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与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与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法学教育发展迅猛,并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
正视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为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路径,应以培养具有高度卓越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道德伦理的法律职业群体为使命和目标。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职业;法律职业共同体
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无序状态,与法学教育目标定位模糊有天,尤其是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相关。
应从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出发,选择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
一、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培育法律职业共同体
笔者认为,为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路径,应以培养具有高度卓越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道德伦理的法律职业群体为使命和目标。
1、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目标一体化是现代法治的要求
我国的法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而法律教育事关国家法治的前途。
从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法学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大批的法律职业者、培育一个职业法律家群体,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
大量高素质的法律人应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力量,他们不仅是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创造者,也是法律制度的实践者。
正如有专家所说:“一套学识性很强的法典体系,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再加上一大批资质精良、训练有素的法律专业人才,这些是高效率的法治秩序所必不可少的前提。
”
法律实践和历史教训告诉,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必将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
不具法学教育背景的法律职业者,则无法构成同质的法律职业群体,难以形成共同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环境。
法学教育只有与法律职业密切结合,才能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才能建立相对稳定和连贯的知识传统。
因此,“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实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以外,还必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
”法
学院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法律,了解运川法律的必要程序和技能,培养学生按照律师的习惯思考和分析问题。
2、法学教育有助于塑造法律职业共同体
世界上凡法治发达国家对法律从业人员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职业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
可以说,法律教育有助f塑造法律职业的同质性、技术性及公正性。
法律教育有助于塑造法律职业的同质性。
法律职业共同体被看作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及独特象征。
法律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利益、知识、技能、观念和信仰的职业共同体。
法律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多种因素,但是法律的教育和法律训练背景是其必备的条件。
相同的法律教育背景可以提供法律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培养法律教育者从业所需的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是在统一的专业知识体系中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普遍的社会正义感,而且在相同的职业训练中这种思维方式和社会正义感是理性的,是在法律的前提下追求一种确定性,比如相同案件的相同处理。
法律教育有助于塑造法律职业的技术性。
现代法律是一套由程序和结构组成的,通过化解利益矛盾而整合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的精密技术。
法律体系通过一套专门术语对社会现象予以“分类”,形成了一个与日常经验不同的秩序体系、一个与感官经验迥异的符号世界。
法律职业与医师、建筑师等职业一样,都需要在大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专门的职业训练后,才能进入职业的门槛。
法律职业者必须受过良好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技巧。
法律上的各种案件“是由认为理性和法律判决来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然理性来决定的: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他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
法律教育有助于塑造法律职业的公正性。
法律职业具有较高社会期望和价值追求,它不仅与国家的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等相联系,也与人类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的实现密切相关。
法律职业群体是“社会医生”,他们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同时他们又是介于政府和人众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在社会结构力学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即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律职业阶层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决定了社会在公平与正义上运行的轨迹,他们为礼会提供的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维护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的运行,是将法律所包含的公平和正义体现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之中。
法律职业者,特别是法官既是社会正义的化身,也是社会正义的救济者。
可以说,法律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共同构成了司法公正社会公正的屏障。
法学教育传授的是一种法律艺术,包括对知识的系统性,还包括对法律深层的理解和信仰,对学生人本主义精神和社会正义感的教育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如何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路径出发,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首先,法学教育应当传授法律的系统知识、原理和制度;其次,应当培养法律职业的技能,训练学生具体独特的法律思维能力;再次,法学教育应当塑造公正良知和刚正廉洁品格的职业伦理。
从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培养出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法律职业者。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高的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
1、职业知识教授
知识教育是整个法学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
知识教育包括法学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两个方面。
法学专业知识是法律人才从事法律职业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法学生在法律职业领域谋求发展的基石。
法学教育应当教授的是法律的系统知识、原理和制度。
它解决法律是什么、法律制度、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运行、法律的精神和理念等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法学基本基本原理有全面、系统地把握,对法律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
只有科学的规范的法学教育,才能使从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成为充满责任意识的社会职业者,成为解决现代社会不断膨胀的法律问题。
跨学科知识。
未来的法律人才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法学专业的基础教育需要非法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即需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以促使学生在未来从事的社会职业中协调或处理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那么课程设置不应局限于法律本身,需要增加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
在跨学科知识中,尤其应重视经济学的知识教育。
因为,社会经济中的法律问题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它对当代法学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是法学领域的专家,又是经济领域的行家。
2、职业技能的培养
法律职业要求从业者既要精通法律知识,又要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
法学教育的关键就是塑造法律职业思维——学会像法官、律师一样的思考,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法律条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的。
只有掌握法律实践的运转,才能裁决各种差别的法律行为,应对复杂且多变的社会。
正如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评论法国的法学教育时这样说:法律并不纯粹是一种专业训练的对象,而是人们可以从中学习清晰的思维、透彻的表达以及练习修辞技巧的一个领域。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应关注教育者的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能力的训练。
法律职业是一门带有很强的技术性的行业。
这个职业需要法学素养很高,且人际沟通能力强,逻辑严密、思维敏捷,富有雄辩。
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的任务是艰巨的,任重而道远。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需要在现实法律实践中培养。
如在实践中如何沟通协商,如何谈判或妥协,如何寻找甄别法律证据,如何适用和解释规则等。
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时下,我们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认知法律事实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正如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署理院长史达伟先生所讲:“我们感到有需要采取较以往更具活力的教学方法,除了思考分析能力外,法律学院将为学生在讼辩、谈判、解决问题、搜集资料和写作等方面提供更多技巧方面的训练,以及从社会、经济和政治角度理解法律条文的能力。
”
3、职业伦理的培养
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法律职业者恪守法律伦理规范:
(1)法律必须被信仰。
法律不被信仰,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法规则成为虚设。
法律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法理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对法规信仰,对法的价值、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深刻的认识。
(2)法律职业崇尚较高的道德。
法学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更是一种道德、品格、修养教育,受教育者从事法律职业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将追求真理、维护正义、恪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才能清醒的认识到国家法律职业道德遇到的挑战,才能为迎接挑战做好准备。
(3)法律职业要求良好的行为准则。
在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国家协调、公权力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法的价值的认识和正义的信念教育十分必要。
法学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以法的正义理念服务于民众,以良好的法律职业行为汇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