C: 联想
D: 平衡
正确答案: B。
福师23秋《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答案5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A.项】课程体系重建
【B.项】学校文化重建
【C.项】教育目标重建
【D.项】课程观转变
[正确选择]:B
2.研究时间论的公式是()。
【A.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
【B.项】教师工作时间=研究时间
【C.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D.项】教师工作时间=教学时间+研究时间
[正确选择]:D
3.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A.项】综合性
【B.项】选择性
【C.项】理性
【D.项】均衡性
[正确选择]:B
4.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A.项】行动研究
【B.项】制度化建设
【C.项】实习
【D.项】案例分析
[正确选择]:D
5.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A.项】一
【B.项】二
【C.项】三
【D.项】四
[正确选择]:C
6.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项】学校功能重建
【B.项】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C.项】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D.项】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正确选择]: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2一、填空题1.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2.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两类。
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6.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改革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的因素、学校外部的因素”。
8.课程学者霍尔(Hall)和霍德(Hord)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结果、合作、再关注。
9.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的策略。
10.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1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1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13.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理论专家、学校领导者及管理者和学生及家长”。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C )。
A.课程目标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D.内容本身的性质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B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3.( B )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A )。
A.强制性B.自由性C.开放性D.自主性5.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 C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D.课程实施的实践观6.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A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A.常规化B.精致化C.机械地使用D.整合7.( B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混合型D.蛋糕型8.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A )。
A.法国B.美国C.日本D.瑞典9.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D )A.民主化B.多元化C.规范化D.差异化三、简答题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 答: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主要有:(1)课程内容即教材。
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
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当今,“学习活动”这个术语在课程领域里使用得相当广泛,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答: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1)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的原则。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其他各个阶段的先导和方向,是专家、学者、教师等经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社会、学科、学生等诸方面特点与需求的结晶,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最主要依据。
(2)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的原则。
选择的课程内容只有适应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态度。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原则。
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因此,选择最基础性的内容,则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更具有发生性,起始性,迁移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原则。
只有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趣之所在、志之所往,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回归生活。
3、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答: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其主要特点:(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涉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渗透其中。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要是以不明显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俗称“看不见的教育”。
(3)影响的持久性。
隐性课程多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发生作用,难以消除。
(4)结果的难量化性。
隐性课程更主要的是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的非理性领域,这些非预期性影响是难以量化的。
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见教材148-149页)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1) 整合性(2) 实践性(3) 开放性(4) 自主性(5) 合作性5、怎样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答:目前完善与发展选修制度的主要认识:首先,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选修课程的设立应该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
其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
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要求。
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有共同评估标准保证的、有效的学习。
6、对比说明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的异同。
答:(1)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将课程实施看作一个动态过程。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将课程实施看作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课程的人共同对课程进行动态调适。
制定参与观认为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
(2)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强调课程在过程中实施。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认为课程实施是互动调适的过程,是对所主张的价值和假设的一个挑战过程,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修正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课程生成观认为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是师生的教学实践是修正和制定课程的过程,师生一起创造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结果。
不过,这种师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思路过于理想化。
(3)互动调适观和课程生成观都强调革新评价。
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对实施的评价更多的是对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事件的描述。
课程生成观最大限度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确定与评价课程的目标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让教师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制定过程。
但这种思路与教学实际有一定差距。
7、要达到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须解决好那些问题?答:要达到成功的课程实施必须解决好五个层面的问题:(1)教材的改变。
教材的改变是课程实施的开始,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
新课程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就要编写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2)组织方法的改变。
组织方式包括学生分班与分组安排、时空顺序安排、人员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3)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教师从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并落实在学校的活动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这是课程实施实性效果的重要标志。
(4)知识和理解的改变。
课程实施者必须从理论上认识课程各要素的意义及其关系,了解一个新课程方法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及这些理念的依据和作用,认识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实质及其反映的理念与基础,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实施是实施者自觉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将课程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5)价值的内化。
价值的内化是指课程实施者将新课程提倡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自觉地执行课程的各组成要素。
8、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
答: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参与者因素。
这些因素的各自作用:(1)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教师因素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2)学校领导与管理者: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更多地通过校长对学校的特定管理方式所形成的学校管理特色体现出来。
(3)课程专家。
课程专家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者,而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咨询者、指导者、和协作者。
9、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答: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主要是:(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
(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民主性和开放性。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体现一种“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的过程。
(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实践中通过开发国家课程以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照顾具体学校、社区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二者互相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在开发、实施与评价中都要发挥骨干作用,这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积极性、主动性高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高效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