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青海玉树州高三联考生物试题
2020年青海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青海师大附中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叙述中,能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一项是()A. 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 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C.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 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B. 浆细胞合成的抗体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到细胞外C.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D. 人体神经元有树突和轴突,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3.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在发现的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B. 都能够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 由突触前膜释放,消耗能量D. 神经递质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4.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圆果和长果、紫茎和绿茎,受常染色体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用纯合的圆果紫茎植株与纯合的长果紫茎植株杂交,F1全为圆果绿茎,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果绿茎:圆果紫茎:长果绿茎:长果紫茎=27:21:9: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果形的遗传中显性性状为圆果B. 茎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C.F2中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D.F2中圆果植株自交,F3中圆果与长果的比例为3:1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促进无尖端的胚芽鞘生长,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B. 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C. 从植物体获得的植物激素2,4—D可促进果实的生长D.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适宜浓度时,预试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6. 某植物子叶的黄色(R)对绿色(r)为显性,圆粒种子(Y)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
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 微量和高效B. 通过体液运输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 作用时间短暂2. 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 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 TP中的能量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 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3. 下列各项中育种原理相同的一组是A.太空椒与抗虫棉B.抗除草剂的玉米和无子西瓜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高产青霉素菌株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4. 克里斯琴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社群压力会导致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B. 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 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D. 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从而改变种群数量5.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A.缺Mg时叶片变黄B.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C.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D.缺P会影响核酸的合成6.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B.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动物、植物种群的集合C. 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不改变演替的速度7. 如下两种氨基酸,它们在形成二肽化合物时,最可能缩合的基团是(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 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
【全国卷高考模拟】2020青海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青海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满分9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研究发现:细胞中活化的蛋白质Bak可通过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外膜之面的细胞色素C等小分子物质释放,进而激活细胞凋亡信号,促使细胞凋亡;同时发现在血液肿瘤细胞中,通过使用抗癌药物,蛋白质Bak活化率可以高达80%。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B.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外膜上蛋白质分子发生了改变C. 含活化蛋白质Bak细胞的死亡是由于生命活动缺少能量所致D. 根据材料可知,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中蛋白质Bak的活化来治疗癌症2.若图1、图2、图3是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1是在低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图像B. 图3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C. 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旋D. 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3.在基因型为 AaX B X b、AaX B Y的果蝇产生正常配子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B. 卵巢中某卵原细胞可产生aX B、A、AX b X b三个极体C.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AX B、aY两种精子D. 雄果蝇的X B与X B、Y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有可能产生非等位基因C. 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易位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加以区分5.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 5项B. 4项C. 3项D. 2项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D. 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非选择题:7.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青海省2020年高三下学期生物检测题及答案

青海省2020年高三下学期生物检测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其中第7~10题为必答题,第11~12题为选考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流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可发生突变从而出现一种新的病毒“亚型”或通过细小的变化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目的。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B. 浆细胞与甲流病毒结合后可以抑制该病毒的增殖C. 可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甲流病毒D. 甲流病毒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A.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B.a、b、c都有可能是细菌C.a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D.由a、b、c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CD4+T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生产的趋化因子蛋白,这个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调查中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
根据上述资料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HIV的特异性攻击方式依赖于HIV和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B. CCR5基因中存在的多个突变体能够有效抵抗感染以及阻止病情的恶化C. HIV特异性识别并入侵CD4+T细胞后以二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D. 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4.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不同B.从细胞代谢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所用的微生物相同C.据上图曲线分析,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D.据上图曲线分析,pH下降是因为乳酸菌数量下降导致乳酸产生量减少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表。
2020届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B.都有基质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2. 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利用它们具有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采集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3. 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 ①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 TP即可完成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4. 调查时发现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
此种群中每一代个体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年龄段都有)被捕食的比例为50%,而aa个体被捕食的比例为10%。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使A的基因频率下降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D.由于不清楚被天敌捕食的昆虫的年龄组成,所以难以通过题中数据计算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5. 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尿素与蛋白酶的作用效果相似B.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不变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上述“变性”的发生6.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渗透压的稳定与温度、酸碱度无关7. 下列选项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是()A. B.C. D.8. 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所示的反应,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可表示产生了2种氨基酸B.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C.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D.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水解过程中破坏了1个肽键9. 丈夫的哥哥患有半乳糖血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
2020届青州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青州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是()A. 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 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 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 能量流动速率快,物质循环速率慢2.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B. 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 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D.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3.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填上升或下降)。
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4.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表示沉淀物,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4中无膜结构B.DNA仅存于P1、P2和P3中C.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5. 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O2的释放量表示)的曲线图如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影响a~b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曲线b~c段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该植物在e点有机物积累里最多6. 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
2024届青海省玉树州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鸡的片状羽基因(A)对丝状羽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芦花羽色基因(B)对非芦花羽色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芦花片状羽鸡与一只非芦花片状羽鸡交配,F1代的母鸡中约有3/8为非芦花片状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芦花片状羽为母鸡,基因型为AaZ B WB.亲本都能产生4种配子,其中含Z b的占1/4C.F1代公鸡的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D.亲本公鸡能形成含aaZ b Z b的次级精母细胞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有一定影响。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砍伐强度下的某种落叶松的种群密度B.为了保证落叶松的生长量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左右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某种落叶松种群的垂直结构D.一种落叶松的分布情况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3.用体外实验方法可以合成核酸。已知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新型RNA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肺细胞,若要在体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该类病毒是否存在逆转录现象,则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②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③2019—nCoV的RNA ④除去了DNA和RNA的肺细胞裂解液⑤相应的逆转录酶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4.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由一种RNA病毒--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COVID-19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B.某患者4小时内体温维持在1.2℃不变,该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已经痊愈的患者如果再次感染该病毒,其记忆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D.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5.关于遗传物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B.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C.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掌政镇黄河旅游度假村为打造黄河流域第一村,将其景观空间格局以成片的农田为基底,以村落、池塘等为斑块,以道路、林带、河流等为廊道,建造桑基鱼塘,市民对其交口称赞:将度假村打造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的样板。
2020届青海省玉树州高三毕业班联考生物答案

),1.D 【解析】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并不直接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内的生理过程,A错误;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的,不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B错误;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中胰岛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而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D正确。
2.B 【解析】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斐林试剂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A错误;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分析曲线图可知:2号试管的pH显酸性,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因此酸性条件会干扰2号试管的结果,B正确;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5号试管的pH显强碱性,3号试管的pH为最适pH,5号试管中的酶因在强碱性条件下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试管的条件,淀粉水解时间不变,C错误;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不同,2号试管中酶的活性因低温而受到抑制,4号试管中的酶因高温而导致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引起酶失去活性,但此时酶并没有完全失活,D错误。
3.D 【解析】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形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人体正常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B错误;基因上无终止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中,C错误;翻译时,遗传信息借助mRNA表达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
4.B 【解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A错误;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B正确;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均增加,C错误;人体被病毒感染时,首先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释放,再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将病原体清除,D错误。
青海省2020年高中生物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青海省2020年高中生物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其中第7~10题为必答题,第11~12题为选考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遗传学的研究使人们对基因的认识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
下列对科学家的研究或成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孟德尔提出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B. 摩尔根的研究表明基因的物质载体是染色体C. 科学家普遍认为基因是决定蛋白质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遗传物质单位D.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物质或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B.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C.胞体是反射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3.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适宜用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②以人的成熟红细胞为观察材料可以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④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加无水碳酸钠作为提取液⑤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作指示剂进行鉴定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4. 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t2时刻,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程度最低B. 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型曲线增长C. 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D.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5. 人群中甲病(A/a基因控制)和乙病(B/b基因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
2025届青海省玉树州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青海省玉树州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B.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C.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2.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藻(光合细菌)演化成的。
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 和R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生物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3.关于遗传物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B.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C.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5.精准扶贫引进某种经济植物,高三生物小组接手研究该植物是否适合本地生长的项目之一。
2020届青州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青州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在细胞膜上合成B.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C.由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2.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A.猫叫综合征B.21三体综合征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原发性高血压3.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蛋白质B. 糖类C. 水D. 无机盐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H2O)+O2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D.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5.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6.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C.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D.是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8.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二者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量的百分比为A. 46%B. 26%C. 54%D. 24%9.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细胞内乙的含量会明显增加B.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D.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10.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C.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 纤维蛋白原、钠离子、二氧化碳、淀粉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化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送到细胞质B.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 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先考虑美观与否,然后考虑科学性12.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B.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有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D.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13.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真核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 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 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D. 图示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14.将成熟的丝瓜晒干去皮,剩下的丝状部分为丝瓜络。
2024届青海玉树州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青海玉树州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经典实验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A.探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B.通过人鼠细胞融合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C.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D.探究DNA的复制是否为半保留复制2.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⑥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3.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
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故该酶失去了活性B.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这个实验证明结构并不一定决定功能D.这个实验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了避免样液本身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后,个体较大的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D.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5.如图①~⑤依次表示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检测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全国卷高考模拟】2020青海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青海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生物试题满分9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尿病患者往往身体消瘦,应加大米饭和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B. 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营养且更容易消化C. 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D. 身体疲惫时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可明显增强免疫力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参与B. 不能合成酶的细胞也不能合成ATPC. 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同时需要酶和ATP的参与D. 细胞内各种酶功能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呼吸熵(RQ=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 图中B点时细胞质基质会消耗[H]C. 若利用酵母菌酿酒,最好将氧分压调至B点D. 图中C点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4.某些情况下,细胞中携带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中某个碱基改变,对丙氨酸的携带和转运不产生影响。
2023-2024学年青海省玉树市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青海省玉树市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的B.物质通过核孔和细胞膜时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且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某人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D.各种生物的红细胞都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2.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1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6/11 6/15 6/11 6/25 6/31 7/5 7/11 7/15 1/21(月/日)棉蚜数呈1.2 2.7 21.5 4.7 5.9 6.9 7.6 8.2 9.2(只/株)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B.表中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11日3.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产物酒精在①号试管中B.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D.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4.大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别在吸水后15~20min和12h开始合成。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含答案

高三生物学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章~第3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等措施来改进实验效果。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检测花生种子子叶中的脂肪时,用甲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B.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时,用醋酸洋红液染色后,细胞质流动更清晰C.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升温能让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更明显2.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重要的蛋白酶,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药物代谢、胆固醇合成和激素合成。
不同的细胞色素P450之间的差异不包括()A.氨基酸的种类及数量B.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C.氨基酸之间的排列方式D.蛋白质之间的空间结构3.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的边界,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B.②是遗传信息库,因此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③含有多种有机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调控细胞的形态D.④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为光合色素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4.α-内啡肽由16个氨基酸组成,在垂体细胞中合成。
α-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α-内啡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α-内啡肽分泌增多会导致痛觉减弱C.α内啡肽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活动D.α-内啡肽基因是垂体细胞特有的5.某实验小组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制备原生质体并检测其活力后,挑选正常的原生质体用于育种。
【全国卷高考模拟】2020青海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青海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满分9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细胞中的拟核与核糖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B. 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 神经元间兴奋传导时,神经递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D.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2.图表示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a.过程④⑤⑥⑦⑧⑨中释放的能量都有一部分储存于ATP中b.鲁宾和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②过程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当②过程产生氧气的速率和⑨过程中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时,说明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③过程的中间产物C3含量增加e.红光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可通过②过程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f.③过程所需还原剂氢可由⑧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供给A. 零项B. 一项C. 二项D. 三项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 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因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 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无籽西瓜是由三倍体植株产生的D.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4.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
2020年青海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青海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A. 水B. 糖类C. 无机盐D. 核酸【答案】A【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2、组成细胞化合物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详解】组成细胞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含量不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水,约占80%~90%,因此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水,A正确.故选A.2. 我国与202X年将马铃薯正式列入粮食作物,原因是其富含某种物质,并且有相应营养功能,以下选项正确是()A. 维生素微量营养物质B. 蛋白质结构物质C. 淀粉能源物质D. 脂肪贮能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分类、分布和功能: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由2分子单糖形成糖是二糖,如蔗糖和麦芽糖;纤维素、淀粉、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多糖.其中糖类是最主要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氧化分解.【详解】马铃薯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是细胞能源物质.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马铃薯富含淀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细胞内糖分类和分布,属于基础题.3. 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不具有生物膜一组是()①核糖体②溶酶体③中心体④高尔基体⑤内质网A. ④⑤B. ③④C. ①②D. 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功能是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室,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细胞器中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详解】①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是椭球形粒状小体,①错误;②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②正确;③中心体是由两个垂直中心粒和周围物质组成,不具有生物膜,③错误;④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④正确;⑤内质网具有单层膜折叠体,⑤正确.不具生物膜是①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组成,明确细胞器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并且细胞壁和染色体两种结构也没有膜结构.4. 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这一事实体现了()A. 酶具有高效性B. 酶具有专一性C. 酶具有多样性D. 酶作用条件温和【答案】B【解析】【分析】酶特性:( 1)高效性:酶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 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这一事实说明酶具有专一性.故选B.5. 图为组成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方框内基团名称是()A. 氨基B. 羟基C. 甲基D. 羧基【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据此答题.【详解】根据试题分析,方框内基团是羧基( -COOH).故选D.6. ATP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其中P代表()A. 腺嘌呤B. 腺苷C. 核糖D. 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ATP 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 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 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TP 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D正确.故选D.7. 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具有生理功能是()A. 携带遗传信息B. 催化反应C. 运输氧气D. 促进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功能也多样:①有蛋白质是细胞结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本质是蛋白质;③有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功能,A错误;B、催化反应是酶功能,B错误;C、运输氧气是血红蛋白功能,C正确;D、促进生长是生长激素功能,D错误.故选C.8. 在人青春期发育时期,下列会出现现象有()A. 细胞分化B. 细胞死亡C. 细胞分裂D. 以上都会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过程.细胞分化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相对稳定、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生物体内,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 .【详解】在人青春期发育时期,生长迅速,代谢旺盛,会发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解题关键是要区分个体生命历程与细胞生命历程区别和联系.细胞衰老并不代表个体衰老,细胞凋亡也发生在生命各个发育阶段.9. 关于正常有丝分裂,下列选项错误是()A. 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便于观察B. 分裂间期染色体便开始螺旋缩短C. 子代细胞能精确获得亲代细胞全套染色体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 1)纺锤体解体消失( 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A正确;B、分裂前期染色体才开始螺旋缩短,B错误;C、子代细胞能精确获得亲代细胞全套染色体,C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A. RNA是遗传物质B. 脂质是遗传物质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 DNA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噬菌体物质组成是蛋白质外壳和DNA,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并进行增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11. 下列关于等位基因存在,描述正确是()A. 非同源染色体上B. 同源染色体上C. 姐妹染色单体上D. 双链DNA分子上【答案】B【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基因.据此答题.【详解】A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正确;C、在不发生变异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是相同基因,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DNA片段,因此双链DNA分子上不含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概念,掌握基因与DNA 关系,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等位基因概念.12. DNA分子解旋发生在()A. 只在转录过程中B. 只在翻译过程中C. 只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 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为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复制、转录过程中,模板为DNA单链.【详解】在复制、转录过程中,双链DNA均需要解旋后才能作为模板;翻译过程中,模板为mRNA,与DNA无关.DNA分子解旋发生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故选D.【点睛】“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转录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模板DNA 两条链DNA 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原则A-T、G-C T-A、A-U、G-C A-U、G-C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结果两个子代DNA分子mRNA、tRNA、rRNA 蛋白质信息传递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意义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13. 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20%.这项技术遗传学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分离C. 基因复制D. 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转基因技术,是指按照人们意愿,进行严格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新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基因工程研究水平:DNA分子水平.3、基因工程原理:基因重组.【详解】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基因导人小麦过程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而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故选D.1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A. 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B. 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C. 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D. 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答案】A【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主要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在分离时候都排列在赤道板两边,那么在同一边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了.这个过程是先有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才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答案选A15.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 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叙述正确是()A. 有完整细胞结构B. 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 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 特有碱基为胸腺嘧啶【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B、病毒无核糖体,B错误;C、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和原料,在宿主细胞中增殖,C正确;D、冠状病毒为RNA病毒,不含DNA,无胸腺嘧啶,D错误.故选C.16. 下列关于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叙述,错误是()A. 常用手段有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B. 基因诊断是最准确产前诊断方法C. 通过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D. 可通过B超检查判断胎儿是否患血友病【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病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2、遗传咨询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详解】A、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A正确;B、目前最准确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B正确;C、通过遗传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病率,C正确;D、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能用B超检查胎儿是否患有血友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类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方法,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A. 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B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 染色体中DNA 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 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答案】C【解析】【详解】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A是缺失,B是重复或易位,D是倒位,C是基因突变,故选C.18.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原材料()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不可遗传变异D. 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详解】A、基因突变是一种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基因重组是一种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染色体变异是一种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C.19. 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A. 过敏性鼻炎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糖尿病D. 艾滋病【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B错误;C、糖尿病属于激素异常病,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病,C正确;D、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D错误.故选C.20. 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A. 增加侧芽部位营养物质B. 增强侧芽部位光强度C. 升高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D. 降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典型实例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现象,这是由于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现象,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去掉顶芽,从而解除顶端优势.【详解】在顶芽存在情况下,顶芽产生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因此对树木修剪促使侧芽发育成枝,目是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当除去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从而促进侧芽生长,使遮荫面积增大.故选D.21.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段文字中提及“气”是指()A. 气体B. 气味C. 乙烯D. 乙醇【答案】C【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芽、叶、发育中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叶片将要脱落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各个部位成熟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段文字中提及“气”有催熟作用,它是乙烯,C正确.故选C.22. 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主要目是( )A. 保护可可西里植被B.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C. 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基础,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丰富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详解】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全部藏羚羊属于一个种群,目是为了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平衡.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生物学问题.23. 将每年 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是A. 使用含磷洗涤剂B.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 选用大排量汽车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掌握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含内容,知道如何进行环境保护.【详解】A、使用含磷洗涤剂会增加水体中 P元素含量,容易引起水华或赤潮,不利用保护环境,A错误;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后,废弃塑料袋在土壤中难以被降解,会引起环境污染,B错误;C、选用大排量汽车,排放尾气会污染空气,C错误;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D.24.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叙述错误是()A. 在火山岩上进行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C. 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 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答案】A【解析】在火山岩上最初没有种子和生物繁殖基本条件,所以其上进行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A 错误.【考点定位】群落演替【名师点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地方起始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草原上发生演替25.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种群数量增长呈“S”形.下列关于“S”形曲线中K值说法错误是()A. 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 K值可能不同B. 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可能不同D. 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 值.同一种生物K值不是固定不变,会受到环境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 K值可能不同,A正确;B、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B错误;C、K值与各种生物所处生存环境有关,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可能不同,C正确;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D 正确.故选B.二、分析说明题26. 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图B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由于①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包被,所以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2)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都属于____________生物.但其光合作用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不同: B具有____________结构,而A没有;A具有____________,而B没有.( 3)新型冠状病毒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21-nCoV”,它模式图可用_______图表示.( 4)图中能同时表示生命系统细胞与个体层次是__________图,不属于生命系统是____________图.( 5)要从图中图1 视野变换到图2 视野,应转动转换器由低倍镜调制____________,再转动__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答案】 (1). 拟核 (2). 核膜 (3). 自养 (4). 叶绿体 (5). 藻蓝素(6). C (7). A (8). C (9). 高倍镜 (10). 细准焦螺旋【解析】【分析】1、分析A图:A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为拟核,结构2为核糖体,结构3为细胞壁,结构4为细胞膜,结构5为细胞质.2、分析B图:B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6为液泡、7为带状叶绿体、8为细胞核,9为细胞质,10为细胞膜,11为细胞壁.3、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反之亦然;显微镜观察物象是倒像,物象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相反.4、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a.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观察.b.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c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物象,可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物象(切勿用粗准假螺旋).【详解】(1)水绵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①拟核没有核膜包被,而水绵细胞具有核膜包被.( 2)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水绵具有叶绿体而蓝藻没有,蓝藻具有藻蓝素而水绵没有.( 3)新型冠状病毒可用C图表示.( 4)图中能同时表示生命系统细胞与个体层次是A蓝藻,不属于生命系统是C病毒. ( 5)要从图中图1 视野变换到图2 视野,应转动转换器由低倍镜调制高倍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点睛】题以蓝藻和水绵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名称,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27.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代表_____________.( 2)B代表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 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性.( 3)在a~e 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答案】 (1). 多糖 (2). 磷脂双分子层 (3). 流动性 (4). b、c、d (5). b (6). 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 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详解】(1)细胞膜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和多糖,其中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 2)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 厚度变小,这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 3)被动转运使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在a~e 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是bcd.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州髙三联考试卷
生物(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9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
0.5mm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分别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直接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不能答在试卷上;试卷不交,请妥善保存,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
C.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
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
2.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曲线(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逐渐升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B.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酸性条件会干扰2号试管的结果
C.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的条件,则淀粉水解时间变短
D.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相同
3.人体未成熟红细胞中的PK基因编码丙酮酸激酶(PK)。
如果PK 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红细胞中
ATP生成减少使Na+累积而成球形,最终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人体正常成熟红细胞排出Na+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
D.翻译时,遗传信息借助mRNA表达为具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 无明显变化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5.2018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野生生物都有独特的基因库,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把受灾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 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
C.若F2中黑色个体:黄色个体: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 10,则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也接近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7. (9分)研究人员以某种绿色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保持适宜温度不变)进行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甲装置来测定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速率,则图甲装置内烧杯中的液体以及该装置应处的环境分别是、。
(2)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CO2缓冲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型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然后关闭活塞。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型管A侧水柱高度的变化值。
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
(3)图乙是研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结果。
①如果图中a、b、c代表温度,且只有a超过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则a、b、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②如果图中I、n、代表C02浓度且均未达到最适浓度,则三者中最接近最适C02浓度的是。
8.(8分)培养水稻次生根,当根长为10 mm左右时置于黑暗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对竖直生长的次生根进行照光处理,发现根均出现背光生长现象,且在一定范围内,光强越大根弯曲的角度越大。
对处理后的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
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生长素能调节细胞代谢,其生理作用表现出性。
生长素可以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其中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进行的是。
(2)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最可能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 ;另一种可能是。
(3)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水稻次生根呈现背光生长,请据表作出合理解释:
9.(8分)某农场构建了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场:稻田养泥鳅,环沟养菱角,田边种杜瓜,秸秆种蘑菇,实现了全程绿色防控和杜绝使用化肥及农药。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生产模式中体现了生态学中的这一基本原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增强,是人类为保护进行的有益尝试。
(2)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减少环境污染。
稻田放养泥鳅,能有效控制褐稻虱的数量,此方法属于。
(3)泥鳅的排泄物是水稻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泥鳅在稻田里上下游动可以松土,往往能提高肥效,原因是
(4)该生态系统中,流人褐稻虱的总能量小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原因。
10.(4分)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在该植物中,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着黄花和白花两种花色,基因 A和a均能被荧光标记为绿色。
某课题小组对某雄株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了荧光标记,随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到4个绿色荧光点,据此小组成员甲猜测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成员乙不同意甲的观点,认为是另外一种可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成员甲的猜测正确,请用曲线图表示不同有丝分裂时期 (不用表示间期)能观察到的荧光点数。
(2)成员乙猜测基因A和a位于。
(3)现有纯合的黄色雌、雄株若干,纯合的白色雌、雄株若干,请从中选择所需材料,求证花色基因所在的位置(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相应结论)。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5分)
酸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品,为检测市售的鲜牛奶是否适合用于制作酸奶,某实验小组研究了抗生素对乳酸菌的影响,并鉴别了市售酸奶中的菌种。
(1)将灭菌的滤纸圆片(大小相同)分别浸润在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牛奶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滤纸圆片,
放置在涂布了乳酸菌的平板上(如下图),在37C下培养24 h,实验结果如下表。
通过1、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通过3、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第5组的实验结果表明,市售的鲜牛奶(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2)为鉴别市售酸奶中的菌种,应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观察所获单菌落的特征进行鉴定。
还要对菌落中的菌种进行涂片,并用进行进一步观察和鉴定。
某同学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CaCO3,从而成功筛选出高效产生乳酸的菌株,其筛选依据的原理是。
12.[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制备鼠源性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是检测狂犬病病毒、治疗狂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狂犬病病毒的RRIG蛋白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检出的抗体,则说明小鼠产生了免疫反应。
再从小鼠脾细胞中获取,然后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在细胞融合完成后,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使都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3)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出RRIG蛋白,原因是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性。
(4)在体外大量获取鼠源性抗狂犬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途径是。