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历史名人家教家风小故事
历史名人家教家风小故事:立志以成事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
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
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督学以立本《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正直谦虚,注重家风建设。
他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家教之本”就是勤俭持家,他从自身做起,一家人共同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物品。
2. 诚信守信:曾国藩注重诚信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他经常说:“仁者无欺,义者无贰。
”
3. 重视教育:曾国藩十分重视教育,他不但自己勤学苦读,还注重教育子女和家人,使家人都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尊重长辈:曾国藩十分尊重长辈,对待父母、祖父母都非常孝顺,也注重家族间的尊重和团结。
5. 爱护下人:曾国藩注重爱护下人,他鼓励家人善待下人,尽量让下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家风不仅在曾国藩一家中体现,也影响到了曾家的后代和周围人。
名人家训家风家教十条
名人家训家风家教十条名人家训家风家教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十条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家训家风家教:1.曾国藩家训:敦亲睦邻,孝敬父母,兄弟和睦。
勤奋好学,崇尚实践,主张“早起、读书、种菜、养鱼”之勤劳家风。
修身立德,戒骄戒躁,坚持“慎独”之道。
2.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重教育,认为家庭教育应先于学校教育,提倡博学多闻。
劝诫子孙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
强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3.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倡导节俭持家。
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孝道为先,强调对长辈的尊敬与照顾。
4.孔子家训(儒家传统):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注重道德修养,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倡学习和求知,“学而时习之”,终身不断进步。
教育子孙要有志于道,以天下为己任。
5.诸葛亮《诫子书》:谆谆告诫后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力行勤勉,摒弃浮华,保持谦逊低调。
6.钱钟书家族家训:爱国主义情怀,强调家国同构,服务社会。
鼓励学术研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7.陶渊明《责子》诗中体现的家教精神:注重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反对矫饰做作。
虽然严厉批评孩子,但其背后是对子女独立人格和真实品性的培养。
8.包拯家训: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严明。
勤政为民,崇扬忠诚无私的品格。
9.郑板桥家书中的家教智慧: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强调诚实做人,清廉为官。
提倡艺术才华与高尚情操并重。
10.傅雷家书:傅雷通过家书教导儿子傅聪在艺术和人生道路上如何为人处世,既要刻苦钻研专业,又要涵养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以上家训家风家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诸如孝悌忠信、勤奋好学、清廉自律、和谐宽容等美德。
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启示。
关键词 : 国藩; 曾 家庭 教 育 ; 家训
中图分 类号 : 8 7 K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9 2 0 3— 0 3— 5 17 8 3 (0 9 0 0 1 0 J
大 了读 书在进 德 修 身 与扶 危 救 倾 方 面 的 功 用 , 而
收 稿 日期 :0 8—1 —l 20 l 6
有鉴 于此 , 国藩 发挥 先古 孔子 的 主张 , 政 曾 把
作者简介 : 徐德 勇(9 4 ) 男, 18 一 , 山东青 岛人 , 岛大学师 范学院专 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青
感慨。
须 计吾 所业 , 将来 不至 尸 位素 餐 , 而后得 科 名而无
愧 。 ”
曾氏在继 承传 统 家 训 的 基 础上 进 行 了发 挥 , 形 成 了 自 己独 到 的 读 书 理 论 体 系 , “ 身 、 把 修 齐
家 、 国、 天下” 传统经义置 于重要地位 , 治 平 的 放
贤立 言 , 能 明 圣 贤之 理 , 圣 贤 之行 , 以居 官 必 行 可
、
读 书志在明理修身
家 训文化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受儒 家 传统思 想 的影 响 , 国古 代 家训 认 为读 书 我 的 目的首先 是正 己修 身 、 养德 行 , 培 进而 才是 作制 艺应 科举 , 以此 为 修业 谋 生 之 道 。曾 国藩 继 承 了 传统 家训 的精 髓 , 教 导 子 弟 : 吾 辈 读 书 , 有 他 “ 只 两事 : 者进 德 之 事 , 求 乎 诚 正修 齐 之 道 , 图 一 讲 以 无忝 所 生 ; 者修 业 之 事 , 习 乎记 诵 词 章 之术 , 一 操 以图 自卫 其 身 。进 德 之事 难 以尽 言 , 于 修 业 以 至 卫身 , 吾请 言之 : 身莫 大于谋 食 。农 工商 劳力 以 卫 求 食 者也 , 士劳 心 以求食 者也 。故 或食 禄 于朝 , 教 授 于 乡 , 为传 食 之 客 , 为 人幕 之 宾 , 或 或 皆须 计 其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之后,海峡两岸悄然兴起一股“曾国藩热”。
我是曾国藩家乡人,数十年来,笔者采访了当地村组许多上了年纪的有识之士,因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裔的真实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家乡人最为崇尚的,首推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唯独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一)曾国藩严谨的家风,既为当时和后人崇尚,也为乡亲和世人称道。
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亥时,曾国藩诞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子坪村。
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忠厚善良的农民。
曾国藩从小受家庭影响,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成材,后因战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极品,且四个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齐如雁阵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赢得满族荣华。
但他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再三告诫子孙后代必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要他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祖父星冈公遗下的“治家八字诀”甚为推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
”其住宅取名“八本堂”。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本是曾氏书香门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国藩兄弟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行之不懈。
此外,曾氏祖传家规家风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
《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中家教思想的异同作为两部重要的家教经典,《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都为中国古代家庭生活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两部经典中家教思想的异同。
首先,两部家教经典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颜氏家训》强调的是君子之道和家庭礼仪,提倡节俭、孝顺、忠诚和正直。
作者认为,家庭是培养子女品德和行为的根据地。
因此,家长必须本着责任和爱心,引导孩子尊重长辈,遵守社会规范,学习优良的家庭传统和文化。
《曾国藩家书》则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和政治家教,强调子女教育必须贴近现实社会,注重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认为,孩子应该学会心理坚强、自我控制和独立思考,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领导才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其次,两部家教经典对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颜氏家训》主张家庭教育应该以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为依托,重点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通过言传身教、细节塑造,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家庭规矩和家风。
《曾国藩家书》则更注重启发式教育和亲子交流,强调父母要放下权威性,与孩子平等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让孩子在理性思考和实践中成长。
同时,家长也要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两部家教经典在家庭教育的目标上也有所区别。
《颜氏家训》提出了“立身、行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六个层次,强调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推动家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和平。
《曾国藩家书》则更侧重于培养有用之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实际行动服务祖国,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颜氏家训》和《曾国藩家书》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教育方法,但都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之事,存家”(《曾国藩家书》),家庭是一个人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可以影响一生的发展和价值观。
因此,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未来贡献力量。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潘家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统帅的湘军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平定了持续了20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200多年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
曾国藩的家书有写给自己的弟弟、儿子和其他家人,内容既有自己从政治军的感悟,也有对亲人的谆谆规劝,让人受益匪浅。
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
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
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
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
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
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
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
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
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借鉴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借鉴【摘要】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注重家庭教育的特点体现在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引导下,培养了多位令人瞩目的子女。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核心价值在于注重道德品质、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等方面。
而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需求正是需要这样的价值观来引领。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在于强调家风对于塑造领导者形象的重要性。
如何运用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促进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家教培训、推崇家风典范等途径来实现。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可以为领导干部提供良好的家风引领,推动领导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现实借鉴。
1. 引言1.1 了解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家庭教育思想深受后人推崇。
了解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首先要了解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独特见解。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主张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注重德育的重要性。
曾国藩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了解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认识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代表,他们的家风形成和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风貌。
一个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状况,既关系到他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也关系到他所领导的单位或部门的风气和形象。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
曾国藩家教方法范文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以深厚的家教而闻名。
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强调品德和学识的培养,注重让子女立志向、培养自律、提高学术能力,以下是曾国藩家教方法的一些重要方面:1.榜样的力量:曾国藩注重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
他本人是一个勤奋、有责任感、清廉无私的人,他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动去引导子女的行为准则。
同时,他注重通过介绍名人事迹、引导子女去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取长补短。
2.循序渐进的教育:曾国藩的家教注重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他会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成熟程度,逐渐引导他们对不同学科和知识的探索,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注重以实例的方式,通过亲身体验锻炼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自律和自建目标:曾国藩强调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他会给子女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让他们自觉地完成。
此外,他还鼓励子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勉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5.注重修身养性:曾国藩的家教方法强调修身养性,他要求子女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他鼓励子女从小从事善事、帮助他人,树立起爱国、助人、守纪的价值观。
6.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曾国藩注重让子女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他会鼓励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并注重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年龄的人相处融洽。
7.实践锻炼:曾国藩家教方法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
他鼓励子女参与实地考察、农耕生活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曾国藩的家教方法注重德才并重,他通过榜样力量、循序渐进的教育、自律和自建目标、重视阅读、修身养性、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以及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子女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人。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子女,也可以为现代家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借鉴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借
鉴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倡“家教”、“教育立国”,注重家庭教育,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家风建设。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价值观念等都会直接反映在家风上。
因此,领导干部需要注重家风建设,切实做到言传身教,成为下一代的榜样和引领者。
2.重视教育。
曾国藩主张“教育立国”,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家庭发展的基石。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精英,需要重视自身的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为下一代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
3.强调勤俭节约。
曾国藩提倡勤俭节约,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家风。
新时期领导干部需要重视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精打细算,不浪费公共资源,同时也要带好头,引导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4.重视家族文化传承。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认为家族文化是家族凝聚力和传承力的代表。
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来说,也需要注重家族文化传承,将家族的传统美德、家训、家风等传承下去,不断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
总之,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借鉴,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实用的,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家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家庭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曾国藩的良好家风与家庭教育
曾国藩的良好家风与家庭教育清末,曾家家风无论在以封建儒学为中心的书香门第中,还是以勤俭为根本的耕读家庭中,都是堪称楷模的。
曾国藩的高祖应贞(字元吉)终生以勤劳致富,常常告诫子孙:“勤俭立身”“,耕读保家”。
其曾祖父竞希一生克勤克俭。
祖父玉屏(字星冈)“少耽游惰”但却能“立起身责”,“幡然悔悟”,“自是终身未明而起”“,讲求农事”。
由于他本人“早年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决心让其子孙读书,猎取功名,因而对子弟督责甚严。
曾玉屏治家极严,他创立了一些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如“男子耕读,女必纺织”。
曾玉屏的为人、治家都给青年时期的曾国藩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曾国藩对其祖父非常崇拜。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困苦于学,转而发愤教督诸子,把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身上。
出身于耕读世家的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不仅成为他发愤读书,追求名利的动力,而且成为他思想品德的渊源。
可以说少时的家风造就了他一生的品行秉性。
他也继承和发扬了家庭传统。
他把家训归结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扫,就是早起和扫除;考就是祭祀,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意;宝就是睦邻,要做到邻里之间“患难相顾”;书,指读书明理;蔬、鱼、猪也就是种菜、养鱼、养猪。
他把此作为家训的内容之一,教育诸弟子侄,并希望世世代代守之。
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出了“不晏起,勤打扫,好收拾”的戒条,也要求家中子弟皆以“贪睡,晏起”为戒,以“早起,洒扫”互勉。
他严格要求子弟,主要是防止子弟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气。
他强调“家中养鱼、养猪、栽竹、种菜四事,皆不可忽”。
这样一来“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处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曾国藩后来虽为高官,但他仍坚持“书蔬鱼猪”的传统教育。
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曾国藩根据时代及家族生活方式、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构建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家训体系,从而将中国传统家训特别是仕宦家训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新发展有:1.耕读为本,耕读优于仕。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曾国藩的家规家风涵盖的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孝,即对长辈要恭敬顺从。
友,即对平辈要善意仁爱。
一个家庭,若能做到孝顺友善地相处,那么这个家庭便可以长久地兴旺下去。
曾氏在比较官宦、商贾、耕读三种家庭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故而他把“孝”列为三个能导致家庭祥和因素中的第一个。
勤俭。
勤与俭在曾氏家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国也好,家也好,要想兴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勤俭。
勤劳成就事业创造财富,俭朴则能葆珍惜之心养清正之身。
读书。
在这方面曾氏最有见识之处在于不仅要子弟读八股文等应试书籍,更重要的是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
而且,读书重在于行,若不能行,读亦无益。
曾氏对诸弟说:“《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
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他教导诸弟,不要沉溺于科举之中,“此中误人终身多矣”。
年过二十,若还总是围绕在揣摩考题上用功,将来必然悔恨不已,应该早早明白这个道理,“壹志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
睦邻。
曾国藩祖父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常说“人待人,无价宝”,即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曾氏也很看重这方面。
他引用幕僚李榕之母的两句话“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来教育家人不要怠慢邻里乡亲。
邻居之间有庆贺吊唁等事,曾家人不仅要送钱送物,还要亲自上门致意。
曾国藩家规家风的重点在于严格管教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曾国藩抓得很紧。
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对儿子的教育与期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读书明理的君子。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名人家训家规故事
名人家训家规故事家训家规是指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强化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名人的家训家规故事,并对其进行拓展。
1. 曾国藩的“曾氏家教”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家教思想被称为“曾氏家教”,是曾国藩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教育方法。
曾国藩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学识培养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孝道”。
他要求家庭成员必须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关心他人,并且要在家庭中弘扬孝道文化。
2. 王羲之的“王羲之诫子书”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他的家教思想被称为“王羲之诫子书”,是王羲之写给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一封书信。
王羲之在这封信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他的儿子王献之勤奋学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并且要注重品德修养。
王羲之还告诫儿子王献之,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能为了追求成绩而失去了自己的灵性。
3. 孔子的“论语”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家教思想被称为“论语”,是孔子自己所著的一部教育经典。
孔子认为,教育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他强调,父母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才干、有志向的人,要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和谦虚之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4. 刘备的“三顾茅庐”刘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家教思想被称为“三顾茅庐”,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注重诚信、忠诚和孝道,要让孩子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他强调,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家族文化、强化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以上几个名人的家训家规故事,不仅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名人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曾国藩家教思想
浅说曾国藩的家教思想曾国藩一生都很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修“行”上。
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修“行”,要求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之风。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里,导游最喜欢考验游人才华的就是“无慢居”中一副牌匾了。
那用繁体书写的八个镶金大字,其实就是曾氏家教的精髓:“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这八个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求子女黎明早起,洒扫庭除,祭祀祖宗,善待乡亲,发愤读书,下地种菜,参与养鱼和喂猪。
曾国藩官居一品,但据说他回家省亲,必定要吃孩子们亲手栽种的蔬菜,在京为官必定要穿女儿、儿媳亲手做的鞋。
这不是为了省钱,其中的用心良苦,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能体会。
当然,为了达到家教目标,训诫,是曾国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家教方法。
他把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方,直接地教导、告诫子弟,明确要求子弟为或不为,开诚布公,循循善诱。
他常把一些对子弟要求通过警句和隽语的形式加以概括,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此,曾国藩总结出来了“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本”(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娇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曾国藩的家教思想是中华教育思想璀璨的一支奇葩,绝非一篇短文,一则日记就能写出来他的闪光精髓!总之,他通过身体力行和成败得失中,创造和总结出的这套独树一帜的家教之学,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家庭教育单调的时代背景下,无不令人思考,无不给人启迪。
尤其成功人士们值得借鉴,特别是现阶段出现的"官二代" 、“富二代”、“名二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
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作者:曹静文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5期【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理学家,曾国藩家书中的思想不仅对曾氏家族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对现代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分别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来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家书一、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以儒学为核心。
曾国藩身处的社会背景特殊,他身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清朝末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对他家庭教育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曾国藩是清代的大儒学家,毕生信守儒学,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曾国藩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他说:“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1但是曾国藩对儒家学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吸收与接纳精华的部分为我所用。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思想(一)慎重用人的教育思想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
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在用人之道上遵循“知人善用”2的原则,曾国藩对各方面推荐来的人才以及各州府官员都会进行考察。
曾国藩一生在用人上都尽力做到显其所长、去其所短,以达到知人善用之效。
不难看出,曾国藩在选拔人才和任用贤良上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他在得到良才后加以提点和教诲。
曾国藩坚信诲人不倦,常常对自己的门生耳提面命,要求严格。
(二)孝悌伦理是兴家之本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受儒家文化影响,“孝悌”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曾国藩家书———“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鲜矣。
商贾之间,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3在曾国藩的心中,孝道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由于自己在京城为官,而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禀呈自己的情况,并表达对父母的牵挂,并嘱托家人多来信呈报老人的身体情况,并且曾国藩多次在书信中表达其不能在父母身边尽一份孝心的愧疚之意。
论曾国藩的家训思想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的家训思想《曾国藩家训》主要是曾国藩写给他两个孩子的。
共有五十五封,其中四十七封是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有两封是写给小儿子曾纪鸿的,有六封是写给他们两人的。
因为两个儿子年纪还小,这段期间写给儿子的信中,主要谈家事和教育居多。
《曾国藩家训》可以说是《曾国藩家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两小孩的教育。
教其读书、教其做人。
对我们自身修身有帮助、对我们对小孩的教育也非常有帮助。
我每天读一到两封,将其大概意思放到上面来,供快速阅读其主旨。
期间可能也会写上我自己的评价供大家参考。
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买一本一起阅读,一起探讨。
第一封教孩子要节俭,不要养成富贵病;第二封教孩子学习要会泛读、精读、写作、作诗。
少年不要在学习上怕出丑,要拼了命地学;教孩子做人要谨言慎行,要有敬畏之心、忧患意识、如履薄冰。
第三封教孩子读书要将自己沉浸于书中。
其中提到了有时候读书没有心得或者没感觉,很可能是自己阅历太少,又不能将自己沉浸于书中细心去体会,以至于没有什么收获。
我的评价:1.读书有段位,因为孩子本身阅历太少、见识太少,不懂的又太多,所以孩子要先从简单的书籍读起,形成积累;2.等提高了读书的段位之后,自然会觉得有些书籍太过于简单以至于感觉都差不多。
这时就会跳到另一种高段位的书籍去阅读去理解。
这需要一个过程,很自然。
我们也要理解;3.曾国藩说得对,沉浸式读书。
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才能将一本书嚼头。
我这边提供的方法就是,你边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做评价,做笔记。
第四封此时曾国藩在江西打战,孩子曾纪泽参加科举考试,曾国藩依然腾出时间来给孩子写信。
这一封夸奖了孩子诗作得不错,并就如何再升级进行了指导————实操训练啊,值得我们学习;点评了孩子的书法,喜欢写字是一个好习惯,但用墨用得不好,又进行了指导;告诉纪泽自己有三点遗憾:不懂天文学和数学;因为没做到有始有终而学不成一门技艺;没有坚持临摹一种书法,以致于无法形成自己固定的好字体。
从晚清科举看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关键词 : 曾国藩 ; 科举 制度 ; 家庭教 育思想
曾国藩是 中国近代史 上一位 很有影 响的人物 , 然 而他 作 为受科 举制 度 及 中国传 统文 化影 响 的一代 鸿 儒, 其 道德文 章 , 为官 治军可谓卓 绝一世 , 特别是他 行 之有效 的家庭教育思想 为后世所传颂 。历朝官宦贵族 之家 , 往 往一代人 便享用 殆尽 , 由于教育不 当 , 其子 孙 骄奢 淫逸 , 放 荡不羁 , 最 终走 向堕落 , 但 曾氏家族却 人 才辈 出 , 其原 因就在 于曾国藩那套 独特 的集传统 文化 之精华而不 同于传统教育思想 的独特 教育观念。
一
( 四) 延 用 八 股取 士
、
晚清科举制 出腐败 之象 , 成 为 巩 固君 主专制 的工具 。而晚清科 举制 已经 腐败至 极 , 出现诸多弊端 , 主要表现 为 :
( 一) 选拔人 才的单一性
科举考试 的本质 不是 为了选拔 人才而是 为了钳制 人才 , 清继承 明代八股取 士制度 , 以程朱理 学为正统思 想 。然而 , “ 八股文形式死板 , 束缚思 想 , 不 能发挥 一个 人 的真正才智 。人们 为了应试不 得不学作八股 , 人 的 灵气 和才 思全被 湮没 了。 ” … 进一 步强化 的封建思 想, 使人 的个性难 以发挥 。 “ 所 以明清两朝 的科举 , 其结 果, 变成只看几 篇《 四书》 文, 其余 的都一概不 管 ; 就 四 书文也 变成另外 一种东 西 , 会做《 四书》 文 的人 , 连《 四 书》 也 不必懂得 于是应科 举 的人 , 就都变做一 物不知 , 人才败 坏 , 达于极点 了。 ” 、 … 由于不符合 中国近代化 的人才需要 , 近代 中国人 已开 眼看世界 , 曾国藩这个正 统思 想影 响下 , 科举 出身 的官僚 也开始接受 西方教育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
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
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有记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锚6茭。 [29]胡暂敷:《曾国籍治学方法》,第3页。 [33]曾阑藩:《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5年 版,第1247羹。
容和合理成分,为开仓惭时代的家教事业,培养适合新时期道德
窥范静—健薪入鬟供丰富的历史养料。
注释: [1][2]【8][10][u][12][13][14][15][19][22】
责任编辑:金翻
(上接第135页)抵押物处分代理机构、住房产权确认机 构、公诞机构等,并保证这些机构高度的独立性。最后,建立 个入信用监控俸系,特麓是要强纯对个人守信及个入资信保
密的立法。
估的法律保i正以及抵押担保的约束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5。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撩关法规,优化夕卜部制度环境。 当前,我蕃应借鉴阑际上成功的经验,结合我藿的实际情况, 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大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以保{正住房公积金的有序发展。例如,在法规体系方藤斜定 抵择贷款法以规范抵押市场,填补现行立法的空自,燕点解 决住宅抵押处分权与政府行政处罚权的矛盾、抵押登记与评
责任编辑:思祁
万方数据
189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教・历史 Nhomakorabea崇j琏:法,在教育子弟墨尊,即抄写《基课操》鬻予诸弟子经,俸为 学习“谨独”的依据。在淡泊无求的内在修养上,曾国藩劝戒 子弟应谨守“不忮不求”,作为自我修养的道理。“不忮”是 攒不嫉妒毽久,便秃怨恨之心,“不求”受|l怒不贪求,不对名利 有菲分之想。“凡喜誉恶毁之心,既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 于此关不打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旧副在敦 厚稳羹酶外在表现上,要求举蝗臻庄。著调诫纪泽终为一个 修身立德的人,无论在人多人少或独处时,心应恭敬,仪态应 庄重等。 曾晷藩家教恩怨中凝聚着孛华瑟族黄统文诧孛有关家教酶 部分精华,尤其是他将曾氏家风、儒家文化和自身阅历经验结合 在一起,决定了曾鼠藩家教思想的内容十分广泛,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薅系,具蠢独特戆特点。在柱会经济不鼗遂步,文饱事 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在批评的前提下汲取其中的积极内
[27】[28】【34】【35】嚣瓣藩:《曾国藩治家垒书》,岳麓书藏 1996年救,第41、46、46、503、63、178、41、417、46、46、479、
』k44、31、48l、487页。
[3】黎庶昌:《被尊蕊丛稿》,竞绪卡六年版,第3卷,第l
页。
[4][6]转引自张弛守:《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试析》,山 东教育学院攀报,2003带第4期。 【5】籍gl鸯《水富拳呓・一生童变》。 [7]转引何贻琨:《曾国藩评传・序》,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年第l版。 [9】【16】[17】【18 3【筠】【2l】【23】[秘3[25j【26][30j [31][32]曾国藩:《曾圆藩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
【l】尹容瞩:《决策、遮诈、蓝营麓位一俸,实现住房公积 余高效运作》,住房公积念管理,2005年8期。 [2]曹阑斌:《关于构建我国往房金融模式的问题与对 策》,经滂帮,2∞‘|年8秀。 [3]曹救娟、吴迅:《公积金贷款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探 讨》,上海金融,2002年8期。 【4】建设部:《2∞6夸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使蘑篱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