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元人民币可以买什么?一件衣服?还是一双袜子?抑或是一盒盒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这是一个普通寄宿高中生一周的伙食费。
这个人就是我。
那一年,我读高一。
因为中考时考的是“三罗”地区的卷子,所以我们罗泾的学生始终被班主任认为是“带着水分进来的”。
于是,在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就像是被压迫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样忍受着班主任的白眼和本地生们的嘲笑。
那是一个略带烦躁的早晨,我们几个住校生吃完早饭后赶往教室,等待我们的自然是班主任板着的脸:“都七点一刻了!你们住在学校还来得这么晚!”
我和其他几个伙伴一起沉默地走进教室。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冷漠。
也许,他只有在陪那个既是镇长又是家长的人打麻将的时候才会露出笑脸吧——这是全班都知道的事情。
走到座位上,放下书本坐下的时候,我呆住了。
我昨天晚上晚自习后落在这里的十元菜票不见了!
那是我一周的伙食费啊!
今天才星期一,以后的几天……我不敢想象。
“喂!班主任在瞪你呢!”同桌用书本遮住脸,偷偷捅了捅我,“他昨天晚上和某某的爸爸打麻将输了两百,心里不爽着呢。
今天我们要小心点了。
”
我抬起头,迎上了那张怒气冲冲的脸。
该告诉他吗?然后向他寻求帮助?不!我不能!这样会让他更看不起我,更看不起罗泾人!
如同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出生的地方、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不能选择的,为什么他就这么在乎我是一个罗泾人?为什么在他的概念里,罗泾永远都是一个到处都是泥泞小路,一小时都等不来一辆车的“鸟不拉屎”的地方?
我选择了沉默。
第一第二节是语文课,今天写作文。
语文老师姓戴,平时喜欢和同龄的历史老师一起踢足球,一副细细的金边眼睛总是挂在他那并不精致的脸上。
他两年前从上师大中文系毕业,他教我们高一的时候他的女朋友在本校读
高三,平时他总是要我们写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并试着用各种办法来唤起我们写作的激情。
也许,这样的人可以倾诉一下吧。
我把我的感受写在了作业本上,也把对这个偷走我钱的人要说的话写了上去。
那个时候,我纯粹是想发泄一下。
因为如果再憋下去,我想我的坏心情可能会持续到这个星期结束。
问同桌借了十元钱,她也没问我为什么借钱。
也许,在有个经理当父亲的她的眼里,十元钱是微不足道的。
毕竟,她考上高中后他父亲的同事送来的随便哪个红包里都远远不止十元钱。
再看到语文老师是第二天的早自习了,他竟然在一天之内看完了全班四十个人的作文。
开始发本子了。
为什么没有我的?我交了啊。
难道是我写的偏题了?所以老师要拿来做反面教材?……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戴老师拿着我的本子走到我面前,默默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把我的本子放在我的桌上,然后转身离去。
为什么他要单独把本子给我?
他为什么那样看着我还一句话也不说?
习惯了自卑与被冷淡的我迟疑着打开了本子——一张五十元人民币夹在本子里,旁边是他红笔的评语:
我知道我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请你一定要振作起来!你并不比别人差!
两年以后,我考入了戴老师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
四年以后,我毅然回到了罗泾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站上三尺讲台,我默默许愿:罗泾的发展已经翻天覆地,我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充满自信扬眉吐气地走出去!
用心去工作
——读《中外教育智慧故事集锦》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的议论:怎样教育学生、子女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有人觉得,只要尽心尽力,教育就能取得好效果。
然而由于只会苦干,不会巧干,缺乏有的放矢的方法,教育只能事倍功半。
也有人觉得,只要一切按规章制度办,教育效果不会差。
然而学生、子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把他们当成工厂生产标准件那样来规矩方圆,往往只管得了表面,管不了心;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
那么,如何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呢?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学校给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发了《外教育智慧故事集锦》这本书。
每天睡觉之前,我都要仔细地阅读两则小故事,细细品味成功教师、家长的先进教育方法。
每阅读一则故事,都令我感触颇深。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惩罚变的美丽》,讲述了班中的“皮大王”小宇在数学课上看《龙珠全集》,下课后他拿着书到班主任那儿,承认错误。
原本他做好了挨训的准备,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班主任没有责骂他,请让他讲书上的内容给老师听,然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看书有看书的时间,学习有学习的时间,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数学课上,应该做的是什么?”“不用急着回答我,老师曾经说过有嘉必赏,有错必罚。
你既然来认错,那就惩罚你一下,罚你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读后感交了上来,在文章的最后写了一句:老师,谢谢您的教诲。
是啊,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惩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惩罚变得美丽,让教育也变得美丽起来呢?
放了一个假期,学生上课时那饱满的热情少了很多,回答问题也没以前那么积极了。
这节课是上复习课,我发现学生们的热情不高,懒洋洋的,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再激起他们的兴趣呢?对了,那就让他们来一个查字典比赛吧!
“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个查字典比赛,给这些生字注上拼音。
谁最后一个完成,就请他参加下一组的查字典比赛。
一个组的同学在查字典的时候,其他的几组就作为评委,看好谁在看旁边的同学。
”
“……”(第一组同学开始查字典)
“王佳伟在看旁边的同学……。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评论第一组)
轮到第二组了“……”
(我注意到了李保妹同学根本就没有查,她在那里玩自己的手,似乎在想些什么。
)
“李保妹没有读……”第二组的刚查完,就已经有些同学在小声地议论了。
“在第二组里面,李保妹没有查,咱们现在请她到第三组去和第三组一起查吧!”(我一说完,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指着李保妹同学。
这时的课堂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活跃很多。
)
“……”(第三组查的时候。
瞧,同学多卖力啊)
在接下来的评讲中,每个学生似乎都来了劲,“开小差和不认真”的同学,和其他组的一起查字典,这样充满了爱的批评和惩罚,让我的课堂一下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受批评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表现得也乖了许多。
我没有想过班里的孩子能成就多少科学家,但我想,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
惩罚需要艺术和心灵的沟通。
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目的就是想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朱华2008、5
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我们做教师的,是否应该时刻注意着维护学生的尊严呢?不到情非得已,不要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学生。
不是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辞,你尽可以在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的时候,把他骂醒。
那样,他不会恨你,因为你维护了他的尊严。
千万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在他年幼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记得开学才二周,班里时不时的有小朋友向我反映;我掉了一元或两元钱……,因为数目不大我也只是让小朋友再仔细找找,也没当回事……令我震惊的是,双休日我收到了班里家长发来的短信,说他家的孩子今天少了老师找给他的伍拾元钱,望老师查查。
这下我惊呆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总得圆满解决吧,我决定试试……
到了星期一,我不露声色地来到学校,等到全班小朋友都到齐了,我开始说话了:“上周五,老师在找零钱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捡到了50元钱并交给了我,由于老师忙着去政治学习竟然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我替这位小朋友问问是我们班谁掉的?请到老师这儿来领取。
”话音刚落,严屹瑞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是他掉的钱,并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接过那张伍拾元的钱(那是我自己的钱),还问我:“老师,是谁捡到的,我想谢谢他?”我想:机会来了。
我假装想了想,大声问所有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又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可是,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想做个小雷锋,不让我告诉大家,老师已经答应他的请求了,人要讲诚信,所以我只能遵循我的诺言,为他守口,不过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品行优秀的好学生,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怎么样?”刹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当掌声渐渐平息后,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的掌声给了那位小朋友莫大的肯定,此时此刻,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一定也有很多话要告诉老师,无论你什么时候想和老师交流你的感受我随时欢迎,并继续遵守我们的约定,不告诉任何人”。
就这样,小朋友似乎也没太在意这件事,更不会知晓我的煞费苦心,时间在我的等待中慢慢过去,正当我不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奇迹竟然出现了:我们班的那个“小贼”,(他是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小干部小L),居然主动来向我坦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上周五,他看严屹瑞同学放好钱的,由于家境不济他红了眼,看我早上这样的处事方式,他被感动了,向我说出了自己的后悔之意,看到自己的苦心有了效果,我又感动又生气,感动孩子向善的良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生气于他小小年纪就有的贪性。
那天,我特地留下和他谈心谈了很晚,问他为什么能如此坦言?他的话令我震撼:是老师给我留了面子。
也许这就是给人尊严的最好效应吧。
当然,那天是在所有老师离开后我才开始我的教育过程的,并且我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但他的脸上丝毫没有挨训后的怨恨,更多的是流下的悔恨之泪……就这一次的教训,对他而言,是他人生路程中的第一次体验,我想一定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痕迹的,因为整个教育过程是只有我和他两个人,他也已经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对我又多了一份信任。
现在的他才是个真正的好孩子——乐于助人,做事积极主动。
此事的圆满解决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好孩子的尊严,有着无穷大作用,今后我将更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敢于面对过失的堂堂正正的人。
罗泾中心校蒋明霞
2008年4月
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多元化,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
我在教第8课《坐井观天》时,课文第4小节有这么一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时,我发现刘文杰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忙叫她朗读:“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
”她的结巴逗得学生哄堂大笑。
这时,旁边的陆佳岑站起来说:“她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还总要捣蛋。
” 我愣了一下,问刘文杰:“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她说:“我觉得,因为青蛙从小到大一直呆在井底,也没有一个人与它讲话,久而久之,它连话也说不好了,显得有点结结巴巴。
” 回答得多么好啊!幸亏我多问了她一句,不然就会毁灭这个独到的新思维,也可能会伤害这位学生的创造之心。
就这个课堂细节,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尊敬学生,将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无论在课堂还是生活中,追求永远比拥有更重要!对这点,我觉得我们的课堂里不能有专制色彩,更不能以心中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把课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朗读,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人,随着理解的深入,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
”继而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学生兴趣盎然,一时间,课堂书声朗朗。
片刻之后,一双双小手使劲地往高举着,学生不同的读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信心。
难道不是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因为,在评价时,我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同时也看到了许多眸子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陶文群
2008年4月
鼓励,是成功的阶梯
徐美玲
鼓励,是人生中相互支撑的拐杖。
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时常鼓励学生,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对学生专制、方法简单粗暴,只会适得其反。
我班里有一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沾染许多恶习,如:上课说小话、吃零食、故意若老师生气、向同学扔纸球、偷拿同学东西等等,在班级里影响极坏。
班里有这么一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
确实令人头痛,任课的老师们都犯愁了。
那是在刚开学不久,他就在商店里偷拿小食品,被工作人员送到学校。
以往,他犯错时,我面对他的或是冷眼相待、或是粗暴批评、或是家长的打骂。
教育的结果都令人失望。
此时,
我即不批评,也不找家长。
以前,我从他母亲那里得知,自从他上幼儿园起,就没受到过老师的表扬。
而现在,简单的批评教育对他来说是没有用了。
难道这样的学生就放弃吗?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在一次午休做作业时没说话,并让他到讲台上谈谈被老师表扬时有什么感受。
他脸红了,腼腆地走上来,只说“老师,你下次表扬还有我吗?”声音是那么无力,眼里充满着期待与乞求。
我拉起他的手指,与他勾手约定,他哭了。
孩子是多么需要鼓励、需要表扬啊!孩子也更需要快乐!教师简短的一句表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会满足了他们的心理。
从此,他常常跑到我面前,跟我聊聊天;也会拿起笤帚打扫教室;班里交作业的人数也齐了,尽管他写的作业不算好,但我却很认真地批改,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
如今,安静的课堂上,看到他快乐学习的样子,我的信心更足了。
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不损伤孩子?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当对他们严格地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
即使他们再小,也要把他们当作成年人一样对待。
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使他们对老师甚至对所有人产生怨恨。
那么,时常的鼓励、表扬,定是一种融雪的姿态,轻轻一翻,就冬去春来,成功在不知不觉中,平凡而精彩,短暂而永恒。
老师:请把快乐与自信留给孩子!
启示
沈雅芳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觉得我就是一位高高在上的教师,我就是权威,是学生的统治者。
我说一孩子就不能说二,我的所作所为就是绝对正确,而在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中,一件生日礼物却让我真正理解了尊重,赞赏的涵义,真正懂得了对孩子尊重,赞赏的必要性,使我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那是去年的三月八日之前,孩子们中间兴起做一种手工纸制品,致使我随时都能看到他们的制作,而且教室里到处都有他们不小心丢下的小纸片,令我非常反感。
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在兴头上,突然发现班上一位平时喜欢拖拉作业,而且成绩一般的孩子手中正拿着一件半成品的手工制作,我不由怒火中烧,随即没收,并在下课后愤怒地将它扔到办公室的垃圾箱里。
事后,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觉得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批评孩子的方式而已,没想到刚回到家,我接到了这位孩子给我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哭着对我说要我把没收的手工半成品还给他,并且还说是他妈妈让他这样做的。
我一听,气又不打一处来,让孩子把电话递给了他妈妈。
他妈妈向我解释说孩子做的手工制品其实是送给即将过生日的妈妈的礼物,结果被老师收了,孩子很伤心,希望我能还给他。
但我余气未消,对她说不管是什么原因,
都不要迁就孩子,放纵孩子。
吃晚饭时,我讲了这件事。
儿子和丈夫听完后都说我做得不对。
当晚,我彻夜为眠,左思右想,我觉得我应该及时挽救我的过失。
第二天一大早,我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在垃圾箱里找到了那件纸工半成品,还好,没有太脏,就是散落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个一个拣起来,擦干净,拼在一起。
上课前,我很郑重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那位“犯错”的孩子道歉,并让他带回我给他妈妈准备的一件小礼物和生日祝福,还告诉全班孩子一些做手工制品的技巧,向他们提出要求:以后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做手工制品。
在我看来,这只是我对工作失误的一个及时弥补,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节课,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课堂组织纪律也特别好,并没有因为我课前耽误的几分钟而影响教学效果。
放学回家后,我收到了那个孩子的妈妈给我发来的短信:谢谢你的礼物,我很感动,儿子也很感动,一到家孩子就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孩子把老师的赞赏看得很重,多赏识孩子们,他们也会更爱戴老师的,有时一句话一件事能影响人的一生啊!看到这条短信,我为我此前的鲁莽行为感到羞愧,我又为我及时的改正而感到欣慰。
我非常感谢那位家长及时地与我沟通,非常感谢儿子和丈夫对我直言不讳的批评。
若不是他们,我将扼杀一位孩子纯真,善良的孝心,做一个罪人!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学会了尊重,赞赏孩子,尊重有缺点的孩子,尊重犯错误的孩子。
只要你尊重他,去深入地了解他,去真诚地与他沟通和交流,比起直接严厉地批评他,收效要好得多。
我赞赏每一位孩子,赞赏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
先前那位犯错的孩子,在我不断的尊重与赞赏中,乐意完成作业了,也非常乐意和我交流了。
而且我还知道了他的画画得很棒,他真是个不错的孩子。
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只不过我们作为人师在居高临下时,总是在挑孩子的毛病:“那个孩子怎么那么笨呢?”“这个孩子怎么就天天那么多事呢?”如果我们能够俯下身来,与孩子平等相处,和谐交流,忽略他的缺点,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那一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班级故事》,一把自我教育的钥匙
——班主任工作小札
徐洪娟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常常在“严管”与“活教”之间困惑、徘徊。
家长式的管教,详细而具体的目标,客观地说,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习惯于听从,而不敢去思考,缺乏必要的判断力。
但是开放式的班级管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等因素,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选择往往比较幼稚,甚至错误。
所以教师在管理中,“收”与“放”之间的“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营造的是一个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集体,这个集
体中的所有成员(老师和学生)应该有一个合力,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教育,把行为的目标指向通过这种集体的合力去实现。
对学生不能单靠“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对其影响使
学生知其言、明其行。
最近两年,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有所得,也有所失,我觉得我的学生,他自觉去做的,他必然明白这样做的原因;而个别的学生经常的犯错误,那只能是我的方法不当,效果不好,
但我的班级管理的思路是正确的。
也许是我们常规的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我们在提倡班级的合力教育的时候,却无法给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无法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无法给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因此,教育仍
存在着巨大的真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午会课时班里有个学生向我报告了中午他所看到的一些不良行为,对教师来说,只是知道每天班级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由于缺少过程,对学生的教育力度相应来说就小得多,而教师也很难从中挖掘出有效率的教育契机。
于是我想到,能不能改变午会课
的形式。
在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后,我安排了班级几个行规示范员平时注意检查督促,对于当天发生的事,谁发现有谁来说过程,说完后,大家可以对这件事进行5分钟的评论。
最初我只是试探性质的,没有想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学生主动地参与,使《班级故事》有了一定的质量,并且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使《班级的故事》又多了一层份量——教育上的份量,它使我在教学管理中,又多了一把钥匙。
那么《班级的故事》在教学管理中给我带来了哪些
便利呢?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班级的故事》使我多了一双耳朵和眼睛。
有这样一个调查,说在对100个教师和100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问教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教师都说“爱”,可是在对学生调查中,问学生“你感受到教师对你的爱吗?”只有10%的学生说“感受到”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了解自己所教育的对象,尽管拥有着爱心,但却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不能在心灵上与学生沟通,不能感染、影响学生。
于永正曾说,“教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可是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面对30多名学生,哪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呢?因此,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特别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多的不是缺乏
耐心,而是缺乏时间,缺乏契机,去与学生沟通,去了解学生。
让学生发现《班级的故事》却帮了我的大忙,它使我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使我多了一双耳朵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多了一双眼睛可以看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